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5篇)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5W 次

身爲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5篇)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

本課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相距很遠,他們在理解課文內容方面表現出一定的難度,但同時在對於文章的感情的把握上,還是比較容易的。所以,在教學中,更應該注重適當在文章的寫作背景上多介紹一些,並注重對學生感情的引導,以此爲突破口來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在“問題探究”和“暢所欲言”兩個環節中,欣喜的感覺盈滿心間。真的沒想到,在我眼裏一向缺乏自主閱讀體驗的學生,一旦給他們機會喚醒與文本主動對話的慾望,他們的表現是多麼出色!當學生的問題一個個報出時,我看到了提問題同學的驕傲和尚未習慣於“發問”的那部分學生臉上的驚羨!當問題報完,請學生自主探尋問題答案時,大部分學生興趣濃厚,發自內心地開始探究起來。那一刻,我在課堂中,彷彿聽到了田間禾苗在陽光下生長的聲音

本課有兩點收穫:

1、我體會到了認知心理學中所說的“任務分析”的重要。

因爲事先讓學生寫寫讀課文後的感受、聽聽他們所遇到的問題,我才能瞭解學生真實的需要,並根據他們的需要來確定課堂設計方案。平時牽着學生上課,所有對學生的需要的揣摩只是老師從經驗出發的判斷,這種“一廂情願”其實是一種武斷的行爲。

2、要設法喚醒學生的閱讀體驗,讓他們與文本產生對話。

新課程標準中就指出我們的傳統語文閱讀教學中,往往存在用教師的解讀來代替學生自我的解讀這樣的弊病。閱讀教學中要改變的學生的學習方法之一就是要讓學生直接與文本對話,產生個性化的自我閱讀體驗,在這樣的過程中提高閱讀能力。現實中,缺乏自我體驗的能力,抓住閱讀權不放。這次嘗試讓我發覺,錯的是我自己。

但是,目前這些做法還只是個嘗試,如果能帶給學生一點陽光的話,也只是從指縫間流下的幾縷而已。我期盼着能有一天完全放手,讓自主學習的陽光直射無影。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2

人教版《我的母親》(胡適)是一篇自傳體式文章,文章的前四段是寫的作者的童年生活,五至十三段寫的母親對我做人方面的深遠影響。

在處理這一節課的時候,考慮到教授的是第一課時,首先讓學生接觸到有關胡適的文學常識,在充分讀課文的基礎上,處理課文的生字新詞以及梳理課文的結構。然後,重點處理課文對母親的描述,寫了幾件事以及表現了母親的怎樣的品質。最後,便是當堂檢測。

整堂課下來,首先是沒有完成課前的打算,課前的預設不充分。在講授的內容上,不能做到精講精練,切實做到使學生在課堂之上有所收穫有所提高。

總之,這一堂課是不成功的課。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3

在教胡適的《我的母親》時,我課前讓學生欣賞了滿文軍的歌曲《懂你》,有的同學不自覺地跟着輕和着,那樣的投入,那樣的認真,我抓住時機引導學生:“母愛,一個飽含溫柔深摯情意的永恆話題,的確,無論是年長年少,還是天涯海角,單飛後心和另一端永遠牽掛的是對母親的思念。今天,我們一起走進胡適的人生經歷,去感受對愛的力量。”現在,我們滿懷深情地出聲朗讀這篇飽含對母親感激、懷念的文章。

同學們放聲地朗讀着,不時也動着筆在書上圈點着,可我觀察到,大多數同學只是機械地讀着,甚至有的讀幾個自然段就停下來搞小動作,老師看時在裝模作樣地接着讀,一問,同學們說,反正一會兒老師分析課文時跟上記就行了。哪個自然段老師在結構分析中都有標註,何必浪費時間和感情去讀呢?我恍然大悟,原來學生是這麼想的,怪不得在考試中,語段分析看似很簡單,有些學生答得文不對題,我終於明白,學生在課堂上只是充當了“記者”的身份,沒有把自己當作是真正的“學者”,掌握了同學們的動向,我改變了以住的教學方法,嘗試着讓學生充當“教師”的角色。首先,讓學生主動地憑着自己的閱讀敏感去認知,自主地帶着自己的思想去探索,從文中感悟,從文中入情,用“讀”帶動“品”和“悟”。其次,教師不應該將自己對文本的理解原封不動地傳授給學生,而是承擔着閱讀指導的責任。教師不是傳授知識的權威,而是學生閱讀活動的夥伴和指導者。第三,教師應該幫助學生使閱讀過程發現、質疑、思考和探索,鼓勵學生個性化閱讀,使學生成爲真正的“讀者”。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4

我在教這篇課文時主要從兩個方面引導學生學習。一是思考作者的觀點,並參照自己對待自然的態度作一番檢討。作者立意高遠,眼界開闊。能從長遠的眼光和大宇宙的角度來思考問題,但是也有一些說法還可以商榷,可以引導學生思辨、質疑。二是作者的語言。課文中的許多句子有着豐富的哲理性和思辨色彩,應該認真揣摩。另外,作者通過擬人、比喻、反問等修辭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說得通俗易懂,也值得認真學習。

爲讓學生學有所獲,貫徹新課程標準上提出的“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對本課的教法我充分考慮學習的主體,即學生的實際情況。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時間一般只有20分鐘左右,如果較長時間不改變教學方法,學生的注意力就會分散,所以教學的第一點就是採用適當的教學方法、並進行適量變化,讓學生保持較高的學習興趣及較高的注意力。我在教學之初採用情景導入法,先讓學生看自然景色的資料,看後讓學生談感受,這種方法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接下來我又根據教學內容,採用靈活的教學方法。如文章中有部分字詞是必須掌握的,我採用小組合作學習法與問答法解決,針對教學重點,我採用情景激勵法、投影展示法、分析法、比較法及引導法,針對文章難點,主要考慮採用點撥法、分析法、提問法、詮釋法等,由於使用了恰當的教學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敬畏自然》教後反思

環境問題,日益嚴重。當人類頑強地從刀耕火種一路走來,本該站在高高的雲端無比驕傲的時候,卻尷尬不已地發現了自己的無知和愚昧。經濟發展和保護環境之間的矛盾愈演愈厲,人們對生存環境的憂慮和思考也日漸深沉。

於是,如何培養學生科學理性的精神和人文關懷精神就成了《敬畏自然》這堂課的重中之重了。

爲此,我努力鑽研教材、研究學生動態,制定了一個既教學又育人的教學目標,並精心地安排了教學環節來完成目標。由於“環保”問題已成爲全球的熱點問題,學生對此並不陌生。加之文章的議論性、說理性很強,所以在理清文意體會文章主題方面很容易入手,學生一點即通。

至於通過教學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宇宙觀、自然觀方面,則採用了以學生爲主體的四邊互動形式和形象的多媒體教學手段,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個性見解的發表是本堂課的亮點。摒棄了空洞乏味的說教,由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疑惑、並通過討論得出結果。激發學生的情趣,使學生開闊視野,能夠站在一定高度上看待環保問題,從感性認知提升到理性思考。

通過檢查學生以活動小組開展的板報展示活動,看到了學生環保意識的提高和樹立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正確思想觀。通過參與了由班委會組織召開的“我爲環保添塊磚”主題班會,更進一步體會到學生創造性的思維和高漲的環保熱情。

當然,這堂課也有很多不足之處。由於是一課時完成教學任務,時間過於緊湊,個別環節時間稍顯不足。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5

今日上詩人牛漢的《我的第一本書》,從課後思考題入手,首先拋出問題,讀完全文後,作者僅僅是寫他小學的一本國語書嗎,還記錄了什麼,同學的預習作業裏有多種答案,其中答問有虛有實,實者寫“還記錄了父親修補書的故事,上學帶狗的事,爸爸抓我背書的事”等等,虛者則寫“還寫了父子之情,同學之誼,童年讀書之樂,實際這本書乃是人生的第一課”之類。

然後抓住作者寫作時的情感,通過二黃毛·喬元貞前後的對比,讓同學感受詩人那荒寒歲月裏的父子情同學誼和讀書樂。懷有敬重,感激,沉重等情感。這樣全篇貫通,教學條理井然。

倍感一篇文章找到切入點是最佳的導讀。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6

這是一篇自讀課文,在講授時更注重的是借一件極富戲劇性的小事窺見人物的本領智慧。學習目標設計爲:1.指導學生朗讀,力求讀得活靈活現,再現人物之奇和語言之奇。2.賞析生動活潑的人物語言、敘事語言,品味巧妙的情節安排,學習抓住一事,神韻畢現地寫人的技巧。

教學內容上,第一部分,先自由朗讀,全方位感受課文。同學們自主選擇喜歡的方式讀課文,並圈點生字。第二部分,反覆練讀,分層次體會課文。以小組爲單位,確定喜愛的語段,研討讀法練習朗讀。並推薦小組優秀代表演讀課文精彩片段。第三部分,再現人物之奇。一、講述兩位奇人的傳奇故事。思考:用什麼方法能講得扣人心絃。二、可以從“這兩位奇人的奇都表現在哪裏?”。三、對描寫高超技藝的語言品析。第四部分,趣味練筆,遷移反思。嘗試速寫你身邊的一位奇人。

整堂課設計,主要爲了讓學生在朗讀中熟悉人物,體會人物,並從中領略奇人之奇。好的方面,學生對這裏面的奇人很感興趣,通過讀,更能體會深刻,整堂課上下來很流暢。不足之處就是由於文中人物離現在孩子們有些久遠,所以當讓他們寫自己身邊的奇人時,有些不知所措,找不到合適的素材,容易寫一些身邊同學等不太相稱的內容。在後來聽完組內烏老師的研討課後,我認爲他引用沙畫來引導學生結合現實來寫非常好。今後可以借鑑過來。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7

今天的語文課,我與學生共同預習魯迅先生的散文《阿長與山海經》。一上課,複習了作者魯迅先生的生平及主要作品之後,我由學生初一學過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長媽媽講美女蛇的故事引入本課。先請學生聽課文錄音,整體感知課文,然後讓學生說課文寫了哪些事?學生踊躍發言,回答說寫了長媽媽的稱呼、稱呼的由來、外形的特點、以及作者討厭她的一些事例,最主要講了她給作者買《山海經》這件事,最後寫作者對她的懷念。講到這裏,我沒有像往日那樣進入課文,而是話題一轉:同學們,假如阿長是你的保姆,你討厭她的哪些方面?學生興奮而活躍起來,紛紛舉手發言,這個說我討厭她告狀,那個說討厭她那麼多的規矩等學生說的差不多的時候,我說:大家看看魯迅先生寫這篇文章時已46歲了,他卻和同學們的感觸是一樣的,也就是說作者是以一個兒童的眼光與心理來寫這篇文章的。講到這裏我又拋出第二個問題:從“我”討厭阿長的事例及她把《山海經》說成《三哼經》可推測出阿長有什麼樣的學識與地位?學生稍一醞釀,很快回答出:她沒有讀過什麼書,地位比較低下等。緊接着我又發一問:如此沒有文化的一個人,連書名都說不清,她是如何買到《山海經》這本書的?學生又一次興奮起來,有的說她一個店一個店地去看,去問;有的說她爲了買這本書走街串巷,穿破了三雙草鞋等。我又問學生:假如你是阿長,當你抱着《山海經》給“我”送來時,你的心裏是怎樣想的?有的學生說:我會想,我把哥兒想要的書買來了,他一定高興極了;有的說:我會想,哥兒再也不用爲看不上《山海經》發愁了一節課就在學生們這種熱烈而積極的參與氣氛中結束了,別說學生,就連我都感到一種興奮和輕鬆。

這節課並不是根據我的預設教案來上的,而是根據當時的學情臨時確定的,我認爲這節課上的較成功的原因在於:

第一,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在合作學習中自己主動去思考。在整節課中,教師點撥、總結的時間在15分鐘左右,其餘的時間都由學生來參與,所有問題都在學生主動思考、醞釀中解決,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第二,教師要將問題設計巧妙,使新舊知識發生合理而自然的聯繫。從學過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講美女蛇的長媽媽引到給我買《山海經》的阿長,學生感到自然、輕鬆。問題的設置:從假如阿長是你的保姆,你討厭她的哪些方面?緊接着提出從我討厭她的事例及把《山海經》說成《三哼經》可推測出阿長什麼樣的學識及地位?最後提出:如此沒有文化的一個人,連書名都說不清,是如何買到《山海經》的?買到書之後她是怎樣的心理?這些問題的設置就給學生一個清晰的思路,形成較完整的`知識體現。

第三,給學生一個主動思考、想象的空間。如在提問中:阿長是一個沒有文化的人,她是如何買到《山海經》的?她買到書後心理是怎樣的?這些問題充分發揮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力,他們覺得有話說、有意思。

通過這節課,我深深體會到學生的潛力說無限的,他們的想象是豐富的。他們討厭阿長的地方正是作者兒童心理的正常表現,阿長學識、地位的研討正揭示了她爲何有這些令人討厭的舉止的原因,她如何給我買到了書,把想象的空間交給了學生,也展示了阿長熱情,關心孩子,淳樸的性格。對阿長心理的揣摩使學生又一次進入情景中,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及情感。

這節課留給我的印象是比較深的,它將給我今後的教學以啓迪,讓我不斷反思、提高、完善自己的課堂教學。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8

優點是:

1、採取自主學習的方式處理基礎性知識,學生對基礎文字的掌握較好;

2、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語言流暢,思路清晰。

不足及改進方面:

1、由於學生對人類在征服自然過程中的負面影響認識不深,應讓學生課前多蒐集有關自然美景及人類征服自然活動的圖片和文字資料,教師再結合課件增強學生對文章主旨的直觀感悟。如此也有利於激發學生對課文的深層理解。

2、講解過程中,教師過分注重學生的領悟,促使文章分析的不透徹,學生的主旨把握的不好。

3、教師自身文化底蘊不夠,對教材挖掘的不深。

所以,今後在教學過程中,我要繼續加強學習,多聽課,多讀書,不斷豐富自身的業務知識,以便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和能力。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9

這節課成功之處,在於“理解課文”環節的大膽放開,把主動權和時間完全交給學生,讓他們根據以前訓練的方法,藉助工具書和資料自己學習,充分發揮他們的自主能力,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參與意識.學生在自學和互相交流的過程中,達到了互相補償的目的,老師僅針對學生解決不了的問題進行點播或講解,這樣就很好的達到了新課改理念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同時也做到了市教研室倡導的“三講、三不講”,從而真正達到了“高質高效”.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0

《列夫·托爾斯泰》是傳記《三作家》的節選,選文較長,共9段,內容單一,全部是對托爾斯泰肖像的描寫。要在一節課堂上把這樣一個長文處理好,首先就碰到了兩個難題:

一是文章太長,在課堂上學生全部讀完一遍至少要10分鐘時間,但從教學規律閱讀文本又是必要的教學環節;

二是文章內容單一,引不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如果學生不熟悉托爾斯泰的話,在文本理解上會有障礙。

我想在上好這節課,就必須解決好這兩個難題,在教材的處理上尋找到恰當的切入點。

這篇選文的內容單一,但同時應該看到,這正是本文的一個特點:一方面展現了托爾斯泰的外貌徵,另一方面揭示了托爾斯泰深邃的內心世界。只要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文本閱讀還是容易進行的。最好的方法是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我在課前介紹了托爾斯泰的身平經歷及主要成就,再讓學生說出自己想象中貴族出身的大文豪托爾斯泰會是什麼樣子?第二步,我提出文字的視覺感,讓學生好奇本文的寫作語言。

基於文章比較長和結構上的特點,我做了大膽的構想,將文章切割成兩個部分來進行閱讀。先讀前五段,這部分是對托爾斯泰外貌特徵的刻畫,突出人們對他的印象——“失調、崎嶇、平庸,甚至粗鄙”;然後讀後四段,描寫的是托爾斯泰那非同尋常的眼睛,突出文章的內涵——人的高貴不在於外表而在於靈魂。

基於此種構想我設計瞭如下環節:

1、請學生將自己課前對托爾斯泰的想象與課文中描寫進行比較,發現不同,再談體會。

2、體會誇張、比喻等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和精妙之處。

這部分是重點,我將介入錢鍾書先生對於閱讀比喻的看法:“錢先生的《管錐編.毛詩正義.有女同車》條中,通過一大段精彩闡發,指出對於文學作品中的比喻,我們應當領會其“情感價值”,不要執著其“觀感價值”。也就是說在比喻釀造出的特定語境中,要神會其情感用意,不能拘泥於實在之象。如“杏臉桃頰”是比喻女子之美的一個常語,將女子鮮豔潤澤、光彩照人的臉龐一下子全描寫出來了。如果我們不用“情感價值”去理解,而僅從“觀感價值”着眼的話,那將大煞風景,死在句下。若其女臉頰果真爲“桃杏”,豈不成了怪物!文學作品中的比喻用繪畫和雕塑表達不出來,也是這個道理。如“芙蓉如面柳如眉”,假如我們坐實當真,依此畫像,必引人疑惑。因而文學作品中的比喻“合而仍離,同而存異,不能取彼代此、納此入彼。”這樣能使學生在體會比喻時更精確、更深入。

在這部分中,我還引入羅曼·羅蘭《名人傳》中對托爾斯泰的肖像描寫,並與課文比較,發現兩者筆法的異同,從而進一步體會比喻的妙處。

3、分組討論,體會課文描寫人物的表達效果。討論後使學生明確:課文前半部分描寫托爾斯泰平庸甚至醜陋的外表與後文描寫眼睛形成對比;着力描寫眼睛和目光表現大文豪的不平凡之處;通過外貌描寫揭示人物內心精神世界。

這篇文章,我把它分爲前後兩個部分,以比喻及誇張手法的表達效果爲重點,學生的興趣有了,對於比喻誇張的表達效果也有了一定的瞭解,實現了長文短教。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1

學習這篇文章,一要引導學生比較本文與一般說明文在寫法上的不同,二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從而激發求知慾和探究學習的慾望。三要與其他課文相參照,把各部分內容串聯起來作全面深入的理解,達到融會貫通。

可以通過用讀故事的方法學習本文,體會本文在佈局謀篇上的特點。那樣既培養了學生的研究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觀念,理解了本文帶給我們的只有通過創新研究方法和思維方式才能解開大自然之謎的新的探究科學和思想。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2

《再塑生命》這篇課文寫莎莉文老師對我啓示世間真理,給我深沉的愛,同時也展示了一個盲聾啞女孩的精神追求。今天下午上這節課時,由於備課時間倉促,情急之下,我臨時上網蒐集了作者的生平簡介,課文中需要學生理解的幾個重點問題,就匆匆忙忙地踏着鈴聲走進教室。課堂教學環節基本上按照作者簡介、整體感知、探究問題、分析人物形象等思路進行,結果發現:學生上課情緒低落,對於提出的問題毫無興趣可言,一節課下來幾乎是在聽我的“獨角戲”,搞得自己身心疲憊,更不要提什麼學生的創新了。於是我犯愁了: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整節課猶如一潭死水?

上網瀏覽了幾篇本節課的教學設計,讀着別人精心設計的教學環節的同時,我開始反思今天這節課的失敗之處:對教材不熟悉,缺少教師的情感投入,缺少寬鬆、民主的教學環境,又怎能激發學生用心去學習,去感悟,從而走進課文,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又怎能被作者的堅韌頑強的精神所感動?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3

爲了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導語我做了精心的設計:生物學家法布樂關於毛毛蟲的實驗。大自然中,有一種奇怪的蟲子,叫列隊毛毛蟲。顧名思義,這種毛毛蟲喜歡列成隊伍行走。最前面的一個負責方向,後面的只管跟從。法布樂誘使領頭毛毛蟲圍繞一個大花盆繞圈,結果其他的毛毛蟲跟着領頭的毛毛蟲,在花盆邊沿首尾相連,形成一個圈。這樣,整個毛毛蟲隊伍就無始無終,每個毛毛蟲都跟着它前面的毛毛蟲爬呀爬,周而復始。直到幾天後,毛毛蟲被餓暈了,從花盆邊沿掉了下來。這一精美的畫面告訴學生毛毛蟲的失誤在於失去了自己的判斷,盲目跟從,進入了一個循環的怪圈。由此導入本文:人在有些時候又何嘗不是如此呢?這一設計確實有列於豐富學生的見識,拓展他們的思維空間,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除了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還應立足語文本位,語文意識,強化教學本文。爲此,我在讓學生很快的領會文章主旨的同時,緊扣文本,強調字、詞的學習,揣摩語言,要求學生探究作者在寫法上的四大技巧:1、對比手法;2、擬人手法;3、排比手法;4、直接抒情。學完之後,配以鞏固練習,以使學生真正將知識轉化爲技能。課堂爲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己,與人交流的機會。在語文課堂中能夠真正的爲學生着想,單純的讓學生交流讀文的感受,說自己想說的話。他們纔可以敞開心扉,暢所欲言,說出他們的真性情。

由於自身的原因,總覺得自己不能給學生太多,不能給學生精確的引導,在部分問題的理解上也不解的比學生高明,點撥的也不夠到位。所以,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特別注意培養自己。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4

新課程教學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爲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而發展是一個動態過程,有着許多我們無法預見的教學情境,比如設計導語時我本沒有想到用吳剛來導入課文,可學生都首先想到了神話中的吳剛,我因勢利導找出兩個吳剛的共同點導入課文。這說明在教學過程中應善於發現學生感興趣而又有價值的東西並打破計劃因勢利導,讓他們感到交流的快樂和發現問題的興奮,才能讓整個課堂靈動起來。另外語文的學習說到底是語言的學習,只要肯引導,學生對語言的品讀、感悟以及表達能都會得到提高,甚至讓你有想象不到的驚喜。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5

經過對這節課的認真準備,我對新課標的理解加深了,瞭解了更多教學手段,鍛鍊了自身素質,自我感覺在課堂教學上有一大進步。課後反思,總結如下:

有所進步的地方:

1、對本科組的教學標誌有了更深的理解和體會。

2、教學靈活性增強了。在設計教案時,爲了講清楚文章的奇妙之處,我安排了人物之“奇”、語言之“奇”、情節之“奇”三個環節。但在實際授課講到語言之“奇”時,我發現時間拖長了,但學生仍沉浸在語言文字的魅力中,有意猶未盡的感覺。我就臨時決定砍掉後面的情節之“奇”這一環節,因爲我覺得與其讓學生平平的學兩個環節,倒不如認真地鑽透一個方面的知識,這樣他們的收穫應該更大。另外,一堂課上得好不好,應該可以從學生的臉上看出來。如果學生面容愉快,那麼這堂課應該就是成功的,如果學生眉毛緊鎖,表情困惑,那麼這堂課很大程度上就是失敗的。所以教師還應該學會課堂觀察,只有觀察仔細了,纔可以從學生的表情上了解到自己上得好不好,從而作出自我反思、及時調整。

3、對“如何上自讀課”的問題上有了一些自己的體會,因爲自讀課不像講讀課,不需要老師去精講,老師在自讀課中的主要作用就是引導點撥。所以在同備課組的老師的幫助下,設計了一份學案,這份學案並不是機械地將課後習題擺上去,而是將教案處理成以學生爲主的教學方案。使之作爲溝通學與教的橋樑,將講讀課的思想及其方法延伸,讓學生的學習反饋立竿見影,起到“導讀、導聽、導思、導做”的作用。

有待改進的地方:

1、上課過程中,老師的強勢地位過於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不夠。因爲在課堂上,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

在課外充分預習的基礎上,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這樣的上課更有效。而這節課在讓學生反思質疑這一塊上則較薄弱。

2、在對學生閱讀方法的傳授上顯得不足。“授之以魚,僅供一飯之需;授之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可見,方法的傳授的確比知識的傳授更爲重要,教授方法纔是教學的根本。雖然在本節課上也教學生運用圈點勾畫的方法來快速獲取信息,但總覺得沒落到實處。另外,本篇文章寫人敘事的技巧及語言的運用上都值得學生借鑑,但上課時我在這方面點撥得較少。

3、應加強自身綜合素質的培養。在語言講解上應精練簡潔、生動活潑,這樣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興奮點。同時作爲語文老師,這樣也才能在語言表達上給學生作個很好的示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