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朗讀者家觀後感

朗讀者家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1W 次

朗讀者是中央電視臺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類節目,值得大家去觀看。這是小編整理的朗讀者家觀後感,喜歡大家喜歡。

朗讀者家觀後感

朗讀者家觀後感1

央視大型文化情感類節目《朗讀者》播出第七期“告別”主題節目,姚晨驚喜亮相。現場講述自己與陌生人之間的難忘情誼,爆料曾被收留睡木板牀,分享首當媽媽時與月嫂魏姐的故事及自己寫下的文章《魏姐》。姚晨還現場深情朗讀了魯迅經典《阿長與<山海經>》,感恩每一次萍水相逢的遇見。

節目中,姚晨談起了在自己生命中短暫出現卻時常浮現於腦海的一些人。說到求學時的難忘歲月,她提到了在自己無處可去時,收留自己的“胖姑娘”。那時候,兩人擠在一張極小的木板牀上,“基本她就佔了三分之二,然後我佔了三分之一”,姚晨還開玩笑說自己“像個蝙蝠似的趴在牆上睡了一個月”。那種“異鄉人收留異鄉人”的溫暖讓她十分感激,談及最後一次遇見,她難掩遺憾,“生命中好多人都不知道什麼時候就默默地不見了”。另外,姚晨還與觀衆分享了自己與月嫂魏姐的故事。在第一次當媽媽的手足無措中,魏姐就像是她的戰友,陪她度過了人生中最特殊的一個時期。“我發現她真的很愛孩子,她永遠比我們更早發現孩子哪長了紅疹,哪哪不太好”,關於魏姐細緻的情感付出姚晨記憶猶新。她還特地給魏姐寫了一篇文章,記錄下這段時光,“希望自己也能記住她,包括將來土豆長大後看到文章也能知道有這樣的一個人疼過他”。

帶着自己對那些陌生人的感念,姚晨把所有的情感都傾注在朗讀當中。她用真摯的聲音,不徐不疾地把《阿長與<山海經>》中的每一個片段娓娓道來。有趣的生活細節,驚喜的《山海經》,在姚晨的朗讀中顯得十分生動。溫情的講述之下感情卻並不平淡,結尾“仁厚黑暗的地母啊,願在你懷裏永安她的魂靈”,更是把所有積攢的感情瞬間噴發,把魯迅對阿長的那份深厚情誼和哀思展現得淋漓盡致。聽完姚晨的朗讀,觀衆們紛紛表示“太感動了”“聽得都入迷了”“從中聽到了魯迅對長媽媽的情感”。

“每一次遇見,就像是一場告別”,“遇見”與“告別”是人生必經之路。繼首期以“遇見”作爲主題詞之後,央視大型文化情感類節目《朗讀者》本期以“告別”作爲核心主題,嘉賓在感念過去的同時,也勾起了觀衆深藏於心底的情愫。

朗讀者家觀後感2

我是一個喜歡文字的人,我喜歡把一份情懷寄託在一段段的文字裏,靜靜地思考,我也喜歡朗讀,我喜歡讀優美的文章給自己聽,手機裏面反覆播放着自己的聲音,雖然不能盡善盡美,但我很陶醉。最近更是喜歡上了董卿主持了《朗讀者》欄目,一直以來,董卿都是我的偶像,看着熒幕上的她激揚文字,我的嘴角總是會不自然的揚起一絲微笑,我感覺自己無法用語言來表達對她的那種崇拜。

第四期《朗讀者》的主題詞是禮物,開場時她說:“仰望星空,地球是宇宙的禮物;低頭凝望,一花一葉是大自然給世界的禮物;孩子是給父母的禮物;朋友是陪伴的禮物;回憶是時間的禮物。”這幾句話讓我對禮物有了更深的認識,以前總以爲禮物是物質上的東西,沒想到禮物還可以放大,變成精神層面的,我也沒想到,對禮物的詮釋竟可用文字描述得這麼美,一字一句,深入骨髓。

《朗讀者》是一檔充滿人文情懷的節目,每一期都讓我感受很深,每一位嘉賓的朗讀都會讓我陷入沉思,聽別人的故事,理自己的人生。

朗讀者家觀後感3

徐靜蕾在《朗讀者》說到奶奶時眼含淚水,在給奶奶朗讀的時候再也無法抑制住淚水。

我,在電腦前淚流滿面。

我是被奶奶帶大的孩子。小時候除了睡覺幾乎所有的空餘時間都與奶奶待在一起,奶奶教會了我蒸饅頭、包水餃、乾麪條;奶奶告訴我人活着爲了一口氣;奶奶的井井有條影響着我。小時候不聽話,我媽氣急了就打我,記得很清楚,我在炕上我媽在下面,她打我我就在炕上跑,這時候奶奶來了邁着她的小腳跟着我們來回跑,並用胳膊使勁當着媽媽的大手,從此媽媽一打我我就往奶奶家跑。

奶奶不僅是我小時候的避風港,後來結婚後,每次回家奶奶總是叮囑我要對老丁好,她自己更是不用說,只要我自己回去總要問老丁,現在想來,是她老人家擔心我們吵架吧,是擔心我受委屈吧。再後來,有了孩子,奶奶更是心疼得不得了,那時已經七十多歲的她親自餵養了母雞,就爲供女兒吃雞蛋。

奶奶越來越老,本來就耳聾的她更聾了,我們正常的說話聲她已經幾乎聽不見,她就變得很少說話,絕大多數時間都是在聽我們說,一直笑着。偶爾我們會故意大聲同她說幾句逗她開心。

再後來因爲房屋拆遷,奶奶開始被幾個兒子輪流贍養。她說話更少了,每一天總是笑着看着你,默默地吃飯,默默的坐在沙發上看電視,每次離開總是朝她揮揮手,她就知道我要走了。

有一段時間自己把日子過的亂七八糟,見了她,“葉咋這麼瘦呢?不愛吃飯麼?”她的一句話我再也憋不住,任淚水決堤。沒有話語,只是哭。滿心的委屈在她面前化作淚水一涌而出,她就那樣靜靜地陪我坐着。過了好長時間,她說:“別哭了,哭的我心裏難受。”

女兒叛逆後,我的精力大部分被她佔去,每次去老爸老媽那裏也是匆匆去匆匆回,那段時間好像我的世界裏除了女兒一切都不復存在。我是一直被奶奶引以爲豪的孝順孫女,那段時間很少關注奶奶,沒有意識到她老了,時光不多了,總以爲還有的是時間。

去年奶奶突發腦溢血,看到躺在牀上什麼也不知道的奶奶,忽然意識到奶奶真的再也聽不見我的聲音了。我多想再看到奶奶微笑着靜靜地坐在那裏看着我。

奶奶離去快一年了,我始終覺得她依舊在。在和別人說話談起她時依舊說“我奶奶----”說完才記起奶奶已經走了。一個人坐在家裏時會經常想起奶奶,總覺得奶奶就坐在自己身邊,默笑着。

徐靜蕾說:“奶奶走了自己的童年就結束了。”不被奶奶帶大的孩子可能無法理解這句話。真的,奶奶於我而言就是平和的磁場,只是如今四十歲的我告訴自己奶奶走了自己更要學會平和。如同徐靜蕾所說我相信奶奶依然在,我只是肉眼看不見她而已,奶奶就在那兒靜靜地看着我,所以我要好好活着。好好孝順父母,好好與老丁相處,好好帶孩子。

朗讀者家觀後感4

去年過完春節,我發現兒子遲遲不提啓程的事。我對自己說:“這不是你所期盼的嘛。再說了,兒子平時多累呀,常常是幾個月不能休息一天,還要經常熬夜,在家多歇歇也是應該的。”漸漸地,我又有了新的.推測,是不是兒子在戀家呢。

當我肯定了自己的判斷的時候,我對兒子說:“歇夠了,買票出發吧。”

天底下恐怕沒有一個母親不想讓兒子在家多住些天,這對一個母親來說是最大的幸福呀!可是我太瞭解自己的兒子了,他一定是不忍心說出要走的話,那就必須由我趕他出發。至今我都不敢回憶當時的情景,說這幾句話的時候我不敢面對兒子,說完之後我就趕緊離開去做其它事情了。

今年過完春節,我幫兒子收拾行李的時候,他說:“媽,你先別收拾嘛,我可以再歇幾天呀。”我還是背對着兒子說:“已經歇透了,該出發了。”

六年前的夏天,辦完了母親的喪事,還和往常一樣,我和小妹坐着同一趟列車,將要回到自己的家。

這趟車在鄭州總是要停很長時間,每次都是我要等到車開了才肯離開,小妹也就下來,我們倆站在站臺上,離別前的幾十分鐘對我們來說是那麼地寶貴。

這次,小妹緊跟着我也走了下來。我們倆抱在一起痛哭起來,時間一分鐘一分鐘地過去了,站臺上只剩下我們兩個人了。我們仍舊緊緊地抱在了一起,仍舊啜泣着,誰也不肯鬆開。我和小妹誰也沒有開口說話,但我們在各自的心裏說着同樣的話:“母親沒了,我們就沒了家呀。”我們不敢盼望那些節假日了,因爲從此我們的心空了,我們沒有精神頭了。腦海中不停地閃過那一幕又一幕,每每節假日還沒到來,行囊已經打好,車票早已買好。手拉肩背一路小跑匯入那回家的人流中,旅途再怎麼緊張,可這顆跳動的心是輕鬆愉快的呀!

以前我不相信迷信,經常勸她們不要去算卦。現在我相信了,很多事讓我們只能用這種方法才能解釋。

我不是心理學者,我的說法也許不被朋友們認同。我覺得心裏的一種感覺不像一件事那樣具體,隨着時間會模糊,會找不到蹤影的,可是將近三十年了,那種感覺,那種滋味在我的心裏沒有絲毫的淡化。那是在父親去世前的幾個月裏,我的心莫名地揪得緊緊的,一種害怕和恐懼纏着我。那時候住着平房,家就在學校院裏,夏天的夜裏,星空是多麼的美妙,可是從辦公室走到家,我擡頭看天上星星的時候,就想流淚,就有一種莫名的傷心。我常常想一個人躲到沒人的地方,把想流的淚盡情地流個乾淨。直到幾個月後,親戚跑來送來父親生病的消息,我懸着的那顆心才落回原位。事後我知道了,父親在告訴我他要離開我們了。我後悔爲什麼沒有去抓住這種感覺,爲什麼沒有回到父親身邊親眼看看他的身體有沒有問題。

我們的母親很了不起,在最困難的時候她能讓十來口人的家日子過得有滋有味。她到了天國之後,還照樣能保護我們。

出殯的頭天晚上,狂風過後,暴雨就下了起來。盛夏的夜讓我們凍得瑟瑟發抖,把母親的衣服找出來穿在了身上。雨下個不停,時大時小,直到天亮還在淅淅瀝瀝地下着。我們一家子幫忙的人一個個都打着雨傘過來了,三姐在靈棚前豎起一塊兒轉,並拱手作揖祈求老天爺將雨停下來,也沒有管用。大概九點來鍾,爲母親送行的親戚也該來了。就在這個時候,雨停了,太陽出來了,紅彤彤的。兩個小時後,母親沿着她生活了幾十年的古老街道和鄉親們告別的時候,洋灰鋪過的路面被雨水沖刷地乾乾淨淨。

下午,送走最後一個親戚,我們坐在母親生活過的屋裏。就在這時,滂沱大雨又下了起來。那一定是母親在挽留我們,就在這個曾經裝滿了我們歡聲笑語的家裏多停留一會兒吧,這裏將成爲我們的懷念!

接下來是爲母親燒七。二姐送走母親後沒有馬上回北京,她和小女兒爲母親燒的三七。雨下得很大,地裏非常泥濘。她們打着傘準備爲母親上香的時候,雨出奇地停了下來。她們沒有馬上離開,和母親說說話,看着香即將燃完的時候,她們才一步一回頭地離開了。當她們走出了母親安息的那塊兒地,走到了大路上的時候,雨又下了起來。

那年的八月十五,不知爲什麼,我和小妹還是回了老家。到家後也許我們才清醒過來,我們只能到那個地方去找母親了,去和母親說話了。我們打着雨傘上了哥的車,到了地邊雨就停了。

要爲母親做三週年紀念了,她的弟媳帶領着我們這些人,冒着酷暑爲母親扎房子和一切傢俱。我們都十分擔心,到了那一天,這樣暴曬的天氣,怎麼好意思讓親戚們往地裏去呢?就在頭天下午,記得是三點多鐘,我們做好了準備,要去給母親送湯的時候,天上飄來了雲彩。雲彩越飄越多,遮住了太陽,隨後吹來了絲絲涼風。大門外面的人跑回去告訴家裏正在忙碌的人們,天陰了,涼快了,出去看看吧。母親的弟媳說:“看你娘照應得多好。”還是那樣,直到第二天親戚們都走了之後,太陽纔出來。

剛剛過去的這個清明節,我們按照計劃回家祭奠父母。遠在北京的二姐總是比我們早回來幾天,做一些準備工作。這次二姐到火車站接上我和小妹,我們先去看望病榻上躺了三年的嫂子。沒想到正趕上嫂子病危,她的兒女說早飯午飯都吃的很好,半個小時前一切還正常呢。我們坐在嫂子的面前,雖然她呼吸困難,不能說話。但她用目光把自己想要說的話,想要交待的事都交待了。我們陪着嫂子度過了她生命中的最後兩個小時,別人都說這太巧了,偏偏我們回去了,就趕上了。我覺得嫂子冥冥之中是在心疼我們,她不忍心我們再跑一次。嫂子也是在等我們,她知道孩子們太小,經受不住這樣的打擊,需要我們爲孩子們長膽撐腰,來陪伴他們,安撫他們。嫂子更知道,三年來哥爲了給她看病護理,已經身心俱疲,心力交瘁,只有我們纔會陪着哥全力以赴爲她辦好後事。

當天下午遠在長沙的大姐惦記着我和小妹的行程,2:42分她詢問我們是否已經下車,已經到鞏義了吧?我們下車後匆匆在趕路,沒有看手機。到了侄女家,嫂子已經出現呼吸困難,親人們都在場,難受,緊張,慌亂,一時忘了給大姐報平安。一個多小時的16:11分,我給大姐發了短信:“大姐,我們已經到家,嫂子現在很不好。”16:47分,二姐給大姐發了比較確切的短信:“姐,嫂子今晚準備回老家,就這兩天。”

說來也巧,大姐的大兒媳婦春蘭成天在外面跑,那天卻剛好在家。接到信息,孝順的兒媳婦不可能讓72歲的大姐空着肚子去趕路,她一邊給大姐做飯,一邊通知胡濱趕快看票,只有高鐵7:11分開車,大姐的大兒子胡濱趕到家是6:20分左右,從家到高鐵站開車要40多分鐘,這樣算來,如果路上絲毫不耽誤時間,可以跟上這趟高鐵。事後大姐自豪地描述道:“當時下着雨,胡濱見空就往前跑,居然按預計的時間趕到車站了。濱去買票,我趕緊往前走。他買好票後追上我,拉着我一路小跑。我們到進站口已經開始檢票了。”這一切讓我想起了才女董卿的一句話:“如果你想做一件事,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下着雨的長沙街道居然沒有堵車,不按規則往前跑別人居然沒有意見。大姐坐的那趟高鐵準時在10:58分到達鄭州,二兒子奇偉就等在那裏。大姐說奇偉也順利地接到了她,現在我想這點也值得記錄,因爲我曾經見過接站不順利的情況。大姐到達鞏義將近夜裏1點鐘。72歲的大姐完全可以在自己的家裏睡上一個晚上,因爲接下來的幾天將是怎樣的累,她是知道的,再加上嫂子已經走了。大姐沒有那樣做,兒子即便是再心疼也不敢說一聲。大姐僅僅是將紅色棉襖換下來,就又出門了,到芝田老家是深夜1點半鐘。

守夜是兒女們的事,嫂子只有一雙兒女,即使加上孝順的兒媳婦,人也還是太少了,再加上他們都太年輕。我們姐妹就排了班,和孩子們共同爲嫂子守夜。我們不僅是在告慰嫂子,也是在安慰孩子,陪護孩子,支撐孩子。尤其是大姐,白天她要爲管事人把關,告訴他們爲嫂子看病已經花去很多,該節儉的地方一定要節儉。晚上她一定還要輪班爲嫂子守夜,我們怎麼勸都不行,她說再看還能看幾天呀!

我們家的孩子們也都從四面八方趕了回來,他們要親自送一送妗妗。小博很讓我難忘,她的女兒將近三歲,平時晚上不是媽媽陪着睡,就是姥姥二姐陪着才能睡覺。小博讓自己的老公給女兒撒個慌,連夜買票就趕回來了。這不僅讓我想起了幾年前我的一個同事去世了,她平時爲孫子做炸雞自己從沒捨得吃過,可孫子因爲腿疼沒有去火葬場送送奶奶,這個孫子已經是初中生了呀,更何況又不用徒步,我們都非常憤慨。小博從北京跑回來送的是她的妗妗,是沒有血緣關係的人呀!可這是他們惦記的家呀,家裏的一切事都和他們息息相關,一切都阻擋不了他們回家的腳步。

我怎麼會寫下這些東西呢?家所包含的東西那麼多,難道只有這些刻骨銘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