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5篇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3W 次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5篇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節作文課,內容不是書中園地的習作題目,通過設計一個情境,獲得一次體驗,完成一次寫話練習。

這節課我設計了三大環節:

一遊戲親自實踐

二動筆寫寫體驗

三作品簡單展現

設計理念:

三年級是學生作文起步階段,對於他們來說,寫作可能還是個難題,缺乏的不是寫作的熱情,而是不知該怎麼寫,寫什麼。在這節課中,我採用了活動式導入,選擇了一個小遊戲,想通過遊戲,提供一個寫作素材,激發孩子的寫作靈感,學生不會感到厭煩,不會把寫作當做成一種機械,枯燥乏味的任務去完成,希望通過這種形式,讓孩子不害怕上作文課,期待下一次的作文課。

這節課沒有提出太多的寫作要求,孩子不會望而生畏,只要能用通順流利的話來表達出自己的所見所感就值得讚揚和肯定。

課後名師點評:

1在說一說遊戲過程時,教師應該放手讓學生說。

2作品展現的同時要加入現場的點評。

課後自我反思:

學生有真實的感受,作品在上完課後檢查,基本都很充實完整,經過評改,已經抄寫在大作文本上。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2

《荷花》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課文寫“我”在公園的荷花池邊觀賞荷花,被如詩如畫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聯翩,讚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麗。

本文的重點與難點是引導學生展開想像,達到審美的目的。在學習第二自然段時,我先讓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然後結合課文中的插圖,邊讀句子,邊找出相對應的圖,加深對句子的理解,感受荷花的姿態美。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對“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做多元解讀,讓他們說說還可以換成哪些字?學生思維很活躍,有:長、鑽、衝、露、伸等,再讓學生把這些字放進句子讀一讀,談談體會。有的說說“長”太平常了,讓人感覺不到荷花競相開放、亭亭玉立的姿態。有的說“衝”字少合適,感覺花兒開得太快了。也有的說“鑽”字一般用在比較結實、堅硬的地方,因此用“冒”字讓人感覺白荷花生機勃勃、喜氣洋洋、亭亭玉立的樣子。通過交流再讓學生讀文,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在學習第四自然段時,讓學生展開想像,對文中的省略號進行補充,讓自己與花共舞,與蟲共語,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的生活情趣。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3

語文園地是以一種複習的形式出現,不像其他課文的內容富有趣味性和生動性,所以我更注重在學生心中培植學習語文的興趣和自信,創設多種多樣的情境以激發學生積極自主學習的樂趣,讓他們在快樂中學習。

一、根據學生年齡和心理特點創設情境

1、根據孩子愛表現、愛張揚的心理和求知慾強的特點,我採取小組合作的形式學習,讓學生在小組交流中把自己的見解和了解的知識與同學交流,互相學習和幫助。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聽說能力,同時也避免了只鍛鍊小部分,忽略大部分的局面。

二、引導學生髮現規律、延伸拓展

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文本資源,引導學生從中發現字、詞、句的規律,並進行遷移。如教學“我的發現”,我先引導學生通過讀句子,發現每個句子裏的加點字的意思不同,接着引導學生仿照例子說一些類似的句子,加深字義的理解。再出示其它意思把學習點拓寬。然後問:“在我們的學習中,肯定遇到很多一字多義的現象,你知道的有哪些?”由於問題所表示的方向不是很明確,學生一下子回答不上來。所以,在問題設計上還是要多下點功夫。

“讀讀認認”的內容是一首兒歌,文字淺顯易懂,我讓學生在讀後說發現,你從中發現了什麼?它們有什麼特點?由於問題的切入點不明確,學生一開始有點糊塗,不知怎樣回答。只讀一次就讓學生回答,讀得不夠,雖然問題不難,學生找的答案也不夠正確。在學習生字之後,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後,讓他們試背,效果不明顯。所以,還是要多讀,並且要設計多種形式讀,加深理解後才容易背誦。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4

《海底世界》是一篇關於海洋的常識性課文,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語言介紹了海底的景色奇異、物產豐富。

根據學生的實際和課文的特點,我創設了到海底一遊的情境,在引入課題後,告訴學生“今天,老師就帶大家到海底世界去看一看,聽一聽。”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來了,接下來的學習,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情境的創設最忌有頭無尾,最後在課堂教學結束時,我再以“讓我們再來看看海底世界”觀看錄象,使情境的創設有始有終。因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對於自己感興趣的事總是積極地參與,因此,我這節課的教學目標達成度也很高。

在教學中,我還努力在課堂中體現個性化的閱讀。首先,給學生自主選擇閱讀的材料,由於每個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口味不同,閱讀材料不可單一化,應在一定範圍內給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的權利。因此,在教學中提出“你覺得海底世界是一個怎樣的世界,你從哪兒讀出來的?”這一句牽一髮而動全身,讓學生根據自己最強烈的閱讀感受來領悟海底的奇異與斑斕。這有利於學生在學習中自我體驗、自我創造,形成獨到的見解,又提高閱讀水平。其次,鼓勵學生多討論,尊重學生的個人體驗。在閱讀中,讓學生與文本交流,進行思想碰撞,但只要是學生切實的閱讀感受都可以,並牢牢抓住這種個人體驗展開閱讀教學,做到以人爲本。再次,大量閱讀是個性化閱讀的基礎,不僅要加強課外閱讀量,同時鼓勵學生讀有關海洋知識的書籍,上網查資料,擴大知識面。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5

本文爲人民作家巴金的一篇著名的寫景散文作品。描繪了作者在小火輪上所看到的香港夜景。作者在描寫時抓住了景物的突 出特點描繪景物之美。 因此我的教學思路本着學生在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基礎上,希望能能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能一邊讀一邊展開想象,感受香港之夜的美和作者的語言美;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考慮到學生仍處在低年段,沒有把作者的寫作手法作爲學生學習的重點,而是以“香港的夜美在哪裏”這個大問題作爲統領全文的問題,學生在讀中畫,畫中品,品中感。體味了文章的語言美,及文中的景色美,身心受到了美得薰陶。加強了學生積累內化。但是沒有過深地去挖掘文本寫作特點,也不失爲一個遺憾,比如說:“香港的夜很美,你不可不看。”這一句中的雙重否定句用法,沒有刻意強調,而是讓同學們在讀中,和進一步的理解課文中,逐步體會。還有第六段中“作者的視覺與聽覺混合起來了”,沒有過深地去詢問學生的理解,考慮到學生的語言表達可能達不到預設的效果。

此外,文章指導朗讀的段落也很多,這裏教學設計以一種寬鬆的態度讓學生自由體味,沒有過多的形式來要求學生如何如何讀,尊重了學生的感受的同時,部分學生的朗讀訓練可能還沒有把手,不知如何表達。我想教師應把朗讀指導和訓練放在平時的每一節課當中,這樣學生就能很快的通過自己的深情朗讀迅速的進入和文本的對話當中。這樣閱讀理解,感悟體會可能也會更容易些了。

總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堂再精彩的課,也不可能是完美的,個人得力量和水平是有限的,我在這裏懇請各位參與本次活動的專家領導們,多給予指正和建議,讓我這節課能更好。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6

每拿到一篇課文,我們首先應該思考的是這篇課文我們應該教什麼。這是一篇故事性很強的文章,全文按照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講述了一個小女孩給生病的媽媽送花瓣的事,表明了她是一個敬重父母的懂事的孩子。課文重點通過我和小女孩的對話,揭示了摘花瓣的原因。文章的主體是以人物對話的方式展開的。像這樣的對話形式的敘事性文章,我們應該教什麼?我認爲,對於故事情節,內容學生是很容易讀懂,但讀懂並不意味着學會。《新課標》指出:學習語文是學習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其重點應指向語言文字的實踐性上。因此,本文教學的重點我認爲應該放在學習如何通過提示語和人物語言、動作等描寫體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和敘事時語言文字的表達精妙以及通過學習課文,學會語言的表達(人物對話的練習)。在語文學習中,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經過上一學期的學習,剛剛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概括課文內容的方法以及基礎的對於對話方式表達的初步認識,但還沒有形成能力。本課正好是一次難得的對話表達方法的學習訓練機會。抓住關鍵詞體會人物內心世界,感悟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需要在課文學習中加強練習和培養。而人物的品質學習,應該是在理解語言文字之後自然的感悟。因此,我把本課的教學內容定位爲:1.本課中關於小女孩摘花動作的詞語以及作者抓住人物動作進行細節描寫的表達方法。2.感受作者以對話方式揭示人物內心世界的表達手法並通過語言實踐掌握這樣的寫法。3.掌握“俯、摘、捧、懂”等左右結構的字的間架結構,並正確書寫。4.學會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理清文章的脈絡。

這節課我把重難點就放在,爲什麼說小女孩是一個懂事的孩子。課文的第一、二自然段中說道,這從月季花是作者門前的,而女孩在別人家門前摘月季花不久說明女孩這樣的行爲是不文明的嗎?爲什麼還要說他是個懂事的小女孩呢?這節課我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自主探究地學習,讓他們帶這問題到文中去找說明小女孩懂事的句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我進行巡視,我發現有的孩子只能找到一句,最多隻能找到兩句,可是反應女孩懂事的句子有三句,通過小組的學習關鍵是能讓每個小朋友都能動起來,我覺得這纔是真正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在小組裏練說,說說你從你劃的那句話裏你感受到了什麼?給孩子們提供一個完整的句式,讓學生自己先練着,把這句話說完整。能夠完整地回答一個問題。整堂課下來,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不再是隻做課堂上的配角。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7

《翠鳥》一文,備課中考慮到對於翠鳥這種只聞其名,不見其形的小鳥,學生們知之甚少。針對本課必須完成的教學目標,讓學生課前收集有關翠鳥的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的資料。

課堂中,感到引導學生獨立閱讀思考,然後分組交流的完成爲學生主動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提供了適宜的空間,彙報交流中指導學生注意語言準確與生動,培養了想象力與表達力,如出示兩組句子,每句較之前一句都多一個“形容詞”,這樣寫的作用讓學生觀察,讀中比較體會,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學生感受、體驗作者抓翠鳥外形美、捉魚本領高這兩部分時,我適時播放了色彩豔麗、富有動感的畫面,藉助了畫面由爪子→頭部→背部→腹部,顏色不斷疊加,呈現了五彩斑斕的羽毛變換,同時配以小鳥清脆的鳴聲,樸棱着翅膀箭一樣捉魚疾飛的身影,魚兒機靈吐水泡的聲音,較好地解決了本課理解上的難點,使學生身臨其境,不僅感受到了翠鳥外形的豔麗之美,而且極好地體會了翠鳥“釣魚郎”的美稱了,對翠鳥的喜愛之情油然而生,在孩子們饒有興趣之時,我的一句:“你們喜歡翠鳥嗎?原意背下來翠鳥的美麗和它捉魚本領高的描寫嗎?”學生們齊聲“願意”繼而興趣盎然地背起來,全然沒有了畏難情緒和被動狀態,而此時我依然用課件演示外形分環節畫面,幫助那些有困難的學生。這種分層指導課後效果得到檢驗,絕大多數學生均能背誦下來。

之後的第三課時,引導學生將收集的鳥類知識隨堂介紹展示,感覺學生的語言得到積累,課內與課外結合起來了,拓展了其知識面,滲透了審美和思想教育。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8

小學語文《花兒學校》教學反思一文中,作者通過在課堂上對《花兒學校》的教學與課後的反思,提出按照“初讀知大意-默讀提問題-細讀解疑問-品讀積語言-美讀想意境”等五個環節的教學建議。

《花兒學校》這篇課文是一首兒童詩。教學時能根據兒童詩歌的特點讓學生多讀,讀出詩歌的韻味,感悟出詩的意境,以及詩歌中作者要表達情感。教學是能用電教媒體手段,提高課堂效率和效果。這節教學培養學生詩歌的魅力。

教學時能有清晰思路,能按照“初讀知大意——————默讀提問題——————細讀解疑問——————品讀積語言——————美讀想意境”的思路展開。在第一環節“初讀知大意”中,能注重培養學生初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並能用自己的語文簡要概括能力。在第二環節“默讀提問題”中,能引導學生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能引導學生抓住要點,抓住關鍵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這種質疑能力對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是具有重要作用的。在第三環節仲“細讀解疑問”中,我能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情感體驗,結合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進行多角度、有創意閱讀。第二環節和第三環節可以結合活動與練習中默讀課文,討論交流展開。在第四環節“品讀積語言”,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通過反覆誦讀品味,感受泰戈爾的語言風格。

教學時能充分利用課文插圖和優美的音樂,調動學生的情緒情感。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讀出花兒頑皮可愛、活潑向上,讀出“我”的天真爛漫,童真童趣!

這節教學還存在不足之處。例如,讓學生想象塗色所給的時間少,沒讓學生說出爲什麼塗上你喜歡的顏色。沒有讓學生結合自己生活實際感受來說說。讀得不夠,還沒有讀到位,讀的語言美和詩中表達情感不夠顯出。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9

《驚弓之鳥》教師這樣開課”這件事已經在社會上引起廣泛的關注,就連動物報小雁子也給我發了一封報道:本報訊,昨天我一同胞飛過魏國,被該國射手更羸一箭射死,死者的母親已經告上法庭,狀告更羸殺害野生動物,法院已受理此案,將擇日開庭審理。”

然後教師故意很嚴肅地說大雁國已經對更羸治罪,責成我這個法官把更羸抓住,判處死刑。學生情不自禁叫起來:不行。看來教師從課文特點出發,從孩子年齡特點出發,營造了一個非常好的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情境,孩子們都願意到課文中給更羸找證據開脫罪證,孩子們在這種強烈的閱讀需求中的的確確讀進課文中去了。

但是我一直有個疑問:爲什麼孩子們都這麼一致認爲更羸沒有罪呢?是對更羸喜愛的感情驅使?是教師語言的暗示?這兩者都是可能的原因。但不應該沒有一個孩子有不同看法呀,課堂上這樣同一的聲音讓我感到困惑和不安。我問老師:怎麼沒有一個孩子會認爲更羸有罪呢?老師笑了,說:有,小組討論時,有孩子提出,被同學按下去了。哦,原來如此。孩子們和老師真是“心心相印”啊,知道老師需要什麼樣的聲音,就發出什麼樣的聲音,真會“配合”老師啊。我提出這個問題時,有人不以爲然,認爲這個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創設這個情境讓孩子讀書。我卻始終難以釋懷:教師創設情境的目的是讓孩子們更好地讀書,讀得有趣味,讀得主動。如果爲了這個目的,犧牲掉孩子們獨立的人格培養,我以爲是因小失大。我想之所以有孩子會按下其他同學的發言,說明孩子們已經不是全身心真正投入學習,而是在配合親愛的老師在表演。孩子們這樣做肯定也是以前積累下來的習慣。可見,我們的課堂還沒有真正轉變觀念,還是在爲老師的教服務。沒有充分尊重學生,張揚學生的個性,哪怕那樣的課堂會失控,會難以操作,但是孩子們是在用自己的心說話,敞開心扉說自己想說的話,沒有任何顧忌。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0

今天在多媒體教室講了一節公開課《大禹治水》。雖然算不上成功,但是我卻從中得到了鍛鍊,受到了啓發,感受到了成長。

首先,在“課件與課堂有效結合”的主題教研背景下,我初步學會了製作簡單課件,這便是進步。在今天的課堂中,“洪水視頻”的應用也的確給了學生直觀的感受,觸動了學生心靈。但也有些部分控制的不夠好,起了反作用,今後繼續研究學習。課件的運用要特別感謝郭春成老師的指導。

其次,經過老師們的評課,我對該如何授課有了更深的認識。比如:低年級教學老師要善於發揮範讀和領讀的作用;要引導學生說完整話;老師的教學思路一定要清晰等等;尤其是教研室的方老師提到的“學生、文本、老師融爲一體方爲一節好課”的觀點更是切中要害,一語中的。其實,我在課堂上最欠缺的便是入情入境和與學生的平等交流。

再次,這次講課激起了我學習和運用新課標的勇氣。應試教育的陰霾讓我們許多人對新課標視而不見,“拿起”又“放下”。通過反思,我深刻意識到:沒有先進的教學理念,必然誤人子弟,害己害人,可憐可悲。我們一直苦於找不到語文教學的出路在哪裏,其實語文新課標就是一盞明燈!像“以讀爲本”這樣的話我們應該牢記於心,付諸行動。

教學無止境,學習纔會無止境!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1

下面是我在《趕海》二上時課堂引入部分的教學實錄:

師:同學們,在上課前,先讓我們來欣賞一段音樂。請大家發揮你們的想象力,在音樂結束時告訴我:聽了這段音樂,你想到了什麼?(播放《大海啊,故鄉》,學生閉目欣賞)。(音樂止)

師:聽了這段音樂,你想到了什麼?(生作舉手狀)

生:我想到了美麗的大海。

生:我想到了海邊有海鷗在飛翔。

生:我想到了我們去北海游泳的情形。

生:我想到了海邊沙灘上有小孩在撿貝殼。

……

師:同學們,有一個朋友名叫楊謙。他每當聽到這首歌時,就會想起童年趕海的趣事。這節課,讓我們再一次走進他寫的《趕海》,跟他一起去感受趕海的樂趣。

(師板課題:趕海)

(播放畫面)

師: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海邊,此時正好是退潮的時候。你現在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生:我聽到了“嘩嘩”的海水聲。

生:我看到了大海潮水正往下退,還發出“嘩嘩”的聲音。

生:我看到了浪花一下退下去,一下又涌上來,好像不捨得離開。

師:是啊,退潮時的浪潮可有意思了。看看作者是怎麼描寫的。自由讀第二自然段,並用筆畫下描寫浪潮的句子。

……

自評:

在這個教學片斷中,我根據文本的內容,以欣賞音樂《大海啊,故鄉》來引入課堂,意在創造一種輕鬆、柔美的意境。

同時,我讓學生邊欣賞音樂邊張開想象的翅膀,既是想激發學習學習的興趣,又是想過渡到作者聽此歌想到童年趕海的趣事,從而把學生從課本外走進課本內。這樣的課堂引入帶有相當明確的目的,尤其是所提的問題“聽了這段音樂,你想到了什麼”,它具有明確的指向性。

所以我認爲,這樣的課堂引入爲學生營造了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吸引學生走進文本,應該算是一種有吸引力、有生命力的引入吧。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2

剛上完20課《恐龍》,對這種近乎神話裏纔有的動物,學生太有興趣了。這節課,我安排了兩個環節,一是畫畫,就是選一種你最喜歡、最熟悉的恐龍,畫出它的形態,在環境中體現它的生活習性。二是根據自己的畫,寫出該恐龍的生活習性,並在學習小組中展示自己的畫,同時向全組同學口述該恐龍的生活習性,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意想不到的是,刺激了一些繪畫功底差的學生努力去學繪畫。《恐龍》教學反思二

這個學期,我把功夫下在課前。就是要求學生在預習時自學生字,讀通課文,每個學生在預習時就能把課文流利地讀下來,基本弄清課文大意。在教學《恐龍》時,我也這樣要求。養成習慣了,只要一提到預習,學生都會這樣做。很好的。一上課,我就叫學生齊讀課文,再完成一張表,即寫出恐龍的名稱、形態、特點。由於學生對課文已經很熟悉,完成這個作業得心應手。最後讓學生根據自己所填的內容,敘述自己的觀點。多讓幾個學生說,互相補充,互相完善,老師不費吹灰之力,一堂精彩的課就結束了。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3

《燕子》一課是鄭振鐸老先生的一篇佳作,課文篇幅短小,卻將燕子寫得十分逼真、傳神。機敏、靈活的小燕子,給北國的春天增添了勃勃生氣與靈性,讓春天顯得更加美麗、絢爛。整篇課文字字傳神,無不表達出作者對小燕子的喜愛,對絢爛春天的熱愛與憧憬。

文章開頭簡潔明瞭,直奔主題,寥寥幾筆就給同學們勾勒出一隻活潑、機靈的小燕子。一身烏黑的羽毛、輕快的翅膀、剪刀似的尾巴,讓同學們從顏色、外形、重量等方面感受到,小燕子的小巧、可愛。

接着,課文又通過一個自然段的篇幅,描寫了小燕子飛行時的特點。在學習這一自然段時,我放手讓學生自學,通過組內分工讀文,孩子們進一步的瞭解了課文的內容,通過自主提問、交流,孩子們大部分將矛頭指向“掠”,和“沾”這兩個字,古詩文講究一字傳神,那麼現代文亦如此。於是,我藉機引導同學們抓住這兩個字,掀起大討論,看看這樣兩個字用的好在哪?可不可以換成別的字來代替,比如把“掠”換成“劃”字。經過一陣激烈的組內交流,孩子們紛紛發言,有的覺得“掠”字能更加恰當的表現出小燕子的輕巧靈活,而“劃”則力道大一些,在情感上更重一些,不能表現燕子輕的特點,而且“掠過”輕輕的,迅速的擦肩而過。所以“掠”字用的更準確、更恰當。“沾”字,通常是因爲接觸而被東西附着上面,燕子的尾巴沾一下水面,迅速而輕快的飛走,時間極短,所以燕子只能是輕輕沾,加入沾的時間久了,燕子也許會掉進水裏……。聽着同學們認真而細緻的分析,我內心是無比的高興的,也是無比的驕傲的。

在教學過程中,我有意地滲透習了寫作教學的內容。因爲這一單元《語文園地》的作文內容就是寫寫家鄉的景色。《燕子》一文在描寫燕子飛行的特點時,採用了由近及遠的觀察方法,同樣在描寫家鄉景色也可以採用多種的觀察順序,於是我向同學們介紹了由遠及近,由近及遠,從前到後,從後到前,先中間後兩邊等等不同的觀察順序,爲孩子們在寫作本單元的作文練習奠定基礎。

整篇課文,作者把春天美景與燕子聯繫起來,燕子因春色而雀躍飛翔,春色因燕子而靈動、活潑,燕子與春色構成了一個悅動,生機勃勃的春景圖。讓我和孩子們感受到春天的美好與快樂!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4

《劉胡蘭》這篇課文記敘了劉胡蘭爲了同黨的安危,在敵人面前英勇不屈、鋼鐵般的堅強,最後終歸壯烈犧牲的感人事蹟。她犧牲時年僅十五歲,花一樣的年華,卻在殘暴的敵人面前勇敢堅定、視死如歸。回想起自己上小學時,老師講這篇課文時,那時候對敵人的殘暴我們心裏就非常的氣憤,對劉胡蘭的勇敢堅強非常的佩服,對她的犧牲感...

《劉胡蘭》這篇課文記敘了劉胡蘭爲了同黨的安危,在敵人面前英勇不屈、鋼鐵般的堅強,最後終歸壯烈犧牲的感人事蹟。她犧牲時年僅十五歲,花一樣的年華,卻在殘暴的敵人面前勇敢堅定、視死如歸。回想起自己上小學時,老師講這篇課文時,那時候對敵人的殘暴我們心裏就非常的氣憤,對劉胡蘭的勇敢堅強非常的佩服,對她的犧牲感到非常的同情、惋惜。學習的過程中,有股默名的情感,彷彿那情感一直延續到今天。現在,輪到我教學生學習這篇課文了,我也真的很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同我一樣能感受到這些。

上課開始,我想想通過朗讀讓學生體會到敵人的兇殘、劉胡蘭的英勇。課前也讓學生預習了一下,沒想到學生對課文缺少了解,在讀與敵人的對話時臉上充滿了笑容,覺得很好笑。根本無法體會到當時的情境。雖然當時有股無名之火涌上心頭,但仔細想想想想也不能怪學生,他們這些年齡的孩子喜歡的是動漫、科幻、武俠,試問了一下學生哪些人看過《地雷戰》、《地道戰》等這些革命戰爭年代的電影呀,寥寥無幾,難怪孩子們對這段歷史的漠不關心,又怎麼會對過去的歷史有深刻的認識和體會呢?

我想作爲老師有責任讓學生知道這段歷史,應該在平時的教學中,生活中潛移默化地滲透這些歷史知識,介紹有關的書籍讓學生閱覽,播放有關的電影、錄像讓學生欣賞,同時,還可以利用朗讀課外資料、比賽等形式向學生介紹革命烈士們的英雄事蹟,讓學生收集有關的資料相互進行交流。我想這種滲透應該是持之以恆的,不是因爲教了這篇課文而形式一下就心滿意足。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5

《海底世界》是一篇常識性課文,尤其是在網絡教學環境下要講出“語文”的味道非常來之不易,爲了促進教學目標的全面實現,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考慮學生的實際特點,我採用談話、激趣、情境教學、自主學習、練習朗讀、背誦等方式交叉學習課文。我認爲以下幾點在課堂上得以較好地呈現:

1.藉助信息資源,放手自主閱讀。

“認真地讀、細細地品味,把你認爲描寫好的句子、詞語劃下來。也可以登陸《海底世界》網站,瀏覽相關內容。一會兒大家交流。”——此環節讓學生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學課文,邊看書,邊上網查尋資料。這樣,學生利用網絡信息技術進行信息交流、協作、探究,最終分享信息的能力。接着通過分小組自主、協作學習,學生在和諧民主的氛圍中,討論交流,自由發揮,自由想象,多種不同觀點的碰撞與交流,更充分地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2.簡化課堂提問,學生自主探究。

學生通過初讀課文,可以瞭解到海底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於是,我就設計“從哪可以看出海底是個景色奇異”,從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課文。

3.充分朗讀課文,在讀中感悟語言的美。

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讀”永遠是語文課的主旋律。在這節課中,我沒有致力可於講深講透,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自由讀、範讀、齊讀、師生合作讀,男女生賽讀去品味課文的語言美,並延伸拓展,充分展示學生感悟語言的過程。我還運用多媒體課件創設了與課文相一致的情境,幫助學生在讀中理解品味語言文字,體會語言的魅力,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受能力。

4.進扣語言文字訓練,逐步形成語文素養。

語文素養的形成是在一個一個的“話題”中培養起來的,本節課,在賞讀課文語句時,孩子們天生愛說話的潛能就被激活了。用“有的……有的……有的……還有的……”想象海底的其他聲音;學生對海底星光非常好奇,於是利用網站了解了相關資料——《海底的冷燈》,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由於是自己短時間內掌握了有用的信息,感到無比自豪,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與表現欲。“比作者描寫得還要美?”更是激起學生興趣,展開想象,爭先恐後的說出自己認爲最美的句子,你說得好,我要比你說的更好!無形中,啓發了學生說的慾望,培養了說的能力,將語言文字訓練延伸拓展,充分激發學生運用語言的興趣。

5.學生們自主地上網查閱、下載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海底資料,從而獲得更多課文外的知識,使課內的知識向課外擴展,提高了認知能力。將課內學習與課外學習有機結合起來,努力拓寬語文課程資源,切實提高學生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

不足之處

1、課堂上生生互評較少,使課堂評價較單調。

2、學習小助手中的第二項要求對指導學生學習交流的內容針對性不強。因此在自主學習環節中沒有更好的得以落實。

3、雖然課前家長、學生、老師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體現了三位一體和開放式課堂的教學理念(例如:蒐集信息——處理信息——上傳信息——資源共享——回帖互評等)但此環節卻無法在40分鐘的課上更多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