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四年級語文《愛因斯坦和小女孩》說課與反思

四年級語文《愛因斯坦和小女孩》說課與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1W 次

 一、說教材

四年級語文《愛因斯坦和小女孩》說課與反思

《愛因斯坦和小女孩》這篇課文主要寫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向一個12歲的小姑娘學習穿戴和整理的事,反映了他熱愛科學事業和謙遜的美德,同時也表現了小姑娘的率真、可愛。課文按時間順序來敘述,條理清楚,層次分明。藉助對人物語言、外貌、動作等方面的描寫來刻畫人物性格。教學重點是通過朗讀課文讓學生體會愛因斯坦熱愛科學事業、謙虛好學的品質以及小女孩的活潑率真。

 二、說教法

五年級的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慾日益增加,但他們的認知能力有限,對文字內部的含義難以形成深切體會,可是在長期的訓練中也掌握一定的語文學習方法。而文章的主要內容就是憑藉對課文語言文字的理解,體會愛因斯坦對科學事業的執著追求,學習他謙虛好學的美德。即“愛因斯坦是不是最偉大人”。整堂課我始終圍繞這個中心問題,變換不同的問法(如“愛因斯坦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此時的愛因斯坦是個怎樣的人?”、“你讀出了愛因斯坦怎樣的品質?”)、改變學習方式(從扶到放),讓學生真正領悟愛因斯坦的偉大之處。

  三、說學法

在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中,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老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合作者,老師任務不僅僅是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使他們在自主能動的學習過程中發現學習的快樂。因此我採用扶放結合的方法。上課時先再一次理清文章的思路,讓後精讀愛因斯坦和小女孩的第一次相遇過程,初步教會學生學習方法;然後再引導學生體會愛因斯坦和小女孩的第二次相遇;最後徹底放手讓學生自學自悟愛因斯坦和小女孩的第三次相遇。其中“愛因斯坦是不是最偉大人”這個問題始終貫穿課文學習的全過程。

  四、說教學過程

一、複習提問

1、板書課題。齊讀課題。說說你對愛因斯坦的瞭解。(板書:貢獻偉大)(明確這裏的偉大主要指爲世界科學做出了傑出的貢獻,爲下文中愛因斯坦人格的偉大埋下伏筆。)

2、一個世界上很有名氣的科學家和一個12歲的小姑娘,他們之間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呢?

(三次相遇,長期相處,成了好朋友)

二、精讀訓練

要想了解本文中所寫的愛因斯坦是不是偉大,還是讓我們先了解這件事情的經過(本堂課的主要話題緊緊圍繞:愛因斯坦是不是最偉大的人,所以必須提出這個話題,課文中應該有這樣的句子,引起學生注意)

(一):快速通讀全文,用“——”畫出描寫他們三次相遇的句子。

1、根據學生的交流出示:

1940年的一天下午,一個12歲的小姑娘邊走邊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來的一位老人。

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位老人。

第三天下午,愛因斯坦在路邊等待放學回家的小姑娘。

(1)讀讀三句話,說說有什麼新發現。

(2)“撞”——“遇”——“等待”說明什麼?

(從不熟悉到熟悉)

(3)“一天下午——第二天——第三天下午”說明什麼?

(時間在推移)

“隨着……愛因斯坦和小女孩……”把你從三句話中體會到的內容說一說。

(4)指導朗讀這三個句子。抓住“撞”、“遇”、“等待”等詞語。

(這裏的設計是爲了讓學生再一次明確愛因斯坦和小女孩的三次相遇,初步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讀到這裏,你還想知道什麼呢?

(偉大的愛因斯坦爲什麼會和一個小女孩在一起呢?)

(二)精讀第一次相遇部分

1、指名朗讀第一段。

(1)這時的愛因斯坦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自由交流)

(2)小女孩又是怎樣看待這時的愛因斯坦的呢?

①出示:“嘿!這個人簡直就是從我的童話故事書裏走出來的。”(指導朗讀)

②小女孩爲什麼會這樣認爲呢?

出示:女孩望着老人,只見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長,整個人就像裹在一張大被單裏,腳下趿拉着一雙臥室裏穿的拖鞋。

③難怪小女孩會納悶了,這個連衣服也穿不整齊的人怎麼能是最偉大的呢?現在你認爲愛因斯坦爲大嗎?請你聯繫第一段再來談談。

(三)、精讀第二次相遇部分

1、過渡:小女孩第一天遇到愛因斯坦,第二天他們又遇上了。這次相遇的情景是怎樣的呢?(自由讀課文的第二段)

2、你對愛因斯坦又有什麼瞭解?你認爲他偉大嗎?(交流:和藹可親、平易近人)

3、分角色指導朗讀第二段

4、出示:聽了這話,愛因斯坦那深陷的眼窩裏突然放射出溫柔的目光,他低頭看了看自己的裝束,兩手一攤,肩膀一聳……

(1)指名讀

(2)愛因斯坦爲什麼會“突然放射出溫柔的目光”,你從中看到了什麼?

5、引發討論:你認爲愛因斯坦是不是一個最偉大的人呢?說說理由。

(四)、精讀第三次相遇部分

1、默讀全段,思考:小姑娘第三次遇到愛因斯坦的情況。寫了哪兩點?

(愛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齊齊,小姑娘教愛因斯坦收拾房間)

2、愛因斯坦爲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變化?難怪他會說

出示:“她教我怎麼樣穿戴,怎樣放東西和佈置房間。我呢,什麼也幫不了她,只好教她做數學作業。”

3、愛因斯坦真的像他自己說得那樣什麼也幫不了小女孩嗎?

(1) 現在你還認爲他偉大嗎?從他的話中你又讀出了他偉大在那裏呢?(自由交流)

(2) 指導朗讀

三、總結

1、課文學完了,相信現在每位同學都會認爲愛因斯坦很偉大,他到底偉大在那裏呢?請你快速瀏覽愛因斯坦和小女孩的三次相遇,寫一寫愛因斯坦的偉大之處。(結尾處的寫話其實是考驗學生對課文的掌握程度,一方面鍛鍊了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很好地幫助學生總結課文的主要內容,抓住貫穿全文的中心。)

2、全班交流

3、教師總結

 五、說板書設計

18、愛因斯坦和小女孩

偉大

專注思考 不拘小節

平易近人 充滿童趣

潛心研究 爲人謙遜

這個板書同樣也扣住“偉大”一詞,通過愛因斯坦和小女孩的三次相遇,從三方面總結愛因斯坦的人格的偉大。

  《愛因斯坦和小女孩》修改稿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人物語言、動作和外貌描寫對刻畫人物性格的作用。(結合課文具體講)

3、憑藉對課文語言文字的.理解,體會愛因斯坦對科學事業的執著追求,學習他謙虛好學的美德,感受小姑娘的率真可愛。

 重點難點

憑藉對課文語言文字的理解,體會愛因斯坦對科學事業的執著追求,學習他謙虛好學的美德,感受小姑娘的率真可愛。

 教學過程

一、複習提問

1、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通過課外資料的蒐集,你知道愛因斯坦爲科學做出了哪些貢獻?請你用一個詞來形容他。(板書:偉大)

明確這裏的偉大主要指爲世界科學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3、一個世界上很有名氣的科學家和一個12歲的小姑娘,他們之間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呢?誰能用一兩句話來說一說。

(三次相遇,長期相處,成了好朋友)

  二、精讀訓練

(一)瞭解三次相遇

過渡:要想了解本文中所寫的愛因斯坦是不是偉大,還是讓我們先了解這件事情的經過

1、快速通讀全文,用“——”畫出描寫他們三次相遇的句子。

(1)根據學生的交流出示:

1940年的一天下午,一個12歲的小姑娘邊走邊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來的一位老人。

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位老人。

第三天下午,愛因斯坦在路邊等待放學回家的小姑娘。)

①讀讀三句話,說說有什麼新發現。

②“撞”——“遇”——“等待”說明什麼?

(從不熟悉到熟悉)

③“一天下午——第二天——第三天下午”說明什麼?

(時間在推移)

“隨着……愛因斯坦和小女孩……”把你從三句話中體會到的內容說一說。

④指導朗讀這三個句子。抓住“撞”、“遇”、“等待”等詞語。

過渡:偉大的愛因斯坦爲什麼會和一個小女孩在一起呢?

2、那麼你覺得愛因斯坦偉大嗎?讀讀這三次相遇,找找你認爲關鍵的語句,把你的想法隨時寫在句旁

精讀第一次相遇部分

(二)精讀第一次相遇

1、指名朗讀第一段。

2、這時的愛因斯坦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自由交流)

3、小女孩又是怎樣看待這時的愛因斯坦的呢?

(1)出示:“嘿!這個人簡直就是從我的童話故事書裏走出來的。”①指導朗讀

②小女孩爲什麼會這樣認爲呢?這是一個怎樣的老人呢?(奇怪)

③你從那些地方看出這是一個奇怪的老人?(自由交流,相機朗讀)

4、是啊,不管是外貌、動作、衣着還是語言(板書)老人都非常的奇怪,那麼你從這奇怪的背後又看出了這是一個怎樣的愛因斯坦呢?

5、齊讀第二小節。

(三)、精讀第二次相遇部分

1、經過剛纔的學習,我們發現作者通過外貌、動作、衣着和語言的描寫,爲我們展現了一個專注思考、不拘小節的愛因斯坦。請同學們再自由讀讀他們的第二次相遇,看看作者又通過哪些描寫,寫出了愛因斯坦的特點的呢?(語言、動作描寫)

2、仔細讀讀愛因斯坦的動作和他與小女孩的對話,你覺得此時的他又是一個怎樣的人呢?(板書:平易近人 充滿童心)

3、指導分角色朗讀

(四)、精讀第三次相遇部分

1、請同學們用剛纔我們學習的方法,默讀全段,思考:小姑娘第三次遇到愛因斯坦的情況。寫了哪兩點?

(愛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齊齊,小姑娘教愛因斯坦收拾房間)

2、愛因斯坦爲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變化?難怪他會說

出示:“她教我怎麼樣穿戴,怎樣放東西和佈置房間。我呢,什麼也幫不了她,只好教她做數學作業。”

3、愛因斯坦真的像他自己說得那樣什麼也幫不了小女孩嗎?

(1)那麼愛因斯坦爲什麼會這樣說呢?從中你看出了這他是一個怎樣的人呢?(自由交流)

(2)指導朗讀

 三、總結

那麼文中的偉大,與我們一開始交流的偉大意思一樣嗎?人格偉大。把我們交流的內容根據你的理解整理一下,圍繞“愛因斯坦是不是個偉大的人”這個話題寫一段話。寫時,注意有層次地表達,語句通順,字跡工整。

交流,投示。

修改

  板書:

愛因斯坦和小女孩

偉大

專注思考 不拘小節 衣着

平易近人 充滿童趣 外貌

潛心研究 爲人謙遜 動作

語言

 《愛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學反思

《愛因斯坦和小女孩》寫的是大科學家愛因斯坦與一個小女孩偶然相遇,並相處的生活片段,表現了愛因斯坦潛心科學研究、忽略生活小節的平凡而又偉大的品格,以及他關愛孩子,樂於和孩子相處的一顆童心。

這篇課文情節簡單,語言樸實,抓住典型的生活細節,着力刻畫愛因斯坦的人格魅力,人物性格突出,人物形象鮮明。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爲: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體會通過人物語言、外貌、動作等的描寫來刻畫人物性格的寫作手法。3、理解課文內容,通過品讀文中描寫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的詞句,走近生活中的愛因斯坦,感受他的人格魅力,體會愛因斯坦的偉大與平凡。重點是引導學生理解人物語言、動作和外貌描寫的作用,讀好人物對話,以讀促講,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難點是感受愛因斯坦人格魅力,體會他在平凡中的偉大。

課下同學已經預習了這篇課文,也蒐集了有關愛因斯坦的資料,對這個人物有了一定的瞭解。在這篇課文中主要是體會愛因斯坦的偉大,他的偉大體現在哪裏?生活小節!這篇課文透過寫一個12歲的小姑娘的眼睛,讓我們走近了愛因斯坦。

一、感悟文字,創設互動氛圍

課堂上,讓學生抓住描寫愛因斯坦的外貌描寫感受人物形象。通過感悟文字,引起學生的質疑。爲什麼生活中愛因斯坦是這樣的?在課堂中體會他對工作的熱愛,有忘我的工作精神。從他一邊埋頭走路,一邊像是在思考什麼。”“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頭沉思。”可以體會出。這是他們在第一次相遇時。在第二次相遇時通過人物的對話,動作,從中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怎樣的人?指導學生抓住人物動作、表情和對話的具體內容,尤其是對話,讓他們反覆讀、自讀、小組讀、分角色讀。感受愛因斯坦偉大與平凡。尤其是從他倆的對話中可以看出他平易近人,謙遜誠懇坦、富有一顆童心。第三次相遇時:小女孩教他穿戴及整理房間。從以下語句中可以看出:“讀了小女孩的話,……”要聯繫上下文:“嚇了一跳”“整個變了一個人”“穿戴的整整齊齊”來體會。讓學生明白,愛因斯坦的變,一是因爲接受小女孩的“教誨”,二是因爲他請小姑娘作客。“工作室很大,到處擺着書架和書,屋子中間擺着一張辦公桌,桌上的東西亂得一塌糊塗。”來領悟,感受小女孩已經把他看成朋友,知己。從這幾句話,體會愛因斯坦不是不會打扮,而是因爲全身心投入了科學研究工作所以在生活上不拘小節,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很平凡但又的一個人。

二、抓住主線,引發多緯度互動

課文的主線就是“愛因斯坦是不是最偉大人”。整堂課我始終圍繞這個中心問題,變換不同的問法(如“愛因斯坦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此時的愛因斯坦是個怎樣的人?”、“你讀出了愛因斯坦怎樣的品質?”)、改變學習方式(從扶到放),讓學生真正領悟愛因斯坦的偉大之處。學生認識了生活中的愛因斯坦,讓學生用自己的目光去看愛因斯坦,在生本互動、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學生暢談自己的觀點,這正是對文章的真正理解。

三、“扶”“放”結合,促進互動效率

在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中,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老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合作者,老師任務不僅僅是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使他們在自主能動的學習過程中發現學習的快樂。因此我採用扶放結合的方法。上課時先再一次理清文章的思路,讓後精讀愛因斯坦和小女孩的第一次相遇過程,初步教會學生學習方法;然後再引導學生體會愛因斯坦和小女孩的第二次相遇;最後徹底放手讓學生自學自悟愛因斯坦和小女孩的第三次相遇。其中“愛因斯坦是不是最偉大人”這個問題始終貫穿課文學習的全過程。經過這從扶到放的學習指導,因此在教學的最後一個環節寫話中,學生討論“愛因斯坦是不是最爲大的人,爲什麼?”時也就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