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人教版四年級語文《蝙蝠和雷達》教學設計及反思

人教版四年級語文《蝙蝠和雷達》教學設計及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4W 次

  《蝙蝠和雷達》教學設計及反思

  教學要求:

人教版四年級語文《蝙蝠和雷達》教學設計及反思

1.瞭解課文內容,瞭解蝙蝠夜間飛行的特點以及飛機夜航是怎樣從蝙蝠身上得到啓示的,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2.理解蝙蝠與雷達之間的關係,進行邏輯思維訓練。

3. 學習新字新詞,瞭解“啓示、敏銳、模仿、配合、橫七豎八”等詞語的意思。

4. 練習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

  教學重點

弄清科學家的試驗過程,瞭解蝙蝠夜間是怎樣飛行的;飛機夜航是怎樣從蝙蝠身上得到啓示的。

  教學難點

瞭解蝙蝠與雷達之間的關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參與興趣

1、“現在咱們開個小小的招聘會,這裏有兩積職業供大家選擇,一種是記者,一種是科研工作者。願意應聘記者的同學站起來,請到左邊來。願意應聘科研工作者的同學起立,請到右邊來,選擇自己喜歡的合作伙伴就坐。”

(把學生分成記者和科研工作者,將學生的學習活動置於一定的情景中,學生樂於參與,興趣濃厚。)

二、自學交流,促進主動發展

1、個人自學

師:昨天我們已經初步讀了課文,知道了科學家從蝙蝠身上得到啓示發明了雷達,就這件事記者要設計問題採訪科學家,科研工作者要準確地條理地回答記者提問。下面我們先自學課文,記者朋友們把你要提的問題羅列在紙上,科研工作者要把你研究的過程按要點羅列到紙上。老師願當好你們的參謀,隨叫隨到,開始吧!

(這樣,自學的過程成爲了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學生在自學課文的準備過程中,經歷了閱讀--思考--文字提煉的過程,完成了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

2、合作學習

(討論交流的合作學習方式,能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將學習的信息大容量、高頻率地在課內互動互補互促中共同提高。)

小組交流時氣氛很熱烈,有的小組整理問題的類型,有的小組比較哪個問法更恰當,有的小組配合畫圖,有的小組整合語言,他們各抒己見,積極探究。教師巡迴各組,鼓勵學生充分發表意見,參與討論,適時點撥,將學生的討論引向深入。爲學生創新、爭論創設了寬鬆、和諧、合作的教學環境。

3、交流探究

以“記者招待會”的形式,全班展開生與生、生與師的交流。招待會上,“記者”問題潑辣,“科學家”回答風趣。學生的理解、表達、情感、價值觀在這一特殊環境中得到發展、提升。

記者:蝙蝠是怎麼探路的?科學家做了……

師:(打斷學生提問)咱們問一個答一個,好嗎?

科學家:我來回答,老師,我用畫圖的方法解答行嗎?

師:可以呀!請上臺。

科學家:(王睿一)(在黑板上邊畫圖邊講解)蝙蝠從嘴裏發出超聲波,遇到障礙物就反射回來,傳到蝙蝠的耳朵裏。

科學家:(丁寧)我畫的圖比他簡潔明瞭。

師:好,上來畫畫。

科學家:

嘴 障

蝙蝠 礙

耳朵 物

科學家:(李東昌)王睿一表達得不具體,應該是蝙蝠從嘴裏發出一種聲音,叫超聲波,人的耳朵聽不見,蝙蝠的耳朵能聽見。超聲波像波浪一樣向前推進,遇到障礙物就反射回來,傳到蝙蝠的耳朵裏,蝙蝠就立刻改變飛行的方向。

……

記者:蝙蝠和雷達有什麼關係?能談談嗎?

科學家:雷達是依照蝙蝠發明的。

師:別的組有不同意見嗎?不能光說蝙蝠,也不能光說雷達,應該說出它們之間的關係。

老師這裏有一組練習,請同學們連線。

裝雷達的夜航飛機 蝙蝠的嘴

雷達的天線 蝙蝠發出的超聲波

無線電波 夜間飛行的蝙蝠

熒光屏 蝙蝠的耳朵

師:(走到沒舉過手的劉洋跟前,摸摸他的頭)你來試試?

劉洋:裝雷達的夜航飛機相當於夜間飛行的蝙蝠。

師:答的.很好嘛,要相信自己。

科學家:(代斌急着舉手)雷達的天線相當於蝙蝠的嘴,無線電波相當於蝙蝠發出的超聲波,熒光屏相當於蝙蝠的耳朵。

師:很好,這樣就把蝙蝠和雷達的關係表達清楚了。

……

記者:既然蝙蝠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那麼蝙蝠長的眼睛有什麼用呢?

科學家:起裝飾作用。

科學家:我覺得可能是退化了。

科學家:是退化了,我從書上看過資料,蝙蝠過去是在白天活動的,用眼睛探路,但常常受到侵犯,它就改成夜間活動,慢慢的眼睛就退化了。

師:你愛讀書,知識豐富,同學們一定要向郭宇學習。關於蝙蝠眼睛的問題,我們下去再繼續探索。

(向學生推薦一本百科全書)歡迎同學們讀讀這本書。

……

三、拓展練習,培養創新精神

“同學們,你們還知道哪些創造發明也是從動物身上得到啓示的?”“你現在最想發明什麼?”這一拓展練習,把學生的思維引向課外,拓寬了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同時,激起了學生創造的慾望

( 這樣設計,是以學生的發展爲立足點,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形成了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氣氛。學生學得輕鬆、主動,全面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板書:啓 示

嘴 天線

超聲波 無線電波

蝙蝠 雷達

反射 反射

障礙物

耳朵 熒光屏

  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執教的是第二個課時,在上課之前進行了比較充分的準備,有以下幾個優點:一是把握住了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二是仿生學的舉例具體形象,讓學生進一步瞭解到了關於仿生學的知識;三是在注意方法的滲透,特別是剛開始的時候,不僅交流了學習資料,而且交流了蒐集資料的方法。但是,還存在一些問題,通過竺老師、師傅的點播,自己也漸漸意識到了存在的不足,真爲竺老師、師傅及其他老師的水平感到欽佩。

這篇課文的教學設計,首先我提出了“科學家是怎樣從蝙蝠身上得到啓示、發明雷達的”,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似乎剛開始覺得應該是圍繞這個問題展開討論的,可是我自己在設計方面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後來的討論包括自己的提問都沒有以此爲中心展開,而是似乎按照事情發展順序的上法一樣,一步一步地下去,所以聽課老師聽下來可能會比較鬆散。因爲這是一篇類似科普說明文的文章,這篇文章學習時可以直奔重點,圍繞“科學家是怎樣從蝙蝠身上得到啓示、發明雷達的”,首先解決得到什麼啓示的問題,直奔重點段7、8兩個自然段,在學習第8段的時候要重點體會模仿兩個字。看看什麼是模,什麼是仿,這個部分可以結合課後題目第三小題進行解決,其實蝙蝠的嘴巴,超聲波和蝙蝠的耳朵這些模的對象,而仿出來的是什麼呢,就是雷達的天線,雷達發出的無線電波,雷達的熒光屏,這些都是仿。在通過出示仿生學的圖片對仿生學進一步瞭解,這可以當做是第一課時重點研究的內容。第二課時可以解決科學家是怎樣進行反覆研究的問題。可以通過第七自然段的第一句進行引導,研究第四自然段。自己在這部分的時候只是通過表格的形式匆匆掠過,似乎蜻蜓在水面上點了下水,其實仔細研讀,這一本分也是挺有意思的,可以抓住一些關鍵的字詞體會嘴和耳朵進行探路讓蝙蝠夜晚飛行的準確,可以抓住這些詞:“橫七豎八”,“許多繩子”,“繫着許多鈴鐺”,“蝙蝠的眼睛蒙上”,“幾個鐘頭”,“鈴鐺一個也沒想,連一根也沒碰到”。這樣引發學生去體會,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