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論語讀後感7篇

論語讀後感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9W 次

論語》是文化經典之一。它是從生活中來的,也應該回到生活中去。以下是小編收集的論語讀後感7篇,歡迎查看!

論語讀後感7篇

  篇一:《論語》讀後感

《論語》是講述孔子學生的語言、行爲的一本書,非常著名。

這本書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如: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 “再,斯可矣。”這句話讓我懂得了幹什麼事都不要太沖動,要再三思考。我們的智慧還比不上孔子,所以遇事還是考慮再三爲好。

讀了這本書,感覺好象在古代一樣,滿腦子都是孔子、貢子、顏回、冉求等人物栩栩如生的形象。朗讀的時候,覺得自己彷彿就是孔子,最大的感觸就是爲中國歷史文化的博大精深而自豪。在實際生活當中,有一些人就像顏回一樣勤奮好學,有一些人就像宰予一樣在課堂鼾聲如雷。

我很喜歡這本書,這本書讓我懂得了不少的知識。

  篇二:《論語》讀後感

暑假我在家讀了《論語(二)》,剛開始我一點也不懂,在爸爸媽媽解釋下我漸漸地懂了一點。主要意思是說:“古代聖人孔子教我們怎樣做人的道理。”

《論語》裏面有這樣一句話: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意思是:孔子說:“我們跟父母相處,如果父母有不對的地方,要委婉的勸說。即使自己的意見沒有得到父母的認可,還是要態度恭敬,不能生氣,不能怨恨。”我是個乖巧小孩,每次爸爸媽媽教育我的時候我都很難過也很生氣。想到這些再讀讀《論語》裏的教導,我真後悔呀,父母都是爲我們好!以後我要聽父母的話,認真學習,和爸爸媽媽做永遠的好朋友。

  篇三:《論語》讀後感

我讀過許多書,對我很有幫助的是《論語》。

《論語》可以說是我的無聲老師。小時候,一有困難,就去找它。比如,一年級時,我總是吹牛皮,又不敢去做,後來看到“子曰:恥其言而過其行”之後,我便不說大話了。當我學習時浪費時間,想起孔子的話“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就趕緊抓緊一分一秒寫完作業。不想學習時,想起孔子的話“博學於文,方可成大事”又開始爭分奪秒的認真學習。學習上我一直認爲只有死記硬背才行,讀了孔子的話“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我才明白,學習一味死記硬背不行,只有邊學邊思考才行。

在有疑問時,讀一讀《論語》,彷彿孔夫子就在身邊爲我解答。

  篇四:《論語》讀後感

《論語》,記錄了孔子的言行,是留給後人的一本珍貴的寶典。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孔子教導我們,要經常複習一些舊知識。因爲我們能在溫習過程中領悟到一些新的東西,因此,溫故而知新也是一個十分可行的學習辦法。

子曰:“與人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孔子告訴我們,人如果沒有信用,根本不可以在社會上立足的。就像大車無輗,小車無軏一樣,是走不了的。

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孔子認爲,要重義輕利。若一味追求個人利益,就會犯上作亂。

《論語》是一坐知識的寶庫,希望大家都來讀,即受教育,又有所得。

  篇五:《論語》讀後感

暑假期間我讀了《論語》這本書,《論語》記錄着孔子和他學生的故事,我最喜歡裏面的《以學爲樂》、《宋濂借書》、《孔子學琴》等。

《以學爲樂》寫的是一個叫於仲文的小孩,他從小就聰明好學,他讓父親給自己蓋了一間小書房,他每天都在裏面看書,學習以此爲樂,勤奮好學,他長大終於幹出一番事業。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意思是,懂得學習的人不如喜愛學習的人,喜愛學習的人不如以學習爲樂的`人。

這篇故事告訴我,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快樂的面對,努力去完成,以學習爲樂趣。

  篇六:《論語》讀後感

子路的人品值得我學習,勇敢、樂於助人、勇於追求自己的夢想,並執着於自己的追求,不言放棄這些都是仲由的優點,雖然仲由有很多缺點,可是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又有誰沒有缺點呢?所以,我覺得“衣敝縕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知恥者,其由也與!不伎不求,何用不藏?”即是對仲由的表揚。子路終身誦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藏!”有誰能和穿衣服好的人站在一起不怕丟臉呢?

祭於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如果肉過了三天以後就不吃扔掉豈不是很浪費,普天之下又有多少衣不蔽體食不果腹之人?而孔子卻不食出三日之肉,由此可見孔子之浪費。

  篇七:《論語》讀後感

讀過《論語》以後,我在這本書裏學到了做人要有仁德。孔子說過這樣一句話:“里仁爲美。擇不處仁,焉得知?”就是說“居住在有仁德的地方纔是好的。如果不選擇有仁德的住處,哪能算得上是明智呢?”它的意思是讓我們多和有仁德的人交往。

這本書還告訴我,做人要懂得孝道。孔子說:“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現在所謂孝道,總說能夠奉養父母就可以了。但對狗對馬,也都能做到飼養它。如果對父母只做到奉養而不誠心孝敬的話,那和飼養狗馬有什麼區別呢?“它的意思就是讓我們要誠心孝敬父母。

讀了這本書以後,我不僅懂得了做人要有仁德,而且還要誠心地去孝敬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