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三年級語文上冊《三袋麥子》教學反思

三年級語文上冊《三袋麥子》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7W 次

身爲一位優秀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年級語文上冊《三袋麥子》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三年級語文上冊《三袋麥子》教學反思

三年級語文上冊《三袋麥子》教學反思1

這節課是在學校裏研究課的時候準備的,在班裏講了一遍,後來又讓李老師聽完後修改、完善了一些。《三袋麥子》是一篇童話故事,讀起來很有意思,孩子們都很喜歡。所以在教學中,每個環節我都儘量讓孩子感覺到樂趣,我準備了三隻小動物的貼圖,孩子們的積極性一下子就調動起來了。在處理一些關鍵詞的時候,比如“上等的麥種”,我就用對比圖片,孩子一看知道上等的麥種是顏色鮮豔、麥粒飽滿的麥子。在講小豬舔了舔嘴脣的時候,讓孩子表演,大家哈哈大笑,真是可愛極了。

只是在教學中,我指導朗讀比較細緻了些,可能中間給孩子講的多了,讀的相對少,尤其是在最後的那個環節,應該讓孩子在充分感知課文,瞭解了三隻小動物各自的性格特點之後齊讀課文更好,這樣子能全員參與,讓每一個學生充分體驗課文裏的感情。而我選擇的分角色朗讀,效果不是很好,因爲畢竟分角色讀的地方少。

聽完專家的教誨之後,我更明瞭了自己的問題所在,也明白了自己應該努力的方向。這次研究課,自己收穫了很多,很感謝我們組的老師給我幫助,感謝大家給我這次機會,感謝大家爲我出謀劃策。

三年級語文上冊《三袋麥子》教學反思2

《三袋麥子》是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的一篇童話故事,講了土地爺爺送給小豬、小牛、和小猴各一袋麥子,小豬把麥子磨成麪粉,做成了各種各樣的食品吃了,小牛把麥子保存好,慢慢享用,而小猴則把麥子全種下了地,一年後收穫了滿滿一囤麥子。課文情節有趣,語言淺顯易懂,人物個性鮮明。

對於三年級孩子,他們剛剛從低年級進入中年級學習,怎樣把握好這個年段教學特點,幫助孩子們順利過度,是我抽到這篇課文備課時不斷思考着的一個問題。於是我的教學定位有兩個依託:一是學生的認知特點;二是文本的語言特點。整個課堂教學我努力突出一個“趣”字——童話語言濃濃之趣,教學情境創設之趣,學生參與學習樂此不疲之趣。

回顧剛纔的課堂,我很欣慰很激動,孩子們在和我相處的40分鐘裏我能感受到他們的心始終是快樂的,學習狀態是高漲的積極的,這正是我所希望帶給孩子的享受,也是這篇童話故事應該留給學生的享受。作爲第一課時的教學,再從“趣”這點出發來檢驗我今天課堂,還是有一些值得我和大家分享的地方:

首先是讀。故事內容雖然簡單,但文中長句子多,拗口的地方也多,要讀好卻不是那麼簡單。課文九個自然段,三個小動物的故事,分前後兩年,交錯講述,怎麼辦呢?我想,讀,惟有紮紮實實地引導學生反覆朗讀,讀懂課文語言,讀活人物形象,讀得有聲有色、有滋有味、有情有理,才能爲進入第二課時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並能創造性地表演故事搭好橋,鋪好路。

1、初讀課文,整體把握,落實一個“實”字。

初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同桌互讀,互幫互學,瞭解課文主要內容。

2、讀懂課文,體會情感,突出一個“趣”字。

在這個環節的教學中,朗朗的讀書聲體現了學生濃濃的學習興趣和紮紮實實的學習過程。

(1)、讀詞語,情趣盎然

(2)讀課文。中年級教學應該加強朗讀,練習默讀;學習用多種方法理解詞、句、段,體會詞句的表達效果。

三年級語文上冊《三袋麥子》教學反思3

三袋麥子是一篇童話故事,講了土地爺爺送給小豬、小牛、小猴各一袋麥子,小豬把麥子磨成麪粉,做成了各種各樣的食品吃了;小牛把麥子保存好,慢慢享用,而小猴則把麥子種下地,一年後收穫了滿滿一囤麥子,每個小動物所以採用了不同的處理方式,結果是不一樣的。在教學這篇文章時,我有了以下幾點思考:

1、指導學生精讀,讓學生通過關鍵詞句來理解課文,體會人物形象。引導學生把自己當作課文種的人物,把文章讀得有滋有味。如學生在閱讀小豬開心地喊道:“太棒啦!我最喜歡吃白麪饅頭和烙餅啦!”這句話時,我說,想着你們平時開心的樣子,來讀讀這句話,把小豬開心的樣子讀出來!學生讀得非常投入。教學中我採用多種形式的讀,訓練學生的'默讀,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

2、課堂上引導學生比較三個小動物的處理方法,相機思考發言:假如是你,面對這樣一份禮物,你會怎麼做呢?我在充分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多樣性、獨特性的基礎上,正確帶領學生去肯定土地爺爺的多元評價,去分析自己的答案。課堂上,學生沒有簡單地效法小猴,也沒有一味地排斥小豬。答案五花八門:“我會吃一半,種一半”;“我會做出各種各樣的食品送給好多好多人吃”;“我會把麥子送給貧窮的人”。通過這一討論來引導學生多元認同,自覺地去調整認識,拓展了學生的思維。

3、課後細細品味課上那爲學生與衆不同的答案,給我這樣一種啓示:小豬、小牛、小猴三種小動物分別代表了三種不同層次的學生,他們對待學習和生活有不同的態度。平時的我會因爲“小豬把食物都吃了”而批評學生好逸惡勞,不思進取;因爲“小牛保存麥子,最後剩下半袋”而教誨學生凡事要動腦筋,不要死腦筋;因爲“小猴把麥子全種下了地,一年吃不上好東西,會苦一年”而告訴學生做事要踏實些,找到更科學,更合理的做法。當我和學生共同學習了課文《三袋麥子》後,我發現對待學生的不應該是抱怨,更多應是賞識。賞識應成爲我們對待孩子的心態,成爲我們的思維方式和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