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學棋課文教學反思

學棋課文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7W 次

《學棋》描述了古時候兩個學生向圍棋能手秋學下棋,一個專心致志,一個老是走神兒,所學結果截然不同的生動故事,告訴學生學習必須專心致志的道理。接下來小編整理了學棋教學反思,歡迎大家閱讀。

學棋課文教學反思

學棋教學反思1

曾在竹西小學聽過陳老師上這篇課文當時給我的印象比較深,因此我這課也是按照陳老師那種大的方向,在細節上作了一些小調整。

在第一課時我最欣賞的就是讀第一和第三自然段,然後問學生有什麼問題。這個情景創設的非常好。沒有按照常規,在揭示課題之後就向學生提問,因爲,那是學生所提的問題都比較膚淺,只要是讀過課文的學生都能夠解答,所以也就顯得沒有什麼意義。而現在這種提問方式,可以直抵這篇文章的核心問題,具有非常高的概括性。與之相聯繫我們之前的提問,就顯得很粗糙,沒有經過對文本的研讀,所作的都是一些無用功。因此,以後要認真研究課本,找出事情矛盾的集中點,並將此作爲文章的切入口。

教學第二自然段是主要抓住兩個學生的各自不同的表現加以對比,從而反映出一個學生上課專心致志,另一名學生走神。此外,我對於陳老師的一些字、詞、句訓練有選擇的刪去了一點。一是一節課的時間有限,容納不了太多的東西;二是,有些訓練以前已經做過多次,學生們都已熟練掌握,不需要再花費時間。

學棋教學反思2

《學棋》這篇課文講了古時候兩個學生拜秋爲師學下圍棋,一個專心致志,一個走神兒,最後所學結果完全不同的事,所要表達的道理也很簡單,學習要專心致志。因爲課文語言比較淺顯易懂,所以我就讓學生在自讀中感悟道理。

教學第一自然段時,我重點抓住“能手”和“遠近聞名”來展開教學,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說說你是做什麼的能手,從而理解“能手”指的的某一個方面特別擅長的人。而“遠近聞名”這個成語的理解則是通過與上學期所學的《梅蘭芳學藝》裏的“世界聞名”這個詞語的比較而得來,都是形容某個人的名聲大,傳播得遠。學完第一自然段後,直接導出了第三自然段兩個學生的學棋結果,在理解了“出色”“沒有多大長進”後,問學生你發現了什麼問題,學生提問:“爲什麼都跟同一個老師學棋,結果卻不一樣?”這時我再讓學生結合着書中的插圖自讀第二自然段找原因,學生也能發現原來是不同的學習態度導致了不同的學習結果。我接着讓學生找出課文中描寫兩個學生學習狀態的相關句子,讀一讀並談談自己的理解。有的學生說第一個學生又看又聽又問,秋在教圍棋的時候他肯定是動腦筋思考的,所以最後他成了出色的棋手,而另一個學生經常走神兒,肯定漏聽了很多重要的知識,而且他也沒有好好學習思考,棋藝肯定不會有長進的。有的學生說自己在學習上沒有書上第一個學生那麼認真,雖然課上也認真聽講,但是對於不懂的地方課後自己沒有向老師請教,以後要大膽點,不懂的就問老師。有的學生說自己好像和第二個學生有點像,課堂上也經常走神兒,需要儘快改正。聽了學生各自的體會,我感覺他們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都取得了一定的收穫,也進行了一定的自我反思,我覺得是這節課的最大亮點。

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是重點,所以在課上,我設計了各種讀的形式,如自由讀、齊讀、分組讀、加上動作有感情地讀,學生在朗讀中對課文表達的道理理解得更加深刻了。當然,本堂課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時間控制得不夠好,最後的總結有點倉促,二是過渡語有點單一,銜接得不夠自然,這都是我今後需要努力克服的。

學棋教學反思3

《學棋》是蘇教版第四冊的一篇課文,爲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明白學習必須專心致志這個道理,教學中,在學生研讀了第二段的基礎上,我設計以下練習:你能分別說一說爲什麼一個學生能成爲出色的棋手,而另一個學生棋藝卻一直沒有長進呢?學生熱烈討論、踊躍發言,有的引用了課文中現成的語言,有的運用了自己平時積累的詞彙。隨着學生對成功者成功原因的描述,我邊板書邊總結:正是因爲他耳朵認真聽(板書“耳”),兩眼認真看(板書“ソ”),用嘴問不明白的地方(板書“口”),那麼的專心致志(板書“心”),所以能成爲出色的棋手。當一個完整的“聰”字展現在學生眼前時,學生就會明白,聰明需要耳到、眼到、口到、心到。

同時“聰”字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了良好學習習慣的教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自內心的,真切地感受到要想有所作爲,必須在課堂上專心致志,做到眼到、耳到、口到、心到,才能越來越聰明。更深切地體會到良好學習習慣對人一生的影響,從而反思自己上課的現狀,不斷改進。

著名心理學家、哲學家威廉·詹姆士所說:“播下一個行動,你將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你將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你將收穫一種命運。”教師在教學中時時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在這一環節的學習中興趣高漲,積極性大爲提高,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教學效率較高。這主要應該得益於新穎的教學手段及合理的教學方法。學生接受、理解所教的內容需要一個過程,知識就像掛在樹上的蘋果,老師在課堂上的任務就是爲學生的學習鋪設臺階,使他們摘到蘋果,享受到學習過程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