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四年級語文《蝙蝠和雷達》教學反思最新

四年級語文《蝙蝠和雷達》教學反思最新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7W 次

作爲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四年級語文《蝙蝠和雷達》教學反思最新,歡迎閱讀與收藏。

四年級語文《蝙蝠和雷達》教學反思最新

四年級語文《蝙蝠和雷達》教學反思最新1

一、教學方法呈現語文味

對於一篇課文學生學習的好與差,關鍵要看教師的教學方法,要看教師能否深入課程標準,把握目標教學,使趣味性和聽、說、讀、寫等相結合,從而很好地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率地學習。

王老師在這節課上出示了三個教學目標即:內容、方法、語文。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能夠緊緊圍繞目標進行導學,在學習課文中教師引導學生抓住“三次實驗”以學生通過填寫表格的形式,直接切入主題,使之向整篇課文延伸,通過小組合作、語句對比,很自然、微妙地說明了蝙蝠與雷達的特點及相互關係,並說明了字詞使用的準確性在說明文中的重要性。所以說,抓住主要內容和主要方法是我們在備課中應該所備到的,並非常值得學習。

二、品詞吸句表現語文味

一篇課文教師要引導學生如何對字詞句進行理解是學習的重點,王老師抓住了課文語句的特點,在“品”和“吸”上體會文章讓學生能夠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在句子的對比中通過能夠讓學生很好地理解句子的'含義,並體現說明文字詞的嚴謹性。

三、課件使用體現語文味

一篇語文課要想與學生之間碰撞出火花,要麼就是語文教師獨特的魅力與行動,要麼就是教學設計的獨特性。語文課適時地使用媒體設備,能夠讓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有着很強的幫助性,特別對於說明性的文章。

王老師這節課讓學生享受了“一頓豐盛的大餐”。既飽了眼服,又飽了耳服,又讓人心服、口服。媒體使用緊湊、合理。在出示課件:蝙蝠在夜裏能夠及時避開電線,飛機之間能夠避免碰撞等,吸引了學生的眼球,起到了點睛的作用,更進一步說明了蝙蝠和雷達的關係。

四、知識蒐集突出語文味

蒐集資料也是本節課的亮點,教師充分利用資料袋的作用,不僅使學生了解仿生學的含義,而且通過資料袋中的幾個例子擴散了學生視角。在課堂中,教師把學生所蒐集到的資料在同學面前展示,然後再利用多媒體進行展示,

給人一種很直觀的感覺,同時更增強了學生蒐集信息的力量。

由此可以看出教師在第一課時中對資料蒐集的重視,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知識蒐集能力(採集信息能力),擴大了學生的課外閱讀量,發散了學生的思維,達到了一舉多得的效果。

五、板書設計彰顯語文味

通過師生互動配合完成板書,也是王老師的成功之筆。一是考查了學生掌握所學知識的程度;二是板書設計的合理性爲學生學習起到了助推的作用,體現了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

蝙蝠和雷達的對比,蝙蝠的嘴和天線的關係,蝙蝠的耳朵和熒光屏的微妙聯繫,超聲波與無線電波的相同作用,在板書中把整個課文的重點概括得非常到位。

回顧整篇課文,王老師能夠把這篇課文講“活”,並使師生在課堂學習中產生共鳴,互動起來,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與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師生的“導”與學生對知識的吸收相得益彰。如果教師能夠走出文本再多一些,通過展示臺、資料袋的作用去給學生布置任務,使作業不侷限於一種關於寫“仿生學”的作文,我認爲這節課將會更加語文味十足。

四年級語文《蝙蝠和雷達》教學反思最新2

本文是篇科普文章,介紹了訪生學的應用——蝙蝠夜間是憑什麼探路飛行的,飛機靠雷達夜間飛行是從蝙蝠身上得到啓示。三次科學實驗,蝙蝠、雷達各自的探路原理及彼此間的聯繫是這一節的教學要點,爲達到要求,我採用“設置懸念、討論探究、方法指導、觀察演示、表演講說”等方法引導學生學文,從而達到引導學生由表及裏、深入透徹地理解問題,化抽象爲形象,突破教學重難點,訓練學生髮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時,共分四步進行:第一採用讀、問、想、答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習1—3段,使學生明白飛機安全夜航是蝙蝠身上得到的啓示,感受蝙蝠夜間飛行動作的靈巧。第二指導學生弄清三次科學實驗的過程。明白蝙蝠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從中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和理解,邏輯思維能力的訓練。第三指導學生揭開蝙蝠探路的奧祕。蝙蝠發出和接收超聲波這一內容比較抽象,爲使學生易於接受,我採用“聽朗讀、看演示、說原理”的方法,幫助學生具體理解其奧妙,同時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一、重視導入環節

導入新課的方法有很多,比如開門見山直接導入法、釋題導入法、激情導入法、設計問題導入法、故事導入法、介紹背景導入法等。可見一節好課,導入很關鍵,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與興趣。上課伊始,胡老師就請倆名同學到臺前,一生蒙上眼睛,一生睜着眼睛,一起向前走,然後請他們談一談感受,並引出課題的一部分“蝙蝠”。我認爲這種讓學生親身體驗,並引入課文的導入方式,能更好的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增強學習課文的興趣。

二、明確讀文方向

由於我校的特殊情況,目前無法使用多媒體課件,再加上本課具有很強的科技性,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這一課的教學要點是讓學生弄清蝙蝠的嘴和耳朵的作用,初步瞭解蝙蝠探路的方法,以及飛機夜間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關係。這既是這節課的重點,又是難點。胡老師就在讀書的要求上下功夫,緊緊圍繞科學家的三次試驗和由蝙蝠受到的啓發,發明雷達入手,反覆請同學們採用不同的讀書方式讀課文,再結合文中的相關語句說說自己的理解和收穫。並激勵學生根據課文內容繪製簡筆畫,引導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我認爲,這不僅使學生完全理解了課文內容,還鍛鍊了學生動腦動手的能力,教學效果比較好。

三、注重課外延伸

本課第一次讓學生接觸到仿生學的知識,該科學領域是極其寬廣的,因此在教學本文內容後,胡老師讓學生交流所收集的有關仿生學的資料。例如,人們根據烏賊噴水的原理,發明了噴水船;根據海蜇的遊動,發明了風暴預測儀;根據蝴蝶的'外表特徵,發明了迷彩僞裝……使學生對人類模仿動物進行創造發明有了更深的瞭解。胡老師的這一教學設計注重培養學生了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

四、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的原則

新課程理念下,評價一堂語文課是否成功,主要應從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水平、學習效果等角度來考慮,具體說,就是要看課堂上學生的參與狀況、交流狀況、語言實踐狀況。當學生的學習有了自主性的時候,纔會主動學習,纔有思想的解放、思維的活躍、潛能的發揮,在這一問題上,總結胡老師課堂教學,有以下幾點值得我們學習:首先教師尊重學生;其次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思考;課堂上學生紛紛舉手,競相回答問題,爭取參於各種。讀和說的訓練,主動性、積極性都比較高,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的原則。

四年級語文《蝙蝠和雷達》教學反思最新3

將《蝙蝠和雷達》這篇科普小短文教出語文課的味道,在上午連續兩堂語文課上,我和孩子們投入快樂而有效的學習中,回顧如下:

一、關注文章題目,分享資料,引導有效質疑

一接觸課題,我便開始“做文章”,認識“蝙蝠”的字形,初步瞭解“蝙蝠”這種動物,瞭解“雷達”這種裝置的特點,二者以“和”連在一起,課文探究的問題是什麼呢?有效提取查找的資料,有效提問題,課就這樣拉開了序幕。

二、關注課文內容,梳理結構,引導有效概括

文章篇幅不長,結構也清晰,加上提前預習,總分總的結構,分成三個部分,每個孩子都很清晰。如何用簡短語言概括主要內容,我採用幾種方法,一結合課題說一說;二是讀文找出中心句;三是結合板書強化說。對於查找中心句,由於是初讀,由不精確到精確的概括還需要引導——科學家從蝙蝠身上得到啓示,模仿蝙蝠夜間探路的方法,給飛機裝上雷達,從而使飛機能夠在夜間安全飛行。學會概括,學會在初讀時建立文章結構,需要每節課強化,需要教師點撥,給予方法,以便舉一反三。

三、關注重點句子,研讀品悟,引導有效習得

蝙蝠在夜裏飛行的本領如何呢?抓住“無論、從來沒,即使,也能”這個句子引導孩子充分品讀感悟。設計了幾個層次,效果不錯。1.結合問題,找句讀句。2.結合理解,指導朗讀。你覺得蝙蝠飛行本領怎麼樣?誇一誇,讀一讀。3.比較句子,關注句式。去掉“即使。.也能。.”不影響表達意思,但表達效果卻不一樣,你發現什麼?引導孩子關注後面通過“個例”的補充說明,更能表達蝙蝠飛行的本領了不起。4.運用句式,落實練筆。孩子們有了前面的充分學習,寫的句子還是不錯的。如“蝙蝠飛行的本領可真厲害呀!無論在漆黑的山洞還是在茂密的森林,從來沒見過它和什麼東西相撞,即使是極細的蜘蛛網,它也能靈巧地避開。……潛入詞語,潛入句子,充分品讀,抓住一線,充分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這就是語文的味道。

四、關注過程描寫,體會寫法,引導有效閱讀

關於三次試驗的內容,我並沒有花太多時間,內容就擺在那兒,一個表格,一番默讀就能呈現。我把重點放在,三次試驗作者是怎麼寫的?你發現什麼?一是詳略的安排,後兩次的試驗略寫,避免重複,簡約而不簡單;二是用詞的準確性,動作的詞值得品味。”關於實驗結果,我注重兩點,一品讀詞語“反覆研究”,二是創設情景讀,試驗結果得來如此不易,快快開個“新聞發佈會”吧,引導孩子們多讀,這也是文中重點要了解的內容,我則把“發佈”的內容,以板畫呈現出來,更直觀地強化理解。三是關注過程部分的結構安排,又一個總分總式的結構安排巧妙地結合在裏面。

五、關注啓示部分,創設情景,引導有效練筆

文章的結尾,採用“創設情境,遷移練筆”的方式得以落實。情景:在漆黑的'夜晚,蝙蝠遇到一個陌生的“傢伙”,沒想到這個“傢伙”竟然和他打起招呼:“嗨,蝙蝠老兄,你認識我嗎?”引導孩子們寫一寫兩者之間的對話,孩子們興趣很高,寫的語言也很有意思。如此設計,巧妙地把文章的重點內容,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雷達工作的原理得到鞏固和強化,有情趣也有實效。

六、關注資料袋,結合課外查找,落實綜合性學習

結合週末的作業,孩子們迫不及待地要告訴我他們查找到的“仿生學”材料,於是,安排小組交流討論,安排閱讀資料袋,圈畫重點,互相學習。課堂在拓展延伸中結束……

都說“春天不是讀書天,之乎者也惹人嫌”?呵呵,只要用心設計,有效落實,課堂也可以使充實的,快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