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做一個不再困惑的老師》讀後感

《做一個不再困惑的老師》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1W 次

假期,有幸讀到王維審老師編著的《做一個不再困惑的老師》,這是一本非常接地氣的書,沒有高深的理論,有的是來自一線老師的聲音,用樸實無華的語言告訴我們該如何去做,才能讓自己少一些困惑,讓自己離一個真正優秀的老師更近一些。

《做一個不再困惑的老師》讀後感

(一)如何做好自己

尤其是在社會日益浮躁的今天,如何找尋一份寧靜,做好自己。王維審老師在文章《要有站起來的底氣》中提到一種現象:

“一將功成萬骨枯”,這是一個朋友對當下教師評價機制的評價。初聞,似乎殺氣重了些。細想,卻也有幾分道理在裏頭。

朋友所說的“萬骨枯”,應該就是那些在競爭中慢慢消沉的靈魂吧!更爲可悲的是,那些有幸衝到前面的“將”們,在順利摘下心儀的“獎牌”之後,也大都在激動之餘不再繼續追求。榮譽到頂,職稱到頭,前面再也沒有了值得爭搶的誘惑。於是,一切復歸平靜,在達到了自己的目標以後,心甘情願、心平氣和地放棄了努力,相比於那些敗下陣來的人而言他們只不過是在距離起點稍遠的地方。

於是,教育就出現了這樣的一種怪現象:失敗的人不再努力,成功的人也不再努力。

而事實上,作爲一名老師,我們該用怎樣的.心態來面對自己的成長呢?

無論何時,成長都是自己的事情。與舞臺大小無關,與有沒有掌聲無關,與利益得失無關,與別人的平頭論足無關。成長需要這樣一份坦然的心態:既不做“萬骨枯”的悲哀,也不求“一將功名”的榮耀。成長需要這樣一份自信:只要一心一意地做好自己的事情,時間終將會在你的身上積澱出美好的東西。

(二)站在教育的高度

當家長急着問我們要高分時,當社會的考試形式不變,只有高分才能上好學校時,當素質教育的口號喊的響噹噹的時候,夾在中間的教師該如何去做?

在王維審老師的一篇文章《教育的高度》中,提到了一位老師發來的一封郵件,讀來讓人感慨萬千:

那位老師在郵件中說:“在此之前,我一直覺得自己是一個很成功的教師。從教幾十年,我幾乎能夠把教材完整地背下來,教學參考書更是讀了一遍又一遍,其中的每一個細節、每一個教學設計都瞭如指掌。不客氣地說,哪一次考試可能考到哪些知識點,我都可以猜到一半以上。不斷地研究試題、研究考試,也給我帶來了豐厚的回報:成績遙遙領先,家長紛紛送孩子到我班,領導充分認可,鮮花、掌聲、讚譽撲面而來。我爲此而陶醉,於是更加努力地研究教材、研究考試,更加急促地趕着學生去爭搶分數。今天聽校長讀了您的文章,我才猛然驚醒。是的,回憶自己成爲教師以後的閱讀,除了教材、教參和習題集,我竟然沒有認真讀過一本教育書籍,沒有認真寫過一篇教育文章。就連晉升職稱用的論文,也是朋友幫忙花錢‘買’的。現在我即將退休,課堂已經慢慢離我而去,再也沒有跟在我後面搶分數的學生。一種失落感讓我不知所措,我不知道自己這幾十年到底留下了什麼,走過的路一點痕跡也沒有。更可怕的是,我不知道自己退休後還能做什麼。如果讓我重新來過,或許我會像您那樣做教師……”

在信的末尾,他告訴我,這封郵件是自己說的,讓同是教師的女兒寫的,也是女兒幫他發的。因爲他一直沒有學會使用電腦,也沒有想過去學習電腦。

我很慶幸,在我還沒有老之前,能讀到這位即將退休的老師寫的這封信,說實話,當時眼淚不自覺地掉下來,爲這位老師的教育生涯,爲他最後的失落感而流淚。因爲他在功利教育面前丟了自己,一心爲了搶分數,爲了榮譽,爲了表面看起來的無限風光,畫地爲牢。回首一輩子的教育生涯,居然沒有認真看過一本教育書籍,沒有認真寫過一篇教育文章。這樣的教育生涯,最終退休了,拿什麼來回憶?竟然只留下了滿滿的失落感和無盡的淒涼,那種學生不在身邊搶分數,一下子被掏空,被擱置的感覺也只有他自己能體會個中滋味吧!

王維審老師說,其實,功利的教育就是一個大米缸,那些現實的誘惑就是害人的那半缸米,期間存在着的,就是一個可以跳得出來,但又沒有人願意去超越的“教育的高度”。

作爲老師,我們真的不能做功利的教育,不能畫地爲牢,要想眼光放長遠一點,不僅教會孩子知識,更要教會孩子做人。站在教育的高度,就要多讀教育書籍,多寫作。

(三)保持教育的敏感性

王維審老師說,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時時刻刻對自我的教育經驗保持一種好奇的心態,對已經成爲習慣的做法和看法時刻保持一種警惕和質疑,對我們習以爲常的教育情境保持高度敏感性。而這一切,都要求我們必須經常展開反思和追問,不斷進行闡釋性思考和批判性反思,讓教育教學時刻充滿活力和激情。

我非常喜歡這個詞:敏感性。如果我們能時刻保持對教育的敏感性,也許能發現更多與教育相關的問題,讓自己在專業成長的道路上走得更遠。

看完了整本書,覺得這是一本滋潤教師心靈的書,就像扉頁上所寫:一個溫暖的思考者,帶給教師的一束光。

我們更加明確了努力的方向。王維審老師說:所謂方向,就是打破歲月而安的狀態,從庸碌中蹚出一條路來。無論身處怎樣的境地,只要願意成長就一定可以蹚出一條路來,而這條路就是成長的方向。

所謂方向就是知道自己想要去哪裏,然後懂得忽略。

安心做教師,才能做好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