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論語》讀後感(11篇)

《論語》讀後感(11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8W 次

論語讀後感(11篇)

《論語》讀後感(11篇)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千萬不能認爲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論語》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論語》讀後感1

在寒假裏,我讀了《論語》這本書。其中的句子令我回味無窮。

子貢說過:“老師以溫、良、恭、儉、讓知道了每個國家治理國家的方法。老師求得的方式,恐怕和其他人大不相同吧!”從這句話中,我知道,孔子的求得方式是多麼的高明。

我發現,在《學而篇第一》中,孔子大都講的是“孝”和“禮”。比如:“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這句話就是說對父母一定要“孝”。如果一個人幹了壞事,但是他卻孝順父母,說明他還有悔改的機會;一個人沒有幹壞事,但是他卻不孝敬父母,那麼這個人就無可救藥了。

在《爲政篇第二》中,孔子講了治理國家的方法,以及他是如何從政的。孔子是強力推薦不要以“勢”來治理百姓,而是要用“理”來治理百姓的,這樣百姓就會心服口服。而且,《弟子規》中也提到:“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難怪,後來有很多國家都請他做官呢!

《論語》讓我知道了怎麼做人,而且《論語》中的很多詞都變成了現代常用的成語,比如“巧言令色”就是從論語中的“巧言令色,鮮以仁”出來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去學習《論語》,並且去深入體會。

《論語》讀後感2

另外,《論語》中還有另兩處相關的記載,我覺得更爲重要。一處是: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顏淵)這裏的兄弟可以做“朋友”理解。我覺得,這一段語錄對我們自身提出了要求。友誼是需要雙方共同建立的,我們不能只要求對方符合自己的要求,還要使自己能羣,能讓人接受。要做到這一點,恭敬有禮是基本的條件。

此外,這段話還擴大了選擇朋友的範圍,提出了與人交往應有的氣度。我覺得子夏是相當有胸襟的。當一個人能夠自立於天地之間,視野已達到一定境界時,什麼人不能容我成爲他的朋友?同樣,當一個人能夠自立於天地之間,視野已達到一定境界時,什麼人不能成爲我的朋友?只要不超越道德底線,“四海之內皆兄弟”。這一點可以和另一處對讀:子夏之門人問交友于子張。子張曰:“子夏云何?”對曰:“子夏曰:‘可者與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張曰:“異乎吾所聞:君子尊賢而容衆,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賢與,於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賢與,人將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論語》讀後感3

《論語》中讓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孔子對流水的感嘆,融進了他對時光飛逝,人生苦短的感嘆。

用逝水象徵時光的流逝一種促人及時行動的緊迫感,一種生命價值只有在奮鬥中才會實現的歷史責任感,都在一聲嘆息中流露出來,帶給人無盡的思考。

時間是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長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貴、最易被忽視而又最令人後悔的東西。

一步步、一程程,已經走了多遠,永不停留,走過秒、分、時、日,又積成日、月、年代。

高爾基說過:時間是最公平合理的,他從不多給誰一分。

勤勞者能叫時間留下串串果實,懶惰者的時間留給他們一頭白髮,兩手空空。

我們不能讓時間停留,但可以每時每刻做些有益義的事。

《論語》讀後感4

論語讀後感過去曾有過“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說法。在延續一千多年的科舉時代,《論語》也是國家錄用官員考試的指定教科書。

但是隨着時代的變遷,治理國家的環境變了,治理國家的方式自然也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因此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還指望通過兩千多年前形成的《論語》上面制定的治理國家的方式來管理國家,是不切實際的。

所以我根據開放社會的理論、從國際視野的角度、圍繞怎樣學習文化知識和怎樣學習做人的主題,從整部《論語》中選擇了一半與此有關的部分,按照“教育、孝順、仁愛、誠信、禮節、義利、察人、交友、鬼神、志向、反省、君子”這十二個分類推薦給大家,希望能對大家學會怎樣做人有所參考。另外,爲了保證《論語》的完整性,我們同時也在這本書的結尾,附上了整本《論語》的全文。一來可以讓大家瞭解本書所選擇的部分在《論語》中的具體出處,二來也可以爲那些有興趣學習整本《論語》的讀者提供一個方便。

《論語》讀後感5

我們學完了《論語》十二章,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有些感悟與心得,下面我就來談談《論語》帶給我的心得。

《論語》中記載的很多內容都與學習有關。這對不樂於學習的我來說提供了前進的方向。正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那樣。我正處於“好之者”與“樂之者”之間。我雖有興趣,但不夠濃厚。我需要仔細地挖掘老師所傳授的知識。,從中得到百草園般的樂趣,成爲一個“樂之者”。

《論語》還提醒了我一點。就是學思結合。光只愛好學習可不行,那樣只是擅長考試。我們還需要思考。做到既不罔也不殆。

會學習很重要。學會做人也很重要。“人不知不慍,爲人謀而忠,與朋友交而信……”這些都是《論語》教給我做人的知識。就拿一個例子來說。清華大學教授楊振寧,因爲回到中國娶了與自己年齡相差懸殊的妻子被國人詆譭。他不生氣也不反駁,以自己的行動更改了國人對他的看法。這纔是一個值得被世人尊敬的君子啊。

《論語》這本儒家經典讓我明白如何學習與做人,我要按照經典持續做下去,做一個德才兼備的君子!

《論語》讀後感6

學習知識重要的是要有學習知識的興趣。如果對學習的`知識感興趣,就會主動去學習它,去了解它。如果以學習爲快樂的事,在快樂中學習,既能提高效率,還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這樣學到的東西才能夠靈活運用。

就拿我最喜愛的舞蹈而言。不少人是爲了藝考,或者被迫被家長送過來。對這門藝術毫無興趣,毫無瞭解,純粹地只是爲了達成目的,迫不得已纔去接觸它。那麼看他跳舞的人也覺得索然無味,自己學起來當然更體會不到快樂了。有時候心情不好,煩躁、無聊的時候,都喜歡自己隨便筆畫筆畫動作,即興一段。有時候連跳的是啥都不知道,但是我很開心,跳完了反而覺得渾身輕鬆了。

舞蹈裏大家最討厭的就是軟開度這一環節了,它是必不可少,也必須具有的東西。原來很不解,但是現在學習的更長久了,我開始明白,這是爲了更完美地完成劇目,如果要比別人更出色,跳得更好,就一定要忍下去。

我的舞蹈曲目叫《且看行雲》,聽名字就讓人陶醉。我在這首劇目的音樂和動作中感受美,體會美。這整個舞都很沉靜,要有目若秋水般的氣質,想象自己宛若一片流動的雲。輕輕皺眉,一個眼神,一個指尖之中,每一個小細節,都讓我產生了無限的遐想。

《論語》讀後感7

今天,我看了論語故事,其中一個小故事令我記憶猶新。

孔子最喜歡的一個學生叫顏回,孔子曾經誇獎顏回說:“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意思是說:∶“賢德啊,顏回吃的是一小筐飯,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窮陋的小房中,別人都受不了這種貧苦,回,卻仍然不改變向道的樂趣。賢德啊,顏回!”

顏回家窮,缺衣少食,住在那非常破陋的小巷裏,可是他卻能生活的很快樂。

讀完這個故事後,我很佩服顏回,不是佩服他能忍受這麼艱苦的環境,而是佩服他能樂觀的生活。在所有人都以這種生活爲苦,哀嘆抱怨時,顏回卻不改他樂觀的生活態度。

顏回能做好這些,我卻不行。比如說,一次,我們的老師留了很多作業,我只寫了幾個字就煩了,我一點也不堅強。還有一次,我被老師罰了100道題,寫到40道,就哭了,媽媽陪我寫到第八十道題,剩下的二十道是媽媽協助我寫完的,總之,我還是不夠堅強。

好啦,我就先介紹這些,剩下的下次再介紹。

《論語》讀後感8

《論語》是中國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弟子記錄孔子言行的一部著作,它的資料很廣泛,涉及了社會生活各方面的許多問題,它雖然已經過去了兩千多年,可是有些資料依然值得我們在今日去學習、運用。比如:“學而不思,思而不學”就是要告訴我們學習要和思考聯繫在一齊,只明白死記硬背,不會靈活運用的人,即使再用功的去學習背誦,也學不到真正的知識。

“言必信,行必果”就以一個“曾子殺豬”的故事教導我們此刻的家長,不能哄騙孩子,不然孩子會所以學會哄騙別人,要重視誠實守信品德的養成。“欲速則不達”就是告訴我們做什麼事都不能只圖快,否則,反而會失敗,也提醒那些望子成龍的家長不要“拔苗助長”。還有“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等等。《論語》不僅僅讓我們瞭解了它的精華思想,更弘揚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

《論語》讀後感9

論語中孔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 ? “這句話的意思是:學習知識時常去複習,不也很有樂趣嗎?

我對這句話深有體會。因爲複習對知識鞏固的至關重要。不信,我就給你講個故事聽聽。

東晉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的字寫得非常好,所以老被人稱讚,他自己也洋洋得意起來。一天,他去” 鴨兒水餃店“吃水餃,發現水餃都是從牆那邊一個個扔過 來的,而且都準確地掉到了鍋裏。他去牆後一看,原來是一位老太太在那裏包餃子。包好後頭也不擡地就扔過牆去,沒有一個扔到鍋外的。這使王羲之大爲驚異,他 覺得他寫字還沒有熟練到這種程度。於是,他回去後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刻苦練習書法,終於成了一代宗師。

俗話說”熟能生巧“,在學習上也是這樣。孔子在兩千多年前就提出了複習對學習的重要性,我們在學習上也一定要時常去複習,因爲”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 矣“。

《論語》讀後感10

寒假期間,我沒有讀莫言的文章,但我用心背誦了老師佈置的《論語》。在背誦過程中,給了我很大的啓發。

孔子(公元前 551 至前 478 年),名丘,字仲尼。孔子的思想,他說話的精華,比較集中地見之於《論語》一書。《論語》裏面內容豐富,寫有關於父母的內 容,比如“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它教育我們作爲子女的出門進家要跟父母打招呼,別讓父母不知道你去了哪兒,不要讓父母擔心。還有寫關於人的,比如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教導我們每個年齡階段所要做的事情。

我喜歡這本書,因爲從書中可以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人格修養、治學態度、處世方法等等都很值得我們去學習,令我們得益不淺。

《論語》讀後感11

論語是我國的一部文學瑰寶。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可見它有多麼重要。那裏面的話令人受用終生。

子曰:“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治也。”

孔子說:“仲由,教你的知識你都會了嗎?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纔是真正懂得了知識啊。”

學習中,有許多人“華而不實”,或“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歸根究底還是對基礎知識的定義不紮實。我們在學習中一定要紮下穩固的基本功,對自己所掌握的知識一定要時常溫習,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要因爲自己那薄苦蟬冀的“面子”而不敢提出質疑。在講題時也是一知半解,能混就混,瞞天過海,不懂裝懂。我們一定要紮下堅實基礎,堅決不當華而不實、不懂裝懂、一知半解的“面子控。”

論語中的話令人受用,也爲人的一生鳴響永遠的警鐘,警示我們學習,以及做人的許多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