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有關《三袋麥子》一文教後反思

有關《三袋麥子》一文教後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54K 次

  《三袋麥子》教後反思1

昨天上午,我執教了學校公開課《三袋麥子》,這是一篇童話故事,講了土地爺爺送給小豬、小牛、小猴各一袋麥子,小豬把麥子磨成麪粉,做成了各種各樣的食品吃了;小牛把麥子保存好,慢慢享用,而小猴則把麥子種下地,一年後收穫了滿滿一囤麥子,個人採用了不同的處理方式,結果是不一樣的。學生對這篇課文有濃厚的興趣,因爲文中有他們喜歡的動物形象。教學這篇課文時我主要從兩方面入手:

有關《三袋麥子》一文教後反思

一、在說、想中內化課文的語言

小豬、小牛和小猴各收到土地爺爺的一口袋麥子後,作者着重寫了他的語言,而小牛作者則寫了他的想法,小猴則短短地寫了他的動作,於是我在課堂中內化課文的語言內容和語言形式,讓學生分別說一說小豬看着黃燦燦的麥子,心裏會想些什麼,小牛看了又看飽滿的麥粒,會說些什麼?小猴看了麥粒,會想些什麼?說些什麼?同學們對這幾種動物很熟悉,能夠揣摩出他們的所說所想,有的同學說:“小*想到我以後天天有好東西吃了。”“呵!呵!土地爺爺真好,能給我送來這等好東西,歡迎土地爺爺天天到我家來做客。”而小牛拿到麥子,捧在手中左看有看,邊看邊說:“瞧!這黃燦燦的麥子真捨不得吃。我要把它保存起來慢慢吃,天天吃會吃完的。”而小猴呢,有的同學說:“小猴一拿到那袋麥子,打開一看:‘要是我把這袋麥子種下地,明年一定能收穫更多的麥子。’於是他來到田間,把麥子種下了地。”通過學生的想象,小動物的形象更加豐滿、形象,在孩子的腦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在想象中活化土地爺爺

土地爺爺是一個貫穿課文線索的一個人物,一年以後土地爺爺重返故地,作者用形象化的一句話來描寫土地爺爺。如看着小豬憨厚可愛的樣子,土地爺爺忍不住哈哈大笑。這時,土地爺爺會想些什麼呢?他又會說些什麼?同學們自然會想起《西遊記》中的豬八戒,紛紛責備小豬 “真是改不了貪吃的本性。”也有的同學同意小豬的做法:“小豬,好樣的,想吃就吃個夠。”看到小牛處理麥子的做法,老人點點頭。我也引導學生想象此時土地爺爺會想些什麼?說些什麼?有的同學說:“小牛,你既勤勞又節儉,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也有同學說:“小牛,你太節儉了,想吃又捨不得吃,多難受呀!”當看到小猴處理麥子的方法,老人撫摸着小猴的頭,興奮地說:“你真聰明!真能幹!”此時你從土地爺爺的神態語言中看出土地爺爺心理會想些什麼?有的同學說:“真不愧爲猴頭,最聰明、最能幹!”經學生這麼一說,課文中寥寥數語的土地爺爺形象也活靈活現了,而且一樹盛開萬種花,學生的答案也各種各樣。

上完課後,感覺這堂課有很多不足之處,特別是經過老師們的評課後,我反思了這堂課的教學,獲得幾點啓示:

其一:三年級的課堂教學方式應該比低年級的教學方式有所跨越。比如,課文內容可以不按文中安排的部分來進行,內容簡單的部分可以放手由學生自己去學習。

其二:今後要要多遍研讀教材,把握重點,教學時要抓住關鍵詞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如抓住“迫不及待” “開心”等詞引導學生體會小豬那種愛吃貪吃的形象,抓住“舔嘴脣”體會小豬那種憨厚可愛的形象,抓住“經常”、 “先……再……”“還沒有”等詞體會小牛的勤勞節儉的本性,抓住“全種下地”、“神祕”等詞體會小猴子的聰明伶俐能幹。

其三:我感到語文教學的“預設”是必須的,但要有彈性和留白,因爲“課堂生成”是語文課程的活力所在。要珍視教學中的“生成”。

教學再設計:

教學《三袋麥子》時,以表演的形式來結束課效果會更好。我在重點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後,如果請學生分別扮演土地爺爺、小豬、小羊、小猴,表演課文中一年以後,土地爺爺拜訪他們時的`情景。強調抓住“神祕”、“興奮”等神情,並且把文中的生詞“節儉”、“收穫”運用到自己的人物對話中。這樣,學生不僅在教師的點撥下學習到不少的精闢詞句,而且對所學的詞句進行及時的鞏固,最主要的是學會如何運用所學的字詞句,提高了語言運用的能力。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把文中描述性的語言轉化爲人物對話),不僅是對課文中的語言進行內化的過程,也是口語交際的訓練,是即興口語表達的鍛鍊,是創新能力的培養。通過表演讓學生的能力從多方面得到提高,讓學生在自主實踐中,輕輕鬆鬆地學習語文,提高語文素質。

  《三袋麥子》教後反思2

這節課是在學校裏研究課的時候準備的,在班裏講了一遍,後來又讓李老師聽完後修改、完善了一些。《三袋麥子》是一篇童話故事,讀起來很有意思,孩子們都很喜歡。所以在教學中,每個環節我都儘量讓孩子感覺到樂趣,我準備了三隻小動物的貼圖,孩子們的積極性一下子就調動起來了。在處理一些關鍵詞的時候,比如“上等的麥種”,我就用對比圖片,孩子一看知道上等的麥種是顏色鮮豔、麥粒飽滿的麥子。在講小豬舔了舔嘴脣的時候,讓孩子表演,大家哈哈大笑,真是可愛極了。

只是在教學中,我指導朗讀比較細緻了些,可能中間給孩子講的多了,讀的相對少,尤其是在最後的那個環節,應該讓孩子在充分感知課文,瞭解了三隻小動物各自的性格特點之後齊讀課文更好,這樣子能全員參與,讓每一個學生充分體驗課文裏的感情。而我選擇的分角色朗讀,效果不是很好,因爲畢竟分角色讀的地方少。

聽完專家的教誨之後,我更明瞭了自己的問題所在,也明白了自己應該努力的方向。這次研究課,自己收穫了很多,很感謝我們組的老師給我幫助,感謝大家給我這次機會,感謝大家爲我出謀劃策。

  《三袋麥子》教後反思3

1、尊重中年級閱讀教學規律,加強朗讀指導,注重默讀能力培養,以讀代講,以說促學,還課堂於學生,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大膽表演,既激發學生的興趣,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2、“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在教學中努力引導學生在情感體驗中參與對文本的多元解讀,讀中感悟,讀出真情,讀出滋味,讀出個性。同時,在充分尊重學生多元感悟的前提下,發揮教師的引領點撥作用,提升學生感悟文本內涵。

3、教學中,要善於將語文學習的課堂融進生活,把生活融入語文課堂。從課堂小社會走向社會大課堂,激勵學生聯繫生活學語文,在語文學習中感受生活,才能真正攜起語文與生活之手。針對這樣一篇內涵豐富,價值取向多元的童話故事,我藉助“壓歲錢”這一生活資源,激活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充分運用閱讀期待,既易於激發學生閱讀文本的興趣,又易於學生理解小豬、小牛和小猴的做法,更易於學生走進文本,實現情感共鳴,爲學生獲得正確的價值取向,做好必要的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