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理想的風箏》語文教學反思6篇大綱

《理想的風箏》語文教學反思6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W 次

《理想的風箏》語文教學反思6篇

《理想的風箏》語文教學反思6篇

作爲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理想的風箏》語文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理想的風箏》語文教學反思1

本週教學內容:

六年級語文 25課《竊讀記》、26課《理想的風箏》。

教學反思:

本週講的是25課《竊讀記》、26課《理想的風箏》

25課《竊讀記》:目標主要是:一是引導學生把握主要內容,體會作者對讀書的熱愛,對知識的渴望;二是在閱讀中體會作者通過動作和心理活動,將“竊讀”滋味具體化的寫法;三是受到熱愛讀書的感染,激發閱讀的興趣。

我從讀課題入手理解題意,讓學生粗知文章大意,然後檢查生字,讓學生在集體彙報、重點提示和形近辨析中掌握要求學會的生字,接着檢查詞語的認讀和詞義的理解,接着再讀課文,理解每個自然段的意思,列出小標題,理清文章的習作思路。

在讀通課文的基礎上,然後讓學生找出最能體現作者竊讀感受的一個句子------“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慈味。”接着,圍繞這一個句子展開學習,如“從課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我的懼怕與快樂?”讓學生充分讀書,抓住文中極爲傳神的動作和心理描寫,讓學生充分體會作者對讀書的喜愛。再利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加深理解。學生學得比較輕鬆。

26課《理想的風箏》: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開頭先描寫春天放風箏的景象,然後作者回憶了自己學生時代的一位年過五十的殘疾老師上課和課後的情景,最後以議論形式表達了對劉老師的懷念與讚美。課文讚揚了劉老師對工作認真負責,對學生和藹可親,對生活無比熱愛的精神。課文借景抒情,以第一人稱敘述,採用倒敘的寫法,運用典型事例來表現人物精神境界,寫人的方法值得借鑑。

因這篇課文較長,課前我讓學生充分的預習,把課文讀熟並解決文中的生字詞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我儘量放手讓學生自己提問題,自讀自悟。儘量讓學生通過讀來感悟理解課文的表達方法。

劉老師課上的表現,也許別的殘疾人也能做到,但課後的表現,是一般人做不到的,這也是讓作者最佩服的地方,所以作者發出感嘆。出示句子:(最後一段)我曾見過一位失去了一條腿的老人,年復一年躺在牀上,失去了活動的自由。我相信我的劉老師不會這樣,他一定依舊仰仗那功德無量的圓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躍、旋轉,永遠展示生命的頑強和對生活的愛與追求。

不足之處:

1、課堂上我對學生的評價還是不夠重視,評價語言不夠豐富,課堂的氣氛調動不起來,顯得比較沉悶。課堂上準備的編鐘相關材料過多,因而介紹時佔用的時間長,沒有完成預定任務;

2、朗讀的指導我覺得與以前相比有很大的進步,但還是做得不夠到位。在學生說到劉老師提問、考試時的情景時,應該讓學生多讀。應該讓學生先讀再談體會,接着再讀。還可以讓學生分角色讀,說說劉老師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應該怎樣把這種心情讀出來。讓學生在反覆的讀中體會劉老師對學生的愛。

糾正措施:

教學中,要不斷地進行換位思考,從學生的思想實際、理解能力去考慮、去準備,多觀摩名師、名課的精彩之處,細加體會,不能再閉門造車,製造出教師講解與學生領會之間的溝壑。

《理想的風箏》語文教學反思2

這是一篇回憶性的文章,以一個學生的語氣刻畫了一位殘疾教師的形象。通過三件典型事例體現劉老師的人生態度。文章很長,仔細閱讀,可抓的點很多。但教學時間有限,每點都抓,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我採用了“長文短教,深入淺出”的方法,將教學過程分爲感悟人物形象和深化主題理解兩個層次,逐層深入,引領學生走向文本深處。主要從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抓主線

課文列舉了三個事例來突出人物形象,反映劉老師的精神品質。這是文章的主體部分,在品析這部分內容時,我以“你從中讀到了一位怎樣的老師?”爲主問題,引導學生自主讀悟,透過語言文字感受人物內在的精神品質。對作者30年念念不忘劉老師的原因獲得感性認識,爲後面深化理解主題打下基礎。這樣,整堂課的教學,主線明朗,層次清晰,主旨明確。

  二、品細節

這是一篇寫人的文章,在敘述事例時,作者抓住了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等細節進行生動細膩地刻畫,耐人尋味。教學時,我引導學生抓住這些細節,咀嚼品析,反覆朗讀,深入理解人物的內在品質。如第一件事抓表情“笑”,讀出“笑”背後堅強樂觀的精神;第二件事領悟劉老師敬業執著堅強的精神,重點讓學生感受板書的動作從而深層感悟如此的做法;第三件事抓表情“顯出甜蜜的笑”和追風箏時的動作、語言,逐層解讀,使學生在語言文字的訓練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三、破難點

課伊始,就讓學生從課題入手提出疑問,學完課文的主體部分後,學生可能對理想的風箏有了一定的理解,在文章的最後部分是作者直接表達對劉老師讚美和思念。這樣前後貫穿起來學生就水到渠成地理解了課題,理解劉老師給予他一生的影響。

《理想的風箏》語文教學反思3

《理想的風箏》是一篇文字優美的文章,是半獨立閱讀課文,篇幅較長,但文章抒情、深沉,富有激情。我的教學在啓發學生學會思考、欣賞上着力。

1、注重生成性教學,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培養學生對閱讀材料有大膽質疑的能力,並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是五年級學生的閱讀要求。課文雖然只用一個課時來教學,我感覺已經基本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問題,解決學生的疑難。

我的教案是粗線條的,空間很大,目的是屆時循着學生的思維調整,預設環節不能過細。

學貴有疑。我要求學生做好預習,鼓勵他們學會在疑問處打個“?”。學生能抓住關於篇章的主要脈絡提出兩個問題,還就重點文段的關鍵詞語提了兩個問題,都挺有思考價值。我把四個問題拋向學生,大家聯繫課文仔細體會、理解。“老師的上課與放風箏有什麼聯繫?”——兩者看起來沒有相關,但課堂的精彩與主人公劉老師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密不可分,也深深影響了作者。所以,當明媚富有生機的春天到來的時候,作者“不由自主”地想起儘管身有殘疾但活得頑強、快樂的劉老師來。學生通過能提挈全文的問題思考,把握了文章的主題。另兩個抓住關鍵詞——“引起同學們激動的心跳”和“功德無量的圓木棍”來思考的問題,看出學生對重點語句的把握較準,知道從關鍵詞上突破課文理解。對這些疑問,我只做了理解準備,課上是根據學生的質疑調整教學思路,讓學生的思維引領教學程序。我

較滿意他們自主學習,深入思考的能力。

2、注重朗讀指導,透過文字領悟情感。

《理想的風箏》有深情的細膩的描寫,也有點睛的議論,抒發了作者對三十年前的老師的懷戀。感人的文字,應該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體會其內涵。

教學中,我把文中幾段有關人物特寫的文字打出投影來,讓學生或緊扣重點詞讀出景物中蘊涵的深意,或藉助停頓、語氣的轉換觸摸人物心靈的剛與柔......課前,我是特意範讀了一次的,學生被美妙的文字、深沉的情感吸引住了,聽得入了神。所以教學時,他們模仿範讀,在理解的.基礎上,基本讀出文章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朗讀,以聲傳情,是很能感受、瞭解閱讀者認識深淺的方法。

3、課外拓展,深化主題。

文章以一名殘疾老師自強不息、熱愛生活的典型事例教育少年兒童要珍惜光陰,熱愛生命。課前我讓學生蒐集身殘志不殘的事例,他們在蒐集、彙報、聆聽中獲益不淺;課的尾聲,讓學生在劉老師的圖片下寫自己的心裏話,學生直抒心臆,深化體會。我還藉助前一天報紙上海倫﹒凱勒遺囑的話教育學生:只有活出生命的強音才能領略命運的精彩。幾個設計將積極的人生意念深入學生的心靈。

不足:

時間的把握稍有欠妥,教學設計有點前鬆後緊,環節過渡還得自然、圓潤些。課的末尾對劉老師“理想的風箏”的領悟還缺少回顧總結,顯得不夠完整。

《理想的風箏》語文教學反思4

初讀課文,就被劉老師樂觀、積極向上、熱愛生活的細節描寫所打動。再讀課文的時候,我發現劉老師的形象在我心中越來越豐滿了,我被作者濃濃的思念感恩之情所感動。三讀的時候,我被理想風箏的豐富內涵所感動。於是,細節——情感——內涵成爲我腦中的三個關鍵詞,這個課堂設計也便圍繞這三個關鍵詞展開。

讀文多遍,內容多,挖掘點也多。怎麼上,我首先決定抓“主題教學”。我從文中找到了一條線,用這條線貫穿整堂課的教學,這條線就是文中的這句話:“他將永遠在我的記憶中行走、微笑,用那雙寫了無數粉筆字的手,放起一隻又一隻理想的風箏。”因爲這個句子對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有難度,而且也最能體現劉老師放飛的不單單是自己生命的風箏,放飛的更是一個個學生生命裏的風箏,照應課題,突出了文章的主題。拎住這條線,我就拎住了這堂的主題,於是學生就緊緊地圍繞這條線,從關於劉老師的三個事例中找到相關的細節,品讀感悟,劉老師的形象逐漸豐滿,劉老師的人生態度逐步彰顯,學生對這句話的理解逐步深入,文章的主題也逐步清晰。

其次是“以生爲本”。“學生已經懂的不學,說了學生也不明白的也不學”。我在課堂上給自己提出這樣的要求。這篇課文中,事例很典型,文字表面的意思很好理解,難體會的是隱藏在文字背後的情感。因此,我把立足點就放在讓學生通過細節的感悟,去體會文字背後的情感,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但因爲這篇文章很長,有1200多字,所以,我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抓住了幾個點,引導學生深入體會。當然還滲透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運用學習方法學習新的內容。

《理想的風箏》語文教學反思5

《理想的風箏》這篇課文描繪了在春暖花開的季節,小朋友們根據自己的理想扎出不同的風箏,並將這些風箏放到蔚藍的天空,讓風箏帶着自己的理想越飛越高,越飛越遠。這是課文的主要內容。文中一共寫了7個小朋友放了不同的理解,如作者是放飛水兵帽,希望以後能夠當一名海軍;小薇薇放飛蝴蝶希望以後可以當昆蟲學家等。

講完全文,讓學生明白不同風箏代表不同理想後,我也提出一個問題:同學們,理想是一個人的奮鬥目標,是我們前進的動力。所以每個人都要有理想。那麼請問你們的理想是什麼?

我的話剛說完,整個班級就沸騰起來了:老師,我想當科學家;老師,我想當老師;老師,我想當作家;老師,我想當一名工程師……

但是有些學生的答案竟然是要當孫悟空,學他大鬧天宮,還有的要當神仙……

等大家講完後,我進行小結:同學們的理想都很好,如當老師、作家、工程師……但我們說你現在並不是有了理想就等於你已經實現了理想,還需要大家面向這一理想的方向去努力和奮鬥,付出汗水才能實現。但有一些理想應該值得注意:想當孫悟空的同學,這樣的理想與衆不同,有獨特的想法,但不是很切合實際。因爲孫悟空畢竟是神話傳說中的人物,是靠我們人去想象出來的。雖然隨着科技的發展,在孫悟空身上的一些本領已經實現了一些:如神六的上天等,有些還要大家以後去努力實現。但也有些卻是不可能實現的;如72變、一根毫毛變成一隻猴子,大鬧天宮等,因爲天上沒有天宮。所以對於這一些不切合實際的幻想,希望大家要去掉。

小學生處於兒童時代,對什麼都感到好奇、善於模仿。很容易對一些想象中的英雄人物由於佩服而崇拜,特別是童話、神話中的英雄人物,常常希望有朝一日也象他們一樣能夠神通廣大,大幹一番。因此理想就向這一方向去追求。所以我覺得這一些都需要我們去發現,並加以引導。在鼓勵他們大膽想象、大膽追求的同時,必須引導他們怎樣去通過奮鬥來實現理想。並指導他們去掉那些不切合實際的幻想(如前面所說的孫悟空的72變、大鬧天宮等)。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他們的成長。

《理想的風箏》語文教學反思6

《理想的風箏》這是一篇回憶性的文章,以一個學生的語氣,描寫了一位殘疾教師的形象,刻畫了他樂觀助人、愛學生、愛工作、愛祖國、對生活充滿了強烈的愛與執着的追求。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閱讀提示指出:閱讀本篇課文,可以用給自己提問題的方法幫助思考。我一直認同這種“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教育理念。教育,不僅要傳授知識,更應該傳授掌握知識的方法,從而提高被教育者終生學習的能力。於是,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爲:運用給自己提問的方法,自學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爲了使教學的每個環節落到實處,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瞭如下幾個方面:

一、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

本節課的教學目的是以《理想的風箏》爲例,教給學生——給自己提問,自學課文的讀書方法,因此,我率先詳細示範瞭如何根據句子提問思考;接着以閱讀提示爲例,讓學生明白如何根據段落提問;最後啓發學生如何根據篇章體溫

二、讓教學的各個環節都落到實處。

首先,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閱讀。開篇就讓學生大聲朗讀,做到讀準確讀流暢。接着讓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提問邊思考,一節課,光是朗讀課文便佔了五分之二的時間。難怪有老師課後對我說:“開始看你這樣讓學生讀書,都不知道你後面還有什麼內容可以講了。”

其次,對於學生課堂上出現的問題,及時糾正。這節課開書朗讀,我下位巡視檢查,發現很多同學讀過一遍課文之後,卻並不認識“貯”這個字,針對這種讀書走過場的現象,我並未因爲這是一堂教研課而姑息,而是當即指出問題,並要求同學們回過頭藉助工具書解決這一問題,同時嚴肅指出這樣讀書的危害。

另外,重視學生學習效果的反饋。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就是讓學生學會一種新的讀書方法。那麼學生方法掌握如何?爲此本節課我設計了一個最重要、也是我個人認爲最成功的教學環節:師生、生生間的相互提問。這其中有個人提問個人答;有個人提問好友答;有小組提問小組答;有老師提問學生答等。正是通過這種方式,一可及時瞭解同學們對課文了解情況;二可學生是否學會提問學習;三可培養學生大膽提問、勇於發表個人見解的優秀品質;四能培養學生合作探究學習的意識;五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爲此,我不惜花費大量的時間將這一環節落到實處,乃至最後無法完成自己預設的教學任務。這我就不得不談談本次教學的失誤:

對學生的能力估計不足。仔細讀讀這篇課文,就不難發現,這篇文章篇幅很長,意蘊深刻,作爲一個小學生,他們是很難理解成人世界的種種作爲,而我,在這裏又恰恰犯了本本主義教條主義之大忌,不僅沒有給學生減輕負擔,反而將一種新的讀書方法滲透進來,其結果自然是事倍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