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作文課教學反思

作文課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W 次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作文課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作文課教學反思

作文課教學反思1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讓合作、探究的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以便更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是新形勢下,我們每位教師都必須思索的現實問題。

我根據名師的經驗和專家報告的思想去年在初一嘗試了“預習——質疑——討論——反饋”的四環節小組學習方法,也初步培養了學生的質疑、發現問題的能力,但學生自學的習慣還沒有很好地養成,更談不上學習的興趣了。我們語文學科的博雜更決定了興趣、愛好及習慣的重要性,擺在面前的即是作文的老大難問題——如何克服以往的“老師命題,提出要求,學生思考成文,批改收交”學生被動接受的局面,有時毫無興趣可言,書寫起來更談不上真情流露,相關的批改反饋的針對性及實效性也較差,這種被動消極的作文課我思考了好久決定嘗試一種小組合作的學習方法,在開學的三週內,先在12班進行了試驗,現把初步的思路簡單介紹:

週四的作文課,一反常態,先分析了上次學生作文的得失,由此定出作文的要求及目標。針對上次對新聞事實的敘述交待不清,而提出“合理交代清記敘的要素,交待清楚一件事”的總體要求。

然後各小組在組長的組織下,討論擬題並簡單說說構思,組長示意,老師計時。靜思獨立,老師觀察各小組的情況。成文後,組長示意可以寫讀書筆記。統一完成後,合作批改。

第一步:交換找優點,評價閃光點,寫出主要內容,概括大意。

第二步:再交換挑毛病,指不足。

第三步:本人小聲讀文,動情優美處,大聲的讀,後品味反思別人的評價,結合自己的感受,對自己提出中肯的建議。

最後,交流心得。每組推一篇美文大家共賞,由作文負責人根據各小組記分,上交由老師根據各小組的情況,找出優缺點,並概括不足,思考下一次作文要求及目標。

經過這樣一改動,學生的作文課上,以小組爲單位全部動起來,全身心積極投入,每位同學至少讀了三篇同類的作文,又聽讀了6篇美文,不論從聽覺、視覺上都獲得很大的收穫,相對以往單一,枯燥的形式,學生的積極性,大大提高,小組之間的凝聚力、向心力增強。

也有極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時間的分配,各小組時間的不均衡,小組之間成員能力水平的差異等等,決定了我今後將會更加努力去探索、完善。

作文課教學反思2

一、教學內容:

本文選自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教科書語文第五冊“積累、運用六”寫景色作文課。這是一堂寫景色作文課。作文課不難教,關鍵在於教師的設計能否體現學生的主動性及創作的。是否以學生爲主體。

二、案例描述

隨着優美悅耳的音樂,幾幅風景美麗的圖片清晰地展現在孩子們的面前。碧藍的海水、涼爽的海風、一片碧綠的椰子林、多麼美妙的一幅畫。這是一幅風情秀麗的海南圖片。孩子們的讚歎聲一陣又一陣。

“同學們,看到這麼美的一幅畫!有什麼感想呢,大家來談一談,好嗎?”我笑着不失時機地把出一個話題,慢慢地期待着同學們的回答。……

“孩子們積極舉手,踊躍發言,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

“我喜歡這迷人的海南風光,尤其是那一片柔軟的沙灘。”

“要是我能天天生活這麼美的環境中,那該多麼美好啦!”

“是啊。大自然就是這麼美麗的神奇,只要用心觀察,用心去體會。這處處都是很美 的。日月星辰,風雷雲電,花草樹木等等,同學們面對如此的美景,你如何用筆去描繪它呢?”……

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來體會吧!緊接下來的氣氛有點緊張,因爲說寫作,孩子們有點頭疼。所以我生示一篇範文,又啓示大家,要學好文章,注意這幾點:

1、善於觀察,抓住特徵。

2、發揮想象,注重寫法。

3、好詞好句、描寫有序。

自己研究的東西是珍貴的,研究的收穫讓孩子們感到快樂。一種成就感,滿足感洋溢在他們的臉上。

可是,你們爲什麼一定要寫現成畫的寫,你們能不能選出自己最喜歡的景物來說說呢?

孩子們根據自己生活的經歷,興趣愛好分別進行選擇,他們三個一羣,兩個一夥開始練說。教室裏熱鬧非凡,再也看不到沉悶與緊張。讓學生自己發揮吧。

三、案例反思

寫景色片段作文是三年級第五冊第六單元的作文練習。按照教學要求,這次作文要求孩子們先看再寫,去學校的周圍郊外走走,看一看,選一處喜歡的景物,仔細觀察,把發現寫下來,注意用上平時積累的好詞佳句。

在作文設計中,我首先考慮的是如何是學生帶入一個美妙的境界。從而給他們一種美的享受,激發創作的興趣。於是,我採用了音樂與圖文相結合的方式,聲響的交織,立體的展現,讓孩子們很快進了一個如詩似畫的境界。

“畫畫”這一環節是整堂作文教學課的主要環節。這一環節的設計有效地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和創作力,豐富了寫作內容,激活了學生表達的慾望。

輕鬆,快樂是這堂課教學的基調,示例,模仿,創作是這 堂課教學的主要步驟,牽牽引引,說說畫畫,努力創設一個愉快輕鬆的環境,營造一個詩情畫意的境界,重在情感激發。

作文課教學反思3

在這次精品課的研磨中,我一共上了四次人教版四年級第五單元的習作評講課,上完了評講課後,我有如下的反思:

這節課的收穫就是能鼓勵學生圍繞修改的要求大膽的去修改作文,並且立足點是放在以他們的修改爲主。在教師利用範文示範如何修改後,引導學生理出修改的方法。然後,學生們按修改的要求自由修改作文,再交換修改,最後教師展示學生修改的作文,再次明確修改的方法。這節課上,教師引導學生修改作文時,許多學生都能按要求從作文中找到要修改的地方,並能提出自己不同的修改意見。老師發揮了組織者、指導者、引導者的作用,讓作者本人發表看法,讓同學們對作者提建議,說鼓勵的話,讓作者談感受等。

這節課的缺憾是對學生能力瞭解不深,如果示範評講時評講兩篇風格不同的作文,展示時出示兩篇修改效果較好的作文可能效果會更好。在引導學生修改作文時語言要簡明扼要,用範文去引導。評講時語速過快,第一篇有一個地方出現了錯字,學生沒有指出,我也沒有指出。對一些中下生,要讓同學多,這樣不僅對作者有好處,對大家都有好處。

教學中在問題的發現後,我思考以下改進的一些策略:

改進策略一、每節課評講只注重一個重點,不要關注的太多,如果關注多了,一節課只評得到一兩篇,涉及的面就砂少了,起不到最大的作用。這是我今後要改的地方。

改進策略二、在指導學生寫作時要注意方法的示範和引導,導遊詞的結構可從範文中讓學生理解透徹,學會運用。

改進策略三、學生對自己查找的資料不能正確進行改編,學生的作文就是蒐集材料的堆積,有些詞句不懂的材料不知道取捨,導遊與遊客間的親和力不強。在教學中,應該及時進行調整,把創寫變成改寫,重點指導改寫的方法。降低習作要求,允許學生可以把學習的課文《長城》、《頤和園》和《秦兵馬俑》,改編成導遊詞,讓學生切合實際地創寫。

對於作文評講的教學,我還在不斷地摸索和學習中,一些收穫和缺憾都是通往成功路上的小小基石。

作文課教學反思4

“仿新”畢竟不能等同於“創新”,但它卻是創新必不可缺少的過渡階段。那麼,如何讓學生寫作的“仿新”發生質的飛躍呢?這就要求我們語文教師着手培養學生的兩種思維:一是發散性思維,又名聯想思維,即讓學生由此觀點想到另一觀點,甚至是好幾個觀點。例如:我在指導學生閱讀文章《儲蓄人生》時就引發他們思考:除人生可儲蓄外,還能儲蓄什麼?學生反饋的觀點五花八門:儲蓄時間、青春、真情、知識……又如:在一次以《我要》爲題的作文訓練中,有一篇《我要垃圾桶》的文章裏由現實的垃圾桶談到要發明一個專收集壞人、惡人、各種陋習的垃圾桶。這都是學生思想上的閃光點,頗有新意。另一種要培養的思維是逆向思維,即鼓勵學生要大膽地對某一普遍看法或觀點質疑,甚至敢於否定,例如:在以《新的》寫作訓練中,就有學生打破常規,命了《新的不使人眼前一亮,頓覺新意盎然。

其實,培養學生寫作的發散性思維和逆向思維,目的就是培養學生對事物、事件敏銳的洞察力,引發思考,力求形成其創新獨特的意識。這種意識一旦萌發,文章新意便可開創。

作文課教學反思5

作文活動課,即通過開展課堂說、寫、聽、演的活動,訓練與作文相關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從而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一種教學形式。作文活動課與作文寫作課最大的不同有三:一是學習形式不同。寫作課是以學生“寫文章”爲主要表現形式,學生的思維過程和表達過程是內隱的、封閉的、個人的;活動課是以學生的“聽、說、寫、演”爲表現形式,學生的思維過程和表達過程是外顯的、開放的、流動的。二是組織形式不同。活動課是以教師爲導演,學生爲演員,課堂上能充分發揮學生主體的自主能動性,教師可以隨時把握課堂進程,針對出現的問題靈活地誘導學生前行,或者即興地開發,生成新的課程資源,把學生引向生活或思想的深處,表達和構思的細處,創境和創意的高處;而寫作課是教師指導啓發,學生在老師劃定的範圍內自主寫作,整個過程教師是無法把握和控制情況的,一切要等木已成舟後,再來彌補,顯得被動而差費誤時。三是學習感受不同。寫作課是個體的思維活動爲主,缺少思想的碰撞,感覺是單一的,乏味的,苦澀的;活動課重視思想的互相激發,感覺是啓悟的,震撼的,快樂的。因此,作文活動課是新課程改革應該倡導的一種作文訓練形式。

一、作文活動課提出的背景

1.作文本身的複雜性。作文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工作,從審題、立意、擬題、構思、選材到具體的表達、書寫,每一項都非常重要和辛苦;而其中任何一項的失誤都會造成作文的重大缺陷。

2.高三作文教學少、慢、差、費的現實。高三複習時間緊,作文寫作耗時多,教師在指導上缺乏可操作性,方法單一,講多練少。有的教師乾脆收集各類滿分作文,指導學生借用別人的框架和內容裝自己的觀點,給人一種玩文字遊戲的感覺,極易讓學生產生反感和牴觸情緒。作文批改工程量大,時效性差,不能及時針對學生的問題進行反饋和指導。學生認識不足,生活體驗少,素材積累少,每次作文應付完成:很難達不到訓練的目標。

3.學生思維能力和品質的缺失。遍觀每年抽查的高考作文,審題出錯、筆鋒走偏,文體不象、內容平淡等現象比例甚高,其思考問題角度不對,理解材料不準,表達條理不清,語言辭不達意等情況比比皆是。而學生在寫作上表現出的沒有激情和畏難情緒,又直接導致了他們作文思維深刻性、獨特性、創造性、豐富性和個性等的缺失。如果這些情況不能改變就有可能影響到學生的終身發展和全民族素質的提高。

於是,筆者提出了活動式作文訓練的構想。經過實踐證明,通過作文活動課訓練,學生的興趣和作文水平都得到了顯著的提高,短短半年時間內,在筆者從教的一所農村中學的理科補習班中,就有十一位同學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作文:這是筆者所在的學校有史以來絕無僅有的現象。

二、作文活動課的基本理念

1.化整爲零。既然作文是一項複雜的綜合性很強的工作,那麼它就可以有分析的方法來進行分解,把整體變成一個個部分來進行訓練。這就正如訓練一乒乓球運動員,將複雜多變的對抗能力分解爲接發球、前三板、前六板來訓練的原理一樣,強化一個個單項能力,從而形成學生整體能力,提高寫作水平。

2.化隱爲顯。作文是一個內隱的運動過程,爲了便於指導就必須讓它顯露出來。這就一定要讓學生把思維的痕跡通過說、演、寫表達出來,變成可感的物質外殼。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比較而自我頓悟,還可進行教師及時的點撥而領悟。

3.創造境界。學習活動會形成一定的學習場,產生一種育人氛圍。教師在教學中要努力創造一種有利於提高學生認識境界、文學境界、文化境界的氛圍,讓學生受到人格、精神的鼓舞,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影響。

4.培養個性。作文活動課要注重激勵和鼓舞,培養學生敢於表現、敢於表達、敢於挑戰,勤於動腦、勤於動口,勤於動筆的良好個性;培養學生善於學習、善於總結、善於綜合等思維品質。

三、作文活動課的操作過程

1.課前準備,啓動活動。課前將本節課訓練點的有觀知識下發給學生學習,要求學生主動把自學的知識在課堂上加以運用。此環節可減少課堂上講的時間,又培養了學生自學的能力。因學了即用,可檢驗學生自學的情況,還可促使學生在運用過程中相互學習。

2.課堂開始,控制氣氛。開始上課,激發熱情,說明訓練目的、活動要求、注意事項等。如本節課訓練審題,要求只能把本節課的資料放在課桌上,眼看、耳聽、口說、筆寫,迅速反映,快速作答等。

3.活動展開,把握節奏。一堂課的訓練題目一般不少於三個,活動面在90%以上。課堂上要努力形成平等的氣氛,適時引導學生暢所欲言,發表個人的理解,使學生在交流和討論中學會比較,學會思考,學會表現自我,敢於創新。教師一旦發現學生有創新思想,就積極加以表揚,從而激勵學生形成一種積極探索的氛圍。值得注意的是:有時,從結果看,部分學生在活動中沒有成功表現,甚至有的回答非常可笑,但從過程看,他們能夠參與活動,並積極地投入思考,暴露出問題,在同學的笑聲和老師的點評中,就會獲得啓示,對其作文寫作無疑是有指導作用的。從發展的角度講,只要有學習的思考和交流,就能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每個訓練題活動結束後都要做總結,及時強調這一輪訓練中發現的問題和相關的注意事項。可以讓學生自己來總結,可以讓同學相互評價,也可以由教師來點評。進行評價時,應當考慮評價活動占課堂整體教學時間的比例,要注重評價的實際效果。

4.總結要領,指明方向。

每一堂教學活動後,都要對學生認識的進步,語言的精彩處,思維的機智處,文化、文學的聯想和想象處,創新處給以客觀的總結,關注學生在作文思維訓練過程中的發展變化以及學生參與活動的態度、情感和思維方式。對他們提出今後應該注意的事項和進一步提高的要求,強調、明確操作的要領。

可見,學生的活動課,最累的是老師,不僅要運籌帷幄,還要善於把握和引導課堂進程,並要準確點評和總結學生的問題,培養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的創新精神,發展學生的個性,幫助他們完成學習的任務。

四、作文活動課的具體個例

議論文思維訓練

——展開思路,擬寫提綱(課堂實錄片段)

授課教師:伍隍中學李明隆

老師宣佈上課,學生起立,師生問好後坐下。

師:同學們,議論文是我們終身實用的一種文體形式。寫好議論文必須注意條理清晰,思想深刻。那麼如何才能作到這一點呢?那就是要擬分論點。今天我們來進行擬分論點的訓練,要求大家把所有的學習用具都收起來,注意用耳朵聽,腦子想,嘴巴說,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同學們,課前大家看了我發的材料,應該明確擬分論點從哪些方面來擬了吧。

生:可從四個方面來展開:“是什麼”,論證性質和類別方面的問題;“爲什麼”,論證目的和原因方面的問題;“怎麼辦”,論證方法和途徑方面的問題;“會怎樣”,論證效能和結果方面的問題。

生:一般來說,一篇文章不會同時論述四個方面的問題,大多是擇其一至二範疇來論述。

師:能舉例嗎?

生:如《拿來主義》就論述了爲什麼拿來和怎樣拿來,《六國論》只論證了六國破滅的原因,《改造我們的學習》也僅論述爲什麼改造和怎麼改造。

師:對!哪擬分論點要注意什麼問題呢?

生:分論點表達的句式要相同。

生:內容要統一。

生:要圍繞中心論點。

生:要注意角度的統一。

師:很好!看來大家理解了輔導材料的主要內容。下可我們就來進行具體的實戰演習,請大家亮出思想之劍,任邏輯和智慧縱橫吧。

師呈現話題訓練一:誠信

師:現在將同學們按座位分爲四組,一、二、三、四組分別從“是什麼”“爲什麼”“怎麼辦”“會怎樣”來展開話題擬分論點,每個同學都要發言,後面發言的同學說出的要點不能與前面同學說的要點重複、交叉、包含。希望大家謙虛一點,積極一點,同一組的同學,拿不穩的同學先發言,如果自認爲水平很高的,可以在別人發完言後再發言。其他聽的同學,要認真聆聽,等一組發言完了我要抽其他組的同學起來總結要點並做點評。

下面一組的同學開始:是什麼?

生:是人格高尚的表現。

生:是一種自重與自愛的行爲。

生:是真善美的體現。

生:是對別人的尊重。

生:一種風度和美德。

生:五講四美的基礎。

生:社會對人的起碼要求。

生:人的教養的一種標誌。

生:符合文明的舉止。

生:符合禮義的行爲。

師:好!一組同學發言很積極。哪位同學起來點評一下?

生:我覺得他們的分論點有意思上的重複。你比如“文明的舉止”和“禮義的行爲”。還有意思也有牽強之處,如“對別人的尊重”用於禮貌還可以,說誠信不妥。如果選用分論點的話,最好是:是人格高尚的表現,是人教養的一種標誌,是作人的起碼要求。

師:對,分論點如果有了重複,就會出現邏輯上的缺陷;如果偏離了觀點或話題,就會顯得思考不深入。希望下面的同學注意這個問題。他提的三個分論點,大家可以參考。下面二組的同學開始,爲什麼?

……

分析:從節選部分可以看出操作的三個環節,即一是課前準備,二是課堂導入控制,三是活動展開和把握節奏。在授課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出其如下的優勢:1.訓練點小,針對性強,重點突出,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2.在訓練中採用鼓勵、逼廹等控制方法,學生配合、參與面廣,訓練充分。3.環環總結,指導及時,加上訓練三個話題,過關率高。4.要求前後同學內容不得重複、交叉、包含,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競爭力。4.有利於形成積極思考和迎難而上的品質,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和精神境界。5.成功完成訓練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寫作的積極性。6.有助於學生學會溝通、分享和合作。

五、作文活動課的有關問題

(一)作文活動課實施的條件

1.階段的訓練計劃。因爲作文活動課是把課堂寫作變成了課堂上的專項活動,所以要求在實施教學前必須有一個周密有序、針對性強的訓練計劃。如《作文學期訓練計劃》等。

2.具體的分點教案。如審題、立意、構思、用例等活動課教案。教案中要有明確的目標,訓練點,訓練題,控制策略,激勵方法,指導評點方法,操作過程,情況處理設想等。

3.明確的訓練和操作策略。要求每一個學生都發言,謙虛的就發言;讓學生自己在比較中感悟並總結最好的標準和獲取的思維方法;課堂上以激勵爲主,適當點撥;以學生活動的效果和熱烈程度評價課堂教學的效益。

(二)影響活動課效果的因素

1.活動安排的方式。包括內容的確定,難度的把握,訓練的坡度,以及訓練的繁密與稀疏(繁密會讓人感到一種負擔,稀疏又不能鞏固訓練的效果)。

2.指導材料的針對性和知識的系統性,對於要完成的訓練,有着重要的作用。

3.老師的引導和說明是否恰如其分。引導和說明不夠,則訓練完成一定會受到影響;引導和說明太多,則學生訓練的時間又會減少,必然會受影響效果。

4.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和思維模式。上課的質量當然與之成正比,知識水平越高,思維模式改變越快,任務完成越圓滿;反之則越差。

5.教師的授課藝術和控制課堂的能力。只有教師有很好的素養或充分的準備才能夠真正自如地進行作文活動課教學。

6.訓練的難度。任務的難度太小,活動意義不大;難度太大,學生又難以完成。

7.學生的情感態度。學生對訓練內容越有興趣,目標達成率越高。這就要求教師的設計一定要有針對性,並注意對學生的思想教育。

8.時間越充足,訓練的量越大,效果越好。但也要注意,就是時間拖得太長,會失去一些訓練的意義,應該以學生領悟和理解爲宜,不可貪多求穩,忽視學生的悟性。

(三)作文活動課的主要誤區

1.完全排斥傳統訓練方法。活動不能代替一切,寫仍是最終的歸宿。課堂活動,屬分點訓練,適用於擬題、審題、立意、構思、仿句、拓展、文體、章法、選材等方面,屬散練;它仍應該和綜合訓練,如分類訓練與升格訓練等相結合,這樣才能把“接發球”和“前三板”等有機結合起來,形成完善的作文能力。如果是非畢業年級,有關的練筆是不能少的。

2.安排訓練沒有序列。分合有序,有點有面,這是訓練的基本法則,如果訓練的安排沒有計劃,而只想有針對性就行,或大作文不寫,只注重空講,會使活動課失去原有的味道。

3.課堂操作,指導不細。忽略學生的思維特點,主觀臆斷,自以爲是,會嚴重挫傷學生的創造力;而出現問題,沒有發現,也可能會給學生留下一些思考的盲點。設計者一定要充分準備,多方設想。

作文課教學反思6

由於學生剛剛接觸作文,因此本冊的習作教材以“貼近學生生活,注重實踐、體驗”爲宗旨,以片斷教學爲主,在內容安排上富有兒童情趣,在呈現形式上力求多樣性,在操作練習上提供多種選擇,在習作評價上要求適度,以便讓學生輕鬆自由地走近習作的初始階段。

三年級孩子剛剛進入習作的門檻,教學目標要求本年段主要是培養孩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良好習慣,讓孩子樂於書面表達,增強孩子習作的自信心。因此我上課伊始就以孩子最喜歡的動畫導入,激發孩子的興趣,給這節課開設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在課堂上我結合範文“找餓”引路,幫助學生明確本次習作內容的要求。通過讓學生擺玩具,創設玩具情境,來大膽想象故事情節,並且做充分地口頭表述,爲下節課的寫作奠定基礎。然後我又拿出一節課讓孩子當堂習作,在有效的時間內及時把自己的構思寫下來,在習作過程中對於孩子出現的共性問題我進行分類集中引導,提出修改意見,讓他們進行自改,而對個別習作有困難的同學,進行面對面、一對一的指導,讓他們能夠順利完成習作,去除畏難心理。

在正式進行賞評之前,我先銜接習作指導課中的玩具情境,把學生很快地拉回到他們所創設的童話世界中,然後我就引領學生賞評一篇優秀習作,在賞評中我引導學生通過互評表和回憶習作內容的要求要幫助學生抓住賞評要點,掌握習作評價的方法,在賞評中吸取經驗,取長補短。緊接着我出示了學生習作中一些比較新穎的題目,通過這些新潁的題目,又抽拽出一些孩子的習作,不但可以給孩子作文命題方面找到範本,打開思路,還可以繼續對習作進行全面的賞評,可謂一舉兩得。在學生交流佳作的過程中,我對孩子滲透一些寫作方法的指導和點撥,有意浮現本次習作的訓練重點即大膽想象,完整敘事,描寫生動有趣。

作文課教學反思7

國慶節收假後,我在孝感高中高一(1)班上了實習的第一節作文講評課,此次作文課的教學題材爲學生的軍訓感悟,作文課教學反思(馬何佳)。回顧備課和上課的過程,感觸良多,也收穫良多,其中有一些值得探討改進的地方。

在批改學生作文時,發現了一些較爲普遍的問題:1、錯別字問題,其中一篇作文更是開篇就有一個錯字,如“爲期一週”的“爲”字寫成了“維”字。在高考作文中,對待錯別字是一個字扣一分,扣滿5分爲止,重複不計。2、標點符號問題,很多同學在作文中都是“一點到底”、“一逗到底”。3、大部分同學選擇了記敘文的文體進行論述,但文章的內容過於強調面面俱到,反而沒有重點,像流水賬一樣,主次不分;以及對材料的剪裁不當,文章敘述平淡,語言較爲囉嗦。

針對這種情況,我將這次的作文課的主題設定爲:寫事要有點波瀾(高中語文必修一表達交流之黃河九曲部分),並將教學設計爲3個模塊。首先是範例賞析,選取一篇中等偏上的學生習作作爲範例,對其進行賞析,並讓學生提出修改方案。然後再讓1—2名學生談談自己習作的創作思路,以其作文的結構顯示事情的波瀾起伏,藉此穿插串講記敘文的起承轉合原則。因爲中等偏上的習作有值得表揚的.地方,但也有可以修改的餘地,而如果是一篇非常好的習作,學生在對其表示敬佩的同時,可能會因爲覺得差距太大而產生排斥心理。接着是精彩片段賞析,選取一些描寫非常精彩的片段,讓學生自己讀,自己賞析或者他人賞析,作文指導《作文課教學反思(馬何佳)》。如人物描寫,即使是同一名教官,但在不同學生的眼裏最突出的地方是不一樣的,因此在學生的筆下也會展現出不同的風采。文章立意的新穎,如《立正!》,文章從小處着眼,以軍訓中的一個動作“立正”來闡釋軍訓的意義——立以軍姿,正以品質;抑或如《不要“解散”》,文章撇開軍訓的艱苦不談,立意於在軍訓中的收穫,表達出對軍訓的依依不捨之情。最後是強調作文中的一些注意事項,如文體意識、錯別字、標點符號問題、卷面整潔等等。

上完課後,我發現了一些問題,首先,我的作文課定位不清,到底是作文修改課還是作文賞析課?我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有點像學生寫作文一樣,想求得面面俱到,反而沒有了重點,因此雖然最後教學活動按照賞析課的模式完成了,但離我的教學設計還是相差比較遠的。“不求全面,抓住一點講細講全,就算成功”。其次,指導老師還點評道:“上一節課需要有結構思想,先講什麼,再講什麼,按照什麼順序,每部分安排多長時間,也就是到什麼時間該講什麼內容,作爲一名老師應提前做好準備,做到心中有底”,在這方面我的課堂把握能力還不夠,但整節課還算基本完成任務——完成教學任務,並留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以及絕不拖堂。再次,是在對待作文中的體例創新方面,題記、小標題、尾記和詩歌、日記體例要儘量避免。題記、小標題和尾記若確實需要的話,完全可以將其融入進文章段落當中,而詩歌可以變體爲散文,日記若真的符合起承轉合的原則也是可以變體爲記敘文的。記敘文講究求穩,然後方能穩中求勝。以及老師的站位問題,因爲在教學設計的時候爲了更方便學生熟悉範例作文,我使用多媒體課件將學生習作製作成了電子版,那麼這個時候就涉及到了一個老師的站位問題,左邊是多媒體設備,右邊是黑板板書,那麼老師應該站在哪呢?爲了方便板書以及書寫時也能對課堂情況有一定的掌控,教師應該站在偏右的地方,在黑板上寫字時應該側着身體,以便時時關注學生。

作文難寫,這是很多學生的心聲。那麼,語文老師,怎樣上好作文指導課呢?從這堂課的教學和老師的點評中,我認識到了一個重要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爲主體。作文課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上課之前,指導老師就強調,在課堂結構上要時時注意師生互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細節上,學生的作文最好讓學生自己誦讀。這樣有利於學生對自己的習作有一個重新熟悉的過程,爲下面學生自己賞析或者分析文章結構提供一個緩衝的空間,並且有利於增強學生的自我認同感。學生都是需要關注的,自我認同感有利於幫助他們的進步。

作文課教學反思8

某先生看了一位學生的作文說:"好,有進步,這纔像作文。"過些時候,看到另一位學生的作文,說:"太棒了,已經不像是在寫作文了。"有學生問:"老師,‘像作文’好,還是‘不像作文’好?"

先生道:"有的人原來寫文章,東拉西扯,詞不達意,顛三倒四,雜亂無章。經過一段時間摸索,漸漸摸到了門兒,有了章法,上了軌道,所以說它‘像作文’了,就是說,它符合了作文的規範。有的人文章越寫越成熟,看上去就和常見的作文不一樣:沒有常規的套路,不沿襲慣用的話語;或爲時而作,或爲事而作,是真情的自然流露,有事理的巧思頓悟;似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有章法卻不死守定法。這時說它‘不像作文’,是說它對學校作文規範的超越。從‘不像作文’到‘像作文’,是進步,再從‘像作文’到‘不像作文’又是一種飛躍。"

作文可以作兩種解釋,一是指寫文章,這裏的"作文"是詞組,《現代漢語詞典》裏對此還作了一個補充說明:多指學生練習寫作;二是指學生作爲練習所寫的文章,這個"作文"是名詞。現在通常講"作文"大概就是指學生習作,"像不像作文"想來也是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的。

我們現在教作文往往是就作而教作文,課堂上宣講作文法,然後是出題目練作文,接下來是按作文規則評作文,有的地方還組織學生背作文選。總之,"學作文"、"像作文"的意識太強。一些學校寫作教學搞得成功,或是通過讀書來帶動,或是通過自由創作來帶動,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作文意識。

有的人能在文章中道出別人看不出、想不到、說不明的東西,這裏面有語言上的功夫,爲文技巧的功夫,更有學養上、識見上的功夫。一篇文章裏可以看出作者非凡的才智,可以看出作者十年、幾十年的功夫。功夫表現在文章之內,但卻修煉於文章之外。

人們談健身之道,重在營養和鍛鍊這兩條。我們的語文教育,歷來也強調多讀多寫,與所談健身之道暗合。目前語文教學的手段,也還不外乎大量的攝入與大運動量的操練這兩個方面。不過儘管如此,人們還是發現學生較普遍地患有語文營養不良、發育不正常之症。病根在哪裏?恐怕在於補養與練功不得法。這些年來,我們根據"科學配方",採用大劑量的按照"科學法則"提煉的補藥加以餵養,丸散丹膏過量,瓜菜米麪不足。現在許多學生對文學作品不感興趣,有的學生雖有興趣卻苦於沒有時間去欣賞,還有的學生則不敢萌發興趣,在好些箇中學裏各種文學作品都成爲違禁的書,僅有的閱讀材料便是課本和作文選。另一方面,機械化的操作早已成了包括語文在內的各門學科教學的全部內容。這種教法學法,借一句練功的行話來說,屬於意念太緊,訓練不當,難免走火入魔。

爲文當有法,然而並無定法,優秀的作文就在"有法"與"無法"、"像"與"不像"之間;教育須有模式,然而又不可死守定式,出色的教育大概也在有模式與無模式之間。規則有序的鐘擺聲和紊亂無序的噪聲都不是音樂,優美悅耳的旋律總是存在於有序與無序的和諧配置之中。在即將邁進21世紀的今天,我們的作文教學,乃至整個語文教育,正在呼喚"綠色食物",呼喚產製綠色食物的"綠色工藝",呼喚生長出綠色工藝的"綠色培育思想"。

作文課教學反思9

作文講評課是作文教學過程中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環節。它是根據作文教學的要求,對批改中發現的學生作文的優缺點進行分析和評價的過程。在作文教學的全過程中,它具有承前啓後的作用,既是對前 一次作文的總結,又是對後一次作文的指導。感謝這次同研一節課,讓我對作文講評課有了新的體會。 反思這堂作文講評課,我認 爲其成功之處在於:首先教師要給自己一個恰當的定位,扮演好導演的角色,引導學生一步步走向目標。這中間,教師要擅於調控課堂,做到

有收有放,收放自如。其次,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角,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教師是活動中的一員,在生生、師生的互動中生成新知識。再次,教師要擅於評價和鼓勵,用精當的評語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在課上,我還注重讓學生練習有條理地說話、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鍛鍊學生的朗讀能力、概括能力,培養學生修改習作的意識和能力等。讓作文課不單是寫,而且還有聽、說、讀等方面的訓練。本課裏同樣也有一些有待改進的地方,如: 環節上還有些把得死,想放開,可是不知道學生會說什麼,怕駕馭不了,所以設計的時候還是走了保守的路線。這說明還是課堂調控能力不是很強,需要進一步鍛鍊並加強學習。 在方法的總結上還是老師說得多,學生的認識僅限於表面,說明寫作的方法、評價的方法及角度還是把握不好,需要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加強指導,促進學生的寫作、評價水平都能提高一個新高度。 如何利用作文講評爲學生開創一個正常的自由表達空間,是作文教學面臨的難題,在今後的作文教學中,要使學生 逐步掌握寫作技巧,在作文講評中真正體會到寫作之樂,從而達到提高寫作水平。 我將盡量抓住幾個關鍵環節。

一、樹立大作文教學觀,正確評價學生的作文

學生的活動天地和思維空間會使他們的一些做法顯得有些幼稚,想法有些天真,但那是他們真實情感的流露。按照 “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說真話、實話、心理話,表達真情實感 ”的要求,在作文評價中,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欣賞學生的作文,尊重學生的意願.重視對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教會他們講真話。只要具體明白、具有真情實感,教師都應給予肯定和鼓勵。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從內心出發,寫自己想寫的、所追求的、所欣賞的,從而激發他們的寫作激情,同時促進他們在知、情、意、行等多方面素質的發展。

二、以欣賞的眼光,科學評價學生的作文

作文講評不是單純的教師評、學生聽,而是師生之間、同學之間進行討論、評議、修改的互動過程,是師生共同參與的教學活動。要想使評講課上的生動活潑,教師必須根據作文訓練的要求和學生作文的實際情況,靈活選擇教學方法並不斷創新,才能使作文講評真正起到拋磚引玉、穿針引線的作用。 以欣賞的眼光來,首先要善於肯定。教師要抓住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在講評過程中通過設置靈活多樣的欣賞環節,如 “榜上有名 ”、 “佳作亮相 ”、 “片段欣賞 ”等,讓學生朗讀自己的作品,暢談自己的寫作思路。同時還要注意肯定學生自己的相對進步,從而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有展示自己的進步和成績的機會,使被評價者通過他人的讚賞而受到激勵。另外我們還可讓學生的表現延展至課外,如鼓勵他們投稿等,讓他們充分 “炫耀 “自己的成果,享受成功的快樂。 其次在欣賞的過程中教師還要注意 “賞中有評 ”。一是教師要善於用富有啓迪性、商討性、趣味性的語言點撥,引導學生共同討論.各抒己見,讓學生用自己的眼光評評好在哪裏,妙在哪裏,欠缺又在哪裏;二是教師要善於激發提高,喚起學生 “我要修改、我要寫得更好 ”的心理需求,主動修改自己的習作。值得提出的是,在學生動手修改、互改前,教師一定要強調 “三分文章七分讀 ”,並提出相應的要求,切不可草率過場,敷衍了事,這樣在具體的欣賞、評析中,學生會產生一種羨慕之心,會自覺不自覺地以別人的優點爲榜樣,吸收其中對自己需要的東西.自覺投入修改作文的過程中去。 第三教師要抓住共性、突出重點。學生作文出現的共性問題,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語句不夠通順;二是應用文的格式存在問題;三是記敘文的 “四要素 ”不全;四是議論文的論點不突出;五是文章的結構順序比較混亂;六是記 “流水帳 ”,不能突出重點等。這些共性問題,其實都是學生作文的基礎問題。評講中,如果不注意這些共性問題,草草過場,往往它就成爲我們作文教學路上的絆腳石,這點不容忽視。但我們又不能蜻蜓點水、面面俱到。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在作文中暴露出來的共性問題每次確定一到兩個重點進行落實。

三、引領學生自改、互改,切實提高學生的自改能力

葉聖 陶老 先生說過: “作文教學要重在培養學生的自改能力 ”。因此,在講評中,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鼓勵學生積極大膽地參與到自改、互改中來,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反思,這是減輕老師工作負擔和壓力,培養學生動手、用腦等多方面能力的好舉措。首先教師要明確修改方向、提出要求,學生對照要求自改;其次學生在自改的基礎上進行互改。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學習到別人是如何觸及生活、觸及自然的,是如何展開大膽而合理的想象的,又是怎樣以真情實感寫出新穎的文章來的,在互改中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在合作中相互學習,從而達到相互溝通、交流的目的。再次教師要引領修改,對部分學生進行面對面的評改和交流,用這種引路的方法,鼓勵學生認真觀察、親臨社會實踐,把筆尖探到現實生活中去,從而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以自己的真情實感去強化情感。 綜上所述,只要我們語文老師能夠抓住關鍵環節,在講評作文時講究科學,注重方法的指導和能力的培養,尊重學生的自主權,創造一個和諧、民主、自由、健康向上的學習、育人環境,我們的作文教學水平就一定能上一個新臺階。

作文課教學反思10

曾於十三週的時候開了一場關於作文選材方面的作文課,課堂氣氛熱烈,學生積極反映,可自己卻總覺得似乎只是面上的效果,學生真正的收穫只是獲得意識層面的一種認同感。

究其原因,本人事後反思以爲:關於作文的選材這個話題,本身是和立意緊緊聯繫在一起的,而我的這節課則是將二者割裂開來而單獨講選材這個話題。這樣處理的結果是循環往復,老是會將二者再次結合講解。繞來繞去,話題不乾脆,拖泥帶水。

另外,此節課上,以教師選材方法的講析爲主,配以例子進行分析,但缺乏學生的實戰演練環節,對於學生的課堂聽課效率的檢測,作爲教師並不瞭解,也不清楚,無法把握學生的聽課效率。這不能不說是一種課堂的缺失。

還有一種感覺便是選材這個話題還會和謀篇佈局攪在一起。就曾有聽課的老師提議是否採用“老酒裝新瓶”的方法來引導學生選材。我當時並未在會上進行反駁。其實,這是兩個不同範疇的概念,一個是關於選材,一個是關於謀篇佈局,二者其實是不可混爲一談的。試想,老師對其競也不瞭解至此種程度,更何況是學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