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有關於《三袋麥子》的教學反思大綱

有關於《三袋麥子》的教學反思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2W 次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有關於《三袋麥子》的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於《三袋麥子》的教學反思

有關於《三袋麥子》的教學反思1

《三袋麥子》是一篇非常有趣的童話故事,講的是土地爺爺給小豬、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份節日禮物——一袋麥子後,小豬、小牛和小猴各自用不同的方式處理了這袋麥子。一年後,土地爺爺故地重訪,並對於小豬、小牛和小猴的不同舉措作出了三種不同的評價。

們是怎麼處理這三袋麥子的呢?讀讀課文畫出相應的語句。之後來說說從中你感受到了這是一隻怎樣的小豬、小牛、小猴?這時,我問孩子們:假如,你就是一個動物,面對這樣一份禮物,你會怎麼做呢?我在充分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多樣性、獨特性的基礎上,正確帶領學生去肯定土地爺爺的多元評價,去分析自己的答案。課堂上,學生沒有簡單地效法小猴,也沒有一味地排斥小豬。答案五花八門:“我會吃一半,種一半”;“我會做出各種各樣的食品送給好多好多人吃”;“我會把麥子送給貧窮的人”。通過這一討論來引導學生多元認同,自覺地去調整認識,拓展了學生的思維。最後的環節就是第二年土地爺爺來到小動物家看到了他們不同的處理方式,給予了不同的態度。

最活躍的是孩子們表演的'時候。低年級學生有着較強的表演慾望。因此我儘量開發教材資源,設計表演內容,讓學生參與表演。通過了示範表演、會的站起來表演、同桌互演、上臺表演等多種手段,使學生的情感與被感知的對象融爲一體,達到了情感的昇華。學生在表演中學習,在表演中發展自己,課堂氣氛尤爲活躍。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教學理念。

有關於《三袋麥子》的教學反思2

這篇童話故事條理相當清楚,爲了更集中地感悟人物形象。在精讀課文時,我們先學習第二自然段描寫小豬的段落,我先引導學生通過朗讀小豬的話,來體會小豬內心的激動與興奮;抓住重點詞語,如“各種各樣”體會小豬的心靈手巧。接下來,學習第五自然段,從“舔了舔嘴脣”、很懂事的一段話以及土地爺爺對小豬的評價,來感受小豬的人物形象是憨厚可愛的。在學習小牛的段落時,我按照上面的方法組織了教學,學生能深入地理解小牛的特點。

在學習小猴的段落時,我請同學們用同樣的方法進行自學,並在小組合作中進行交流。我感覺這種方法用得較好,教給了學生學習方法。讓學生把學習小豬段落的方法遷移到學習小猴段落上。該環節設計體現了課改的三個維度,讓學生把學到的方法,自己進行實踐,體現了教是爲了不教,讓學生學會探究,學會合作,在學習中感悟做人的道理。

在比較三個人物形象時,我讓學生各抒己見,發表自己的看法,說說自己最贊成誰的做法。聽着孩子的表述,可以看出孩子的真實思想,教師適當的引領讓學生獲得一種樂觀向上正確的價值取向,也是很有必要的。

在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後,我請學生分別扮演土地爺爺、小豬、小羊、小猴,表演一年以後,土地爺爺拜訪他們時的情景。強調抓住“神祕”、“興奮”等神情,並且把文中的生詞“節儉”、“收穫”運用到自己的人物對話中。雖然,孩子的表演是稚嫩的,但對課文中的語言文字進行了內化。通過表演,學生的體驗會更加的深刻,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今後,我會更重視這方面的訓練,讓學生的素養進一步得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