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5篇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8W 次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五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5篇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

在教學這篇文章時,我力求突出課文中所蘊涵的人文精神——以天下爲己任、刻苦學習。以研究性閱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享有個性化的、自由的發展空間,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同時也不忽視語文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訓練,力求兩者的和諧統一。

在上《體育課》前我認真品讀了課文,查找資料、精心備課,自信滿滿地走進了課堂。一心想着如此優美的文字兼美,且與生活聯繫如此緊密的課文,課堂一定會按照自己的教學設計達到預期的目的。但是我們都明白課堂不是屬於教師表演的舞臺,而是屬於學生創造的過程。原本按照計劃進行着的教學,被學生的一個提問——“本文主要寫涅利在同學的鼓勵下爬上橫木的事情,可是課文只用了8-13自然段來寫這個過程,而用了其它9個自然段來描述其它的內容,這樣不是主次不分了嗎?”——打亂了。整個教學環節因爲這個問題改變了,也因爲這個提問讓課堂真正成了學生提高進步的陣地。

這篇課文圍繞着納塔莉爲保護膠捲而展開。讓學生通過對文本的閱讀、理解、感悟。體會作者寫這篇課文所表達的情感。我通過讓學生概括出文章主要內容引導學生理解納塔莉這個小女孩身上的一些高貴品質;如:聰明、機智、勇敢,再結合文章內容找出文中具體體現這些高貴品質的語句,交流體會、指導朗讀,體驗情感;分享在納塔莉身上學會了什麼,並鼓勵同學起來讚揚納塔莉;總結本文學習任務,拓展學生思維。讓學生充分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假如你在生活中遇到類似的事情時,你會如何做,比如一個陌生人走進你家說要找一樣東西,你會怎麼辦?整個教學過程學生積極的參與使課堂氣氛熱烈,對於學生的表現讓我很自豪。

不足之處:當學生交流自己學習成果時,應留夠時間,深入詞語理解、朗讀,體會,而不應操之過急。

這篇課文的教學要讓學生自主獨立地讀書,把握課文的梗概,瞭解課文的表達順序,感悟出“失敗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我依然從“驚心動魄”入手,邊引導學生體會重點句子,同時領悟作者的寫作方法。接着,我引導學生思考“爲什麼稱之爲拼搏,你認爲是什麼的拼搏呢?”有些學生的'回答讓人滿意,有的說是頂碗技術的拼搏,有的說是意志的拼搏,有的說是心理素質的拼搏!總之,孩子們認識到這不是一場簡單的表演,而是一場拼搏,一場較量!這場拼搏可以讓頂碗少年受益終生!然後是引導孩子們展開寫話訓練,補充省略號省略的內容。最後帶着孩子們去體會了這篇文章的寫作特點,瞭解課文的敘述順序。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2

《晏子使楚》是一篇歷史故事,講的是春秋時期齊國的晏子出使楚國,楚王想侮辱晏子,晏子以自己的聰明才智,針鋒相對,反駁了楚王,維護了國家尊嚴的事。

對於這樣一篇故事性強的課文來說,我認爲通過反覆的研讀,讀懂楚王對晏子的三次侮辱,晏子的三次反駁,在此基礎上理解句子的含義及人物的個性品質是教學的重點。因此,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把感受晏子的言語交往技巧作爲學習重點,讓學生在晏子與楚王的.針鋒相對中,感受到晏子語言的藝術、智慧的魅力!

1、開放了學生的學習空間,以學定教:

本課教學能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最大限度地給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討論交流的時間。帶着學生還想繼續瞭解的問題,讓學生認真讀書,品讀文字。“朗讀表演”等形式拓展學生學習的空間。引導學生多讀書,通過讀書,感受到晏子的智慧。當學生真正感受到晏子語言的妙處時,讀起來一定是津津有味,愛不釋手,越讀越想讀,甚至會拍手稱快,拍案叫絕的。

2、課堂是學生學習的陣地,學生纔是課堂的主人:

教師能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需要教師創設《晏子使楚》富有情趣的教學活動。本節課我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書交流,在角色體驗中感受言語的藝術。“不浸潤心靈的說教是蒼白的。”作爲語文老師,要千方百計的創設情景,引導學生融入課文,走進本文角色,身臨其境,感同身受,就會產生震撼心靈的閱讀感受。在教學中多層次地分角色朗讀,表演課文劇,就是爲學生營造一個角色體驗的言語場景,讓學生在鮮活生動的話語情景中學習表達技巧,領悟表達智慧。

今後應該改進的工作還有很多。1、不斷學習,積累、總結經驗,讓自己的課堂更豐滿;2、優化教學目標,將教學目標落到實處。力求做到:讓學生一課一得;3、注重學生的朗讀訓練,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情感,形成語感,積累語言,並將積累的語言運用到習作中。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3

1、激發興趣,導入習作。

贊可夫說過,“只有在學生情緒高漲、不斷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獨有的想法表達出來的氣氛中,才能產生出使兒童的作文豐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詞語。”因此,本次習作教學從學生樂於接受的談話開始,打開學生的話匣子,引發學生情感傾吐與交流的慾望,做到“情動而辭發”,以積極的心態對待這次習作。

2、用好例文,指導習作。

首先,新聞“主體”部分的寫作是教學的難點。學生受以往寫記敘文的影響,往往會把主體部分寫得詳盡具體,繪聲繪色。教學中,利用兩段文字,一段是記敘文式的詳細描寫,一段是新聞式的概括描寫,讓學生進行品讀、比較,使學生感悟到新聞主體的寫作要領是:用概括的語言寫出大體經過,爲學生後面的習作練習做好鋪墊。其次,新聞報道的`“題目”是畫龍點睛之筆,先對例文上的標題進行品評,再在後面練說遇難時,運用“劉翔奪冠”的幾個標題進行品讀,發現其特點。這樣以後,學生對於標題的擬定就找到了一塊摘果子的跳板。

3、取材生活,落實生活。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這次習作正是遵循了這一理念,自始至終,引導學生關注現實,關注周圍的生活。由準備時的看新聞,到上課伊始的說新聞到品析標題,再到最後寫新聞,都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這樣的習作學生不會爲“無米之炊”而愁煞。

4、作文講評,放扶有度。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修改習慣和修改能力,因此,對習作的修改,老師只是提出提示性的修改建議,具體的修改過程,交由學生自主思考、操作,並提供生生交流的平臺,讓學生學會修改。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4

《半截蠟燭》課文生動記敘了二戰期間,參與祕密情報傳遞工作的法國女伯諾德夫人母子三人與突然闖進門的德國軍官鬥智鬥勇,巧妙周旋,並最終保全了情報站的故事。文章故事情節性強,跌宕起伏,人物刻畫手法豐富,語言細膩。因此,本課教學的重點,就是要積極創設情境,通過反覆、多形式的朗讀,引導學生從伯諾德夫人一家與德軍的鬥爭中感受人物品質,從語言、動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寫中豐富人物形象。

導入課文後,我設計了一個大問題:請同學們細細讀讀文章的3至7自然段,看看伯諾德夫人一家三口是如何與德國軍官鬥智鬥勇、巧妙周旋的?其中,你最佩服誰?爲什麼?以這個問題作爲突破口,展開重點部分的教學。在交流時,引導學生通過文中對人物神態、動作、語言等描寫,感受伯諾德夫人一家人臨危不懼、鎮定自若、勇敢機智的高貴品質。同時,也要讓學生感受到德國軍官的蠻橫、兇殘。在這一過程中,通過換位創設學習情境:假如你就是伯諾德夫人(傑克或傑奎琳),在當時的情況下,你會怎麼想、怎麼說、怎麼做?然後通過角色朗讀,加深體驗。整個學習過程中,我想要抓住兩條線,即蠟燭的變化和人物心理的.變化。教學完重點部分,再引導學生思考:既然明知傳遞情報的工作如此危險,伯諾德夫人一家爲什麼還要義不容辭地參加呢?從而讓學生感受到一家人強烈的愛國情懷。

讀寫結合是語文教學的傳統經驗,我們的閱讀教學一定要讓寫放進來,不一定當堂寫,可以課內說,課外寫。但是寫必須依據文本,加強指導。如教學課文的最後一句話:“正當她踏上最後一級樓梯時,蠟燭熄滅了。”此時讀者那懸到嗓子眼的一顆心終於落了地。峯迴路轉,化險爲夷,伯諾德夫人一家三口僥倖躲過一劫。這裏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望着這盞在最後一級樓梯熄滅的蠟燭,他們的心情怎樣?然後請學生想象一下此時伯諾德夫人、傑克和傑奎琳會想些什麼,並想象一下人物的神態和動作,進行說話練習,同時提醒學生一定要注意當時的場合進行合理的想象。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5

上完了《憶讀書》一課後反思如下:本篇課文體現了北師大版教材的教學特點——學生的自主意識強。

本課教學由學生自己根據“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提出三個問題學習課文,這一教學設計較難,學生操作起來較難。因此我充分發揮課堂上學生質疑的優勢,既培養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質疑的能力,又很好地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化體驗。在學生學習課文的時候,我又儘量運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讀書經歷理解作者的讀書體驗,使學生也能和作者產生共鳴,讓學生明確,作者取得的.成就離不開讀書,正因爲讀過很多的書,作者才能成爲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家。

但因爲本課涉及的名著較多,學生對名著的內容瞭解不深,因此我課前佈置了蒐集資料的作業,這就爲學生拓寬了知識面,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

我認爲本課的重難點,教學目標制定是比較準確,但在“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這三個問題上的順序上注意一下,應該爲讀書好,所以纔要多讀書;不僅要多讀書,還要讀好書。對於文中提到的作者的讀書感受,沒有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讀書體驗,體會作者的情感體驗。因此在學生學習課文的時候,儘量運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讀書經歷理解作者的讀書體驗,使學生也能和作者產生共鳴。指導他們在今後的學習中多讀書,讀好書,會讀書。

再者要將語言文字訓練放在首位,不能忽略學生的品詞析句訓練,這樣纔能有效地進行朗讀指導。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6

這篇文章的情感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從老漢的語言、動作、神態中,感受到老漢在危險面前沉着冷靜、捨己爲人、大公無私的高尚品質;培養學生樂於助人的品質和寬大的胸襟。而實際上,學生由始至終都是一副無所謂的樣子,沒有被文中的人物打動,也沒有被我的激情感染。想想自己的教學設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應該沒什麼問題,但爲什麼偏偏出了這麼大的問題呢?冥思苦想,終於找到了答案。原因在於不管是從年齡、視野還是經歷的角度考慮,文章中所描述的真人真事離學生的生活太遙遠了,雖然學生通過各種信息渠道瞭解到許多優秀人物的英雄事蹟,但在現實生活中大多數學生根本沒有見過這樣的人,他們缺少這樣的生活體驗,因此,從內心上來講,他們對這類人與事並不認同。所以,在學習《橋》這篇文章時,學生對於文本內容充滿懷疑,他們的`情感是蒼白的,以挖掘語言文字來體會人物的高尚品質在他們看來只是一種弄虛作假的形式,所以他們報着一種遊戲的態度冷眼旁觀,嘻皮笑臉、心不在焉自然也在情理之中了。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7

以學生爲中心,設計教學環節。在設置教學環節時,我本着“以生爲本”,“貼着學生教”的設想,設計了“我來讀――讀精彩篇章,整體感知課文;我來品――品情節、人物、語言之奇絕;我來秀――秀身邊凡人奇事;我來贊――贊刷子李之魅力”等教學環節,以期達到教學流程清晰、合理、緊湊的效果

《草原》教學反思

《草原》是一篇優美的散文,字裏行間浸潤着濃郁的草原風情。語句流暢、優美、動人,情景交融,令人情不自禁想美美地賞讀一番。本學期的第一課就是《草原》。課堂上,我覺得學生要麼讀得太空泛,要麼讀得放不開,壓着嗓子太過輕幽了,所以我便索性範讀了。由於我在範讀中聲情並茂,感染了學生,因此很多學生在朗讀中也像我那樣充滿深情,女孩子的個人朗讀也很成功,能打動人。滿意之餘,我又遺憾地發現,男生在帶動下也極力向老師、向讀得好的女生靠攏了,丟失了個性特色,一副“娘娘腔”,聽着很彆扭。此時,我立刻覺得這樣可不行,咋能讓我班的男孩子在我的教育下失去男孩的'灑脫與豪爽呢?俗話說“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同一篇文章,不同性別,不同年齡,不同經歷的人的感悟肯定不一樣,讀法也肯定是不一樣的啊。於是,我立刻提示讓他用自己的感受和體會來朗讀,而此時他反而顯得不知如何是好。因爲,他從最初的“耳濡目染”開始,已經形成了定勢,不知換個方式怎樣纔算好。我便出示遼闊的草原、蒙古族摔跤等圖片,並請感悟能力和朗讀水平比較好的男生作示範,讀出自己的個性理解來。並給予了他們自由個性練讀的時間,這纔有所好轉。

經歷這一事件後,我更深刻地體會到,範讀的確有其不可替代的示範作用,在指導學生讀正確、注意適當的停頓、恰當表達語言思想感情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8

參加考試人數31人,總分2243分,均分72.3,及格29人,不及格2人,及格率93.5。

一、存在的問題:

1、看拼音寫詞語同音字易混如:“莫”與“寞”。

2、學生不能認真審題,把描寫人物動態的詞與描寫鄭和遠航的詞混淆。不能認真讀原文據義作答,比如:在括號中填上表示看的詞語,如果不根據語言環境認真揣摩就會填錯。還有判斷句子的表述是否正確,第五句學生把擬人句與比喻句搞混每天寫關聯詞語也是一樣。

3、學生用運知識的能力較差據義寫話、仿寫句子、按原文背誦較好,但在原文的基礎上擴展遷移的能力較差。

4、閱讀當中分析能力較差不能認真反覆讀文,進入文本,不能把作者的情感劇自己的.情感緊密的結合起來進哭哦體驗作答。

5、作文中學生擬定的題目很平淡不能打動讀者。

二、改進的措施:

1、教學中要從細微處着手平時加強形近字、多音字、音近字、近義詞、反義詞等這些小知識點的練習,而且要放在課堂中去練習。

2、在閱讀教學中要加強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和閱讀材料,進行準確運用的練習引導學生學會欣賞做這種準確用詞的方法。

3、在閱讀教學中加強知識的擴展與遷移練習。

4、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學會怎樣分析文章內容,怎樣分析文章寫法

5、加強作文訓練從擬題到結構再到語言的用運。

三、奮鬥目標:

1、力爭使學生學習知識的習慣得到加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使學生熱愛語文,學習語文的興趣更加濃厚。

2、平均分在原有的基礎上穩步提高。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9

《金色的魚鉤》這篇課文生動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等方面進行細緻入微的描寫,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內心世界。作者語言樸實,像講故事一樣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敘述,表達了對老班長的深切懷念。我在教學中注意如下幾個方面:

1、本文描寫的是紅軍長征途中發生的一件感人至深的故事。因此教學本課,我提前讓學生查閱歷史資料,瞭解故事背景,爲理解老班長的高尚品質奠定基礎。讓學生聯繫學習過的毛澤東寫的《長征》詩,根據自己的瞭解講一講長征的時間、經過的省份和一些重要的戰鬥等,使學生對長征有進一步的認識。

2、這篇文章篇幅較長,故事性強,因此我有意識地進行快速閱讀的訓練。初讀課文時,要求學生入眼看得快,入腦想得快,邊讀邊想: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課文的題目是“金色的魚鉤”,這個魚鉤真的是金色的.嗎?作者爲什麼說“在這個長滿了紅鏽的魚鉤上,閃爍着燦爛的金色的光芒”?

3、在初步理解課文內容之後,我再讓學生把感受較深的部分有感情地多讀幾遍,並把自己心中的感受寫在旁邊。之後,組織學生進行交流,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讀給大家聽,並說說自己爲什麼受到感動。

4、這篇課文作者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等方面進行細緻入微的描寫,揭示出人物崇高的精神境界。教學中我有意識地爲學生在讀寫之間架起橋樑,引導學生從讀學寫。如,課文中幾次描寫了老班長的神態,從課文中畫出有關語句讀一讀,思考這幾次描寫老班長的神態有什麼不同,你能從中感悟到什麼?從而使學生領會神態描寫對反映人物精神品質的作用。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0

讀了《愛如茉莉》這篇課文,一幅平淡無奇、潔白純淨、縷縷幽香的茉莉圖便出現在我眼前,讓我不由想起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這句詩。我在想,如何將這篇清新自然的課文上好,如何在自然和諧中將主題傳遞給學生,讓學生真切感受到父母之間那種平淡又真切的愛情呢?於是我在認真鑽研教材的基礎上,精心設計了教案,又精心製作了第二課時的課件,配上了美妙的音樂。基本達到了預設的效果,但是還是有遺憾的。下面就這節課的整體設計、教學技能、教學策略的優缺點及改進措施做一反思。

一、整體設計

本節課主要抓住細節及作者的情感變化品味大愛無痕、真愛無聲的父母之愛。所以在整體設計上我利用板書“愛如茉莉?!…”這樣的形式設計整堂課,可以使兩條線索平行進行,突破重難點。

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我用三種不同的形式展開:“病中囑託”;圖片捕捉法;小小辯論“父母真的睡好了嗎”。在這三個板塊進行中,強調抓細節、抓關鍵體會人物情感,並配以圖片、音樂反覆朗讀,並且注重課文的補白,創造各種情景既讓學生讀懂文字背後的內容又鍛鍊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加深體會。最後利用一首配樂小詩和許許多多生活中的其他平淡之愛結課,學生就就從課本走進了生活,也體會到了自己父母的平淡之愛,並且懂得了要你做一個懂得愛並且樂於付出愛的人這樣一個情感價值

二、教學技能

在課文感知過程中,適時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以及對於音、圖、文、誦等教學技能的和諧處理的要求是很重要的。在這節課上我通過讓學生配樂朗讀、寫批註、讀中感悟、觀察插圖、聯繫實際等,讓學生逐步感受語言文字的分量,感受到“愛如茉莉”的真正意義,循序漸進地學會語文學習。不過,讓我吸取的教訓是,像類似比較抒情的課文,要巧妙地安排好學法指導,不要讓過多的學法指導沖淡了花香。《愛如茉莉》這篇課文的,我既有圍繞文章的詞句來進行讀詞,用詞語說話,關鍵詞語的理解等。又有引導學生去思考文本以外的東西,所有的學習活動都是同時引入“於細微處見真情”等詞句促使學生感受語言,提升學生的語言境界。這樣的教學可以讓人感受到這是一節充滿文化氣息的語文課。

一個看似平靜的課堂,其實存在太多的思想。怎麼讓這些思想統一在一起,共同去學習,共同完成學習任務?怎樣在有限的時間內,把有用的`信息傳遞給學生?這需要教師充分考慮。我在上課時就給學生留下空間,既是考慮到教學的需要,同樣是考慮到學生的需要,學生的學習水平。

三、教學策略

在教學策略上我以整體感知——逐個解讀——重點品讀——聯繫實際——小詩作結的流程展開,利用鮮明的板書理清文章脈絡。

在各環節的實施過程中注意每一個過渡語的精心設計,用三種不同的形式學習三個板塊。層層遞進,重點賞析、品悟。

在媒體的使用上,這節課可謂達到了“用了有用,不用不行”的效果,對於課文插圖的配樂朗誦非常好的突破了文章重難點,情感達到了一個高潮;對於最後的配樂詩朗誦更是起到了回顧全文和情感昇華的畫龍點睛的效果。

“教學是一中藝術”它的藝術性就在於每節課中的不完美。這節課也存在着不少問題。如關照文本中的詞句和文章整體的情感脈絡把握結合的不是那麼自然流暢,顯得生硬;還可以在課末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你覺得愛如什麼?”等等,這樣也許會聽到更動學生內心的想法,真正以學生爲主;學生讀書的感情還要加強指導,我想,在學生不熟悉的情況下,如果我能給學生一點時間,讓學生互相讀一讀,這樣可能比老師的講解效果更好。

讓語文課堂充滿花香,這是我們語文教師一直追求的!然而在引導過程中,在問題與情境的把握上還不到位,還不巧妙,不能很好地做到問題與情境的交融,好不容易營造起來的溫暖氛圍差點因爲問題的思考與困難而破壞。所以,在以後的情境教學中,要更好地做到語文的人文性與工具性的交融。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1

根據五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在教學中一定要多讀少講,要把比較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讀書。讓學生通過入情入境的朗讀,讀懂課文,有所感悟。

《祖父的園子》是一篇略讀課文,重點寫了作者在園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我讓學生思考:“我眼中的園子是一個怎樣的園子?”並找出相關的句子談一談。在交流的過程中,我着重引導學生感悟院子的五彩繽紛和無限生機。並通過朗讀ABB式的詞語,如“胖乎乎、圓滾滾”都很優美,體現了作者別樣的情感。

通過朗讀,學生充分感受到園子裏動物植物的自由後,我讓學生抓住“願意······就······”來把作者在院子裏的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快樂心情體現出來。比如說:我願意栽花,我就栽花;我願意鏟地,就鏟地;我願意把穀穗當做狗尾草割掉就割掉······這樣一來,學生既走進了作者豐富多彩的.童年生活,也鍛鍊了自己的表達能力。

通過閱讀,學生認識到,讓作者感到自由快樂的,不光是祖父的園子,還有慈愛的祖父。他給了孩子心靈的自由,他允許孩子隨便玩鬧,對孩子傾盡了愛心和耐心。正因爲作者有了自由、快樂、幸福的童年,所以才寫出了富有孩子氣,富有詩情畫意語言。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2

《景陽岡》是一篇略讀課文。文章記敘了武松在陽谷縣的一家酒店開懷暢飲後,趁着酒興上了景陽岡,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現了武松豪放、勇武、機敏的英雄性格。這個故事早已家喻戶曉,所以就《景陽岡》這篇文章的內容來說,比較接近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生容易接受。在教學中,我突出了以下幾點:

一、藉助註釋,把握整體內容。對於這個耳熟能詳的故事,這一關不作重點,一筆帶過。

二、抓重點,感知人物形象。“喝酒”、“上岡”這兩部分的內容冗長,主要通過學生自讀自悟,小組討論的方式,瞭解武松豪爽、勇敢、倔強、也有點好面子的特點。“打虎”部分作者運用了多種表現方法來刻畫人物,特別是在動詞的運用上,很有特色,對錶現武松打虎時驚心動魄的場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使文章大大增色。

1、抓住“三閃”面對老虎的“一撲、一掀、一吼”,寫到武松的動作,只是“一閃”、“一閃”、又“一閃”。引導學生說說“閃”在文中的意思是什麼?換成“躲”字,放到文中讀一讀,體會哪個詞更合適?,引導學生體會“閃”字的.巧妙之處:是武松主動地躲過,說明武松反應很快,動作輕巧敏捷,而不是被動地膽怯地躲避,顯出他的武藝高超。

2、轉守爲攻的痛打對於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一部分,先讓學生動筆找找武松分別用哪些招式來對付大蟲?並讓學生試着表演,接着播放武松打虎的視頻,直觀感受當時情形的危急和場面的驚險。看過之後,再讓學生體會武松的動作。這時,武松那種智勇雙全、力大無窮、本領高超的高大形象躍然紙上。

三、閱讀原著,重溫經典魅力學完本課,我設計了以下拓展:1、說說武松上景陽岡前後發生的故事。2、說說《水滸傳》中主要人物的綽號及來源。3、暢談《水滸傳》中精彩的故事片段,推薦閱讀原著。

這節課的教學,基本上完成了教學任務,但也存在着不足之處:由於時間有限,品讀課文的時間不夠充分,課文帶有一定的文言色彩,學生書讀得不夠流暢,不能把這篇經典名著讀得有滋有味。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3

《涼州詞》這首詩的前兩句,描寫了祖國山川的雄偉氣勢,勾勒出這個國防重鎮的地理形勢,突出了戍邊士卒的荒涼境遇,爲後兩句刻畫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個典型環境。後兩句寫的是戍卒的離愁。當戍邊士卒聽到羌笛吹奏着悲涼的《折楊柳》曲調時,就難免會觸動離愁別恨。“何須怨”三字,使詩意更加含蓄,更有深意。王之渙這首詩表現了戍邊士兵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情感,表達了作者對戍邊將士不得還鄉的同情,寫得蒼涼慷慨,悲而不失其壯。前兩句偏重寫景,後兩句偏重抒情。寫景雄奇壯闊,抒情含蓄深永,短短的28字,蘊含着豐富的內涵,成爲千古絕唱。在教學中我以“情”爲突破口,指引學生通過自主閱讀感知文本、理解文本,通過朗讀與想象解讀文本,體會詩人的情感,感悟古詩的意境。

一、學科整合,從歷史背景導入,爲學習古詩做好鋪墊。

這是一首唐代的邊塞詩,學生在小學階段接觸到的邊塞詩很少,對於當時的歷史、地理情況瞭解甚少。因此,我從《從軍行》、王翰的《涼州詞》等幾首反映戰爭的邊塞詩引入,出示唐代地圖,幫助學生了解中原地區和塞外的區域劃分,瞭解邊塞地理位置和歷史情況,爲學生更好的理解古詩中戍卒的怨情打好感情基礎。歷史、地理學科知識和語文知識的整合,在開課伊始就達到了激發興趣、激發情感的作用。

二、尊重學生個體感悟,體現自主學習。

傳統的古詩教學,往往是逐詞逐句分析講解,使得學生在在教師的牽引下亦步亦趨,學生沒有自己獨特的感悟,只是被動的接受。本課的教學,我把學習的主動權完全交給學生,引導學生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自讀自悟,讓學生用一個詞來表達讀完整首詩的感覺,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自由彙報,並將詞語板書到黑板上。然後引導學生靜心默讀《涼州詞》,想一想,詩的哪些地方向你傳遞着這樣的感覺和情緒,學生會在古詩詞句中捕捉“感受”的來源。隨後教師就根據學生的讀詩感受,由古詩的意象入手,展開教學。這樣的設計,充分體現了“以教師爲主導,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理念,尊重學生的個體感悟,發揮了學生了主觀能動性,實現了古詩教學的新突破。

三、緊扣詩眼,引導學生入詩境,悟詩情。

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初讀感悟,從帶給學生感觸最深的“孤”字入手,以“孤城”爲主要意象,引導學生體會邊塞的荒涼地理環境。我不是讓學生單純的感受詩像,而是將孤城、高山、黃河聯繫起來理解,通過“萬仞山”對“孤城”的襯托,通過黃河對“孤城”的烘托,學生感受到了古詩的意境。後兩句,我引導學生從“怨”字入手,感悟戍卒的離愁別恨。教學中沒有過於零碎的問題,重在引導學生去朗讀,去品味,去感悟,教師創設情境,適時點撥,引導學生進入古詩的情境,感悟詩人的情感。

四、朗讀指導有目標,分層次,講求實效。

“詩歌不是無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腸。”有感情的朗讀古詩,有助於學生理解詩中的意象和情感,有助於深化學生的審美體驗。朗讀,是學習詩歌語言的主要手段之一。宋代詩人朱熹曾經說過:“詩須沉潛諷誦,玩味義理,咀嚼滋味,方有所益。”只有經過充分地、反覆地誦讀,設身處境地進入詩的境界,仔細體味每個重點詞句的含義,細緻感受其中的形象美,才能深入地領略作品中的情致和趣味,從而獲得審美的愉悅。因此,在教學本詩時,我在古詩的朗讀指導上很下功夫,按照認知規律,制定了“四步讀詩法”,即“字正腔圓——有板有眼——讀出感覺——讀出意境”,在學習古詩的過程中貫穿朗讀訓練,引導學生分層次、按步驟進行練讀,每個環節注重落實,做到讀有層次,讀有要求,讀有指導,讀有評價,以讀悟情,以讀入境。課堂上,我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方法,默讀、小聲讀、齊讀、個別讀、範讀、師生合作讀、男女生分讀、配樂朗讀等,課堂上書聲琅琅。尤其是引導學生讀出古詩的意境,我激情創境,讓學生在哀怨悲壯的音樂感染下,爲情所動,隨情而讀!同時,學生掌握了朗讀古詩的方法,相信在今後的古詩學習中也會學以致用,舉一反三。

五、大量的課外拓展,豐富文本,深化了古詩內涵。

詩的語言凝鍊含蓄,耐人尋味,經常是“言有盡而意無窮”。近代大家聞一多先生曾說:詩的長處在於它有無限度的彈性,變得出無窮的花樣,裝得進無限的內容。因此,在教學中,我巧妙地進行適度的`課外拓展,如課前的賽詩會、對玉門關的補充介紹、對唐詩中“片”字的習慣用法的講解,由”楊柳“引出的折柳習俗及相關的古詩,對“春風”的解讀,描寫戰爭場面的邊塞詩的補充,直至課後的拓展閱讀王翰的《涼州詞》,大量的課外拓展,以一首帶動多首古詩進行教學,有助於學生深入理解古詩,同時深化了古詩的內涵,讓學生在陶冶情操的同時也積澱了古詩的文化底蘊,學生在短短的課堂學習中收穫頗豐。

六、挖掘文本內涵,聽說讀寫訓練紮實進行。

古詩教學中的語言文字訓練受文本的限制,不容易紮實展開。我充分挖掘文本內涵,圍繞《涼州詞》中短短28個字,對學生進行了紮實的聽說讀寫訓練。如對“黃河遠上白雲間”觀察角度的對比分析、對黃河從白雲中流出來景象的想象練說、對黃河的詞語描述、想象戍卒聽到羌笛聲的內心活動等。尤其是古詩學完後,引導學生寫一寫戍邊將士的心裏話,學生情之所至,言之有物,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4

《音樂之都維也納》是一篇散文,作者用優美的筆觸描寫了維也納獨特的城市風貌,講述了維也納被稱爲“音樂之都”的淵源,表達了作者對音樂之都的讚美與嚮往。在“世界各地”這一主題單元中,由於我已經帶領學生從中國西安的秦兵馬俑走到古埃及的金字塔,再走進音樂之都維也納,在前面兩篇文章的'學習基礎上,我打算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這篇課文。第一課時的初讀,我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方法,當我問:“要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讀懂課文主要講的是什麼,給你自己選擇,你最想用什麼方法來學習?”教室裏一下熱鬧了起來,大家熱情高漲,興趣盎然,有的說想小組賽讀,有的說想四人小組合作學習,有的說想打擂臺賽,最後大家統一意見:採用小組比賽和個人擂臺賽這兩種方式進行。結果學生學得認真,效果比平時教師引導學的好得多。

第二課時,我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學習,學生更有一種主人翁之感,每個同學都參與到學習中去,就連平時很少發言的一位學生讀了第三自然段後也發出這樣的慨嘆:“太有意思啦!可惜我沒能在這座城市生活。”這兩節課,我和學生都在愉快、輕鬆的氛圍中度過,正是因爲我在課堂上實現了“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方法、選擇學習內容,尊重學生閱讀中的獨特感受,讓個性化之花盛開在閱讀教學中。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5

本單元教材共有4篇課文,這些課文講述了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課文有散文、有小說,內容生動、人物鮮明,表達了作者豐富美好的情感;課文在表達方法上各具特色。比如,《再見了,親人》將抒情敘事相互交織,感情真摯強烈;《金色的魚鉤》先倒敘,再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寫清楚了魚鉤的來歷,並通過具體的事例,讚美了老班長的高尚品質,抒發了作者對革命前輩的懷念之情;《橋》在環境的描寫上、語言的使用上(精練、乾脆)以及文章的結尾都極具特色,這其中蘊含着作者豐富、強烈的感情。

我在教學時做到:一是注意引導學生在閱讀這些生動感人的故事的同時,思想受到感染薰陶,情感得到陶冶昇華,感受到人物心靈的美好和品質的高尚;二是要引導學生懂得在閱讀的時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注意領悟作者的一些表達方法;三要引導學生課外蒐集一些感人的故事,爲口語交際和習作的教學做一些準備。我引導學生潛心讀書,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質;體會作者的情感脈絡和表達方法,同時培養學生的速讀能力。

在教學《再見了 親人》中,我首先找到文本生命與學生生命的契合點——“親人”這個主話題,步步深入。“親人”指的'是誰?朝鮮人民是什麼樣的親人?“親人”僅僅指朝鮮人民嗎?如層層剝筍探尋文本的內涵。其間,運用反覆誦讀、情境渲染、想象體驗等教學手法,引領學生投身其中,感作者所感,想作者所想,學生通過讀來體驗課文情感,受到薰陶,進而昇華自我情感。

《金色的魚鉤》是一篇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閱讀課文,文中作者通過對老班長外表的描寫,和以“我”的言行、神態作烘托,寫了老班長不顧自己生命釣魚救革命小同志的感人故事,揭示了老班長寧可犧牲自己也要完成黨交給的任務的崇高的內心世界。在教學《金色的魚鉤》時,我從課題入手,先讓學生提出疑問:“爲什麼魚鉤是金色的?”讓學生學習課文後回答這個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積極性。然後再引導學生從課文中分別找出描寫老班長的外貌、神態的詞句,讀一讀最讓你感動的句子,並通過這些詞句來分析、理解課文的中心思想,體會老班長是一個怎樣的人,同時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人物外表的描寫來表現人物內心的。

在教學《橋》時,我以老漢的言行來展開教學,讓學生自劃自悟。學生很快地找到描寫了老漢的句子。“他像一座山。”“老漢突然衝上前去,從隊伍裏揪出一個小夥子,吼道:‘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後面去。’老漢兇得像只豹子。”“老漢似乎要喊什麼,猛然間,一個浪頭也吞沒了他。”通過“衝、揪、兇得像豹子、像一座山”等詞的體會,學生也就體會到了老漢的不殉私情,捨己爲人。再來討論老漢可能會喊些什麼,學生也都能說了。對於小夥子的一瞪一推和老漢的一揪一推,更是含義深刻,令人回味。在學習到最後一部分的時候,讓同學們展開想象,把自己想象成村子裏的人們,這時他們想對老漢說什麼呢?這樣既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又是對交際能力的一種培養。這使我深刻地感受到:只有以讀促說,讀說寫結合,學生纔會感到易於動筆,只有在輕鬆的氛圍中學生才樂於表達。

《夢想的力量》是一篇讀起來令人心靈震撼和感動不已的課文。

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希裏傑克爲了實現“給非洲的孩子修一口井,好讓他們有乾淨的水喝”這一夢想,而不懈努力,終於使夢想成真的經過,體現了瑞恩的一顆善良、堅定執著的、金子般的美好童心。在教學時,我先讓孩子們談自己的夢想,引入話題,然後提出三個問題:“瑞恩的夢想是什麼”“瑞恩是怎樣實現夢想的?”“夢想究竟有多大的力量?”。

爲了完成教學任務,教學時,我略顯倉促,有一種一直在趕的感覺,在引導理解主要內容時花時間較多,因此給學生讀的時間不足,在以後我將加強探索,進行改進,在課外多給時間讓學生讀。如果我能在課堂上緊緊把握住學生的情感脈絡,多給學生讀書的時間,指導學生深入細緻體會作者的情感和人物的精神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