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觸摸春天》教學反思大綱

《觸摸春天》教學反思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2W 次

《觸摸春天》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16課的課文。本文講述了一個叫安靜的盲女孩,心地善良。在觸摸春天的過程中,意外的捕捉到一隻花蝴蝶。本文蘊含着生活哲理。下面給大家分享《觸摸春天》的教學反思,一起來看看吧!

《觸摸春天》教學反思

  《觸摸春天》教學反思1

《觸摸春天》是一篇短小精悍而蘊涵着深刻道理的小品文,語言簡潔,意境雋美。課堂中,隨着孩子一起品味美文、體味哲理,是一件快樂的事。然而,一節課下來,發現需要改進的地方還有很多。尤其是在聽了各位老師的精彩講評後,受益非淺。

1、課文語言優美,但由於話題凝重、深沉,學生年齡較小,生活經驗不夠豐富,學生對文本的體驗不是很到位,對於一些關鍵語句的含義,學生體會起來有些困難。在教學過程中,一個問題的提出當學生回答有困難時,就急於將自己的想法灌輸給學生,代替學生思考。在教學中,我應該多讓學生結合生活和自身經歷進行感悟,可能學生會說出更有生活情趣的語言,課堂生成會更有深度。如:“許久,她張開手指,蝴蝶撲閃着翅膀飛走了,安靜仰起頭來張望。”此處的“張望”可引導學生想象,安靜的心裏可能張望到了什麼?學生可能回答:張望到了蝴蝶飛翔的樣子;張望到了春天美麗的景色;張望到了生活繽紛的色彩……從回答中讓學生自然而然認識到,安靜其實在用自己的心來觸摸春天。

2、課堂上雖然採用創設情景激發興趣,提出問題引發思考,品味語言觸發感悟,朗讀課文抒發情感的教學方法。本想使學生在對語言的品讀感悟中理解關鍵詞句的含義和作用,又能在情感上受到薰陶和感染,但在教學過程中,爲了趕快進入下一環節,自行縮短學生讀書思考時間,課堂上讀書形式單一,沒能調動起學生的讀書熱情。

3、新課程標準中指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與有意義的接受學習是相輔相成的。教學中依據文本、學情隨機調整自己的預設,纔有可能在教學互動中形成新的語言、思想。但在課堂上,惟恐學生的回答脫離自己設置的教學思路,總是有意無意地牽着學生走,沒能激活學生的思維。

4、課堂上教師的語言對學生有很大的感染力。這節課上,由於問題的設定不是很科學,正如聽課老師所說:“課堂提問單調,‘說說自己的感受’這一問題出現的太頻繁。”致使學生回答起來有一定的難度,舉手的人寥寥無幾,自己的授課情緒就受到影響,語言平淡,不生動,對學生缺乏必要的評價激勵,課堂氣氛不活躍,學生參與度不高,課堂教學效果不理想。

5、在有教師聽課的課堂上總想展示一個全面的教學過程,講課時面面俱到,但處處挖掘不到位。課堂上重點不突出,缺乏亮點。

今後的課堂教學首先從自己的備課入手,精心設計教案,更要備學情,備課堂中可能出現的“節外生枝”。其次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素質,這就要求平時多研讀教育教學方面的書籍,將理論應用於自己的教學實踐中,注重課堂細節的設計與處理,增強課堂教學機智;多聽同組教師的課,積極參與教研活動,開闊眼界,增長見識,豐富閱歷,保持一顆童心,使自己的課堂成爲師生共同的樂園。

  《觸摸春天》教學反思2

《觸摸春天》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故事很簡單,這篇課文講述的是盲童安靜在春暖花開的美景中,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來,慢慢伸出雙手,悄然攏住一隻逗留在花間的蝴蝶。小女孩的臉上充滿了驚訝,許久,小女孩子張開手指,蝴蝶撲閃着翅膀飛走了。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盲童安靜對生活的熱愛,感受作者對生命的關愛。教學難點是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整個教學過程,我主要採取朗讀感悟的方法,讓學生走進安靜的內心,感受她對生活的熱愛;走進作者的內心,感悟他對人生的思考。在開課前,我佈置學生進行了一次盲人的體驗活動,讓他們閉着眼睛拿書本,寫字,走路,使他們感受到眼睛對生活的重要性,從而更深地體會到盲童安靜能攏住一隻蝴蝶多麼不易。體會她對生活充滿熱愛的可嘆之處。在整體朗讀課文時,我要求學生邊讀邊想象,在頭腦中形成畫面,引導他們入情入境,談出自己的感受;在體會到作者的驚歎之後,我要求學生想象安靜攏住蝴蝶時心裏會想些什麼;在理解“從未體驗過的地方”時,我讓學生想象那個地方會有些什麼,安靜此時的心裏會有怎麼樣的感受。

這些想象既豐富了課文內容,讓學生更具體地感受到安靜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又能披文入情,展開心靈對話,使學生更深地體會到安靜對生活充滿了熱愛。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教學中,我力爭成爲學生閱讀的引領者,合作者,在指導學生進行體驗和感悟時,通過啓發、暗示、點評讓學生進入到語言中,與作者、與文本對話。在找出使自己驚歎的句子以後,我引導學生品析語言,體會用詞,在讀思想議中體會表達效果,增強語言積累。例如,從“流暢”感受安靜對花園的熟悉,聯繫上下文“她整天在花香中流連”理解,感受她對春天的熱愛,從“竟然”體會作者的不敢相信等等。在指導讀句時,我圍繞“神奇的靈性”讓學生聯繫課文談出自己的理解,解決心中的疑問。這樣,在文本中自由地進出,在閱讀的基礎上深入地思考,培養了語感,訓練了思維。

  《觸摸春天》教學反思3

《觸摸春天》是第四單元的一篇散文。本單元的學習要求是感受生命的美好,體會課文含義深刻較深的詞句。

這個單元的課文都是蘊含着生命的道理,而作爲本單元第一篇課文《觸摸春天》,對引導學生感受生命有着重要的意義。這篇語言優美,但由於話題深沉,四年級學生年齡較小,生活經驗不夠豐富,學生對生命的體驗不是很到位,對於一些關鍵語句的含義,學生體會起來有些困難。

在本篇課文的學習過程中,由於學生在理解上停留在感性的表面的認識上,所以我經常出現這樣一種狀況:當學生回答有困難時,我就急於將自己的想法灌輸給學生,代替學生思考。其實,我應該多讓學生結合生活和自身經歷進行感悟,可能學生會說出更有生活情趣的語言,課堂生成會更有深度。如:“許久,她張開手指,蝴蝶撲閃着翅膀飛走了,安靜仰起頭來張望。”此處的“張望”可引導學生想象,安靜的心裏可能張望到了什麼?讓學生在想象中去感受,安靜其實在用自己的心來觸摸春天。

在理解含義較深的句子上,我先讓學生去找出本課的中心句,大部分學生都能找出“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我讓學生理解這句話包含的人生哲理,學生說出的都是把句子解釋了一遍,沒有結合課文去理解。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在於,我沒有讓學生去通讀全文,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去理解。於是,在第二課時的學習中,我採用品讀欣賞,情境創設的教學策略,抓住重點詞句,聯繫上下文,深入引導學生揣摩語言文字,進而理解含義深刻的語句。

在這樣的文章上過,我在設計時,想做更多的拓展,於是把《千手觀音》和《everyoneisno.1》的視頻播放給學生看,但我做得不夠好的是沒有讓學生對這個拓展進行討論,我應該讓學生就課文中安靜和這兩個視頻中的主人公身上所具有的品格去展開討論,從而得出這個單元的主題:生命。這在今後的教學中需要注意。

  《觸摸春天》教學反思4

到這裏,實習生的教學任務已完成,但他們還有一週的時間來寫實習鑑定。所以這一週裏他們可以不再上課。但小李提出,她講的都是語文園地,還沒有上過講讀課,希望再講一篇課文。真爲這姑娘的好學精神所感動。

《觸摸春天》,是一篇優美感人的小散文,賽課聽過不少,我也在說課比賽中講過,並且得了一等獎,因此印象很深。我把自己的講課感受和一些講課材料都給了小李。第一課時,總體教學效果還是不錯的,在課題導入時採用的是“假如我是一個盲人”的體驗遊戲導入,對於四年級的孩子來說這是非常有趣的,因此大家積極性很高,很快進入了角色。

第二課時深入理解感悟課文,學生卻提不起興趣,老師提問時要麼就是沒有人回答,要麼就是答不到點上。究其原因,我覺得還是課備得不充分,對學情分析不夠,教師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沒有引起同學們的興趣,所以大家不願意情緒不高。

《觸摸春天》是一篇經典課文,講了一個很有哲理的故事,但從課堂效果看,學生們並沒有真正的深入理解這個哲理。進行拓展閱讀的時候,大家都能夠樂於分享自己所蒐集到的熱愛生命的故事,實習生小李也向他們分享了一個關於熱愛生命的故事,那就是邰麗華的千手觀音,當給他們播放視頻的時候,全班同學一下子被那正氣劃一的舞蹈所震撼了。課堂氣氛開始活躍起來,然而他們只知道看視頻,卻並不能理解他們作爲一個殘疾人的痛苦,這是由於他們從小生活條件優越造成的,即使是經驗豐富的老教師也無法解決這個問題,這也是每一個走上教學崗位的老師應該注意的地方。

  《觸摸春天》教學反思5

這篇課文講述的是盲童安靜在春暖花開的美景中,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來,慢慢伸出雙手,悄然攏住一隻逗留在花上的蝴蝶。小女孩的臉上充滿了驚訝,許久,小女孩子張開手指,蝴蝶撲閃着翅飛走了。

在課堂上,我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將情感融入課文,在梳理課文主要內容上。以“奇蹟”爲本文的主線,讓學生感悟盲女孩安靜在這個春天的早晨創造着一個個奇蹟,讓學生在次分明的朗讀中悟出盲童安靜創造創造奇蹟的原因。最後悟出“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這句話中包含的人生哲理。並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結合課前蒐集的“殘疾人熱愛生命,創造奇蹟”的故事,也聯繫自己來體會這句話,從而讓學生從根本上理解課文,情感態度價值觀也得到了較好的體現。課後,孩子們寫的讀後感中,他們都在表達同一個心聲:“身體有殘缺的.人都如此熱愛生活,珍愛生命,我們普通人就沒有理由不愛這個世界。”

一、讀出濃濃的語文味

這是一篇短小精悍,語言簡潔,意境優美的課文。整個教學流程,以“讀”貫穿始終多種形式朗讀課文,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語言文字的美,在讀中感悟盲童內心世界的美,在讀中感悟文中所蘊含的深刻道理。例如在指導學生讀“這個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連。”我特別關注了孩子的對句子的獨特感悟,通過一次次引導“你讀出‘流連’的感覺了,能再‘流連’一點兒嗎?”“老師發現你把‘整天’重讀了,你爲什麼要這樣處理?”“你從句子中能感受到什麼?”這樣一步一步地引導,孩子們不僅讀出情感,也悟出了句子的含義,更在朗讀中落實了對詞語“流連”的理解。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地位也體現了學生的個性化朗讀與感悟。

二、教師美麗的語言是開啓學生求知的大門

在教學過程中,我非常注重教師的語言藝術,俗話說“一句好話三冬暖”,對孩子,應該給予孩子們更多的讚美。讓她們感受到課堂上的關懷與關注。給予孩子自信的同時,也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例如張雅童深情地朗讀“此刻安靜的心上……述說着飛翔的概念。”我馬上稱讚:“你的聲音清晰響亮,每個字都送到我的耳鼓裏,真好聽!”孩子們讀得好時,我會說:“獎勵你們繼續往下讀!”………當看到他們如花的自信的笑臉時,我多麼慶幸我做對了!課文的後半部分,也就是課文的重難點,我引得多,牽着學生的思維走的痕跡明顯,這必然導致孩子感悟的空間縮小了。在今後的教案中,應該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

  《觸摸春天》教學反思6

星期五,第二節課,在多媒體教室,上了《觸摸春天》的公開課。最開始是比較喜歡這篇文章,細膩的筆觸,感人的故事,動人的真情,深刻的哲理,但是真要說起教給學生,恐怕不是那麼容易的事。顯而易見的,這篇課文中有許多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生理解起來有難度。怎麼辦呢?實踐出真知吧!

課前,爲了讓學生理解安靜,更深入的走進安靜,我安排了一次“盲人體驗活動”,讓學生體驗盲人生活,並拍攝了照片。從學生反饋的照片來看,這個“盲人體驗”並不輕鬆啊!看得出學生們都體會到了盲人生活的不易,這就爲理解文中安靜的行爲做出了鋪墊。安靜是一個真真正正的盲人小女孩,可她卻願意克服生理上的不便,“整天在花香中流連”,說明她熱愛春天,熱愛生命。

另外,結合本組課文主題,還讓學生設計製作了“熱愛生命”的手抄報,也許正因爲這樣,學生對課文深意的理解不言而喻了。

因爲課文的情境性比較強,似乎只有一個鏡頭:安靜捉住蝴蝶又把它放了。“我”在一旁觀看,感受到了安靜對生命的熱愛。因此,在課文的教學中,我也力求讓學生始終沉浸在這一情境之中,順着事情的發展學習課文,體會語詞。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個別學生對於課文語句的理解仍不夠深刻,也是老師引導得不夠深入,理解不夠,朗讀也有所欠缺。可能是課前鋪墊過多,老師地理解影響了學生的個性化體驗,也使得課堂教學進展的非常順利。這也是以後做公開課的禁忌:切忌鋪墊過多!

因爲對文中語句的挖掘不夠深入,沒有照顧到全體同學,致使課堂教學提前結束,本是拓展部分的手抄報展示不得不佔用更長時間(使語文課的說教意味過濃了些)。

課後,我反思了許多,這堂課雖然上得很美,很多學生也都有了比較深的感觸,但是,也許是課前鋪墊過多,也許是個別學生文字敏感性不強,個別學生的個性化體悟較少,受教師的引導過多。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教育講求“潤物細無聲”,如何在無形中引領學生深入感受語言文字本身之美,將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