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5篇)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7W 次

作爲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纔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5篇)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

《數星星的孩子》是新教材中的一篇傳統課文。是一篇融描寫人物、科學知識、思想品德教育爲一體的優秀教材。課文通過對小張衡與爺爺、奶奶一同觀察天上星星這一故事的記敘,突出表現了張衡從小就善於觀察和思考的好品質。

這篇課文語言生動、簡潔、優美,處處透着童趣,顯着童真,又蘊含着豐富的科學知識,對孩子們充滿着無窮的吸引力。因此在教學中應處理好科學知識介紹和學生語文能力培養之間的關係,注意抓住思想內容與語言文字的內在聯繫。要讓孩子們真正地走進文本,體會星空的美,感受張衡勤於觀察,樂於思考的品質,需要教師引導下的深入地閱讀,讓孩子們自讀、自悟、自得。在讀中獲得愉悅地享受,在讀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和薰陶,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效果。

1、鼓勵多種方法識字,充滿情趣,體現識字效率。

新課程背景下,二年級的孩子的識字量已有近兩千字,他們有自己的識字方法,識字教學是重點,但已不是難點。故在課堂上要提高識字的效率,力求紮實有效。在初步感知課文時,要求讀準字音與讀通課文相結合,讓學生藉助拼音讀準字音。交流時讓學生充分觀察生字,談談是怎樣認識這些字的?有什麼好方法記住它?在老師的鼓勵下,學生不但能談到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的識字方法,而且談到了在生活中是怎樣識字的:如:在象棋盤上有“楚河漢界”就認識了“楚”和“漢” ,在冷飲 包裝紙上認識了“傻”···還有通過查字典認識了“衡”···

2、圖文結合,多元感悟,感受星空的美

“晚上,滿天的星星像無數珍珠灑在碧玉盤裏。”我讓學生自讀自悟,在句子教學時進行了紮紮實實的訓練。我先讓學生讀讀,談談你感受了什麼?讓學生理解“珍珠”是怎樣的?星星像珍珠,星星怎樣?“碧玉盤”是怎樣的,在文中“碧玉盤”指什麼?然後通過生動的描述,讓學生體會夜空的美。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感受星空的美,星星的多,星星的亮。孩子們在朗讀中體驗,又將體驗融入朗讀中,將這句話讀美了,讀出感情了。接着我又請孩子們看圖自已感受星空的美,融入孩子們自己的情感,引導學生觀察、說話,“滿天的星星像 ”。有的學生說像眼睛,有的說像螢火蟲。最後再來美美地讀一讀課文。將文本內化的同時,又引領學生們產生新的感受。讓學生對星空的美感受得更深刻,更貼近孩子們的生活實際。

3、情境中體驗,讀讀悟悟,深化學生的感受。

一個孩子坐在院子裏,靠着奶奶,仰起頭,指着天空數星星。一顆,兩顆,一直數到了幾百顆。在教學時,我遵循“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體驗爲主線”的原則,組織課堂教學。如教學張衡怎樣數星星這幾個動詞時,沒有“紙上談兵”講意思,而是讓學生自己讀一讀、自己做一做、自己數一數,在情境中體驗。這樣,有動有靜,動靜搭配,既使學生學得快樂,又通過情境體驗代替了教師的'千言萬語。學生們表演讀,數完星星之後對張衡數星星體會得更深刻了,他們不僅從“一顆,兩顆,一直數到了幾百顆。”中體會到了張衡的認真,耐心,甚至於還體會到了他對星星的喜歡,他數星星時的困難,星星不停地在動,眼都看花了,手都酸了……接着問孩子們想對張衡說些什麼?孩子們就有話可說了,因爲他們有了這樣一種情感的體驗。這種感受也就深了。

4、自讀、自悟、自得,在角色體驗中感受張衡數星星的決心和對星空的認識。

在進行二、三兩小節的教學時,我讓學生自己去讀,去體會奶奶對小張衡的疼愛,學着奶奶的語氣笑着勸勸張衡。從中他們體會到了張衡不是第一次數星星,體會到奶奶認爲星星是數不清的。讀讀張衡的話問問學生感受到了什麼?讓學生在一遍遍的自讀中去感悟張衡數星星的決心之大。讀懂他已經知道了一些關於星空的知識,這與他不停地數星星,認真地數星星是分不開的。最後讓孩子們進行角色體驗,分別讀讀奶奶的話和張衡的話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2

本課是新開學的第一課,教學中注意了學法的指導,不僅讓孩子熟悉課文,更讓學生將生疏了一學期的學習方法加以熟悉。本課描寫的是美麗的'春天,可以用畫圖結合講解,更易於激發學生的興趣。

我開始就激發孩子求知慾,用疑問的語氣說:小朋友,一年有哪四個季節?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節,你有哪些話可以來讚美她?今天,我們一起來學學找春天的課文吧。孩子們興高采烈地打開書本大聲地朗讀起來了。在讀書過程中學生藉助拼音讀準生字。這時我出示生字卡片,通過個別、男女讀等多種形式讓孩子讀準字音。通過動作理解“害羞”“躲躲藏藏”“遮遮掩掩”頓時笑聲一片,學生在愉快中體會字詞理解字義。我們看到了春天的什麼?我們聽到了春天的什麼?我們聞到了春天的什麼?我們觸到了春天的什麼?學生帶着問題精讀課文。

爲了激發學生朗讀:“早開的野花一朵兩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樹木吐出點點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嗎?”……讀着這些語句,領會其中的情與趣,我們會感到回味無窮。

在教學中我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爲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培養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3

這是一篇很簡短的課文,記敘了列寧通過觀察蜜蜂採蜜和飛行的路線,利用蜜蜂作嚮導,終於自己找到了養蜂人的故事。說明列寧是個善於觀察,認真思考的人。愛聽故事是小學生們共有的特徵。教學中,要抓住課文內容和語言上的特點,引導學生仔細閱讀課文,邊讀邊想,充分利用課文的插圖,引導學生想象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和心理。結合重點詞句,熟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初步懂得,遇到疑難事情的時候,要仔細觀察,認真思考,找出事物之間的聯繫,進行周密合理的推理判斷,就有可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在教學中還可以要求學生藉助想象,在畫一畫列寧住處,引蜂人住處,路邊花叢,園子的圖畫,即進入了作者描述情境中,又弄清了方位,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這樣方法發展了學生的形象思維,激發了學生興趣與感的培養!,但是我的方法就把這個簡單化了。我直接出現的是相關的詞語,這樣好多方面就沒有訓練到,所以在教學中,我們要充分的相信學生,給學生一定的自由。

原本是要講生字的,因爲沒有時間了所以就沒有講。本課生字較少,難度不大,所以我應該在指導學生自讀課文的過程中自學,培養獨立識字寫字能力。初讀課文時在文中標出要認讀的,把生字組成的詞語聯繫上下文多讀幾遍,讀準字音,感知字義。因爲通過這樣的學習,可以從小培養學生仔細觀察、善於思考的科學探究意識。但是由於自己的失誤就沒有完成寫字教學。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4

“我的發現”這項練習的目的是引導學生髮現陳述句與反問句、感嘆句與反問句的不同,體會標點的作用。“日積月累”中的`“讀讀認認”

要求認識的十個生字都和已學過的漢字有相同的聲旁,其中六組字音完全相同。它們作爲形聲字,形旁有表義作用,聲旁有表音作用。所以對於已有一定獨立識字能力、會用換偏旁識字法識字的二年級學生來講,認識這些生字不算困難。“我會連”

所列詞語學生都學過。“讀讀背背”中節氣對於學生來講很生疏,教學應重在激發學生了解節氣等自然知識的興趣,通過讀使學生對節氣有初步的認識就可以了,不要強求記住具體有哪些節氣、各在什麼時間等。“口語交際”安排說和寫兩項內容,說與寫內容相同、要求相近,體現了說寫結合的思想。本組“展示臺”是引導學生展示學習、瞭解到的自然知識。教師要在本組學習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搜集、準備展示的內容。“寬帶網”這個欄目列舉了兩種有趣的動植物,一個是食蟲的植物“豬籠草”,一個是喜歡熱水的魚。通過閱讀,可以開拓學生的視野,瞭解到動植物的多樣性、趣味性,從而激發學生了解大自然的積極性,使學生養成留心觀察大自然的習慣。號召學生都來爭做“小博士”,在讀書或看電視時留心觀察瞭解動植物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5

《找春天》是一篇短文,語言優美,充滿兒童情趣和文學色彩。作者把春天比作一個小姑娘,她害羞,所以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美麗,有着娕綠的秀眉和色彩斑斕的眼睛;她活潑,嫺熟地彈奏着動人的音符,快樂地蕩着鞦韆,興奮地叫着、笑着……文章呼喚着我們到大自然中找春天去!春天無處不在。

色彩繽紛的圖畫是低年級小學生最喜歡的,因爲他能比文字更形象地直接作用與兒童的感官,符合低年級學生思維的特點。因而“圖文結合”成了小學低段語文教學常用的一種手段。但不論是利用插圖或是簡筆畫,甚至多媒體課件,都只是一種簡單的形式輸入過程,學生只能被動的.看,缺乏交流和表達。而低年級的孩子是多麼希望表達啊!他們最喜歡的方式就是畫畫。因此,我在教學《找春天》一課時,設計了畫一畫這個環節,讓學生拿起畫筆畫出閱讀後的感受,變被動爲主動,收到了較好的效果。我們讀着課文,會感覺自己就是那幾個脫掉棉襖、衝出家門、奔向田野的孩子,體會到尋找春天的急切心情,感受到發現春天的欣喜。

低年級學生的形象思維勝於抽象思維。在他們的語言和寫字能力尚未達到一定水平的情況下,畫畫可能是他們最直接和最輕鬆的表達的方式。所以,他們樂於畫畫,願意用圖畫來表達他們的思想。

學生把抽想的語言文字變成形象的圖畫的過程就是一個對閱讀內容回顧、加工的過程。等他把這幅畫畫好以後,也就把自己在閱讀中的感悟表達出來了。然後,再讓他們根據畫的畫說一說或寫一寫自己的想法,又是一個把感悟轉化爲語言的過程,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6

教學目標

1、會認15個生字。

2、學習默讀課文,體會卡羅爾對小貓的喜愛之情及小貓給人們帶來的生活情趣。

3、感受卡羅爾善良的童心,並從中受到情感薰陶。

教學重點

學會默讀課文,從中體會小貓的得與失在卡羅爾內心引起的情感變化,感受卡羅爾善良美好的童心。

教學用具

生字卡片,課文插圖,小貓小狗圖片,媒體資源:視頻《卡羅爾和她的小貓:範讀》,動畫《我們家的貓:拓展閱讀》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自讀識字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同學們,我們知道許多動物都是人類的好夥伴,你最喜歡跟什麼小動物一起玩耍呢?(生自由暢談,並出示小狗小貓圖片)。

2.有一位叫卡羅爾的外國小姑娘很想有一隻自己的小貓,最終她是怎樣得到的呢,讓我們一起從《卡羅爾和她的小貓》這篇課文中尋找答案。(板書課題,指名讀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地朗讀課文,注意藉助拼音讀準生字字音。並標出自然段。

2.我們再來聽一聽課文範讀,看一下你們有讀錯的地方沒有。

二.合作交流

教師檢查生字詞掌握情況,並根據情況及時正音。

(1)你們覺得哪些字音最難讀,誰願意當小老師教大家讀一讀?(老師抽出生字卡片,指名讀,並集體認讀)

三、品讀感悟

1.今天,老師和大家用一種新的讀書方法來讀這篇課文,“默讀”(師板書),什麼叫默讀?(指名說)小結:不出聲,不指讀,用眼看,用心悟。邊讀邊想。

2.學生第一次默讀課文,邊讀邊想: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麼?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指名全班交流)

3.學生第二次默讀課文。

(1)哪些地方讓你覺得有趣,爲什麼?邊讀邊用“―――”畫下來。

(2)把自己畫下來的句子、段落默默地多讀幾遍,你一定會覺得其樂無窮。

(3)指名全班交流

老師要注意適時評價,並請學生把自己喜歡句子和自然段讀一讀。看誰說得有趣,那誰能讀得比她更有趣呢?(鼓勵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讀出有趣,享受閱讀的快樂。根據學生說的情況,出示課文插圖和段落。)

3.默讀課文最後三段,想一想:伯洛爲什麼沒有離開?你從哪兒知道的?

卡羅爾用心地照顧它,和它一起遊戲,一起玩耍。鼓勵學生談出自己的感受。

4.領悟文章內涵:如果我們關愛地球上的植物,植物就會給我們創造綠色的生命;如果我們關愛地球上的動物,動物就會與我們和諧相處;如果我們真誠地關愛他人,別人就會真情地關愛我們。

5.小結默讀的方法:今天我們學習的一種新的讀書方法選好學習了這篇課文,這種方法很好。你在讀的時候,可以靜靜地思考問題。

現在我們來默讀老舍先生寫的《我們家的貓》——播放動畫《我們家的貓:拓展閱讀》把聲音關掉,在學生默讀完後再開聲音重新播放一次。

四、鞏固延伸

1.我們感受到了卡羅爾和小貓之間真摯的情誼。剛纔有同學談到了廣告的作用真大。在生活當中你見過哪些廣告呢?(學生自由地談自己看到的、聽到的各種廣告。)

2.試着寫廣告詞。

教學反思:

在上《卡羅爾和她的小貓》這篇課文時,我在第一時間就爲學生準備好了一大組可愛的小貓圖片。在認識小主人公和她的.小貓後,我就直接配上動聽的音樂,開始放小貓的圖片。學生的“哇,哇,哇”一陣高過一陣,這一點完全在我的意料之中。

放了大概十張左右,我突然停下來,開始提要求了。“來說說你的心裏話吧!來跟小貓說幾句話吧!”“”猜猜小貓咪想幹什麼?”……學生的熱情高上來了,精彩詞句不時從他們的小嘴裏面出來,惹得我暗暗高興。讚許的眼神,肯定的點頭示意,再摸摸孩子們的頭,學生的臉上流露出了由衷的快樂。這時,順便還大面積地說了一圈,其中包括那些平時不太舉手的小朋友。他們說得也不賴,最基本的也會說一句“小貓真是太可愛了!”“我真想和它成爲朋友!”課堂氣氛超前活躍。之後作爲獎勵,我又放了小貓其他類的一些圖片,學生是百看不厭。看上去比平時獎“五角星”時更滿足。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7

今天,我給學生上了人教版小學二年級第四冊第四單元的第一篇新課《動手做做看》。這篇課文講了一個引人深思的故事:科學家朗志萬告訴小朋友裝滿水的杯子放進別的東西,水會漫出來,放進一條金魚卻不會。伊琳娜動手一做發現科學家的話是錯的。朗志萬告訴她——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通過本課學習,讓學生認識到要用心聽,用心想,懂得動手實踐的道理,並感受到動手做的樂趣,明白動手做的意義,喚起學生勇於實踐的意識。爲了達到教學目的,讓學生從故事中受到啓發,我主要從“用心品讀,讀中感悟”和“動手操作,做中體會”兩方面來進行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用心品讀,讀中感悟。

《新課標》中指出:“閱讀是學生進行文本對話的主要途徑,是學生與文本進行情感交流的主要方式。”所以,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來理解課文,讓學生從讀中感悟並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與文中主人一起苦惱、一起快樂。如在讀朗志萬提出的問題時,我先讓學生談談自己對科學家的瞭解與看法,從而明白科學家是個很優秀、很了不起的人。再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朗志萬提出的問題,並說說自己對這個問題的看法。然後同桌之間讀一讀,說說自己讀懂了什麼。而後,通過指名讀,小組讀體會兩個小朋友對這個問題堅信不移的態度,從而引出伊琳娜的疑問,明白動手做做的意義。在伊琳娜發現朗志萬的話錯了時,讀出她生氣的心情是很重要的。我先讓學生講講發現自己受騙後的感受,再說說讀這句話時應用什麼語氣。通過老師範讀,男女比賽讀,表演讀,小組內讀一讀的方法,學生很快就從讀中體會到了伊琳娜生氣的.心情,並感受到了伊琳娜敢於向科學家提出錯誤的勇氣。最後理解朗志萬說的那段話,也可以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想一想後再大聲朗讀,說說自己從他的話中讀明白了什麼。這樣,學生不會脫離文本,能牢牢地把握住整篇課文來思考問題了。

正是有了這些不同形式的朗讀,才讓學生緊緊地圍繞着文本進行學習,讓學生在讀中昇華了情感,深化了對課文的理解,也讓課堂多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二、動手操作,做中體會。

要讓學生讀懂課文內容不是很難,但要讓學生通過課文體會動手操作的樂趣,明白“動手做做看”的實際意義,就一定要真正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操作。課上,我先準備了一條金魚和一個杯子。在讀完伊琳娜的疑惑後,帶領學生和我一起操作朗志萬的實驗,讓學生親身經歷實驗的過程,並說說看到實驗結果時的心情。通過這個環節,學生很快就體會到了伊琳娜的心情,明白了“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這句話的含義。在學完課文後,我再一次將一個有趣的話題拋給學生:有一個杯子裝滿了水,在杯子上面放一張紙,再把杯子倒過來,請問會出現什麼情況?A、水會全部倒出來。B、水不會倒出來。學生看完後,爭議紛紛,在老師的引導下,他們選擇要動手做做看來證實自己的答案。從而喚起了學生勇於實踐的意識,將內容進行了拓展,也突破了教學難點。

整堂課學生思維活躍,積極參與,效果還不錯。但也出現了幾個不和諧的地方,值得我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探索與改進。如,在引導學生讀出伊琳娜生氣的語氣時,我提醒學生可以想想平時生氣時會做什麼動作,用表演的形式來朗讀這句話。有的學生就加上了一些粗魯的動作或不文明的語言,這樣反而過火地強調了伊琳娜的生氣,也教給了學生不好的行爲習慣,起到適得其反的結果。在引導學生理解朗志萬最後說的那段話後,我出了“()說的話也不一定是對的,要()。”這樣一句話讓學生仿照“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來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有的學生說:“小偷說的話也不一定是對的,要自己試試看。”我當時沒有及時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與正確的引導,導致後面幾個同學也出現說偏題的現象。如果我及時引導說:“朗志萬是一個了不起的科學家,是有一定權威性的人物,他說的話一般人都會相信的。小偷的話當然不可信,他是一個壞人,沒有人會相信他的話。要在括號裏填有一定權威性的人物才行。”我想學生聽了後,也一定能夠及時明白題意,就不會這樣的課堂尷尬了。

提高語文教學素養,培養語文教學機智,是我在今後工作中不斷努力的方向。只有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充實自己,才能不斷進步,做得更好。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8

《雷雨》是二年級下冊第五組“走進大自然”中的一篇課文。課文分三部分來描寫這場雷雨,分別是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課文配有兩幅插圖,幫助學生圖文並茂地感受雷雨前悶熱,令人害怕的景象;雷雨中雨勢兇猛;雷雨後空氣清新,萬物有生機的美景。

一、“讀中感悟”而非“感悟後讀”。

在備課前,我花了大量時間研讀教材,確定目標後,從文中的一字一句中找出教學點。 雷雨前,“滿天的烏雲”,”黑沉沉“,”壓“,體會悶,喘不過氣。在教學時,我重點抓住”壓“,讓學生通過做動作,理解“壓”,從而體會“烏雲壓下來“這不束縛的感受。教學時,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很快理解“壓”,可是在轉移到文中,用朗讀表達時,“味”還是沒到。我覺得自己的設計思路是正確的,在課上我還是過於着急,應該讓學生在慢慢體會中多讀。這本身就是一篇寫景的文章,重在讀中感悟,我將其倒置爲感悟後讀,而且讀得太少。

二、學生本身知道什麼?

學生本身知道什麼,也就是關注學生原有的認知水平。第二段中。“亂擺”,我讓學生進入角色當一當小樹,感受風大時的“亂擺”,這一設計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他們缺乏繁雜的語言表達能力,但他們能用行動展示內心的想法,當言語表達還跟不上內心的感受時,讓孩子用自己喜歡的,能的方式表達,效果就好很多,學生通過自演自悟,朗讀比較到位。

可是第二句,文中的重點句“一隻蜘蛛從網上垂下來,逃走了。”抓住重點詞“垂”,體會蜘蛛此時的心情,感受作者用詞的準確性。我爲了讓學生理解“垂”字寫出了當時的風大,蜘蛛心裏害怕的生動景象,設計了一個換詞比較,將“垂”換成“爬”,學生在還沒有理解何爲“垂”時,我就已將換成“爬”的句子出示,結果學生在一片模糊,也就是在教師牽引下知道“垂”是很快,至於“垂”是東西一頭往下,蜘蛛是倒着下來,都不清楚,重點詞的理解目標偏離,沒達成。

目標確立是,這節課的教學重點,讓學生清楚課文是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順序寫的'。旨在讓學生瀝青課文脈絡,這樣寫是很有條理性的,對學生平時的寫作也是一個正確的引導,要按順序寫。在設計時,我脫離了二年級孩子的認知水平,把讓他們稍做倆界的內容作爲教學的重點,而且這一環節的設計,我經過幾次試教改了幾次,最後的設計,我更是離譜地把它作

爲一個初讀的問題讓孩子思考。對於二年級的孩子來說毫無思考價值。他們的思維根本沒有往這個方向"走”,問題回答不來是肯定了,而在我引導出示答案後,孩子們還是一片茫然,可見這個問題的“問題”了。

零碎的幾點思考,總之這節課後,讓我明白,備課前真的重在備學生,尤其是對於低段的孩子,教師拼命地深挖教材,剖析出一些根本不適合這個年齡段孩子思考的問題,課堂效率顯然沒有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9

最大的書教學反思

> 最大的“書”> 作者:遠舟

一天,爸爸帶川川去爬山,他們看見一位地質勘探隊員,正趴在一塊大石頭上看着什麼。川川走過去,奇怪地問:“叔叔,您在看什麼?”

“我在看‘書’呢!”

“哪裏有書啊?”

“岩石就是書啊!你看,這一層一層的,不就像一冊厚厚的書嗎?”

川川認真地說:“這上面有字嗎?”

“有。你來看,這是雨點留下的腳印,叫雨痕;這是波紋的.足跡,叫波痕;還有這寫閃光的、透明的,是礦物。它們都是字呀”

川川又問:“這上面有圖畫嗎?”

叔叔說:“有。你看,這兒有樹葉,有貝殼,那兒還有一條魚哩!”

“這能說明什麼呢?”

“它告訴我們,在很久很久以前,這裏是一片長滿樹木的陸地。後來,陸地沉下去,就變成了大海。又過了很多很多萬年,海底慢慢上升,這裏又變成了高山,就是我們腳下的這座山。”

“讀了這本岩石書有什麼用呢?”川川總愛刨跟問底。

叔叔說:“用處可大哩!它能告訴我們,那裏埋着煤炭,那裏埋着鐵礦......把着本‘書’讀懂,就能爲祖國找到更多的寶藏!”

“太好了!太好了!”川川高興地說,“等我長大了,也要讀懂這本最大的‘書’!”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0

教學目標

1、能獨立認識本課“沁、曠、怡、惜、隆、捆、桌、颯、幣、瓷”等10個生字,理解“沁入心脾、心曠神怡”等詞語的意思;能在田字格里正確書寫“沁、惜、捆、隆、幣”六個漢字。

2、正確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能邊讀邊想,試着提出問題。

3、體會桃花爲他人着想,甘願奉獻的品質以及路人誠信的美德。

教學重點和難點

1、培養學生在讀課文的過程中提出問題學習習慣。

2、體會桃花爲他人着想,甘願奉獻的品質以及路人誠信的美德。

教學媒體

ppt

課前學生準備

充分預習課文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1、小朋友,你們知道這是什麼葉子嗎?(出示薄荷葉)

板書:薄荷(正音:荷讀輕聲)

2、體驗理解,“沁人心脾、心曠神怡”

⑴聞一聞薄荷葉,有什麼氣味?給你什麼感覺?

⑵出示句子:一股沁人心脾的薄荷香味兒真讓人心曠神怡。

⑶指導朗讀句子,學習生字“沁、曠、怡”。

3、大熱天,採幾片薄荷葉,泡成茶,那股涼爽的感覺讓人神情氣爽。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是一個有關薄荷茶的小故事。

出示課題:33、薄荷茶(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

思考: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2、學生自由讀文後交流。

⑴小組抽查自讀情況。合作學習生字。

⑵小組合作完成填空:

桃花家門前的公路邊有一棵。大熱天,人們都喜歡。路的另一邊是。一天,桃花在樹陰底下襬了一個。放學後,桃花發現,。

3、反饋交流。

⑴出示生字詞語:

齊讀——開火車讀——自由交流。

⑵指導書寫“隆”。

⑶交流填空練習,齊讀。

三讀文質疑。

1指名分節朗讀課。

引導學生圍繞課文質疑:讀了課文之後,你有什麼問題嗎?

2學生質疑,教師隨機板書。

四學文解疑。

問題:(1)桃花的茶水攤擺在什麼地方

(2)桃花爲什麼要擺一個茶水攤?

(3)桃花是怎樣擺茶水攤的?

(4)爲什麼桃花端着小瓷碗覺得手裏很沉很沉?

(一)小組學習,解決問題(1)(2)。

1、在組長的帶領下,讀課文思考問題。小組討論。

2、交流:(1)桃花的茶水攤擺在銀杏樹下。

爲什麼桃花要將茶水攤擺在這裏呢?

引讀第一節。

指導朗讀:這景象美不美啊?你也來試着讀讀。

學生自由讀。齊讀。

3、交流(2)出示句子:①可惜少了一個茶水攤兒。

②不是爲了賺錢,就是讓那些走累的過路人解解渴。

引讀:面對這樣的美景,桃花好幾次聽到有人這樣嘆息——(可惜少了一個茶水攤。)

她聽了,心裏想——(是啊,在這裏

擺一個茶水攤,生意一定興隆,可是誰願意呢?)

桃花真想來擺茶水攤,不是(爲了賺錢),而是(讓那些走累得過路人解解渴)。

4桃花是個怎樣的姑娘?板書:爲他人着想

(二)自讀課文,解決問題(3)

1、默讀課文,圈出描寫桃花擺茶水攤時的動詞。

2、交流:板書動詞

3、根據板書上的動詞,說說桃花擺茶水攤的過程。

(三)師生合作,解決問題(4)

1、自由讀課文最後兩小節,說說桃花爲什麼會覺得手裏很沉很沉?

2、這時桃花的心情是怎樣的?是不是賺了很多錢她很高興?

3、想象說話“這些人啊,也真是的。”

4、你們說這些人是怎樣的人?板書:講誠信

5、齊讀最後兩小節

五、課外延伸,續編故事

在以後的日子裏,這條公路上依然人來人往,桃花依然擺着茶水攤,還會發生什麼事?

板書設計﹡33、薄荷茶

爲他人着想講誠信

抱燒盛採撒端放

教學效果的反饋

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閱讀習慣,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先給學生以充分的朗讀課文的時間,讓學生在整體感知課文後再讀文本,學生在自由讀文中產生疑問。然而有些學生性格內向,膽子較小,於是我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對提出問題的學生加以肯定和讚揚,這樣激發了學生提問的興趣和熱情,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同時也活躍了課堂的氣氛。根據學生所提出的問題,我進行了梳理、歸類,對各種類型和層次的問題採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學習,讓學生在學中解疑。對於一些較爲淺顯的問題,讓學生通過反覆讀文,圈圈劃劃,自己領會文本內容解決疑問。如:學生提出“桃花是怎樣擺茶水攤的?”我就讓學生自讀課文第三小節,圈出有關動詞,並按順序說一說擺茶水攤的過程,學生們都能獨立完成,並較快的理解文本的內容。對於一些較難理解的問題,則可以通過師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方式學習。如:學生提出“爲什麼桃花覺得手裏很沉很沉?”簡單的回答學生很快就找出來了:小碗裏的硬幣很多,所以很沉。但學生要體會心意沉,體會此時的歉疚、過意不去的'心態,對他們來說,生活經驗很少,難以體會。因此我用判斷的方法讓學生體會當時的心情,並通過想象說話“這些人啊,也真是。”來加深學生對桃花當時心態的理解。在解決學生提出的字詞方面的問題時,我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法進行。因爲二年級學生已掌握了許多學習字詞的方法,通過小組合作,讓學生有一個交流的空間,來感受識字方法的多樣性,進一步拓寬學生識字的渠道,提高學生識字的效率。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合作的團隊精神。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1

《三個兒子》是一篇生動感人的生活故事。課文通過三個媽媽對自己兒子的誇獎和三個兒子媽媽面前的具體表現的對比敘述,揭示了一個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即:兒女應該以實際行動爲父母分擔生活重擔。課文內容淺顯,語言通俗,人物對話較多。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覺得不必給二年級的孩子講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細摳文章的思想內容,只要在引導孩子們讀書的基礎上,抓住三個母親對兒子不同的評價來引導孩子們去讀書,讀出神,讀出味。

1、閱讀教學生活化。在閱讀教學中,教學應該是一種“導體”,讓文本與學生的感受、理解、體驗發生“碰撞”,產生火花,從這個角度看,它就是生活。因此,閱讀教學生活化要求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內容,進行生活教育,讓學生明白“生活與教育是一個東西,不是兩個東西”。在學習語文的同時學習生活並磨礪人生。比如:在開始引入朗讀時,讓孩子們回憶“你的媽媽是怎麼樣誇獎你的,她的動作和表情是怎麼樣的?”從而導入課文“這裏也有三個媽媽在誇獎自己的孩子,你去讀一讀”。這樣的'閱讀教學貼近生活,並營造了一個民主的教學環境,充分挖掘了學生的潛力(敢想、敢說、敢做),使學生對文本有了獨特的理解。

2、閱讀教學自主化。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具有自主性.能動性和創新意識,創新精神,通過自讀自悟,提高自主學習的效率,而交流研討是培養和考察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主要途徑。其目的在於引發學生交流研討的興趣,培養學生交流研討的能力。因此,在每次安排自讀自悟的環節以後,我都要設計一個交流的環節,用教師生動有效的課堂評價,學生充滿個性化,充滿生命活力的的語言,挖掘學生心靈深處想法,對文本的主題進行昇華,把課堂教學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自由支配時間,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

3、平等和諧的課堂氣氛。合作在課堂教學中佔有很重要的位置,通過同桌之間的相互合作,我主要想讓孩子們親身體驗角色,對感情朗讀課文有不可忽視的作用。自由朗讀以後,請三個小組來表演,讓大家都來體會別人是怎麼讀的,自己還有什麼不足的地方。

當然,教學中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有的環節的設計值得商榷,如識字教學不夠紮實;指導朗讀時,教師的引導、點撥還不夠到位等等。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2

《最大的書》這篇課文是以人物的對話爲主要敘述方式,記敘了爸爸與川川在爬山途中與地質勘探隊員交流的所見所聞,間接地揭示了神氣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識寶庫的故事。本篇課文語言簡潔,以對話貫穿全文,將地質知識融於課文之中,字裏行間充滿着兒童對大自然的好奇與熱愛。通過課文的學習以此培養學生從小關注科學、探索自然的意識。因此我在教學中着力加強對學生朗讀課文的指導,特別要指導學生讀好人物的對話。通過抓標點符號(!、?、??)、語氣詞、重點詞朗讀,讓學生感受到人物的

心情,能讀出人物的語氣。讓學生對自然科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產生研究、探索的願望。教過之後反思如下:

 一、以“刨根問底”展開有序教學。

在這一課時中我把教學目標定位成: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人物的對話;2、激發探究自然知識的興趣。在教學中我抓住“刨根問底”展開教學,全文始終圍繞“川川是怎樣刨根問底的?”這個主問題展開教學,第一大塊川川刨根問底中瞭解岩石就是一本書;第二大塊川川刨根問底中知道岩石書上有字有畫,岩石書能說明地殼運動的漫長過程;第三大塊川川繼續刨根問底,瞭解“書”的作用,在回味整課對話中,讓學生再次感受“刨根問底”的意思。每一大塊的內容都是以對話展開,讓同學們通過對話體會其中情感。

二、讓課堂教學始終充滿語文味。

這是一篇帶有科普味道的課文,怎樣讓這樣的課文充滿語文味?在這堂課裏我採用圖片展示的方法,讓學生探究岩石“書”的內容時,想象雨痕、波痕的樣子,通過一番想象,學生區分“雨痕、波痕、礦物”就水到渠成。然後運用書上的.語言介紹這些“字”,讓教學始終圍繞語言文字展開教學,又如讓學生欣賞岩石“書”上還有哪些畫,在孩子們的好奇的猜測中,進而讓學生圍繞這些圖片進行拓展說話“你看,這兒有( ),有( ),還有( )哩!整堂課氣氛還是比較好的。

 三、唯材“適”用,讓課堂更加充實。

在這堂課裏,我選擇了適合課文內容的相關資料進行拓展,有對岩石“書”中還有哪些畫進行拓展,有對大自然中還有哪些書進行拓展,特別是對大自然中的書進行拓展,我選擇了“動植物化石、岩石”等圖片,從不同層次進行拓展,在欣賞中學生充滿了驚訝,輕輕地低呼着“這也是書呀?”在我的徐徐地敘述中,孩子們的視野更開闊,他們明白了生活中存在着很多書,都需要孩子們細細去讀,從而激發他們探究自然知識的興趣。

這堂課裏,我們班的學生學得比較投入,對課文比較感興趣。儘管整堂課也是落實了重難點,但是我發現自己在教學中的教學機智還有待於提高,對於學生隨機生成的問題沒有及時的引導,錯過了最好的解決問題的機會,老師們給我提出建議:讓學生閱讀文本後自己找出問題,同學之間相互解答,最 後老師點明重點。我覺得這點子非常好,唉,怪就怪自己對學生這頭把握不夠多,缺乏相應的針對措施,我想這就是我對文本的研讀還不夠,課堂的機智還不夠,這都需要我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努力。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3

前兩天上《沉香救母》,孩子們都挺感興趣的,因爲大部分孩子都看過《寶蓮燈》,看見他們那興奮的勁頭,我就先讓孩子們暢所欲言,說說那些他們印象深刻的情節。孩子們譁拉拉的講開了,紛紛迫不及待的告訴我沉香做了什麼啦,裏面有什麼神仙啦……直到有一個孩子站起來問我:“老師,二郎神是沉香的舅舅,那也就是他媽媽的哥哥,那他爲什麼要把自己的妹妹壓在華山底下呢?”聽了他的問題,不少孩子也點頭喊着“對呀對呀,爲什麼呢?”我便煞有介事的說:“因爲仙女是不可以私自下凡的,這樣做要觸犯天條,罪很大,要受到懲罰的',那二郎神要聽誰的命令啊?”“玉皇大帝。”“對了,天命不可違,所以二郎神要來捉仙女啊!”“哦!”看着孩子那似懂非懂的表情,真可愛!

另一個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孩子們的表演,我在講到“再三”的時候,有幾個孩子回答是指一次又一次,看到還有些孩子沒吭聲,我就點了兩個男孩子到臺上來演一演父親和沉香。這兩個孩子演得太好了,一個學生先問:“爸爸,我長這麼大還沒有見過媽媽呢,我的媽媽呢?”“爸爸”嘆了口氣,沒有回答。“沉香”又問,“爸爸,你快告訴我,我的媽媽在哪裏?”“爸爸”看了看沉香,還是沒有做聲。於是,我們的“沉香”居然走上前一步,雙手搖着爸爸的肩膀,大聲又着急的問:“爸爸,您到底告訴我呀!快說呀!”看到這,臺下的孩子們紛紛爲他的逼真演出鼓掌,也更好的理解了“再三”的意思。這樣解釋詞語的方法,比單調的查字典要來得有趣多了!

希望孩子們喜愛每一篇課文。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4

每一節課都有優缺點,下面是我的這堂課的反思:

一、圖片導入,激發興趣。

低年級的學生對生動活潑的圖片非常感興趣。我就根據學生的這個特點,出示了“后羿射日”的圖片。圖片一出現,同學們就議論紛紛,部分同學知道這個故事,然後講給身邊的同學聽。不知道的同學,睜大好奇的眼睛,滿臉渴望。我抓住契機,引入了這堂課的學習。同學們學習情緒非常高漲。

二、注重自主學習。

這篇文章容易理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大膽放手,只是設置出了幾個問題,讓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去解決問題。比如,在出示問題之後,同學們趕緊朗讀課文,自己去尋找答案,在這個過程中,既引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也給他們增加了學習的動力。看着同學們一個個認真的小臉,我覺得非常感動。

三、通過重點詞句,把握人物形象。

對於人物形象的把握,除了故事情節以外,更重要的是對重點詞句的把握。在這篇文章的教學中,我抓住了文章的景物描寫、人們的心理描寫、羿的心理、動作描寫等方面,通過引導學生理解,從而達到對人物的把握。這個方法的'使用,使學生很快把握住了人物形象,對課文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不足之處在於,對學生在小組活動中的把握不夠細,由於我對同學們過於“放任”,有幾個同學明顯出現了跟不上節奏的問題。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儘量把握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掌握每個學生,達到預期的效果。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5

一、聯繫學生生活實際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以十一二歲的兒童逐漸進入青春期,他們的自我意識不斷提高,有了更多交往的需求,也開始形成相對固定的夥伴,但隨之也會遇到一些困惑與煩惱,例如:如何建立真正的友誼,應該如何交朋友,和什麼樣的人交朋友等等。到了六年級,學生對友誼和朋友有了自己較爲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教學中注意藉助學生已有的體驗,幫助學生一步步提升對朋友的理解。

二、圍繞一條主線認識、感受,落實教學。

課堂設計以 “朋友”爲主線,以活動、拓展故事、談感受爲主要形式,不斷激發學生情感,引導學生逐漸深入理解“朋友”的真正含義,並潛移默化地指導他們的交友行爲,以實現“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三、堅持正面引導。

教師以朋友的身份,站在學生的角度,本着理解和關心的態度,引導學生自我反思和探討問題,以尋求正確的交友方法。突出正確區分哪些行爲和做法是有益的,懂得真正的友誼是建立在真誠、關愛和理解的基礎之上。從正面引導學生用正確的方法交朋友。

五、臨別留言,內化情感和技能,實現教學昇華。

教學的最後,我設計了聽歌曲《友誼地久天長》學生默寫臨別留言的活動,藉助六年級學生馬上就要畢業了,應該相互真是彼此的友誼,給他們一個可以訴述說的平臺,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使得對友誼有一個全新的認識。這樣的內化過程更爲紮實有效,也是對全課教學的總結和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