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語文教學反思(精選19篇)

語文教學反思(精選1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1W 次

身爲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教學反思(精選19篇)

語文教學反思 篇1

本次全市統測的語文試卷,試題的靈活性大大增強,與實際生活聯繫的內容比重加大,考查內容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廣大教師反應這份試卷命題堅持力求體現新課標精神,拓寬語文教學領域,打通課內外學習語文的渠道,檢查學生掌握語文基礎知識的能力及課內外閱讀能力,是一份比較不錯的試題。針對我班考試情況,下面對本次考試的收穫與失誤做一個小結。

一、命題目的、範圍及特點。

通觀五年級的語文試卷,我們不難看出其命題目的、範圍及特點。命題人員希望通過試卷,對教師的教學提出建議:不要只圍繞課本教書,而應注重課外閱讀的輔導,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試卷力求通過一些開放性的試題,答案多元的試題,引導學生設計出自己理想的答案,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試卷還力求體現人文性、趣味性和靈活性,打破舊的命題模式。同時整份試卷還體現了“三重”,即重基礎(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重能力(識字能力、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積累運用能力),重創新(運用所學知識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二、成績統計:

我所教學的五年級語文,此次考試:18人,總分:1482.5分,平均分:82.36分,及格:18人,及格率:100%,優生:8人,優秀率:44%,最高分:95分,最低分:63分。

三、學生答題情況。

1、答卷情況。

通過學生答卷情況來看,學生掌握及運用知識的情況大致可分爲三個層次:

掌握較好的是基本知識題:看拼音寫漢字、辨字組詞、錯的較多的是多音字“率”的注音。靈活性較小的基礎知識題,學生掌握得較好,各題得分率平均可達95%.對於一些較規範的題目答得得心應手,駕輕就熟。學生積累課內知識,積累語言的情況還是較爲可喜的。靈活性較強的題,學生回答較差。第四題第4小題給學生留下了一定自由空間,且答案多元;要求學生“找近義詞、反義詞”,既考察了對每個詞語的正確理解,又考察了學生對詞語間邏輯聯繫的正確把握如第五題第

(3)小題這學期你讀的一部文學作品是

書中的主要人物是

你最喜歡的人物是

喜歡的理由是

第六題“閱讀”部分:第3小題在文中找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全班全做錯,非常遺憾。對於靈活性強,學生回答更差。如(2)讀了這篇文章,你有什麼體會,請寫下來。學生有的體會不合文章所表達的思想。讓寫知道哪些有關名人的故事,學生沒寫出詳細的事來,只是一點而過。第七題作文部分,讓學生寫心中喜愛的小動物,語文來源於生活,必須迴歸生活,必須服務於生活。作文雖然人人都能寫,但是個別學生寫不深,寫不出新意,條理不太清,得分率較低。

2、從考卷中發現的問題。

這份試題做到全、新、活,難度略大,但符合學生的知識水平,認知規律和心理特徵。在考查“雙基”的基礎上求提高、求發展。以適應新課標提出的“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學習”的總目標。縱觀這次質量檢測,可以看出還存在許多問題。

(1)詞語積累不夠。

重視積累,就等於給了學生一把學好語文的金鑰匙,語文教學效率就會迅速提高。學生平時缺乏大量的閱讀、積累、欣賞、感悟,遇到一些較靈活的題,就感到束手無策。

(2)綜合能力薄弱。

由於學生平時學的知識較規範,缺乏對知識整合的處理,故失分較多。本次考查的內容不僅涉及拼音、近義詞反義詞、邏輯思維訓練,還考查學生對短文內容準確理解能力及平時積累詞語的能力。由於我在教學中注重教材的系統講解,引導學生對知識的歸類、整理及對新舊知識前後滲透的訓練相對少些,導致學生對綜合性較強試題缺乏獨立分析能力,失分較多。由於學生基礎相對較差,對學生的綜合訓練見效慢,收效不明顯,以至於學生審題能力較差。有的不讀題亂寫一氣,有的沒能真正領會句子含義,更缺乏理解的深度。

(3)邏輯思維能力欠佳。

本次質量檢測作文素材雖都來源於學生自身的生活實踐,但由於學生基本功不夠紮實,邏輯思維訓練太少,所寫作文語序散亂,我班學生還是較爲薄弱。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更應加強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訓練。

我以後將本着一顆積極探索、努力鑽研的心去不斷努力、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適應時代的要求才行。教會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

語文教學反思 篇2

本週的習作是從暑期長假中選擇一件印象最深的事記下來。爲了激起他們的寫作興趣,讓他們有東西可寫,我降低要求,此話一出,學生們的臉上頓時笑容滿面,爭先恐後的發言。但我發現,他們覺得最有趣的事大多是和爸爸媽媽出去遊玩,有上外地的,如揚州瘦西湖、南京水族館……所以他們有話可說,這一點讓我很高興,可高興之餘又深感憂慮:如果讓他們記下當天的所見、所聞、所想,那學生們還能象這樣誇誇其談嗎?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因爲這一年齡段的孩子還沒有學會留心觀察生活,作爲語文教師,一定要從現在開始,教會學生寫日記。我打算從以下幾方面來做。

首先就是大講寫日記的好處,告訴學生只要堅持寫日記,寫作文就不會感到吃力。其次就是分步要求,循序漸進。寫日記和其他事一樣,也有一個循序漸進、逐步提高的過程。開始要求過高,學生一下子會難以接受,因而可以分幾個階段來要求他們。最初階段是放膽階段,從日記的內容、字數等他們充分的自由,不限制他們。第二階段是規範階段,對日記的字數、內容等方面提出明確要求,不達到要求的不能算是一篇合格的日記。第三階段是提高階段。這裏主要指日記的質量。我要經常檢查,指出優點和不足,主要從語言是否生動、感情是否真實、結構是否完整等方面去衡量。

另外,爲了提高學生寫日記的積極性,還可以通過定期評比的手段,每週一評,這樣肯定可以增強他們寫日記的積極性,同時也激勵學生有意識的提高日記的質量。

語文教學反思 篇3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所說:經驗+反思=成長,並指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隻能形成膚淺的知識,如果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他的發展將大受限制。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林崇德也提出“優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的成長公式。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進行“爲實踐反思”和“對實踐的反思”,及時分析所發生的教學活動,從而不斷改善教學行爲,不斷指導未來的教學行動。

一、爲實踐反思

當前的課堂教學從形式到做秀已逐步走向實實在在。葉瀾教授認爲:有意義、有效率、有生成性、常態性、有待完善的課,即紮實、充實、豐實、平實、真實的課纔是一堂好課。於是我在作文教學中注重以“實”爲中心。以學定教——選題從學生實際出發,要求符合學生實際,引導根據學生特點,實實在在展示學生的風采。進入三年級的孩子,剛剛和習作交上了朋友。很多同學一篇作文只能寫兩三排,很多同學沒有材料可寫,說上作文課就翹嘴巴。我決定放慢速度,從段入手,紮實訓練,逐步提高。

生活中處處有作文。葉聖陶先生在《讀書二首》中說:天地閱覽室,萬物皆書卷。魯迅先生也認爲,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讀世間這一部活書。陶行知先生說得更詳:活書是活的知識寶庫。花草是活書,樹木是活書。飛禽走獸小蟲微生物是活書。山川湖海、風雲雨雪、天體運行都是活書。活的人、活的問題、活的文化、活的武功、活的世界、活的宇宙、活的變化,都是活的知識寶庫,便是活的書。因此,我決定採用把課堂作文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讓學生在活動中學寫作文。

在每次作文課前,總是精心設計。在陽光燦爛的日子裏,我帶領同學們在陽光下吹泡跑,讓學生觀察泡泡的顏色的變化,各種各樣的形狀,以及泡泡隨風飄蕩的情景。在做了遊戲後,我把孩子們帶進語文課堂,孩子們從中感受到了作文的快樂,還能在實踐活動中有了寫作的興趣,有了寫作的內容,學生寫起來就話可說了,孩子們就能把內容敘述清楚,語句也就通順了。在課外,讓學生採摘來了各種樹葉,拼做樹頁貼畫,再讓學生髮揮想象,編寫童話故事。在課堂上,還讓學生帶來瓜子,品嚐各種瓜子的味道……從一次次實踐中,孩子們捕捉到了作文的靈感。一次次實踐如同一泓泓活水,滋潤着孩子們乾渴的筆尖。

在習作要求中,我還加上了一條:儘量用上一些好詞。這也是根據本班情況而定的。不愛讀書、積累,是本班的普遍現象。俗話說“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爲了引導孩子們積累與運用,我首先從積累一個詞,使用一個詞開始,讓他們感到語言充實的快樂,想逐步把孩子們引向祖國語言文字寶庫的廣闊空間,引向生活這個知識的海洋,希望孩子們的糧倉裏面都是充實的,從而成爲一個個巧婦。正如葉老所說“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

二、在實踐中反思

一切爲了孩子,爲了一切孩子。從孩子們的實際出發,立足於學生的發展。這是一個樸實的課堂,一個真實的課堂。孩子們有真實的體驗,有真實的感情,真正做到我手寫我心。每一個教學環節我都關注學生的學習,步步踩實。在作文課堂教學中,結合本班情況,在習作實踐教學分四步進行。例如在教學《郊遊》一文中我上這樣操作的:

一憶郊遊——創設情境,引發真情

1、錄像引入。師:同學們,我們來看一段錄像好嗎?(播放錄像,再現郊遊活動場面,激發情感興奮)。

2.引發回憶。

師:告訴我這是一次什麼活動?你參加過這樣的郊遊活動嗎?想一想哪些人、事、景、物給你留下最深的感受呢?(學生自由答)

3.閉目想象。

師:閉上眼睛,伴着音樂,把感受最深的人、事、景、物再回憶一遍。(播放一段輕音樂。)

二、說郊遊——開拓思路,引吐真情

1.小組交流。

師:把剛纔回憶中感受最深的人、事、景、物,真實、具體地講給小組同學聽聽,怎麼想就怎麼說,做到說真話,吐真情。(學生小組交流,教師巡視,參與交流。)

2.集體交流。

師:好,接下來,同學們把你感受最深的人或事或

語文教學反思 篇4

“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儘管我已從教十多年,可是面對課改新形勢,面對個性紛呈的中學生,感到的不是駕輕就熟,而是更多的心虛膽怯。我的經驗也算是日益豐富,我的教學也算是日漸成熟,我的課堂風格也一貫以分析透徹、語言精彩、旁徵博引、洋洋灑灑深受學生好評和喜歡,可爲什麼教學效果往往並不理想,考試成績也是差強人意?我也由原來的氣定神閒變得心浮氣躁?我不服氣,當然也不理解。最終,在我認真學習了《語文課程改革標準》,閱讀了大量的素質教育文獻後,我再三反省自己的教學行爲,終於發現自身存在的種種問題。我想,也許許多語文教師都普遍面臨如此現狀吧。

一、缺乏學生主動思考的體驗

課堂一直是展示我個人才情的舞臺。我悉心研究教材,精心設計教學,我自以爲我的課講的很精彩,因爲,學生反應良好,課堂氣氛活躍。但我終於發現這些“良好”“活躍”,這僅僅是學生被我的熱情感染而已,殊不知我讓學生當了旁觀者、局外人,他們被動的接受着我的理論,被老師牽着鼻子走,根本沒有時間、也沒有想到自己的感悟,長時間的單邊訓練,使學生們思維僵化,而且滋生了依賴思想,久而久之,就沒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俗話說“巧母拙女”,母親心靈手巧,包攬一切,女兒自然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老師的講解全面透徹,越俎代庖。雖曰愛之,其實害之。當然我也曾經試圖開展探究似的教學模式,可是一個問題提出,下面死水一般沉默,幾番哄、誘、騙,眼看一節課白白流走,我再也沒有耐心等待,便只好又開始滔滔不絕。於是,就這樣惡性循環,囿於老師一言堂的傳統教學中。對學生就是單一的要求他們,認真聽講,認真作筆記,課下認真做作業,哪敢有獨立思維的要求,更談不上發現和創新。

事實上,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和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情趣,要關注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古語云:人皆可爲堯舜。“堯舜”,傳說是上古時期我國的君主,後來泛指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物――聖人。這是說任何人都有成爲聖人的可能,但是要培養、造就。教師應創設問題情境,通過問題刺激學生自覺學習,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因爲人皆有腦袋,皆有學習知識、探求真理的物資條件,如果有善於播火的教師,定會燃起他們求知的聖火,定會照亮矇昧、驅除愚蠢,獲得智慧探究的碩果。如果教師只是把一些叫做“知識”的東西硬塞給學生,學生學得再多,充其量只是一個人雲亦云的“人形鸚鵡”,或者是讀了幾本書的“兩腳書櫥”,而離一個有創造意識、繼往開來的“現代人”則相去甚遠。

二、缺乏學生與書本的直接對話

除了在預習中,學生粗粗的讀遍課文外,一般老師很少讓學生在課堂上朗讀課文,畢竟教時有限。然而,一篇文章,詩歌的意境,散文的靈氣,小說的底蘊,在學生對課文缺乏咀嚼甚至完全不熟悉課文的前提下,怎能被領會?老師在上面縱然講的天花亂墜,殊不知離開具體的語言環境,缺乏學生與書本的密切接觸,缺乏學生的主動深入思考,再優美的文章對他們來講也只是霧裏看花。老師的架空分析,只能把文章肢解得支離破碎,就像把金魚從水裏撈到桌面上來供大家欣賞一樣,語言文字的那份韻味、那份靈氣蕩然無存。這就是爲什麼優美的課文上不出優美來的課來。以前,我們總認爲,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老師不講能行嗎?那是對不起學生,不負責任,老師講不出是沒水平。一次,心血來潮,想起讓學生獨立閱讀,培養自學能力,結果學生一致抗議,認爲老師是在偷懶。同樣又是無功而返其實許多情況下,老師都是費力不討好。

古人云: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自子自知。讀,是學生學習語文的第一技能,也是語文課堂教學的第一教學法。在讀中,沿坡討源,批文如情,神遊其中,增進理解。應該放手發動學生自己閱讀思考,不應該有老師苦口婆心的反覆強調。學生要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學生在閱讀中積極主動的理解和迴應,書本潛在的意義才能處於不斷的被創造性的流動之中,學生的心靈才能於書本中的世界融爲一體。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

三、缺乏新鮮的有活力的課題

多少年來,一支粉筆、一本教科書、一張三寸不爛之舌,伴隨着我。教材千變萬化,學生性情各異,可是,我的教法卻基本沒有多大長進,慣性思維和惰性思想使我在新舊教材的變軌中,一切跟着感覺走。所謂得成熟就是在教參的詮釋上更高明一些,所謂的經驗無非就是一些方法技巧:作文如何開頭?說明文如何寫得生動些?應試課外閱讀文要分幾步走:整體把握文體,粗知文章大意,對號入坐問題,回答力求詳細……都是抽象的理論,冷冰冰的原則,全是準備好的條條框框,讓學生去裝去填。偶爾,也安排一些對課文初步感受的討論,可最終還是自覺不自覺的引導他們衆口一詞迴歸或靠攏、遷就教參的標準答案,什麼個性化、人文性、情境性、創造性均難以體現。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說:“帶着更多問題,而非更多答案去學習。”理想的教學應該是:學生帶着問題走進教室,帶着更多問題走出課堂。語文教師的教學行爲要在學生自學過程中產生了不能獨立解決的問題的基礎上展開,即教學以“問題”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點撥啓發,促使學生自主解決原有問題,並不斷產生新的問題。教師要善於設計那些有助於學生深入理解而教參上未必涉及的新鮮問題,激發他們自主探索的興趣,使他們思維的火花進一步燃燒、擴展。

四、缺乏對學生真正的尊重

曾幾何時,我們居高臨下的在講臺上,盛氣凌人的發號施令,板着面孔捍衛我的師道尊嚴,不允許他們對我有一絲不恭。我認爲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要求他們動作整齊化一,回答異口同聲,抓紀律促學習,我把貪玩淘氣學習不好的學生統統斥之爲差生,絞盡腦汁的轉化他們循規蹈矩勤奮好學,我甚至希望他們像鴕鳥,一頭扎進書山學海。學生一不聽話,便感到“煩、難、厭”,把他們視作另類,有時甚至巴不得除之而後快,師生之間缺乏共同語言,感情不能融洽,教學難有成效。

贊可夫曾經說過:“努力使學生充滿無拘無束的氣氛,使兒童和教師都能只有的呼吸。”著名心理學家羅傑斯也強調:“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創設一種結構模式,讓學生處於無拘無束暢達的狀態,纔會盡情的參與與自由的表達,創新思維才能孕育誕生。”而我們一貫的把自己的意見強加於人,用價值尺度規範着活生生的生命,是在複製生命嗎?實在太狹隘了,其實是扼殺學生的靈性。窒息了民族的生機最後,培養出來的不再是有個性有發展潛力的人才,而是在鋼模下鑄造出來的產品,人的價值、地位、情感已經可怕的消失了。身爲教師,應該儘快轉變角色,走下聖壇,真誠的愛自己的學生,愛他們的優點,也愛他們的缺點,親近他們,與他們心心相印,尊重他們的人格,少一點審視責備的目光,多一些欣賞鼓勵的熱情,注意十分謹慎的保護他們的自尊心,不受傷害,想方設法爲他們獲得成功創造條件,使學生的個性得以張揚,最終形成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的一種真誠合作的新型關係。

五、缺乏自我素質的提高

多年來,我們常教導學生:“不學則退,不思則惰”,可從沒對自己說:教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我們慣於嚴格要求學生而疏於自我提高,在紛紜複雜的事態面前,我們是那麼孤陋寡聞,在日新月異的世界中,又總是固步自封,學生需要什麼,他們在想些什麼,更是茫然無知。按理語文老師應該愛讀書、多讀書,可是有幾個老師通讀四大名著,有幾個能寫出一手好文章,更有幾個能自覺鑽研相當教育理論,並以此指導教學實踐。也許我們的確太忙了,一天到晚圍着學生轉,還有辦公桌前作業堆成小山,可是,這一切都是原諒自己的藉口罷了。慚愧的很,讀書對於我已是很遠的事情了,終年相伴案頭的是各種教參,各種題集,雖天天與語言打交道,可並不深愛語言,,雖然在作文課上把學生的作文批的頭頭是道,可自己卻述而不作,很少用一支筆把生活中的點滴思考和思考記下來,把寫作中的甘苦拿來與學生共享。粗略算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我教給學生的至多不過五十篇文章而已,而其中他們又有多少收穫呢?身爲人師,才疏學淺,誤盡蒼生,實在汗顏。更讓人難以置信的的是,我這個一向和藹可親的老師居然也學的河東獅吼,因爲春風化雨式得教學管理根本吃不開。一次,我把幾個搗亂學生教導辦公室教育,不料,幾個孩子卻私下議論,語文老師不會罵人,不厲害,不用怕她。平日,你也崩想用自己的學識贏得,他們對老師及語文的重視,小小年紀的他們非常圓滑勢利,哪課老師兇,逼得緊,便乖乖的在這一科用功。沒辦法,我只好跟跟厲害老師學整學生的厲害辦法,橫眉冷目,出言不遜。另人悲哀的是這一招非常奏效。我分明看到的是自我師德的淪喪。我更加痛心不已。

捫心自問,孩子有什麼過錯呢?是所有的老師耳提面命,叫他們聽話乖巧,否則要挨批評、歧視甚至變相體罰,他們在老師的威嚴和壓力下,過慣了缺少尊嚴、沒有自由、看人眼色的日子,當然也漸漸失去就純真的天性和童心,開始習慣於順從、低眉俯首、察言觀色,甚至陽奉陰違,養成了魯迅先生說的“人+家畜”的奴性人格,而缺乏獨立、自尊、自信的品格和追求平等、民主、自由的東西,更沒有學到寬容、博愛、人本主義這些最美好的東西,人是教育的產物,是老師自身素質的落後,造成學生靈魂扭曲,並且惡性循環。

我們是計劃經濟時代成長的老師,學生是受市場經濟的薰陶,要適應時代的要求,要適合學生需要,在教師中必須進行繼續教育。從知識的領域上,老師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必須是一條潺潺不息的小溪,從教育的角度看,教師應該掌握科學的理論,武裝自己的頭腦。

要搞素質教育,教師相必須先提高自身的素質。

總之,以上種種不足,就是我們的努力方向。孔夫子“吾日三省吾身”,使他自己成了一代宗師;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他對自己教育生活中的遺憾,總是不斷反覆反省,最終成爲世界級的教育家。而我們語文老師真應該重新深思,發現自己,昇華自己,提升教育理念,完善自己的人格。路漫漫任重道遠,讓我們上下求索。

語文教學反思 篇5

關於文言文,我覺得首先應該誦讀。俗話說得好“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教學本文,應以誦讀法爲主。讓學生在誦讀中體會墨子的伶牙俐齒、能說會道,說理得有理有據;同時,在誦讀中體會墨子的性格特點。輔之以討論點撥法、品讀法。在讀準字音,讀好節奏之上,讓學生藉助注視疏通文意,在這基礎上,整體把握課文,然後啓發學生研習課文。

教學本文,重在引導學生品味墨子的勸說技巧,理解墨子的反侵略主張,認識非正義戰爭的罪惡,儘自己所能爲和平作貢獻。

《公輸》這篇文章比較長。其中墨子說服他人的說話技巧特別值得學生們學習。可是這氣勢磅礴的語言理解起來有點困難,因此花得時間也比較多。這次我們語文組選擇用學案來教學,第一次用這種學案,學生覺得不適應,連我自己也感到手忙腳亂的。不知道如何處理書本與課文兩者之間的關係。上完一堂課下來,我知道在上課之前,我還得向其他老師學習。在落實文言文的基礎知識上,也應該多花點時間,讓學生多做幾道和中考有關的題目以加強記憶,在這方面好好下功夫

語文教學反思 篇6

還記得與舊課標相識是在自己剛剛踏上工作崗位的時候——xxxx年,充滿激情和鬥志的自己與舊課標牽手,在語文教學這個大熔爐裏磨礪着,成長着。在工作中舊課標就像老師,就像朋友,在我困惑時,它能爲我指引迷津,在我小有收穫時,它能激勵我繼續前進就這樣我與舊課標一起相知,相伴渡過了10年。10年的與課標的耳鬢廝磨,10年的教學實踐檢驗,我的老友-課標在10年風雨的洗禮下,以更加華麗端莊的容顏再現。我爲它的變化驚喜不已,因爲它沒有辜負我這個好友的期待。

一、驚喜1一——新課標降低了知識的難度

說新課標降低了知識的難度,那是因爲新課標降低了小學生會寫漢字的要求。依據新課標,三、四年級學生須累計認識常用漢字2500個左右,其中會寫1600個左右,而舊課標則要求學生會寫20xx個左右。新課標對一、二年級學生會寫字的要求也從原來的800到1000字統一成低限――800字。

作爲自己,一直苦惱的是小學一年級的孩子從開始寫字起只寫3-4個字,可是到二年級上學期驟然增加到每課寫6—9個,下學期每課達到寫十二個字。字詞是一家,字不能單獨放置識記。作爲任教的自己每次都是將字和詞和句連在一起。但是不管你用什麼辦法總有一部分孩子他們識記字是比較辛苦的。打到舊課標的要求是有一定難度的。有時自己有一種衝動,不想讓孩子寫那麼多字,可是一想到這是課標要求的,知識是必考的內容。那種衝動慢慢平息。現在新課標要求會寫的字降低到了800字,很好,自我感覺壓力減少了許多。新課標更符合孩子的身心發展和我們教學的實際。寫的少,孩子就會更加用心,才能達到熟練而且美觀。

不僅是字詞,作爲一名語文教師,我希望我的孩子們在學習得各個方面不僅能學到知識,學到本領,還希望他們能學得快樂,在學習中能體驗到成就感。但是在實際很多的壓力下,我們發現確實有很多孩子能達到課標的要求,可是還是有不少的一部分學生他們跟不上這些孩子的進度,學習起來很吃力,橫向比較起來他們就會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很遺憾在自己的班上也總有一部分學習得不是很快樂的學生,雖然原因有很多方面,但是我在很多時候還是期望我的老朋友課標還能在其它方面降低一點難度的。

二、驚喜2——注重語言的積累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讓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

XX老師說:學好語文有很多要素,但最核心最根本的方式就是閱讀,在語文學習上沒有閱讀量的積澱是不可行的。我認爲尹老師的話和我們的新課標的方向是一致的,新課標給我們定的閱讀積累量只是一個底數,要讓孩子語文好,就要孩子多閱讀,多積累。怎樣達到這個目的呢?興趣和訓練。新課標認爲語文課就是要讓孩子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

其實我一直都不反對字詞句段的訓練,我認爲在訓練中學生和我的聽說讀寫能力都能提高。但我在以前的教學中特別是在公開課時很少有讓學生字詞句訓練,好像做某些訓練就會割裂課堂的整體性。而把這樣的訓練集中在複習課上。雖然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漢語知識、文體知識和文學知識對學生進行語文學習有很大的幫助。但是以往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機械的、煩瑣的、孤立的訓練,已經扭曲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在語文學習中的重要作用。積累重要字詞句、經典詩歌和文章等做法的興起,可以說是改革的一種轉向。現在的課標及教材都非常重視學生的語言積累:摘抄蒐集資料、背誦默寫類的練習大有提高。爲了避免那種機械的、死記硬背的、孤立的語文學習方式,避免學生從一個苦海跳到另一個苦海,避免語文教育從一種無效走向另一種無效,這些練習在引導學生掌握基礎語文知識的同時還讓學生領會它們的運用;在引導學生誦讀大量經典詩文的同時還引導學生感悟、理解國內外文化、文學精華,並與現實生活聯繫起來;在引導學生進行聽說讀寫基本技能訓練的同時還引導學生認識社會、認識自然、認識他人,也認識自我、發展自我。

關鍵是新課標還提倡讓孩子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教師應增強閱讀方法的指導,重在教給學生方法,教師還應關注學生個性情感體驗,提高學生對作者感情的體會,發展學生個性。“書讀百遍,其意自現。”的確,閱讀是語文教學的一種不可或缺的教育方式。讓學生在多讀多悟中掌握課文內容,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加強學生情感體驗感受遠比“填鴨”學得更有價值,知識掌握得更加牢固!

《新語文課程標準》給每一個老師提出了明確的教育方向,縱觀這個新標準,發現老師如果僅僅是提高認識不提高自身的素質也是難以達到,作爲老師要真正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說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啓發式、討論式、師生互動等新的教學模式不努力學習探索是根本不能達到的。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前提是老師的整體素質的提高。新課標的頒佈對自己是一種極高要求挑戰。不過人生因挑戰而精彩!在新學期的開始,我已經加快了學習的步伐,對適合自己教學的方法、好文章等都有序記錄在自己的教育簿上。每天將好文讀與孩子聽,讓自己和孩子一起收到美文的薰陶。每天總在思考如何讓孩子每天快樂的學習,讓孩子們愛上閱讀、愛上學習。思考讓自己越來越聰慧,衷心期盼自己在實施新課標的教學中自己能變成一個“新”老師!相信自己能接受挑戰!

語文教學反思 篇7

總結學生的新思路、新見解:及時記下學生獨到的思路和見解,及時發現學生有價值的疑問和產生問題的根源。

語文課堂教學重視過程,教學應該是師生心靈之間交流與溝通的過程。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作爲主體的學生,總會閃爍出創新的火花,提出一些獨到的見解。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的見解和大膽的發問,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學生也是一種讚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以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因此,將其記錄下來,可以作爲今後教學的營養材料。

比如在教學魯迅的散文詩《雪》一文時,我讓學生討論,在情感傾向上魯迅最喜歡哪種雪時,學生們都說是朔方的雪。接着,我又追問:那麼,你們呢,最喜歡哪一種雪?並說明喜歡的理由。學生結合課文,大多數都說喜歡朔方的雪:因爲它旋轉、奮飛、堅毅、頑強,敢於跟嚴寒作鬥爭,是中華民族民族精神的體現。這個環節結束後,我正準備進行下一個環節,討論文章的表現手法時,一個學生站起來,說:“我最喜歡的是南方的雪。”我吃了一驚,按一般的慣例,學生的認識,易受作者情感的左右,傾向於作者的看法。不過,我還是很有耐心地追問:“你爲什麼喜歡南方的雪呢?”這個學生回答:“因爲南方的雪滋潤美豔,如處子的皮膚般白皙、柔嫩、細膩,如青春般富有活力,蘊涵着春天的氣息。更重要的是雪野中的冬花惹人喜愛,雪地裏還可以堆雪人,打雪仗,都是小孩子喜愛的,我有什麼理由不喜歡呢!”一時間,學生們議論紛紛,但我很高興,藉機讓學生圍繞着南方的雪展開了討論,這樣很好的達到了課堂效果。

總結自己成功的教學經驗:課後及時記下好的教學方法、課堂結構、手段措施等。

每上完一節課後,我們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反思。如在教學過程中,爲達到預先設計的教學目的,引起教學共振效應而採取的做法;課堂教學中不死守預案,據實際情況得當的臨時應變措施;某些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應用的過程;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新等等,都可詳細得當地記錄下來,供以後教學時參考使用,並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

比如筆者在教《詩經·蒹葭》一詩時,爲了引導學生理解詩歌的意境,我設置了這樣的問題:詩歌中的青年男子在什麼時候來到了什麼地方?他來這個地方幹什麼?你能根據詩句說出詩歌的意境嗎?然後要求學生分組討論。學生們經過激烈的討論,紛紛發言,說出了自己對詩歌的理解:一個深秋的早晨,一個青年男子來到蘆葦叢生的河邊,準備與他心愛的姑娘相會。遠遠的,他看到心愛的姑娘向河對岸走來,他心情非常激動。可是,披霜的蘆葦卻擋住了視線,姑娘若隱若現。於是,青年男子就逆流而上,去尋找那位姑娘,可是沒有找到,他又回過頭來順着河流往下游尋找,這才發現心愛的姑娘正在水中央。通過這樣設置問題供學生探究,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還培養了學生的審美意識。課後,我把這些做法記錄下來,反思成功之處,認識到:語文課堂要培養學生與文本的對話能力,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得到情感的體驗和美的享受。

語文教學反思 篇8

《雨的四季》是一篇美麗的寫景散文,作者捉住視覺、嗅覺、聽覺等不同的感覺器官,運用擬人、排比、比方等多種修辭辦法描繪了四季雨的不同特色,把四季的雨寫得多姿多彩,賦有情味,讓人感動,給人帶來夸姣的回想,讓人與作者產生共鳴,由衷地酷愛雨,酷愛天然、這種酷愛更昇華爲對生命的酷愛。在這一課的教育進程中,我有以下一些反思。

一、通過前兩篇課文《春》和《濟南的冬季》的學習,學生對寫景散文有了開始的知道,把握了一些寫景的辦法和鑑賞視點,可是關於多視點的賞析以及散文的表現辦法,還需求教師進一步輔導和練習。別的,這篇文章歸於自讀課文,在教育的進程中,咱們應該把更多的自動權交給學生,給學生做一些辦法性的輔導,引導學生依據單元方針和旁批學會自主學習自讀課文。和文本屢次深化的觸摸,在閱覽的進程中,天然感觸到雨的美,雨的心愛,感觸到作者對生命的讚許。

二、因爲這是學生觸摸的第一篇自讀課文,我在教育進程中,過多地引導學生從寫景抒情散文的三個視點進行賞析,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自動性,疏忽了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並處理問題的進程。從而將這篇課文很大程度上成了講讀課文。

三、在教育中,我在處理字詞時分用了太多時刻,今後字詞這些根底性的作業爭奪放在早讀課來做。在品讀課文的進程中,我引導學生從修辭的視點賞析語句,並給出了“我喜愛————,你看(聽、聞):“————”我似乎看到(聽、聞)到了————”這樣的句式,模仿示例,說說你喜愛哪個時節的雨。這樣的賞析思路,讓學生們有的放矢的讀課文,賞析語句。寫片段,訓練言語安排表達能力。有些惋惜的是,局額限於教育時刻短緊,當堂出現學生寫的片段太少。課文朗誦的時刻顯着缺乏,我催促孩子們在早讀仔細朗誦,多加朗誦,爭奪補償課上時刻的缺乏,等待很好的作用。

語文教學反思 篇9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今天的教育不僅僅是向學生灌輸已有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及創新意識,課堂是其主陣地,在教學《小母雞種稻子》這一課時,學生們興趣盎然,學得很積極!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想成功關鍵在於:課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獲得發展,體驗學習語文的快樂。具體體現在以下幾點:

1、歌曲導入,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的開始先讓學生觀看:四位學生帶上頭飾歌表演《勞動最光榮》,從而揭示課題,激發學生參與的興趣,關通過對課題質疑,有許多學生提出了有價值的問題:“爲什麼小母雞要種稻子?”、“爲什麼小貓不和小母雞去鋤草?”……通過這樣的訓練,初步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

2、合作學習,快樂識字。

在識字中,我採用同桌合作、小組合作,讓學生在輕鬆、愉快、民主、和諧和課堂氛圍中快樂識字,主動探究,並通過“找字卡、讀字卡”的遊戲,提高識字效率。

3、尊重個性,發揮想象。

在讀通全文後,我出示課文中的四幅插圖,讓學生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幅圖來介紹,開拓學生的思維,展開想象,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在想象、說話中感悟課文,並讓學生讀讀自己喜歡的自然段,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讓其自主選擇。

當然,課堂上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課堂的調控能力和操作能力還需進一步提高。總之,在課改面前,我將不斷探索、不斷改進,在實踐、反思中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語文教學反思 篇10

20xx——20xx這一學期年,我擔任高一年級兩個班的語文教學工作,我認爲自己積極主動,認真負責,精力投入,較爲圓滿地完成了學校交給的教育教學工作。先將這一年的教學工作做一個反思,以便指導自己日後的工作。

一、對上學期工作的分析

(一)保持、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做好初、高中的銜接工作。

1、衆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語文是一門積累的學問,靠短期強化往往毫無效果,學生的各科學業難度逐漸加深,學習壓力也越來越大,年級越高就越難在語文上投入很多精力,所以,要在學生高一剛入學時就抓緊其語文的學習。我認爲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有一部分來自語文老師的引導,因此,我努力上好每一節語文課,力圖用充沛的感情,豐富的語言、知識,深刻的思想,靈活的教法來吸引學生,引發學生興趣。比如我對《念奴嬌·赤壁懷古》的導語設計:許多古人,每見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懷,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臨洞庭憂蒼生,歐陽修遊滁州而醉山水,他們心爲山動,情爲水發,錦文華章噴涌而出,留下許多千古絕唱。宋代文豪蘇東坡來到歷經滄桑的赤壁古戰場,同樣情難自已,醉書一曲《念奴嬌》,讓後人傳唱。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新課《念奴嬌·赤壁懷古》。這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覺得高中的語文教學是初中語文的延伸和拓展。

2、復背課文

利用早自習時間,對所學詩歌、文言文進行復背檢查,讓學生在復背的過程中增強文言語感,有利於高中文言文教學。

3、堅持每週寫隨筆,不限制內容、體裁,只要求必須表達真情實感。同學們在隨筆中暢所欲言,喜怒哀樂任意表達。我堅持全批閱,每篇隨筆後面都有我或多或少的批語,這些話給學生們鼓勵,讓他們樂於表達。我還把握了學生的思想動態,及時爲學生解答疑難問題。

4、加強小組合作探究

學生是學習語文的主人。語文學習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爲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在教學方式的轉變中,教學中特別將“自主、合作、探究”作爲重點進行倡導。鼓勵學生大膽發言。

(二)夯實基礎知識,培養語文能力

面對剛剛升入高中的高一學生,我該如何實施教學呢?首先,我把語文知識分爲兩類,一類是需要記憶、背誦、積累的基礎知識。一類是需要學生掌握技能、方法,進而形成能力的。比如:閱讀、寫作。對於第一部分內容,主要發揮了各班語文科代表的作用,請他們按照要求佈置、檢查、督促學生複習,利用早自習做過關練習。後來我覺得這樣做還不夠,就在第二學期改變做法,對1000個字音練習逐一過關,每個學生每星期過關100個字音,並且是老師逐一檢查每個學生過關。這項工作很煩瑣且歷時長,但師生都堅持得很好,學生興趣高漲。對於第二部分內容,就需要精講多練。正如葉聖陶先生所說“傾筐倒豆莢容易,畫龍點睛難”,“精講”講什麼?怎麼講?我想還是從學生實際出發比較好,爲此,我努力從學生練習中發現問題,精講一些可操作性較強的方法,並輔之以練習加強訓練。這學年主要強化的是學生寫作訓練。訓練學生審題、擬綱,訓練學生髮散思維,訓練學生辨證思考。

(三)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有效地進行個別輔導,認真分析他們在平常學習和練習中的不足,分析原因,指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並督促改正。

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每一次上課,我都覺得認真備課,參加集體備課,但一學期下來還是有許多遺憾。

1、作文訓練有些操之過急,且沒有做到分類施教。

2、面批作文量大,堅持的不好。

3、一個班的學生多,難免有偷懶的,我覺得忙碌的教學任務有時對學生監督的工作不能有始有終。

4、小組合作中,有時還不放心,擔心學生表達的不完整。

三、揚長補短,努力完善自我。

在一年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深感只有不斷學習,才能跟得上時代,纔不會被淘汰。我參堅持每天讀書,做好筆記,充實自我,尋找一切可以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機會,不斷汲取新知識、獲得新養料。我將自己的筆記做好分類,將重點的相關的知識點運用在課堂上,大大拓展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課堂內容。

總之,一年的教育教學工作受到學生的歡迎,但我深知,路還很長,我會繼續努力的。

語文教學反思 篇11

一、主要存在的問題:

1、學生仍存在背誦默寫不到位的毛病,主要表現爲多字、少字或者張冠李戴的現象。雖然每個班級的人數不多,但影響到了年級的平均成績。

2、學生在實踐題目中存在不寫或者亂寫的問題,把握不住方向。

3、閱讀理解題是我們最主要的失分項,主要是由於學生們把握文章深層次含義的能力較弱、詞彙匱乏、表達能力不強和答題不規範等因素引起的。

4、作文存在着膚淺、不生動、跑題和寫字不認真等問題。

二、解決的措施:

1、教師每天要關注這些背誦有困難的學生,有目的地將任務平分到每天的學習中去,以達到積少成多的效果,同時發動學生和家長幫助他們,動用一切力量解決他們的問題。

2、在課堂上,要側重於對課文中心任務的思考和把握,有針對性地提出一些問題進行思維能力的訓練和語言能力的培養,同時有針對性地找一些習題進行鞏固,同時要求學生規範答題,養成良好的答題習慣。

3、對於作文,我們要多選美文進行賞析,通過分析美文中的長處來認識和彌補自己文章中的缺點,此外要堅持週記和隨筆作文來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經過師生的共同努力,我相信,學生一定會取得滿意的成績!

語文教學反思 篇12

期末成績均分84.37,比四班高出4分,比第一名低4分,語文教學反思。批改試卷的老師和同年級的老師都誇讚:我們班進步很大。接任之前,就有人告訴我:這個班均分倒數第一,比其他班低十幾分。如今能取得這個成績,已經很不錯了。

我反思這一學期對語文教學做了什麼:什麼也沒做!不但沒特別做什麼,語文課還少上了幾節,要麼是排節目,要麼是參加活動,交給數學老師了。我們班的後進生兩隻手抓都抓不過來,我哪有精力一個個給他們補缺補差;我也沒有像數學老師那樣經常耗在班上一個個面批,也沒有像英語老師那樣經常把後進生帶到辦公室補。只是偶爾象徵性地懲罰不寫家庭作業的。應該說,我骨子裏就是“懶”教師,從教以來,就厭惡把孩子拎到辦公室訓斥啊、補作業啊.......

看上去,我什麼都沒做。但我也的的確確每天都忙忙碌碌的,在學校的時間都傾注在孩子們的身上了。應該說,都滲透在與學生點點滴滴的互動中了。通過這一學期我們的學習成績,以及這幾年的思考,我肯定:讓學生健康(包括心理)成長,提高學生的成績,絕不是靠教師整天耗在學生身上,不是經常把學生拉在自己身邊補缺補差,不是一對一面批,也不是大量題海戰術。這些只能起到一點點輔助作用,把握不好,反而抑制學生的發展,讓學生厭學。內動力激發出來了,這些教學手段才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語文教學反思 篇13

讓賞識走進語文教學經過幾周的教學工作體驗,感到有一條原則較重要,即讓賞識走進語文教學,可以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愛學語文。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教師和學生的關係是平等的在賞識教育中,老師和學生的關係是平等的,教師在學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權威,學生也不是唯命是從的卑微者。師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關係,學生纔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滿信心,思維纔有可能被激活,纔可能敢於提出問題,敢於質疑。這樣,就爲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創設了一個輕鬆愉悅、民主和諧的環境氣氛,促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求知願望,即親其師,學其道。成功的教學依賴於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這種氣氛的建立需藉助一些手段,如溫柔的目光,親切的撫摸,殷切地希望,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使學生更加依賴老師,從而激起學生更大的學習熱情,這是學生學好語文的關鍵所在。

二、相信每個學生都能成功羅森塔爾效應實驗,說教師給學生自信,學生就會有高成就。教師對學生的相信是一種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這樣忠告我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飢笑中有愛迪生。”作爲老師,應該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個學生都具備成功的潛能,而教師的作用,就要喚醒學生的自信。

三、閱讀教學,讓學生多一點自我感覺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更新觀念,還學生以學習和發展的地位,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對於學生五花八門的答案,教師要充分肯定。即使學生回答的幼稚,膚淺,甚至片面、錯誤,教師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應當熱情鼓勵、引導、用心呵護熠熠生輝的思想火苗,這對學生的影響將是巨大的。讓學生髮展自己的思維,獲得審美的體驗,從而提高語文閱讀的質量。

四、作文教學中,讓學生學會體現自己在應試教育的制約下,學生在作文中的個性和創造性已消失殆盡。作文中總是乾乾巴巴的幾段空話,套話、假話連篇,文章脫離了自己真實內心的感受,使作文失去了鮮活的生命和色彩。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鼓勵學生寫隨筆,觀察日記,讀後感,觀後感、週記。此類作文往往有學生真實情感的流露,鮮明個性的跳躍、獨特詞語的運用,許多優秀之作常常涌現,時間久了,學生就能發現自己的寫作個性。教師可以允許學生有不同層次的發展,並抓住學生作文中的優點,加以鼓勵:如好的句子,使用準確的詞語,好的開頭或結尾等,喚起學生寫作的熱情和自信。作文評語以鼓勵爲主,當然作文中存在的主要毛病還需用委婉的、學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指出,那麼以後作文,學生會更主動熱情,並能更好的展現或表現自己了。以賞識的方式改變學生作文中的一些缺點,效果明顯,並能很快提高寫作水平。

語文教學反思 篇14

經過短暫的思考後,有同學舉手示意回答,比如有春花繁盛圖,豔麗春花競芳圖,春風和悅圖,濛濛細雨圖……舉手的同學都用相應的詞語表達了自己對特定的春景春情的理解。後來,又有同學舉手,他用詢問的口吻說:“老師,我能不能用幾句詩概括?”我開心地回答:“當然可以。”於是,他就給每一幅圖配上了一句詩,等他說完,其他同學在下面歡快地笑,原來他用的詩句都是我們學案上有的。但我還是對;他表示了讚許,能說出自己的理解,也是一種收穫。

或許是受這位同學的啓發,後面就接着有同學開始嘗試着用自創的詩句給每一段配詩,最後語文課代表曉雅站起來說:“我給每段都寫了一句,我來說說。”她說完幾幅後,聽着還真像模像樣的有詩的味道,同學們紛紛讚賞。但是,因爲時間關係,春雨圖她沒有想好,我一想,這是個機會,於是馬上號召全班同學一起來幫助她完成最後的春雨圖,同學們躍躍欲試,熱情很高,不一會工夫,有好幾個同學就已經寫好了,雖然有些稚嫩,但無論從語言還是形式上都可圈可點,只可惜下課以後我沒有及時記錄,課堂上也沒有進步一組織學生對這些詩句進行修改提升。現在已經記不起來了,實在是遺憾,引以爲鑑。

教學是人與書,人與人的對話,無論怎樣的精心設計,都不可能預知課堂的所有將要發生的情況,教學過程是一個不斷變化、漸進的過程,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它需要師生、生生之間的多向互動、平等對話。鍾啓泉先生說:“課堂教學應該關注在生長、成長中的人的整個生命。對智慧沒有挑戰性的課堂教學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沒有生命氣息的課堂也不具有生成性。從生命的高度來看,每一節課都是不可重複的激情與智慧綜合生成過程。”新課程也要求課堂教學要以生爲本,以學定教,關注學生的發展,關注學生的真實需要,而不是完成自己的教學預設任務。這節課,我本來要通過詞語填空,一方面鍛鍊學生的概括能力,一方面以此促使學生完成對作者描繪春景的理解。沒想到學生受到以詩句註解的啓發,來了興致,紛紛寫詩句。我認爲這個時機不能錯過,於是組織了上面的嘗試和交流,既是實踐新課程觀念,又關注課堂變化,從學生感興趣的點入手,從學生的學切入,調動學生學習熱情,只是自我感覺遺憾的是,如果當時組織學生繼續依照文本修改詩句,也許學生的收益會更多。不知這算不算是真正的做到了關注學生的成長呢?

語文教學反思 篇15

教學是一個不斷總結,不斷進步的過程,這幾天來,我對本週的語文教學工作做了一個簡要的分析,深有感觸。感到有一條原則較重要,即讓賞識走進語文教學,可以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愛學語文。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在教學中重新擺正師生的關係,開展民主教學。

在民主教育中,老師和學生的關係是平等的,教師在學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權威,學生也不是唯命是從的卑微者。師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關係,學生纔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滿信心,思維纔有可能被激活,纔可能敢於提出問題,敢於質疑。這樣,就爲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創設了一個輕鬆愉悅、民主和諧的環境氣氛,促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求知願望,即親其師,學其道。成功的教學依賴於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這種氣氛的建立需藉助一些手段,如溫柔的目光,親切的撫摸,殷切地希望,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使學生更加依賴老師,從而激起學生更大的學習熱情,這是學生學好語文的關鍵所在。

二、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感受到成功。讓他們認爲自己很重要。

根據羅森塔爾效應實驗,說教師給學生自信,學生就會有高成就。教師對學生的相信是一種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這樣忠告我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飢笑中有愛迪生。”作爲老師,應該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個學生都具備成功的潛能,而教師的作用,就要喚醒學生的自信。

三、讓學生身心真正的投入到語文閱讀上來,體驗語文學習的樂趣。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更新觀念,還學生以學習和發展的地位,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對於學生五花八門的答案,教師要充分肯定。即使學生回答的幼稚,膚淺,甚至片面、錯誤,教師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應當熱情鼓勵、引導、用心呵護熠熠生輝的思想火苗,這對學生的影響將是巨大的。讓學生髮展自己的思維,獲得審美的體驗,從而提高語文閱讀的'質量。

語文教學反思 篇16

一、學生在玩中學語文,體驗學習語文的快樂。

在識字方面,這一學期學生學習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學習利用漢字的表意特點來分析字形,並對認字方法有比較系統的歸納整理,學生基本上都學會了運用不同的認字方法來獨立識字。在教學中,我還注重將學生引領到生活當中去識字,激起學生識字的極大熱情。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整體識記生字,提倡個性化的識字方法,讓學生尋找出自己認爲最有效的識字方法,通過不斷的求異,激活學生思維,玩出價值。一個字有多種識記方法:看字形認字、跟據部首猜字義等等,學生在發散思維的玩中,學得快樂。再如用畫畫的方法記一記會意字;將所學的字、詞貼在家中的實物上覆現;將課外識記的字剪一剪、貼一貼,製成小報;在班級中評選出識字大王等方法、活動都爲學生識字提供了豐富多彩的玩法。

二、書寫指導,強調觀察細緻,書寫規範。

《課標》中指出:寫字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是鞏固識字的手段,對於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起着重要作用,必須從小打好寫字的基礎。

一個人的字寫得好與否,不僅僅是個人的門面,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他的學習習慣、意志品質及性格特點。因此,教學時我採用了讀字、範寫、評議、試寫的程序:讀字時,讓學生髮現寫這個字時哪一筆最關鍵,寫這個字哪一筆最容易寫錯或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等問題,整體把握寫字的規律;在範寫之時,讓學生提醒老師,激發了學生寫字的興趣,提高了學生寫字的技巧。效果明顯,上週的書法比賽中,8個班一等獎16人,我們班佔了6人。

三、閱讀教學,強調有層次的讀書。

初讀:將課文讀正確,整體感知全文;

再讀:將課文讀流利,理解課文中詞句;

研讀:將課文讀出感情,談獨特的理解與感受;

練讀:將課文讀入心,積累語言文字。

在不同層次的讀中,教師同樣鼓勵個性化的學習。讓學生學習有感情朗讀課文的方法,彼此交流、逐步學會有感情地朗讀;讓學生提出問題,教師選出有價值的問題共同討論,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將自己的理解畫出來,說一說自己這樣畫的理由,大膽畫語文;讓學生排演課本劇,師生根據語言文字進行評議,演演評評學語文等等。這些頗有趣味的方法不僅能有效地完成閱讀教學任務,還能促進學生樂學、愛學語文。

四、學生學習能力形成,提倡積極參與各項語文活動,學會參與、學會合作、學會尊重他人。

在教學中,我努力創設寬鬆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興趣,教給了學生知識,更教會了他們求知、合作、競爭,培養了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使學生學得有趣,學得實在,確有所得。

玩,是孩子們的天性,是孩子們的樂趣所在,將玩引入課堂,培養了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使學生學得有趣,學得實在,確有所得。

在探求語文教學進程中,我力求將講堂轉變爲學堂,將機械重複的練習轉變爲生動活潑的遊戲,讓學生充分體驗語文學習的快樂,爲他們語文學習的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有一天上課時,宋奕彤突然感慨:老師我好喜歡上語文課,好有趣。爲什麼你的語文課這麼有趣?能讓小朋友發出這樣的感慨,我很滿足。

以上是我這學期的一點反思,還有許多不足的地方,我會在工作中不斷地努力,不斷地探索,尋求出更好的教學方法。

語文教學反思 篇17

作爲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感覺自己責任重大,自己卻有很多不足之處,一下是我的一點認識和:我認爲要上好課就應該瞭解教材、理解作者的意圖、和作者對話、精備教材、吃透教材、把握課堂教學環節、錘鍊學生、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慾望。

開學初,我瀏覽了一下新書,根據教材及我班學生情況、根據我們學校大單元教學法,在備課時,研究課文,研讀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去追蹤作者的思路,與作者產生共鳴。並結合本班學生的特點備好單元課時。第一單元:我備課的重點是通過優美的語句的朗讀,讓孩子們感受祖國各個地域的美麗景色和人文精神,但在授課時,卻出現了孩子們不瞭解的西部文化以及我國邊疆的文化的歷史背景,出現了課堂句子理解不下去的現象,這是我對孩子們不瞭解祖國以前文化的課前備課不足,需改進,孩子們通過看我收集的圖片,提高了學習的興趣;第二單元:兒童詩及兒童生活的文章,我的着重點在讀故事瞭解情懷,設計了讓孩子們說自己童年趣事的環節,孩子們說的很好,但不足的時沒有讓孩子與文本結合,所以就導致所說的和文本脫離,感受不到你這個情感是怎樣通過語句表達的;第三單元是體會語句的精妙,在教學時我讓大家通過讀文中人物的對話,體會從語句對話中體會語言的巧妙,本單元效果還挺好;第四單元是通過對人物的描寫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讓孩子通過讀人物描寫的語句感受人物的性格特點,在教學中,孩子們互讀,小組讀等形式,孩子們都很願意讀,但不足之處是後進生讀的少,課堂關注後進生,才能體現這節課的成效;第五單元和第四單元一樣,都是表現人物的主要特點,所以教法基本差不多,但不足之處是這單元是古典的學習,沒有讓孩子們與古典的人物對話,不能學以致用;第七單元和第五單元一樣,都是古典的人物學習,不足之處都是沒有與文中的人物對話;第八單元是異域風情的瞭解和學習,在學習中,我通過讓孩子們讀描寫風景的句子感受異域的美景和人文情懷,孩子們讀中體會美景,但不足之處是我沒有讓孩子們說後寫,而是隔一天,到寫作文時再寫,這就延遲了,造成寫不好的現象。

上好課的前提是備好課,而要備好課,不能光依賴於“教參”,要讓學生學好一篇課文,我自己首先要反覆研讀課文,摸清課文的思路、抓住重點詞語、弄清重點詞語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以重點字詞的自己理解,到重點語段的自己理解,試圖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以一篇帶多篇的進行備課。在這方面,我自認爲做的還有很多的欠缺,準備的拓展不夠。其次就是設計好教學環節。我認爲,在制定教學環節時,我們老師要根據自身班級的情況設計環節,要操作性強、實效性高的引導學生自我實踐的課堂活動。要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把握住教學必須突出重點和需要解決的難點,圍繞個“讀”字,做到以讀代講、讀必所思,思必會說。把學生的自讀、教師的範讀、師生的齊讀等形式有機地安排在初讀、細讀、精讀等各個教學環節之中。要精心設計課堂問題,不要多,但一定要精,每次讓學生讀書時,都必須帶着問題去讀。課堂讀,思,議成爲主角。有時越是想上好課,越容易出差錯,究其原因還是自己不成熟,思考不全面。

新的大單元教學法,要求我們從字詞,讀,說,對比學習寫作方法幾個方面進行。

字詞上,課堂上學生人人力求發言,課堂上也給學生創造了這個機會,但不足的是沒有人人過關,怎樣學習生字詞的方法沒有掌握,預習課的效果不佳,導致課堂進行不順利。課下的跟進過關不及時,所以個別後進生字詞不過關。

課文讀方面,課堂上孩子們讀的不夠精細,交流自己的感受不夠結合文本,都是自己看到的表明現象,我在此處沒有提前給孩子們鋪設背景和導入情景,這是自己不足的地方。以後在導入環節要多下功夫,提前深入文本,好給孩子一個好的情景。

寫作方法,每課讓孩子們找文中的寫作方法,一課一得,我這方面沒有做好範例,對寫作方法孩子們不知如何下手,這也是我不知該如何去做的地方,以後要多學習這方面的知識,補充給孩子們,通過閱讀課外題上,慢慢滲透,慢慢學習。

作爲語文老師,要想在教學中取得事半功倍效果,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也是很重要的。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教師每上一堂課前應以滿腔熱情的積極狀態,將知識技能傳遞給學生,使學生的心隨着教師的情感而奔騰澎湃。只要我們從內心深處去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和愛護學生,積極主動地創造條件,這樣學生就會從中潛移默化的受到薰陶和感染,課堂也將不再空乏,學生也將不再是可憐的傾聽者。而我總是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導致備好和設計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大打折扣,以後要改進。

語文訓練是提高知識水平必不可少的,必須天天練習。在新的語文形式下,要求我們把語文教學的觸角伸向了廣闊的生活天地。閱讀是我們成功的必然之路。必須做好閱讀的訓練,本學期是一單元一同步閱讀,感覺還是太少,訓練量不夠。需在以後的工作中做好這項工作。

語文包括的方面很多,以上是課文的教學部分,接下來是書寫和寫作。

書寫方面,我自身的書寫就不美觀,所以我一直想讓孩子們寫好字,可心有餘而力不足,重點在寫字課和平時書寫中練習,儘量要求孩子們每一筆每個字都做到極致,但成效不大,主要原因是自己的要求不夠嚴格,應該主要抓細節。從每一次的書寫練習上做起,日日嚴格要求可能會有所進步。

寫作方面:我們的寫作,也就是課堂小練筆,需要我們老師跟進平時從課堂小練筆上訓練,從寫作課上訓練。不足之處:說的多,寫的少,寫時指導不到位,有時自己真的不知道如何指導。還有就是在寫完後,老師該過後,交流學習的次數少,這樣就得不到全面的學習,孩子們也沒有明白怎樣的作文才是好作文。孩子們基礎差,應該讓孩子們多讀背寫有沒文章,提高自身的語言運用能力。

以上是我的一點語文心得不足之處,敬請指教。

語文教學反思 篇18

一、主要存在的問題:

1、學生仍存在背誦默寫不到位的毛病,主要表現爲多字、少字或者張冠李戴的現象。雖然每個班級的人數不多,但影響到了年級的平均成績。

2、學生在實踐題目中存在不寫或者亂寫的問題,把握不住方向。

3、閱讀理解題是我們最主要的失分項,主要是由於學生們把握文章深層次含義的能力較弱、詞彙匱乏、表達能力不強和答題不規範等因素引起的。

4、作文存在着膚淺、不生動、跑題和寫字不認真等問題。

二、解決的措施:

1、教師每天要關注這些背誦有困難的學生,有目的地將任務平分到每天的學習中去,以達到積少成多的效果,同時發動學生和家長幫助他們,動用一切力量解決他們的問題。

2、在課堂上,要側重於對課文中心任務的思考和把握,有針對性地提出一些問題進行思維能力的訓練和語言能力的培養,同時有針對性地找一些習題進行鞏固,同時要求學生規範答題,養成良好的答題習慣。

3、對於作文,我們要多選美文進行賞析,通過分析美文中的長處來認識和彌補自己文章中的缺點,此外要堅持週記和隨筆作文來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經過師生的共同努力,我相信,學生一定會取得滿意的成績!

語文教學反思 篇19

高中語文教學已經進入基礎教育的尾聲,許多學習習慣已經養成,教學工作的開展不是很容易見成效。雖然對於高考來說,學好語文對於學生選擇自己滿意的學校有一定的幫助。但總的說來,語文課作爲陶冶情操激發思維,促進交流能力的工具性學科力量的發揮卻還遠不能盡如人意。據調查表明,有大量的學生對語文課有厭煩情緒,語文課作爲人文精神的載體所應發揮的作用可能是所差更遠。也就是語文越來越成爲一門"得分機器,而不是人文精神的載體。"做爲一名語文教師,我發現因受傳統觀念和現行考試製度和評價方法的影響,不利於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阻礙着語文課的工具性、思想性和人文性作用的發揮。

誤區一:語文課堂——"問題全解決了"

如果學生沒有問題意識,就不會去獨立思維,更談不上創新。語文課上,教師爲了"緊扣教材",爲了"調動"學生,便把"滿堂灌"演繹成"滿堂問",而所問的那些問題基本上屬於類似:"通過……你讀懂了什麼""還讀懂了什麼""作者用意何在"等形式化問題,學生回答這些問題都無須思考。還有些教師把教學參考書上的程式在課堂上"說教"一遍,把學生的思維完全限制在課本和教學參考書的框框之內。課堂上的閱讀也成爲一種被動的閱讀,學生並沒有真正對課文用心去感悟,他們所"讀懂"的也只不過是根據以前的思維定勢而得到的"微言大義",至於課文與現實生活的聯繫都無從知道。因而,課上學生自能"讀懂"等課結束了學生沒有問題可以問了。其實這種沒有問題實則是最大的問題,是語文課堂教學的一大誤區,是學生缺乏獨立思維的一種表現。

語文教學怎樣走出沒有問題的誤區呢?我認爲首先要轉變觀念,放手去讓學生思考問題,給學生以自由思考的機會。學生一旦提出問題,就應該鼓勵,語文教學反思,並順着這一問題去引導學生,給他從小種下探索思考的種子。就象我們經常所說的那樣"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其次,我們應該認識到語文課與活生生的生活實際的聯繫,而不應囿於書本和教參的框框。我們不應該帶有"什麼什麼不是語文課要解決的問題"這種錯誤觀念。我們只有打破學科分界,學生的問題意識才有廣闊的空間。而且所提問題不一定當堂都能澄清,更重要的是要留給學生一個善於思考的頭腦。最後,教師要儘可能擴大自己的知識面,要開闊學生的思維,先開闊自己的視野。以前我們經常談論是:"如果課堂上學生提出老師沒有想到的問題該怎麼辦?"而如今我們應該思考"學生提不出問題該怎麼辦"了。

誤區二:作文——套用模式,寫非所想

高中教由於面臨着高考的壓力,所以學生的寫作也趨向模式化,都想着有好的模式能夠給自己帶來高分,老師教學過程中也潛意識的傳達這一點。這就束縛了學生的思維,而語文學科本來就是擴散式思維學科,作文更學要學生有良好的想象力。有調查表明,某班對某一作文題目,大多數同學寫的都是同一題材,格式都一樣,都是在遇到某情況後,先作一番思想鬥爭,最後如何如何,然後再喊幾句口號。在現行的作文教學中,由於受考試指揮棒的影響,套題,程式化,抹殺學生真實感受的現象仍很嚴重。有些學生經常購買<高考優秀作文><高考滿分作文>之類的作品,進行簡單的模仿,這樣的作品代替學生的真實感受,形成語文教學長期未能逾越的一大誤區。

要走出這一誤區,尋找良好的改革途徑,我認爲,一定是讓學生充分認識現實生活,讓他們體驗生活,從中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和領悟能力,讓他們從中學會獨立表達,寫出發自內心的話語;二是加強語文課的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的聯繫,講課文時教師要善於引導孩子去欣賞,充分發揮想象,按自己的感悟去描述課文中的情景或事件。例如在講赤壁之戰時,在讓學生閱讀有關資料之後,按照他們自己的想象,去描述或續寫,也不失爲一種有益的探索。即使是教師分析課文,也一定要確認學生是在主動地欣賞課文的語言和情景,而不是在被動地接受你的灌輸。

誤區三:語文作業——"背誦古文"

目前,很多高中生學習語文經常認爲語文沒什麼好學的,語文作業就是遇到古文背一背,現代文中沒有任何東西值得學習。這是很大的一個誤區,很多時候也是由於老師的教學方向引導錯誤。

高中語文學生的語文作業相對於初中和小學來說,簡直就是一個天一個地的差別。而學生在這樣的突然減負的情況下,往往不知所措。老師也會在學習古文後說把課文背誦下來。而背誦課文只是最基礎的工作。如果不把課文理解了背誦,那背誦起來相當困難,同時考試的時候頂多能拿下默寫題的分數。而考試的時候還有實詞虛詞的理解,這就有賴於學生平時背誦古文一定要理解,並學會把知識點轉移纔可以。

高中語文考試還有很多基礎知識的考察,而這些很多都是在現代文中學習的,因此對於學生而言,真正的語文作業還應該包括積累字詞這一工作。

同時考試更多的是進行閱讀理解和寫作的考覈。學生如果不走出"現代文沒什麼可學的"這一誤區,上課的時候不用心聽講,不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那麼他的理解能力,總結概括能力就不會得到鍛鍊,考試的時候也會出現失分過多的情況。

寫作更是佔據了70分這樣的分植,其重要性可見一斑。學生課後的語文作業,應更多的體現在寫作練習上。多讀書,多做讀書筆記,多背誦優美片段。學習記錄自己的真實生活,寫下自己的真情實感等。這是長期的過程,學生只有持之以恆才能取得一定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