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走遍天下書爲侶》教學反思4篇大綱

《走遍天下書爲侶》教學反思4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87K 次

教案中對每個課題或每個課時的教學內容,各個教學步驟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等等,都要經過周密考慮,精心設計而確定下來。相較於教案,教學反思也很重要。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大自然的語言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走遍天下書爲侶》教學反思4篇

  《走遍天下書爲侶》教學反思(一)

《走遍天下書爲侶》分十一篇新入選教材的文章,這篇課文圍繞的是這樣一個核心──“人的一生,無論何時何地,無論歲月成長都應該以書爲自己的伴侶。”

並在其中滲透了作者選擇書作爲自己的伴侶的原因和讀書的悟道的常規方法。號召孩子們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養成“以書爲侶”的好習慣。

這節課的教學讓我反思了一些東西:真正的語文科應該上得實在一點。由於時間緊,任務重,因此我着力把語文課打造得短小精悍一些,教學目標的設計和過程也力求簡單。我的教學目標是“兩個一”:讀通讀順一篇課文,解決書後的一個問題。

課堂上,我着力地給足時間,讓學生去與文本對話,回答書後要求回答的問題,不加重學生的負擔,實實在在,踏踏實實地上好語文課。學生接觸材料只有短短的十分鐘,“文不讀熟不開講。”這是特級教師們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因此,課堂上我從一次自讀,二次選難讀,三次展示讀,後面的隨機讀,都希望學生在與文本的對話中,把語文學習得更加實在一些。

課堂應該是安安靜靜的給學生讀書,去體會語言文字。本節課我選擇的媒體是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張簡單的幻燈片。幾乎用了比較原始的手段,和學生對話,和文本碰撞,激發學生思考。另外,我還很關注細節,讓不愛舉手的同學發言,讓每一個學生得到展示的機會,讓每一個學生有所發展。

我覺得實在還要體現在讓學生樂學,愛學,這需要教師實在地引導,熱切地鼓勵,真切地調動,當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內非肽分泌得比較多了,學習的效果也就更加有效,實在了。

語文課要姓“語”,在課堂教學中我多次安排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如:靜讀思考問題,師生(生文,生生)之間的對話,句式變化的意義,讀書方法的交流和掌握,對於讀書理念的反思,評價這些都是在品詞析句中,在引導交流中,在方法指導中實現了學生語文素質的提高,讓語文課堂充滿濃濃“語文味兒”。

  《走遍天下書爲侶》教學反思(二)

《走遍天下書爲侶》是一篇散文,它用比較的手法闡述了作者的觀點──走遍天下書爲侶。

文章中有這樣幾個地方學生開始很難理解:“是的,我願意讀上一百遍,我願意讀到能背誦的程度。”“你早已見過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見時,你還會說:‘真想不到你懂這個。’”“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過了多少年,你還會說:‘我怎麼沒注意過,那燈光照着那個角落,光線怎麼那麼美。’”

學生開始很難解,於是我與辦公室的其他老師商量怎樣引導學生,有的老師說,可以從語言文字的品味去引導,讓學生去感悟,去體會;有的老師說,應該從生活中的實例去引導,比如生活中的友誼,生活中的家,立刻就有老師反對,那學生還是不能理解“真想不到你還懂這個。”;有的老師建議,讓學生從讀書的角度談自己的體會,這樣更直接,避免拐彎抹角,把學生轉糊塗了。

上課了,我從讀書的角度讓學生談自己的體會,於是我引導學生,“讀一本書有四遍的同學把手舉起來?”結果讓我大吃一驚,有30個學生曾經讀過一本書有四遍以上,有16個同學讀一本書有8遍以上,有5個同學讀書一本書有12遍以上,甚至有一個同學讀《三國演義》21遍之多。看來從讀書的角度引導學生,有戲!於是我接着問:“你們想知道趙鑫源爲什麼能讀《三國演義》21遍之多嗎?”學生們紛紛要求趙鑫源說說原因。

趙站起來,不好意思地說:“其實第一次是媽媽要求我看的,也沒大收穫。當我讀到‘宴桃園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的時候,我才感興趣的'。後來我們學到《草船借箭》這篇課文,我想知道諸葛亮到底有多神,於是又我翻起了這本書,這次,我專門看了有關諸葛亮的故事,發現諸葛亮知天文,懂地理,善用人。”“你後來爲什麼又看了那麼多遍呢?”“我想這麼聰明的人爲什麼願意幫劉備做事,還忠心耿耿。於是我就又去看有關劉備的章節……這樣,我的閱讀興趣越來越濃,而且每次都能收穫一些新的東西,所以看了這麼多遍。”他說完,同學們都不約而同地鼓起掌來,羨慕地看着他。

我趁機引導其他學生也說說自己讀書的過程,最後我點撥:“他們爲什麼能看一本書那麼多次呢?”學生有所感悟地說:“是因爲他們看的是自己感興趣的書、自己喜愛的書。”“你們遇到自己喜愛的書會怎樣?”“我願意讀上一百遍,我願意讀到能背誦的程度。”“書就像你的朋友、你的家……”“你早已見過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見時,你還會說:‘真想不到你懂這個!”“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過了多少年,你還會說:‘我怎麼沒注意過,那燈光照着那個角落,光線怎麼那麼美。’”

至此,學生已完全沉浸在課文中,不由自主地朗誦起來。學生明白,課文中的朋友、家實際上是在說讀書,“真想不到你還懂這個!”是說我們再次讀那本書的時候,就會有新的發現;“我怎麼沒注意過,那燈光照着那個角落,光線怎麼那麼美。”是說每次看同一本書的時候,我們發現自己以前忽視的東西的時候,那種恍然大悟的感受。

  《走遍天下書爲侶》教學反思(三)

本文是一篇說理性的散文,文章篇幅短小精緻,語言淺顯易懂,角度新穎,表達獨特,作者通過假設和設問的形式,表達自己的觀點:你總能從一本書中發現新的東西,不管你看過多少遍。

我在教學時,除了讓學生把握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情感外,還把重點放在理解反覆讀一本書的原因和方法上。在指導學生理解反覆讀一本書的原因時,先引導學生理解作者把書比作家和朋友,爲了進一步加深學生的理解,我讓學生展開想象,說說書還可以比作什麼,學生通過想象,充分領會了反覆讀一本書的原因,在理解讀一本書的方法時,我補充了許多名人讀書的方法,讓學生明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讀書的收效會大大提高,學生通過這一課的學習,收穫不少,懂得了該怎樣讀書。

  《走遍天下書爲侶》教學反思(四)

教完《走遍天下書爲侶》一文後,感觸頗深。

《走遍天下書爲侶》是一篇散文,用比較的手法向我們闡明瞭作者的觀點——走遍天下書爲侶,文章以細膩獨特的筆觸,精練而準確的語言,具體寫出了讀書給作者帶來的樂趣,穿插介紹了讀書的方法,抒發了作者對精神世界的追求。

新課標註重情感體驗,倡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在教讀課文時,我採取了不同以往的做法,既沒有嚴格地劃分文章段落層次,也沒有逐段進行講解。我以和學生聊天的方式作爲開頭:“同學們,老師春節去雲南旅遊,你們猜,老師會帶些什麼東西呢?”學生紛紛舉手猜:相機、零食、撲克、mp3……我說:“同學們,你們猜的都對,除此之外,老師還帶了幾本《故事會》和《讀者》。

好了,如果現在有一個機會讓同學們去環遊世界,請想想,你會帶些什麼?”一個外來學生馬上舉手回答:“我會帶很多蛋糕,因爲我很喜歡吃蛋糕。”同學們熱情洋溢、爭先恐後地發言:釣魚竿、mp3、筆記本電腦、畫夾、撲克牌、口琴……並用充分的理由來說明爲什麼要帶這些東西。

沒想到的是平時兩個性格內向、不善言辭、學習成績不太理想的同學怯生生地舉手,一個說:“老師,我會帶幾本好看的漫畫書,我喜歡一個人靜靜地看書。”另一個同學說:“我會帶幾本作文選,因爲我的作文老是寫不好,我要利用外出旅遊的機會邊遊邊看幾篇好作文。”這兩個同學的回答引來了部分同學的竊笑:傻就是傻,出去旅遊還帶書。這時,我笑着說:“是嗎?他倆傻嗎?下面,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走遍天下書爲侶》中英國的尤安艾肯,看看出外旅遊帶書傻不傻?”

學生們抱着這一問題興趣盎然地對課文進行自主學習與探究,同時,在熱烈的討論中,瞭解了在作者心中,讀書如品味一道精美的菜餚,就如與朋友交談、與親人見面,使人回味無窮,使學生感悟到了作者以書爲伴的道理,領悟到了作者帶書旅行的快樂。

這時我再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觀點,讓學生暢談感受,喚醒學生心靈上的共鳴。書,使我們的生活變得輕鬆而舒適,書,讓這個世界充滿真善美,當學生真正感悟到這一點時,讀書的慾望是從心底迸發的,教師適時引導他們將想法轉化爲行動,號召他們加入讀書的行列。對於文章談到的讀書方法,更是讓學生聯繫自己的讀書實際,告訴學生應該怎樣讀書,只有將讀書與思考相結合纔有收益。

課講完了,但我要把學生求知的慾望和讀書的熱情化作他們的行動。對大部分只喜歡看電視而不願多讀書的同學提出倡議:倡議全班同學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合理安排時間,減少一些看電視的時間,力爭利用空餘時間多讀書養成“以書爲侶”的好習慣。。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我又充分發揮同學們做的書目的作用,讓同學們傳閱每人的書目,開展“互借互讀”的讀書活動,大大拓寬了學生讀書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