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朗讀者》優秀觀後感

《朗讀者》優秀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9W 次

“做父母的有什麼比兒女生活幸福還幸福的事呢?”著名企業家柳傳志,出現在《朗讀者》中的身份卻是一名再普通不過的父親,他要朗讀在兒子柳林婚禮上的致辭。致辭寫得很好,“我榮幸地有機會給柳林當爹有四十幾年的歷史了”幽默開場,勉勵他們“真正理解,有理想而不理想化,以強大的心臟去面對未來”。帶着緊張、興奮和幸福綜合的複雜情感,這是企業家的另一面。

《朗讀者》優秀觀後感

“醒來覺得甚是愛你”。成都的鮮花山谷夫婦,一千兩百畝花田是愛的承諾,結婚26年還保持着爲對方讀情詩的習慣。他們爲觀衆帶來了朱生豪寫給宋清如的情書。

“願你有好運氣,如果沒有,願你在不幸中學會慈悲。願你被很多人愛,如果沒有,願你在寂寞中學會寬容。”世界小姐張梓琳剛剛生下女兒,她朗讀的是作家劉瑜寫給自己女兒的文章《願你慢慢長大》,年輕媽媽非常動情。

96歲的著名翻譯家許淵衝壓軸登場。現場朗誦林徽因悼念徐志摩的《別丟掉》,動情處熱淚盈眶。他是“詩譯英法唯一人”,給自己定的“小目標”,是100歲前翻譯完莎士比亞所有作品。董卿爲了烘托,問場下觀衆:“牀前明月光都會背,怎麼翻?哪個英文好點的跟我說你敢翻?”許老可愛極了,忙不迭地接茬“這個不難翻的”,然後開始解釋,場上場下笑聲一片。許老桃李滿天下,節目的最後是從全國各地趕來的學生朗讀他翻譯的作品。

電視節目的關鍵,常在人的魅力。第一期播出後,《朗讀者》的豆瓣評分達到了9.4。節目抓人的祕訣在於,它不是就文字論文字,而是藉着朗讀,把朗讀者背後的生命故事帶到人前,引發共鳴和一點思考。朗讀是傳播文字,而人則是展現生命。

節目還體現出了層次感和豐富的細節,因此簡單的節目模式看着並不單調。朗讀者的出場順序是有講究的,前後的故事與文本有聯結與呼應。“遇見”的既有大愛,無國界醫療互助之愛、文化藝術永恆追求之愛,也有小愛,親情與愛情。節目以李雲迪的鋼琴曲開場,以臺灣民謠之父胡德夫的《匆匆》收尾,氣氛圓融、統一。涉及到需要專家解讀的文本,康震教授也只在必要時出來點評一二,沒有給節目添染太多學究氣。

總之,這是一檔有着人文精神追求而又不那麼曲高和寡的電視節目。重新做回一個朗讀者,重新來關注文字和生命的故事。

然而,作爲大衆文化產品,電視節目在把自己從曲高和寡處拉下來的同時,也要清醒意識到,觀衆對文化類節目的追捧和熱情,節目播畢後並不能多少化爲對知識渴求的內在動力。這是人文類節目的最大侷限性。以各種維度而言,《朗讀者》等高分節目的熱播都只是一股清流,而不能預兆着文化春天的徹底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