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三年級上冊《9、三袋麥子》教學反思

三年級上冊《9、三袋麥子》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8W 次

  《三袋麥子》教學反思之一

上完第9課《三袋麥子》,感覺心情很舒暢,舒暢的原因有兩點:其一可能是由於這是一篇情趣盎然的童話故事。文章語言通俗,情節簡單,孩子們學起來興趣大增;其二是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上,我通過對新課改的進一步認識和把握之後事先進行了學情分析,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化閱讀、自主感悟和理解,讓孩子們自主發揮,達到了預設的目標。

三年級上冊《9、三袋麥子》教學反思

文章通過小豬、小牛、小猴三個小動物對待麥子的不同態度,告訴我們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有長遠的考慮。但對其所蘊含的道理和所描寫的小動物鮮明的個性,是這篇課文要着重引導學生理解的難點,初讀類似這樣的蘊涵哲理的課文,頭腦中總是會浮現出自己小學時老師對自己的引導:“同學們,學習完這篇故事,我們應該要學習的是小猴子那種機靈、能幹,千萬不要學習小豬的愚蠢,先把麥子吃完了最後捱餓。”對於我們這樣80年代成長起來的一代人來說,對以上的語言大概不會感到陌生。

曾經,我們就是在這樣的“絕對”、“權威”的答案中成長起來的。簡單地說,曾經的教學教給學生往往只看到小猴的優點。現如今,學生髮生了巨大變化,在新課改的新形勢浪潮的衝擊下,課堂教學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它更民主、科學地體現出“以人爲本、以生爲本”的思想。這也是我在這節課的預設中所積極探索並努力擯棄傳統教學帶給我的深刻影響的重要思想指導。

因此在這堂課中,教學的重點是指導學生看到三個小動物各有所長,並找出各個小動物的優點。令我感到欣喜的是,孩子們找出了小豬的自食其力、小牛的勤勞節儉,在說出了小猴的聰明、能幹之後,還能說出他具有等待的耐心和毅力,得到的是一種苦盡甘來的收穫。

在思考中求進、在常規中求變、在創新中求效。教育教學之路,漫長而修遠,我將上下而求索。

  《三袋麥子》教學反思之二

《三袋麥子》是一篇非常有趣的童話故事,講的是土地爺爺給小豬、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份節日禮物--一袋麥子後,小豬、小牛和小猴各自用不同的方式處理了這袋麥子。一年後,土地爺爺故地重訪,並對於小豬、小牛和小猴的不同舉措作出了三種不同的評價。在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

1、教給學生通過關鍵詞句來理解課文內容的方法,並引導學生把自己當作課文中的人物,和他們共思想,共行動,在情感上產生共鳴。比如在教學第二到第四自然段時,我指導學生抓住 “黃燦燦”“開心”“迫不及待” “飽滿”“看了又看”“多好”“保存”“上等的麥種”“全種下” 等關鍵詞語理解小豬、小牛和小猴對一袋麥子的不同處理方式,體會它們得到麥子後的心情、想法和做法。

2、 內化課文的語言內容和語言形式,分別說一說:小豬看着黃燦燦的麥子,心裏會想什麼?小牛看了飽滿的麥粒,會說什麼?小猴看了上等的麥種,會想些什麼?說些什麼?

3、爲幫助學生體會課文的語言和情感,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學完課文後,我讓學生續編故事,進行拓展延伸:土地爺爺把一袋麥子又送給了誰?他是怎麼想的,說的,做的?一年後,他會對土地爺爺說些什麼?土地爺爺會有什麼反應?作出什麼評價?

從學生們收回的寫話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能在課文的基礎上表達出一定的內容,但創新還是不夠,思維有些侷限。

  《三袋麥子》教學反思之三

《三袋麥子》是蘇教版小語第五冊中的一篇童話,通俗易懂但又含義深刻。 主要講了土地爺爺分別送給小豬、小牛、小猴一袋麥子。小豬收到麥子迫不及待地幾天就吃完了;小牛留着慢慢吃,第二年還剩半袋;小猴把麥子全種下地,第二年收穫了好多麥子。在教學時,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的:

1、指導學生精讀,讓學生通過關鍵詞句來理解課文,體會人物形象。引導學生把自己當作課文種的人物,把文章讀得有滋有味。如學生在閱讀小豬開心地喊道:“太棒啦!我最喜歡吃白麪饅頭和烙餅啦!”這句話時,我說,想着你們平時開心的樣子,來讀讀這句話,把小豬開心的樣子讀出來!學生讀得非常投入,開心!教學中我採用多種形式的讀,訓練學生的默讀,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

2、注重啓發式教學,提出問題與學生交流。如讓學生說說土地爺爺對三個小動物的反應與評價有什麼不同?說說小豬,小牛,小猴的做法,你最贊成誰的?爲什麼?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應該是不難的.。小猴、小牛、小豬三種不同的處理辦法,代表了三種不同的價值取向(或人生態度),顯得都有些不近情理。學生在回答如果自己對麥子的處理方式時,有的說:“我想麥子可以吃一半,種一半,這樣既可以先吃到,還可以收穫許多麥子!”有的說:“我想邀請小豬和小牛一起種,讓他們也有吃不完的麥子!”有的說:“我想收穫很多麥子以後,我會把麥子作爲禮物送給其他的人,讓別人也有機會去享受播種和收穫的喜悅!”……多麼善良的孩子!多麼精彩的發言!學生能主動對三種小動物不同的處理方式進行整合,取長補短,互相滲透,補充創新,相得益彰。

當然,在堂上也有很多不足,注重學法指導的我卻沒有讓學生抓住小豬的說話和動作來品讀。帶學生分析時,因爲設計內容多,覺得學生會自己讀懂,所以就沒有太多的用時。還有就是設計好的複述故事沒有能夠圓滿完成。原因就是簡單的問題浪費了時間,我們總希望能夠盡善盡美地把自己所能想到的呈現給學生,結果卻顯得有些重複囉嗦。所以在以後的教學中要注重提高課堂效率,設計要簡約有效,真正做到不搞花架子,簡簡單單教語文,紮紮實實求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