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做一個聰明的老師》讀後感大綱

《做一個聰明的老師》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1W 次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做一個聰明的老師》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做一個聰明的老師》讀後感

《做一個聰明的老師》讀後感1

這個月,有幸讀了王曉春老師的《做一個聰明的老師》一書,王老師通過90個案例的呈現,破解了教師的思維方式對教育的影響,使教師從中認識自我。這本書使我明白了今後在教育孩子方面的路怎麼走才能更適合孩子,更好地教育好孩子。

書中有這樣一篇案例:集體批評——對任何事情都要採取分析的態度。一個叫平的同學因爲老和同學處理不好關係,被老師“請”上講臺接受同學們的集體談話,最後同學們原諒了他,事態也就平息了。

在我們身邊,也會有這樣調動集體輿論批評、教育孩子的情況。我們有時會指着一個孩子對全班孩子說:“他損害了大家的利益,你們一起批評他吧!”聽老師這麼一發動,全班孩子對着一個孩子批評起來:“都怪你,害得我們大家都玩不了”、“哼,看你下次聽不聽話”、“你這樣做真不應該,以後不能再這樣了”……面對大家的指責,某孩子似乎知道了自己的不對,低着頭,一言不發。但也有個別孩子,面對大家的指責,他是無動於衷的。這樣的教育正驗證了王老師所說:這就是我們的教育,不是解決問題,而是掩蓋問題的教育。所以我主張,對任何事情,都採取分析的態度。看了這個案例以及結合我們平時的教育從中領悟到了,在以後的教育中,教師千萬不能爲了自己的少煩心而不抓住問題的實質進行教育。教育必需深入孩子的靈魂

王曉春老師反覆強調,愛心是師德的靈魂,沒有愛心就沒有教育。“愛與責任”是當代教師之靈魂,“師愛”是師德之必備。作爲在教師工作崗位上工作了十八個年頭的我是非常認同王老師的觀點的。教師對孩子有了愛,就有了一種責任心,覺得自己有責任把每個孩子教育好。每個班級都會有特別調皮、不討人喜歡,或者某方面有點問題的孩子。我覺得,作爲一名教師,不能歧視任何一名孩子,應該公平地去愛每一位孩子。應該把每一個孩子都當做自己的孩子來培養,這樣你就會覺得每個孩子都是可愛的。教師不能隨便給孩子扣上“笨、差”的帽子。孩子笨、差,應該找出原因,針對原因去尋求提高的方法或答案,這樣才能對得起孩子。

以後,我會朝着“做一個聰明的教師”的方向去努力、去發展,使自己更勝任教育,更聰明。

《做一個聰明的老師》讀後感2

我常常做着一個這樣的夢,夢見自己穿着五彩斑斕的裙子,帶着一羣蝴蝶在鋪滿綠色的草地上奔跑,在藍天下自甶的飛翔,在花朵間釆露,追逐嬉戲,我想:世間的每一個生命都有一個夢,哪怕是那隻折斷翅膀的“蝴蝶。”

這個班我是從二年級接起的,進入4年級時,我遇到了一件棘手事情,彭思雨常常不做作業,組長收她的本子,她要麼說放在家裏,要麼生病了,要麼丟在鄉下奶奶家,要麼就是磨磨蹭蹭地在書包裏找,打開本子,作業往往是大片空白,很少做過一次完整的作業,上課還老是發呆,節奏明顯比別人慢八拍,那動作完全像個老太太,甚至有時上課,我還要單獨地對她說:“彭思雨做筆記,彭思雨拿筆出來寫練習”。 頭疼……爲這事,我找她談過心,做過家訪,她會變成這樣完全是由於有一段時間,母親和父親吵架,之後長時間的失蹤,她呆呆的想着媽媽,現在媽媽己經回來了,她這個毛病己經形成了,抓一陣好一陣,無靈丹妙藥,讓她罰做,或者嚴厲批評,都不行。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她思維比較活躍,對生活還是比較熱愛,她喜歡中午的時候,偷偷的趴在草地上抓蚱蜢,把它們裝進一個玻璃瓶,進行餵養。喜歡全身心的投入音樂中,面對着音樂的節奏,臉上充滿了自信與快樂。還喜歡給芭比娃娃穿衣服,做新發型。可我是語文老師兼班主任,卻一心想把她的這個拖拉的習慣,給改好,讓她寫好作業回到正常的學習狀態。開始我是批評再批評,恨不得立馬讓她改好。威逼利誘,她仍然無動於衷,上課越發沒勁;帶子拉得越緊,它就越容易斷裂。不行,我得換方法。我想:假如一個人什麼都不允許她做,假如她的一點愛好都沒有,那這個人就活得不精彩;如果不允許她做那些事,只要她完成我的作業,那我是多麼的殘忍和自私;如果我對她放棄,那我良心上會有種種不安。我一定要讓她和其他孩子一樣,趕上這個班,不放棄,不拋棄這隻折斷翅膀的“蝴蝶。”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讀到一本書《做一個聰明的老師》中“進門檻效應” 給了我莫大的啓示,“進門檻效應” 指的是一個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小小要求,爲了避免與別人不協調,或給他人前後一致的'印象。就會接受更大的要求,看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還得慢慢來,這回死馬當作活馬醫,也要試試了,因此我釆取幾步策略:

第一階段,我只要她交本子,不把所有的練習冊發一本“吃” 一本就行,做錯,留有空白都不計較,當我宣佈這一特殊政策時,下面炸開了鍋,他的組長如釋重負,因爲我們的作業五天一評比,小組合作制,每次產生兩個優秀小組和兩個最差的小組,優秀小組可以免去一部分作業,最差小組卻是要罰做多一兩道題,中間小組不獎也不罰,這樣不做的人直接扣一個優,這樣她還是無所謂的態度,一聽到這樣的好事,她們組也暗暗高興,她顯得輕鬆自如,因爲要求不高,彭思雨總是按時交本子,一週後我當衆表揚了她“這些天,你按時交了作業本,一天不缺,應該表揚!你雖然有時留了空白,但毎次都按時交了本子,看來她是一個很守信用的女孩子,”我對同學說:“彭思雨應不應該表揚啊?”“應該” 大家異囗同聲的說,我帶頭鼓起掌來,這樣以來,彭思雨低下頭笑得有點靦腆了。

第二階段,我趁熱打鐵,對她的要求提高了,不但每次要交本子,而且還不允許留有空白,錯了不計較,我問她能不能做到,她自信地說“能!”這期間每當她做到了,我就向她點點頭,拍拍她的肩,讓她去草地上抓蚱蜢,有時和她討論那隻蚱蜢,最漂亮,它們最愛吃什麼東西,哪些歌我喜歡聽,哪些歌她會唱。芭比娃娃穿哪套衣服最漂亮。在夕會課上,我有意識的打開酷狗音樂,播放一些勵志歌曲,讓孩子跟着唱“不要認爲自已沒有用,不要老是坐在那邊看天空,如果你自已都不願意動,還有誰可以幫助你成功,不要讓自卑左右你向前衝,每個人的貢獻都不同,也許你就是最好的那種。”這些勵志歌曲確實能夠鼓舞人進步。這放學後的20分鐘,也是我們結束一天學習中最快樂的地方,是我們一天中最舒坦的時光。二週後,彭思雨不但能按時交本子,而且沒有留空白,我在班上將她作爲典型狠狠的表揚了一番。這次,她贏得了熱烈的掌聲,大家都爲她高興,她也很激動,課堂上也不再呆呆的了。

第三階段我不僅要她交作業本,還要不留空白,做對的題要不斷提高,當我提出這樣的要求時,她說:“好,老師我會有進步的!”這一過程大約經過了一個月左右,她總在進步,這期間我多次表揚她,二個月後,她的作業態度明顯轉變,作業質量也有提高,特殊政策也慢慢取消了,她已經不需要這個了,我們都爲她高興,彭思雨更是開心。

從彭思雨的進步中,我明白了要轉變學生的不良習慣,要對症下藥,不要使用暴力手段,使學生屈服,要開啓孩子心靈的枷鎖,做老師要做到學生的心裏,讓他們喜歡你,當然你也要喜歡他們,“兩情相悅”纔是最佳境界,一個班只要管好幾個有問題的典型,那麼這個班也會進入好的狀態,每一個孩子都不應該拋棄,不應該放棄,哪怕她就是那隻折斷翅膀的“蝴蝶。一定要帶着他和大家一同奔跑一同飛翔,要讓學習困難的學生先從容易的學起,逐漸達成自己想要的目標,要尊重生命,善待每個生命。爲人師者有三種:在知識傳授時,一種老師就是把簡單的東西講得很複雜,這是滿腹經綸,一種老師就是照着實際講,既不簡單,也不復雜。這叫平實,另外一類老師把深的東西講得很淺顯,這就叫做深入淺出,這是一種智慧型的老師,這一類智慧型的老師是我最向住的,”欲速則不達“ 做老師最要明白這一點,育人就像種花種草得慢慢來,急不得。老師必須要有耐心,要有方法,有意的設計一些有梯度的內容。引導學生一步一步的提高,不要動不動就進行懲罰,動不動就打罵,那樣治表不治裏,不要輕易就言放棄,要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會有進步的。即使是塊頑石,總有一天也會被捂熱。這便是我做老師最大的快樂,和”蝴蝶“一起奔跑,奔向那片的綠草地,飛向自由的藍天,尋找一個屬於我們的夢,每一精靈都會有一個夢。那夢是快樂的,幸福的。我向往着,努力向前,再向前。

《做一個聰明的老師》讀後感3

利用空餘時間,細細研讀了《做一個聰明的教師》這本書,讀後真有一種相見恨晚之感。這本書從教師的思維方式入手,通過90個案例討論教師思維方式對教育教學的影響,幫助教師“認識自我”。這本書傳達着王曉春老師的思想,傳播着他的理念,那裏面許多發人深省的語句深深吸引着我,從許多的教學案例中我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要做一個聰明的老師。”——這是我感觸最深的一點!王曉春老師的“做一個聰明的老師”如一縷春風讓教師們呼吸到春的氣息,如絲絲細雨滋潤着教師的心田,給迷茫中前行的我們指明瞭方向。這句話看似簡單,其實要做到不容易。

“鼓勵孩子的方法有很多種,尤其是對行爲偏差生上的鼓勵老師更應該多想想辦法,多從這些孩子的角度來考慮,帶着一些寬容的心態去面對這些孩子。”讀到這,我想到了去年我班轉來的一名新同學。上課時,他總愛把手伸進抽屜裏做小動作。剛開始時,我看到時輕輕地叫一下他的名字後,他就坐端正了。過了一會兒,老毛病又犯了。幾天下來,總不見起色。我想,是不是我方法上出了問題。後來,我說:“這幾天我發現某某同學比以前上課用心聽講了,作業也做得很棒了。希望他做個永遠的乖孩子。”聽了我的表揚,他很端正地坐好。幾天下來,儘管有時還要做一下小動作,但比以前少多了。在以後的幾次默寫中,空格也少了很多。好多次早晨,他看掃地的同學沒來,都主動打掃着,看着他認真的背影,我的心裏一陣激動。是啊,我們不能用一把尺子去丈量所有的孩子。在教育的過程中,我們不妨多動動腦筋,想一些既有效又能讓孩子、家長都能接受的好辦法。

“教育科學是一門指導和啓發的科學,是引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科學,是研究如何幫助學生的科學,是研究師生如何交流的科學。”、“教育的本質不是管理,而是幫助和交流。”的確,在現在的學校制度下,沒有管理是不行的,問題在於,我們需要什麼類型的管理,管多少,管在什麼地方,哪裏應該嚴,哪裏應該寬,哪裏必須管,哪裏不必多管。書中談到,一個名副其實的教育者,最關注的應該是學生本身的發展,而管理者則不然,管理者最關心的是完成上級佈置的任務。教育者以人爲本,管理者以任務爲本,管理者只把人看成完成任務的工具。但是,我們要知道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爲了管住學生,而是幫助學生學會自己管住自己,而是幫助他學會自己管住自己(培養主體性、自覺性),最可靠的辦法不是使學生立刻讓我滿意,而是讓學生自己確實有所成長。教育必須深入孩子的靈魂。

最後,我引用書中的一句話來激勵自己——“我是一個行者,步履輕盈,在教育的路上,我的臉上帶着笑容,我的心中充滿陽光,我的行囊中爲教育準備了一切:澎湃的熱情、寬容的胸襟、迷人的書香、思考的大腦。”在今後的教學生涯中,我更應嚴格要求自己。

《做一個聰明的老師》讀後感4

《做一個聰明的教師》這本書通過點評一個個教育案例,傳達着王曉春老師的思想,傳播着他的理念,我有機會讀到他的書的真是受益匪淺,改變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爲,甚至能在很大程度上改變原有的思維方式。我邊讀邊思考,有很多句子印象深刻。

“要做一個聰明的老師。”——這是我感觸最深的一點!王曉春老師的《做一個聰明的老師》給我們這些在教育一線苦苦摸索的教師們送來了一劑沁人心脾的良藥。這句話看似簡單。其實要做到不容易。有時候,我們老師常會好心辦壞事,造成這種情況其實還是我們工作的不細緻,想的不周全。我們不能用一把尺子去丈量所有的孩子。不妨多動動腦筋,想一些既有效又能讓孩子、家長都能接受的好辦法。

聰明的人其實就是善於思考的人,他們往往有良好的思維方式,思維方式對於一個教師太重要了。由於教師面對的是學生,是孩子。老師在孩子們面前有年齡優勢、經驗優勢、知識優勢、權力優勢,面對很多問題時省卻了思考,所以,思維定勢的影響了教師的創造性思維。所以,我們應先改變自己的思維,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改變積澱在頭腦中的陳舊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努力使自己成爲聰明的教師。

書中一個個案例解開了深藏在我心中的困惑。我曾因爲學生的問題而煩惱,我也曾因爲學生的調皮而頭疼,然而這一切都是教育過程中必須面臨的正常問題,不要讓自己的煩惱擴大,讓我們坦然去面對,因爲學生的生命存在着差異,我們不是要所有的孩子都長得一樣高、一樣強壯、一樣美麗,而是與學生的原有基礎相比,讓每個學生的生命有所發展,而老師應該引領着我們的孩子體會自我的發展,教會學生懂得生活,擁有健康的心理和體魄,擁有積極向上的心態,擁有生活、求知的能力。

細細讀完《做一個聰明的老師》發現,原來老師可以這樣做,這本書集中展示了作者王曉春的教育教學思想、藝術和科學的思維方式。作者的教育表達樸實、詩意、形象而充滿激情,他擅長把理性的思考傾注於可讀性較強的教育案例中,在一個個曲折動人的故事裏,作者的教育思想、教育機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全都融會其中,發人深省,撼人心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