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錢塘湖春行》優秀說課稿範文大綱

《錢塘湖春行》優秀說課稿範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6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錢塘湖春行》優秀說課稿範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錢塘湖春行》優秀說課稿範文

  《錢塘湖春行》優秀說課稿1

中國古典詩歌是世界藝術園地一朵奇葩,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探討的是初中語文課本第一冊第三單元《詩五首》中的一首《錢塘湖春行》。

一、教材分析

縱觀新教材詩歌30首,詩歌內容、習題的安排都遵循了循序漸進的規律,由淺入深提出了要求。我認爲大致可歸納爲以下幾點:

1、強調誦讀,讀出節奏,讀出輕重,讀出韻味。

2、體會詩歌感情。

3、品味字句,體會詩歌語言精妙。

4、體會詩的意境、情趣,要有一定自讀和初步賞析詩歌的能力。

二、學生分析

初一學生仍以形象思維爲主,基礎較差、文學底子薄,各方面能力相對低下。沒有學習詩歌的意識和方法,教學目標制定應綜合考慮這些因素。

三、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情況,我定出了以下教學目標:

1、體會詩歌情感性。

2、學習閱讀詩歌的方法並初步賞析詩歌。

3、培養學生想像能力,朗讀能力及初步賞析能力。

4、瞭解我國古代詩歌重要性,培養閱讀詩詞興趣。

目標2是對方法理解,爲重點。難點是目標3,由學生自身弱點和學生對教材適應情況決定的。

四、教法學法

新的語文教材更爲注重學生想像能力培養,注重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曾在發現理論中認爲:“應可能的讓學生參與到探索知識過程中去。”葉聖陶也有理論:“教材無非是一個例子。”

初一學生形象思維爲主,活躍好動,再加上詩歌教學一定的難度性。必然採用靈活多樣、形象直觀的方法突破難點。方法定爲:

1、情境法(直觀畫面,音樂)

2、誦讀法(反覆誦讀)

3、討論法(交流體驗)

4、競賽法(提高興趣)

五、教學過程

(一)預習

預習要求:①熟讀詩歌,掃清字詞障礙

②瞭解詩人及創作背景

通過課前預習對新課有一個感性認識,爲課堂教學順利進行作準備,並且可以培養學生讀書習慣。提高釋詞識字能力。

(二)學習詩歌,授之以漁

1、第一步,導入新課。

“‘同學們,伴着優美的旋律,在碧綠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在‘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的詩句中我們走進春的世界”。

由學生熟悉的詩句引入新課。利用多媒體,播放流動的春景爲課堂創設情境。隨着柳枝搖曳,伴着春花競放,他們會很快走進萬物復甦、爭奇鬥豔的春天裏。把學生思維引入了正軌,激發了興趣。

2、介紹詩歌方法,授以新知。

讀詩

想詩

解詩

賞詩

悟詩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一方法符合初中學生心理、生理特點,並且遵循了循序漸進的規律。

3、用方法學習本詩。

“讀詩”——

利用多媒體聲、像具備的特點,展開詩句所對應的圖景。學生跟着讀可讀出節奏、讀出輕重音。在朗朗書聲裏,在生動的畫面中學生快樂的學習着。

“解詩”——

①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

②說說詩大意。

③找出詩中所繪景物並且尋求遊蹤。

這一步由學生討論完成,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地位。解詩是解作者、解詩意,對初中學生而言通過這一步驟可以拓展知識面,同時爲後幾步的學習貯備力量。它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悟詩”——

①景中有情嗎?將你感觸到的說給同桌聽。

②自由誦讀,融入詩情(配樂)。

王國維曾在《人間詞話》中指出“一切景語皆情語”,可見景產生於情,情是作品的靈魂。悟也就是悟詩情。以情爲橋樑與詩人交流容易產生共鳴,體會到了情纔會看到詩詞的精妙。這一步我仍然讓學生各抒己見,同時將誦讀作爲手段來讓學生悟情。這樣學生口、腦並用,在熱熱鬧鬧的課堂裏大膽的發揮。

“賞詩”——

①點擊賞詩辦法

A、抓字眼(抓關鍵字,美詞美句)

B、品詩情(如遊子思鄉情、憂國憂民情、熱愛自然之情等

C、現畫面(找出隱藏着的圖畫)

D、品詩韻(如平仄和諧、末字押韻,對仗、對偶等)

②賞析詩歌(寫、畫)

教師點擊賞詩方法目的在於發揮其主導作用。初中生三年下來不會閱讀、賞析詩歌是屢見不鮮的事情。在這裏提供方法在於爲他們終身閱讀和賞析詩歌奠定基礎。

葉聖陶曾說:“文學鑑賞猶如採礦,你不動手,自然一無所獲,只要你動手,就會採到晶瑩的礦石。”讓學生將體會到的用筆寫下來,或者鼓勵他們用畫筆將腦海中已有的圖畫勾勒出來,這樣,他們是會有所收穫的。在他們尋找美的過程中,表達與創造已經和諧統一。

“想詩”——

請一位“小導遊”將遊者帶到錢塘湖遊覽。遊者可以閉上雙眼,在“導遊”描繪的春景中插上想像翅膀飛翔觀光。伴着跳動的旋律,學生心兒也會隨之跳動。這時候他們獲得的不再僅僅是呆板的掛圖,而是着有情感的活生生錢塘湖春景。

“讀詩”——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用競賽形式讓學生進行誦讀。這一讀不僅把前幾個環節有機銜接了起來,在書聲裏,詩情、詩意、詩韻綜合感受。同時,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是最後一步,也是總結性一步。

(三)延伸性閱讀

天淨沙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用捕魚方法捕魚是教學最終目的。這一階段是知識的鞏固運用性階段,同時也是能力深化培養的階段。用本課所授方法自學此詞可以培養學生遷移知識的能力和自學能力。

六、總結

1、這堂課體現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教材爲例子的原則。

2、具有實踐性。

  《錢塘湖春行》優秀說課稿2

一、說教材

縱觀長春版的新教材,增大了經典古詩文的閱讀量,詩歌的.內容均在每冊教材的第一課就要出現,遵循了循序漸進的規律,由淺入深的提出了新的要求,我認爲大致可歸納爲以下幾點:

1、強調誦讀、讀出節奏、讀出輕重、讀出韻味。

2、正確工整默寫詩句,體會詩歌感情。

3、品味字句,體會詩歌語言精妙。

4、體會詩的意境、情趣,要有一定的自讀和初步賞析能力《錢塘湖春行》作爲中考必考的50篇古詩文之一,說明白居易寫的此詩,有其重要的地位。

二、說學情

八年級學生雖然有了一定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但仍以形象思維爲主,文學底子薄,學習古詩還沒有形成良好品讀賞析方法,多數同學還停留在記誦階段,教師在課堂要適時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積極性,逐漸培養學生的古詩欣賞能力。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中閱讀教學要求:“應引導學生鑽研文本,對文學作品閱讀着重考察學生對形象、情感、語言的領悟程度,讓學生初步形成鑑賞文學作品的能力。”以及對學習古詩應達到記誦、積累的要求,落實“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教學理念,構建師生互動,開放民主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結合初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背誦默寫古詩,培養學生欣賞古詩能力。

2、品味語言,體會詩歌的意境和感情。

過程與方法目標:

反覆誦讀,師生互動合作探究,理解詩歌的內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啓發學生熱愛中國傳統文化,提升欣賞品味、培養審美情趣。

四、說重點、難點

根據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學習基礎,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確定如下:

教學重點:通過誦讀和賞析,體會詩歌意境,感受詩歌蘊含的感情。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進入詩境感悟,體會詩歌語言的精妙,培養學生初步賞析能力。

五、說教法、學法

俗話說:“教有常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根據學情,本課特點和教學目標,結合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我準備採用如下教法和學法。

1、通過情境激趣法、誦讀法、討論法,採用“讀詩、解詩、賞詩、悟詩”四步教學法來完成教學任務。

2、通過教師啓發,打造師生互動,開放民主的語文課堂,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六、說教學流程:

(一)溫故知新:

《賣炭翁》中有“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的名句入木三分地刻畫出賣炭老翁的矛盾心理,《觀刈麥》中與此句有異曲同工的詩句是什麼?這位作者是誰?

(二)導入新課:

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中國歷史上,在天堂杭州做過刺史的不乏名人,其中最有名的當推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宋代文豪蘇東坡,他們不但在杭州給人留下任人緬懷的政績,而且也流傳下許多描寫杭州西湖的詩文,蘇軾就有“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詩句,白居易對西湖更是情有獨鍾,在《春題湖上》曾言“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在此湖”。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白居易詠西湖的名篇《錢塘湖春行》,領略作者筆下杭州西湖的美麗景緻。

(三)教師解題並介紹體裁特點:

1、錢塘湖即杭州西湖,春:表明季節,行:走,遊覽

2、七言律詩,律詩分爲四聯(首、頷、頸、尾)

(四)師生共同回顧作家作品,教師說明寫作背景。(大屏幕)

(五)學詩重在兩個方面內容:“讀”和“品”。

一)朗讀訓練

1、範讀:(聽音樂,朗讀錄音)

2、通讀:要求讀準音,讀順暢(自由讀、齊讀)

3、誦讀:要求讀出重音,讀出節拍,讀出韻味(個人讀、評價)

4、再讀:要求讀出詩句的情感、美感(分組讀、齊讀)

二)品讀賞析

(1)解詩

1、請你說說詩的大意。

2、找出詩中所描繪的景物,你能看出寫的是西湖什麼季節的美景?

3、尋找詩人的遊蹤。

(2)賞詩(合作探究)

1、首聯中“水面初平”寫的是怎樣的景象?爲什麼說“雲腳低”?

2、頷聯中“幾處早鶯”有什麼含義?爲什麼不是“處處”?爲什麼“爭暖樹”?“誰家”爲什麼不是“家家”,有什麼深刻含義?從鳥兒的動態中我們感受到了什麼?

3、頸聯中爲什麼說“亂花迷人眼”?這樣寫與詩題有關嗎?這一聯我們能否想象將來景物會怎樣?它蘊含一個什麼樣的哲理?

4、詩的最後兩句運用什麼表達方式?

(3)悟詩(討論交流)

1、“一切景語皆情語”,情往往是作品的靈魂,本詩中景中有情嗎?請你找一找最能概括感情的詞語?

2、律詩講究對仗,本詩中應是哪聯?本詩的韻腳?壓什麼韻?

3、你最喜歡本首詩中的哪一聯?理由是什麼?

4、錢塘湖除了優美的自然景觀,還有兩位忠臣陪在湖邊,知道他們嗎?

(六)拓展閱讀:

1、比較《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與本文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2、請你說出你所熟悉的寫春的詩句。

(七)課堂小結:

教師富有激情地總結學習重點,並進行德育滲透,而“授之以漁”即賞析詩的方法。

(1)詩人抓住景物特徵,運用最準確,最具有表現力的詞語加以描繪和渲染,山寺及於湖面,舒捲的春雲分外悽迷,水天相接,早鶯放歌鳴啼於樹,紫燕剪飛啄泥築巢,既有亂花迷人之色,又有淺草茵茵之態,整個畫面景物各自獨立,又渾然一體,“行”爲脈落,起筆方位,落筆方位,遊遍大半西湖,產生了移景換景的藝術效果,隨着鏡頭的閃閃而過,綺麗的風光重現,把我們帶入西湖早春的風景畫卷,整首詩描繪的是春回大地、西湖早春生機勃勃的景象,表達了作者的讚美、熱愛之情。天才的詩人與山水結合便是山水之幸事、詩人之幸事,更是文學之幸事,後世讀者之幸事。山水成就了詩人,詩人也成就了山水。希望同學們熱愛自然,鍾情於中華靈繡的山水,創作時代更加優美的文章,讓我們的山水文化源遠流長……

(2)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應掌握賞析詩的基本方法,即讀詩、解詩、賞詩、悟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