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論語侍坐篇讀後感

論語侍坐篇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5W 次

論語》“侍坐章”應當是指《先進》篇的最後一段吧?這是《論語》中比較長的一個段落,但感悟卻只有一句話——現如今,去哪裏再找到這樣的師生關係!

論語侍坐篇讀後感

這裏摘錄這段話,讓大家仔細品味,看看是不是有同感。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伺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子路率爾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爲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爾何如?”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爲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赤,爾何如?”對曰:“非曰能之,願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爲小相焉。”“點,爾何如?”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三子者出,曾皙後,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爲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唯求則非邦也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則非邦也與?”“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爲之小,孰能爲之大!”

《侍坐》章是孔子“因材施教”的範例。《論語》是記述孔子和學生們談志向的文章,記述富有文采,雖是語錄體散文,卻有完整的組織結構,是典型的刻畫人物的一個好短篇。請劃分並概括出文章的段落大意。參考:第一段(開頭??則何以哉)寫孔子向學生問志。第二段(子路率爾??吾與點也)寫子路、冉有、公西華、曾皙分別述志以及孔子的態度。第三段(三子者出??孰能爲之大)寫孔子評志。解析:首先孔子態度謙和,善於耐心啓發誘導創設輕鬆和諧談話氣氛;然後其學生分別講述自己的志向;最後他肯定了大家的志向,但也指出不足之處,具有樸素的辯證思想。

重點理解

(1)在閱讀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語言說說文章表達的主旨是什麼?參考:通過孔子和四個學生的談話,以“言志”爲中心線索,寫出了學生們的志趣、性格,表述了孔子的思想、態度。解析:通過孔子和四個學生的談話,以“言志”爲中心線索,寫出了學生們的志趣、性格,表述了孔子的思想、態度。

(2)孔子爲什麼要“哂”子路?對子路的“不讓”應如何理解?參考:“夫子哂之”說明孔子對子路的發言有些不滿意,原因是由於子路的“不讓”。解析:“哂”是“笑”或“譏笑”的意思。孔子對子路的發言不滿意,是因爲“其言不讓”。所謂的“不讓”可大致有兩個意思。即:說大話、不虛。從《論語》中的有關記載,我們可以看出子路爲人耿直、坦率,直言不諱。他的耿直坦率,有時弄得他所尊敬的老師都下不了臺。所以,孔子“哂”子路是沒有道理的,可能存有某些偏見。對子路的評價應有實事求是的評價。

(3)孔子對學生志向的評論,表述了孔子的什麼思想?參考:“爲國以禮”是孔子的基本觀點,同時也可體會到儒家的政治“有爲”的積極進取精神。解析:對子路的談志,孔子表示不滿。孔子把“禮”作爲治國理政的根本標準,儘管子路在孔門中是位有政治才能的人物,但在孔子看來,不遵守禮義,即使有理政才能,也是不能治國的。而對冉有和公西華,孔子則予以肯定,因爲他們均禮讓爲先。

(4)曾皙述志,展現了一幅他追求的什麼樣的社會圖景?參考:展現了一幅他追求的禮治社會的圖景。解析:曾皙想做教師對學生進行禮樂教育。在暮春跟學生一起,“澡身而浴德”,接着在舞雩臺上吹,思念蒼生,歸途中再唱起歌,陶冶性情,從而培養青少年優美情操,高潔志趣。這是他追求的禮治社會的圖景。

(5)孔子對子路的評論,體現了孔子的怎樣的思想?參考:體現了孔子重視道德修養。解析:孔子肯定子路打算以禮治國,但批評子路說話態度不謙遜。可見其對道德修養、文明禮貌的要求嚴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