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四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範文

四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9W 次

身爲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四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四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範文

四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範文1

《牛和鵝》是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閱讀要素有:學習用批註的方法閱讀。通過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體會人物的感情。爲完成對閱讀要素的理解掌握,我在教學中將課文的重點放在“我怕鵝,被鵝欺;金奎叔趕鵝,鵝被嚇跑”這件事情上,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設計始終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讓學生通過自由朗讀,畫出有關語句進行批註,體會“我”見到鵝和被鵝襲擊時的心情,尋找出對牛與鵝的前後不同態度和改變的原因。在交流中學生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獨特感受,而在整個課堂中教師一個很好的傾聽者,只在適當的時候作一些小小的點撥和提示。

此外通過對比朗讀、自主感悟、揣摩心理,讓學生感受到“我”當時的情感體驗和心理變化,然後說說自己經歷過這件事,明白了什麼。最後出現金奎叔叔的話,讓孩子的體驗和感受有一個理論的提高。從而揭示課文所蘊含的'道理: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就會出現不同的結果,不能被固有的思想左右,只有找準了角度,才能正確地對待身邊的人和物,正確地對待生活。

教學中,對於教學方法的指導也是貫穿在教學全過程中。像抓住重點詞句來理解課文的內容,把自己放入情境中體驗朗讀,通過品讀我和金奎叔對鵝的不同表現的詞句對比出人物的不同心態,直至揭示主題等。種種方法滲透自然,過渡巧妙。這些方法都是學生在充分感悟理解的基礎上,我相機提煉出來的,讓學生知道自己就是在運用這種方法在學習的,並且在之後的學習中學以致用。在本節課的結尾我不僅總結了思想內容方面的收穫,還總結了學習方法的運用。長此以往,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範文2

古詩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教學古詩,不能限於對古詩字面意思的理解和詩句意思的疏通,更應引導學生在歷史文化的背景下對古詩的思想感情加以理解感悟。

《出塞》的教學,我力求將其放在一個廣闊的歷史文化背景中引導學生加以解讀,幫助學生較爲全面地理解詩歌的內在感情。以前兩句詩的教學爲例,我引導學生從徵人和親人兩個方面感悟,力求做到讀悟結合,以讀促悟,以悟促讀。如引導學生從徵人角度感悟時,在學生初讀理解詩句的字面意思後,我引導學生感悟:徵人在邊關的生活可能是怎樣的?假如你是徵人,面對這樣的生活,你會作何感嘆、作何感想?另外還注重抓住情感的共鳴點。

古詩所表現的生活離學生的生活太遠,學生較難產生情感上的`共鳴。爲了幫助理解詩歌,《出塞》教學中,我抓住人人思家這一情感的共通之處,從李白思鄉到自己思鄉的感覺,進而理解有家不能回無家可歸永遠永遠不能回家的感覺,最後過渡到千百萬人盼回家上,引導學生理解詩歌的內在感情。

四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範文3

《麻雀》是一百多年前俄國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寫的一篇文學作品的片段,記敘了一隻老麻雀在獵狗面前奮不顧身地保護小麻雀的故事。文章的篇幅不長,但語言凝練而傳神。剛讀到這篇課文時,我就被文章新穎的構思和優美的文字所吸引,之後就被老麻雀的精神感動了,因此毅然決定上這篇課文。爲了指導學生學好課文,我在設計教學環節時特別注意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讓學生感知、體驗、品讀。

上課前,先創設情境讓學生回顧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學生回報之後進入品讀階段。

1.播放課件先讓學生說出對小麻雀的形容。

2.找出文中描寫小麻雀的語句,說一說這是怎樣的一隻小麻雀?

3.老麻雀的什麼行爲震撼了你的心靈?“老麻雀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面前”說明了什麼?“蓬起全身的羽毛”是怎樣的情景?“絕望”的老麻雀爲什麼還要不停地尖叫?從中能體會到什麼?(通過這個問題的討論,學生明白了老麻雀充滿了對小麻雀無限的`愛,準備與獵狗決一死戰,所以文章用“石頭”比喻“老麻雀”,突出了老麻雀拯救自己幼兒的毫不猶豫的決心和勇氣。)

4.老麻雀明知沒有希望,爲什麼還要從樹上飛下來?“一種強大的力量”指什麼?(通過比較“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沒有危險的樹枝上”與“它不能站在樹枝上”理解母親拯救自己的幼兒,保護弱小者、戰勝龐大凶殘者所產生母愛的巨大力量,體會母愛的偉大)。

在教學過程中,我有意把學生的閱讀體驗與寫作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感悟全文,使學生更深的認識到老麻雀這種不顧一切的行爲對小麻雀是多麼大的震撼,從而更加體會到老麻雀偉大的愛子之情;更好地感悟老麻雀的果斷、勇敢,體會愛力量的偉大。

在最後我將文中的這種愛深化,拓展延伸,讓學生欣賞一則小故事伴有音樂運用音樂加強對故事的理解,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本篇文章。

在本節課中我雖然注重學生在讀中感悟課文,但讀書的形式單一化(指名讀)缺乏多樣化:默讀,自由讀,齊讀……在授課環節中細節設計不緊密(板書),時間駕馭的不是很合理。同時,還應該注意教師的常用語要加以規範。這些足以說明在教學中我存在的一些問題,還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

上好一堂課,真的不容易。有人說一位充滿教育智慧的教師,在課堂上才能遊刃有餘。而智慧來源於學習與積累,因此爲了使自己以後在課堂上能夠得心應手,我一定多學習。通過這一次教學實踐活動,我覺得平時應踏踏實實,虛心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四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範文4

《牛和鵝》是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中的一篇主體課文。寫了“我”因爲相信“牛的眼睛看人,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鵝的眼睛看人,人比鵝小,所以鵝不怕人”這句話,常欺負牛,怕鵝。在遭到鵝襲擊時,怯懦、不敢還擊,金奎叔將鵝制服,鼓勵“我”不要怕鵝,使“我”悟出一個道理:“它雖然把我們看得比它小,可我們實在比它強呀!”文章故事性強,是一篇語言生動、童趣十足、又蘊含一定哲理的文章。尤其是描寫“我”被鵝追趕這一部分時,作者將鵝的神氣十足、膽大妄爲,以及“我”的狼狽不堪、慌忙逃竄通過對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的細緻刻畫,通過對鵝的動作的傳神描寫活靈活現地展現在讀者面前。最後藉助金奎叔的話,告訴我們看待周圍的事物,如果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就會得到不同的結果。

在教學這一課時,我首先從單元主題入手,導入“角度話題”,引出新課,板書課題。這樣做可能有兩種好處,一是拉近師生間的距離,消除師生間的隔閡,更有利於使學生融入課堂;二是輕鬆導入新課,初步使學生建立“角度”意識,爲後面的教學作鋪墊。

接着,從本文作者的簡介入手,引出兒童文學作品的童趣特點,一方面使學生對作者的生平創作有了一些瞭解,另一方面也順利地進入了課文的學習。

再從“童趣”着眼,讓學生找出自己認爲最有童趣的段落,學習第四自然段及第五到十一自然段,深入體會欺牛與怕鵝,反覆練習朗讀,讀出欺牛時的毫不在乎,被鵝欺時的狼狽不堪,加強學生朗讀能力的訓練。

然後,由欺牛怕鵝導出課文第一自然段:“人們都說:牛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鵝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鵝小,所以鵝是不怕人的。”這樣學習可能會容易讓學生對本文的結構有一個比較清楚的認識。

接下來是引導學生學習最後幾個自然段,重點研讀金奎叔的`話,學習作者從金奎叔的話中,是如何由起初的欺牛和怕鵝到後來的不欺牛也不怕鵝的,從而使學生悟出同樣一件事,如何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就會有不同的結果這個道理。

最後是由這個道理拓展開來,向學生講述一個故事:一個老太太,兒子染布,女兒賣傘,天晴時老太爲女兒當心,下雨時老太爲兒子當心,整天愁眉苦臉,弄得疾病纏身,後來聽了一個哲人的話後,心情豁然開朗,病也好了。再從這個故事,引向學生過去學的有關角度的詩句,引向學生的生活實際,對學生提出希望,結束本課。

本課導入比較順暢,課堂教學的的脈絡比較清楚,但至少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不夠多。

二是沒有使用課件教學,使課堂減少了許多生氣,也影響了教學的效果。

三是教學時間分配不太合理,前面在教學欺牛段落時使用過多的時間,加上沒用上課件,導致後來的時間不足,金奎叔的話分析的不透徹,拓展部分沒來得及教學,草草入場

通過這次比賽,也讓我深刻地體會到了:

1。多角度地思考、研讀教材是備課必要的一個過程。一篇課文,就像《牛和鵝》這篇課文。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選擇不同的切入點,通過不同的方法去組織教學,當然收到的效果也是不一樣的。然而,什麼纔是適合學生心理特點的最好的角度,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學習、探究、爭論、反思,從而達成共識。

2。網絡這一現代信息技術的平臺,已成爲現代教育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可以跨越空間、跨越時間的侷限,將有着同一個目標的人集中在一起,共同學習、共同研究、相互評議、相互促進、共同進步。而在這樣的平臺上,人與人之間變得更簡單了,評議變得更真誠了,研究更貼近實際了,成效就更明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