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課文月球之謎教學反思大綱

課文月球之謎教學反思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W 次

《月球之謎》是一篇典型的科普知識短文,講的是人們對月球的種種遐想和各種謎團。接下來小編整理了課文月球之謎教學反思,歡迎大家閱讀。

課文月球之謎教學反思

  課文月球之謎教學反思1

《月球之謎》是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紹月球知識的文章,從皓月當空的美好景象落筆,說到人類第一次登月後看到的月面,接着列舉了一些與月球有關的不解之謎,最後以“對神祕的月球,人類還將繼續探索下去”結束。瞭解月球是個什麼樣的世界,瞭解課文中所寫的月球之謎,是本文的重點。

這是一篇科普文,如何有效的利用信息技術,推進課文內容的發展,而不失爲一堂語文課?這是我設計教學時的主旨思想。通過一堂課下來,我覺得有以下幾點值得借鑑:

一、充分體現了信息技術與語文文本的巧妙整合。

這一堂課最精彩的地方應該是把信息技術帶進課堂,有利的推進了課文內容的發展。孩子們在課前的預習中,充分施展了信息技能,根據課文需要製作了非常有實效性的幻燈片,內容豐富,頁面漂亮,如月亮詩句的收集,登月圖片和資料的收集,月球其他相關知識的整理和提問,人類對未來月球的計劃,分類型分版塊的進行幻燈片製作,使學生在交流與擴展時最快速地進入。最可貴的是孩子們在查閱資料的過程中,能把冗長的網上文字資源提煉成自己所需要的、非常精練明瞭的一段話或一句話,使人一看便明白,信息能立即輸入大腦,使孩子們能在短短的課堂時間裏迅速接受許多課文以外的新的信息。教師在課堂裏針對課文的需要進行合理的整合,讓信息技術有效的爲文本服務,推進文本的發展。在資料的展示中,樣式靈活,有教師展示,有學生自展,還有全班展示,使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在寬鬆、民主的氛圍裏充分展開交流與對話。

二、正確把握了語文教育的特點,符合了語文學習的規律。

《課標》指出:閱讀是蒐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要把信息技術與文本進行巧妙的整合,使學生能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拓展思維空間,理解月球世界的奇異和月球上的不解之謎,充分開展朗讀纔是前提。這節課,教師以讀爲本,問題引入,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在朗讀中,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使學生的朗讀具有層次性。

  課文月球之謎教學反思2

教學中我沒有做過多的講解,而是讓學生朗讀課文,爲學生提供有關月球圖片資料,以豐富學生的感性認知,激發探索科學的興趣。教學效果非常好,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激情導入、激發興趣

遐想的開課語言,給學生插上了相象的翅膀。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我用優美富有激情的語言導入新課:在浩瀚的宇宙中,有無數美麗的星球,每個星球都是神祕的未知世界。今天讓我們走進離我們最近的星球——月球,去探索它的奧妙吧!優美的語言很快地把學生帶到了浩瀚神祕的宇宙中。接下來富有激情和感召力的話語,更激發了學生探索月球的情感和慾望,使得這節課獲得了一半的成功。

接着,我又在美麗的月空圖片中,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相象:當夜幕降臨,一輪明月懸掛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潔的月光曾引起你怎樣的遐想?在我優美的導語中,學生早已想入非非了,飛到了浩瀚的宇宙中,在這句更具有啓發的語言激勵下,學生已插上了相象的翅膀,飛到了神祕的月球之上。看着孩子們充滿渴望又浮想聯翩的雙眼,我知道,我已經激發了他們的學習慾望,調動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信息技術與文本的巧妙整合。

把信息技術與文本進行巧妙的整合,使學生能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拓展思維空間,使學生能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也彌補了教材的不足。如:在學生了解“環形山、月球的荒漠”時,我採用圖片與解說的方式,讓學生在視覺上有形象直觀的體驗。在拓展月球的未解之謎時,藉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了其他的未解之謎,使學生又一次給月球蒙上神祕的面紗,激發了學生探索的慾望。這一堂課最精彩的地方就是把信息技術帶進課堂,有利的推進了課文內容的發展。孩子們在課前的獨學中,充分施展了信息技能,利用各種途徑蒐集關於月亮的圖片、傳說,以及月球的相關知識。指導孩子們對蒐集到的資料進行整理、分類,並通過羣學交流中提出疑問。在課堂教學中,我根據課文需要製作了非常有實效性的幻燈片,內容豐富,頁面漂亮,如月亮詩句的收集,幽靜的月色圖配着舒緩的《春江花月夜》的音樂片斷和1969年美國宇航員登月的片斷錄像。我在課堂裏針對課文的需要進行合理的整合,讓信息技術有效的爲文本服務,推進文本的發展。

三、重視朗讀,讀中感悟

本課儘管是知識介紹性的文章,但朗讀訓練的資源非常豐富。理解月球世界的奇異和月球上的不解之謎,充分開展朗讀纔是前提。以讀爲本,問題引入,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在朗讀中,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使學生的朗讀具有層次性。如月球上奇異景色的朗讀指導,幾個月球之謎的朗讀指導,使學生在具體的語境裏感悟文本內容,拓展自如。例如,課文的第一句話,“夜幕降臨,一輪明月懸掛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潔的月光曾引起人們多少美好的遐想!”由於這句話的生字較多,而且易讀錯,我通過多媒體畫面及多形式的讀(範讀,指名個別讀,齊讀)來啓發學生“遐想”。再如,在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時,我是通過問題的設計:“人類首次登上月球,看到的是什麼景色?”來讓學生先找出答案,再通過朗讀來理解什麼是“奇異”,在讀後感悟“荒漠”。又如:在學習月球的未解之謎時,通過朗讀品味其文字的優美與用詞的準確性,達到“讀中品”、“讀中悟”的目的。整節課以讀代講,書聲琅琅。而創新型的學生除了能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外,還要帶着疑問走出課堂,使知識始於課堂,而不止於課堂。我讓學生將課堂的語言訓練和課外的生活實踐活動有機的結合起來,課外佈置學生辦月球之謎的小報,從而使學生從單一的語文課堂步入廣泛的社會語文空間。

當然本課也有不少不足之處,《月球之謎》這篇課文內容淺顯,可欣賞的優美句段不多,因此學生在讀文時顯得感情較單調,難以調動學習的積極性。課堂氣氛略顯沉悶,學生對自己蒐集的資料整理分類的能力不強,導致在課堂交流裏,老師要加強引導,從而使課堂教學時間不夠,使本課留下了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