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三年級上冊《三袋麥子》教學反思

三年級上冊《三袋麥子》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4W 次

 三年級上冊《三袋麥子》教學反思

三年級上冊《三袋麥子》教學反思

《三袋麥子》是一篇非常有趣的童話故事,講的是土地爺爺給小豬、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份節日禮物——一袋麥子後,小豬、小牛和小猴各自用不同的方式處理了這袋麥子。一年後,土地爺爺故地重訪,並對於小豬、小牛和小猴的不同舉措作出了三種不同的評價。在教學中,如何既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引導學生各抒已見;又注重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正確解讀土地爺爺的評價,獲得科學的認識?這些既是本文教學的重點,又是本文教學中可以出彩的亮點。教學本文時,我主要做如下設計:

一、生動的語言描述,情境的良好創設

語文課堂有異於美術課堂,發掘其魅力要靠文字的描繪。因爲低年級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和實際生活經驗十分限制,腦海中很難自覺呈現出教材所描繪的情境,所以很顯然,教師形象而有活力的教學語言纔是課堂上有效的催化劑。在具體教學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導入語:快要過年了,土地爺爺想得真周到,特意把三袋金燦燦的麥子送給三個可愛的小動物,讓它們過個好年,這可樂壞了三個小動物,你們想知道他們是怎麼處理這三袋麥子的嗎?

語言的描繪,爲學生創設一個尋求問題的學習情境,學生頓時興趣盎然,強烈的求知慾望油然而生,爲下一步的學習創設了良好的氛圍。

二、豐富的媒體展示,情境的直觀再現

1.初設情境,靜態示圖

多媒體出示:“小豬開心地喊道:‘太棒啦!我最愛吃白麪饅頭和烙餅了……’”;“小牛看了又看,心想:多好的麥子呀……”;“小猴呢,它覺得面前的是上等的麥種……”的圖片。

情景搭配文字,要求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思考這段話向我們展示的情境——三個小動物都非常喜愛土地爺爺的禮物。相機伴隨思考:它們是怎麼處理這三袋麥子的呢?

2.再現情境,動態示圖

多媒體出示:“小豬說完不由地舔了舔舌頭”;“小牛抱出另外半袋麥子”;“小猴拉着土地爺爺去看它堆得滿滿的麥囤”的動態圖象情景。讓學生比較這三個小動物的處理方法。相機思考發言:假如,你就是一個動物,面對這樣一份禮物,你會怎麼做呢?我在充分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多樣性、獨特性的基礎上,正確帶領學生去肯定土地爺爺的多元評價,去分析自己的答案。課堂上,學生沒有簡單地效法小猴,也沒有一味地排斥小豬。答案五花八門:“我會吃一半,種一半”;“我會做出各種各樣的食品送給好多好多人吃”;“我會把麥子送給貧窮的人”。通過這一討論來引導學生多元認同,自覺地去調整認識,拓展了學生的思維。

通過多媒體技術的運用,使學生的學習變的豐富多彩,既激發了學生的思維興趣,又培養了學生的理解能力,更給學生以直觀、深刻的印象,大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三、心靈的情感朗讀,知識的自我消化

朗讀應是體驗文章情感的重要手段,朗讀有助於學生用整個心靈去理解和體味。在教學《三袋麥子》時,當我看到學生體會到土地爺爺對三個小動物對麥子的處理方法都很滿意時,便及時組織學生朗讀,對小豬的“哈哈大笑”,對小牛的“點點頭”,對小猴“興奮地誇獎”,通過自由讀、指名讀、齊讀、示範讀、表演讀等多種形式,邊讀邊體會,使學生感受到課文描述的情境,把自己融入到課文的情節中去,把教學過程推向**。

四、活躍的表演過程,情感的再次昇華

瑞士發展心理學皮亞傑強調“高度活動”的觀點,闡明瞭活動有利於智力。低年級學生有着較強的表演慾望。因此我儘量開發教材資源,設計表演內容,讓學生參與表演。通過了示範表演、會的站起來表演、同桌互演、上臺表演等多種手段,使學生的情感與被感知的對象融爲一體,達到了情感的昇華。學生在表演中學習,在表演中發展自己,課堂氣氛尤爲活躍。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教學理念。整個教學過程中,我採用“教—扶—放”的方法,通過“扣讀導演”、“以演促讀”使學生的朗讀及理解能力得到明顯提高,也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加透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