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魯教版七年級教材《死海不死》教案

魯教版七年級教材《死海不死》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5W 次

  教學目的

魯教版七年級教材《死海不死》教案

一、學習本文說古道今,運用神話故事、傳說和數據說明事物的方法。

二、瞭解死海的特點及其原因,認識準確數據的說明作用。

 教學設想

一、採用“導讀法”,引導學生讀懂課文,明白事物的發展變化。

二、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習(出示小黑板)

1、解釋詞語:

(安然無恙)恙,讀yàng,平安無事的樣子,沒有遭受什麼病害或災禍。

〔怙惡不悛〕怙(hù),依靠,憑藉;悛(quān),不讀(jùn),改過,悔改;一貫作惡,不肯悔改。

〔執迷不悟〕執,堅持;迷,迷惑;堅持錯誤而不覺悟。

〔諭告〕告訴,使人知道。

2、下列解釋是“死”的義項。請在下列句子中選擇與之相應的義項,填在後面的括號裏。

A失生去命 B不顧性命、堅決 C不活動、不靈活 D不通的 E指“乾涸” F古板 G沒有生物

①那時,死海真的要死了!(A、E)

②這大概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吧!(G)

③……真是“死海不死。(G、A)

④……受神靈保佑,屢淹不死。(A)

二、審題,導入新課

《死海不死》是一篇介紹地理知識的說明文。它以生動活潑的形式說古道今,舉實例,引傳說,列數據,通俗地向讀者介紹了死海的特徵和它的形成過程。“死海不死”這個標題看似矛盾,其實正抓住了死海的奇異特徵,這就是既“死”又“不死”。全文寫得有條不紊,饒有趣味。

 三、分析課文

1請同學們速讀課文,然後寫出這篇文章的結構提綱和大意(抽一名學生上黑板板演,教師訂正)。

第一部分(1—4段),說明死海的特徵:水的鹹度很高。

第二部分(5—6段),說明死海的成因:海水含多種礦物質,長期儲存沉積,因而形成“死海”。

第三部分(7—8段),介紹死海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2結合課文第一部分,說說文章是怎樣從形象的描繪到科學的分析,進而揭示事物特徵的。(學生討論,教師歸納)

在第一部分裏,文章先介紹死海的地理位置;接着從水中與岸邊不存在生命活動推測它“得名的原因”;繼而從另一個角度,通過舉例和援引傳說,把死海浮力之大說得既形象又神奇;最後,綜合“死海”與“死海不死”的特徵,作爲科學的說明,從而揭示了死海區別於其他海的最顯著的特徵:海水的鹹度很高,所以不適於生物的生存;因爲海水的比重大於人體的比重,所以浮力很大,人能自由遊弋。這種從形象描繪到科學分析,進而揭示事物特徵的方法是說明文常用的方法,值得我們好好學習和借鑑。

3提問:死海是怎樣形成的呢?文章又是怎樣來說明死海的成因?(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小結)

討論明確:死海水中含有很多礦物質,水分不斷蒸發,礦物質沉澱下來,經年累月而成爲今天最鹹的鹹水湖。人類對大自然奇蹟的認識經歷了漫長的過程,最後依靠科學才揭開了大自然的祕密。文章先引用一個古老的神話傳說,反映了遠古時代人們對死海成因的探索。接着從正面對死海的成因進行科學的解說。從神話的說明到科學的說明,反映出人類對自然的認識過程,讀起來也引人入勝。

4提問:引用神話傳說,在說明死海中起到什麼作用?

學生討論,教師總結:在知識小品中,往往引用一些神話傳說,目的是爲了更好地說明事物。離開了這點,旁徵博引,爲追求增加文采而隨意堆砌材料,濫引趣聞,是不足取的。本文兩段傳說、神話對說明死海的特徵起着不同作用。引羅馬統帥狄杜處死俘虜而未得逞的傳說,對說明“死海不死”是一個很生動的例證。雖說是傳說,卻有史實作基礎,更主要是符合事物的實際情況:死海浮力大,人投入海中不會下沉,哪怕是戴上腳鐐手銬的人(傳說中的俘虜是戴鐐銬的)。這種引用不悖事理,反能起到把死海的特徵說明得更形象更神奇的作用,增加讀者的閱讀興味,同時,也從時間上說明死海存在悠久。

5提問:課文中爲什麼要引用大量數據?

討論歸納:知識小品的寫作目的,是爲了傳播科學知識。它雖然可以旁徵博引,說古道今,但是,歸根到底還是要讓讀者對說明對象有一個科學的認識。如第4自然段,說明死海海水浮力大是因爲鹹度很高。高到什麼程度?文章引用了科學數據。用具體數字表明海水中所含的鹽分(鈉鹽、鈣鹽、鉀鹽)之多,再用一個比例數字指名各種鹽類在海水中的比重,這樣“鹹度很高”就得到了確切的說明。最後,再用其比重與人體的比重作比較,從而得出人在水中不會下沉的結論。這幾個數字對於說明死海海水浮力之大都有說明效果。讀到這裏,真正明白了文章前面所描繪的死海水中沒有魚蝦水草,海邊寸草不生人不會被淹死等奇異現象的科學道理。

  板書設計:

死海 不適應動植物生存

特徵 現實 人們自由遊七

不死 傳說 奴隸屢淹不死

原因 鹹度高比重大

死海不死 成因 傳說 懲罰執迷不悟的人們

實質 自然界變化的結果

現狀與未來 現狀 開發利用

未來 可能幹涸

  聽讀材料

海水燃燒

在自然界中,可以燃燒的物質很多,然而你聽說過海水燃燒嗎?水火不容,是人們早巳熟知的自然規律,然而在自然界中確有海水着火的故事。

1973年的某一天,在印度東南部孟加拉灣附近的海域,突然颳起猛烈的颶風,頓時海浪咆哮,剎那間海面上出現了奇蹟:高達三四十米的浪峯上竟燃起熊熊大火,紅彤彤的火焰與湛藍的海水交相輝映,照耀着幾十公里的海面,景色蔚爲壯觀,看到者無不目瞪口呆。

令人覺得奇怪的是:這場海上大火從何而起?是油船着火?可是,當時海面上並沒有油船,難道海水也能自然?不可能!那到底又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

原來這場大火的縱火犯就是颶風。在海洋上形成的颶風,風速有時可高達70米/秒,颶風所到之處,掀起巨浪,由於颶風與海水摩擦,產生了巨大的能量,使海水分解,產生大量易燃、易爆的氫氣和能助燃的氧氣,所以在某一瞬間引起了氫氣的燃燒和爆炸,因而在汪洋大海上,燃起了一場大火。

據科學家測定,這次大火釋放的能量相當於200顆氫彈爆炸時產生的能量,難怪其燃燒場面是那樣驚心動魄,令人膽寒。在能源緊張的未來,如果人類能征服大自然,充分利用大自然中的風能、水中的化學能以及太陽的光能,那該多好啊!

思考題:1.海水燃燒的原因是什麼?

2.文章採用了哪些說明方法來說明這一奇怪現象。

答 案:1.第4自然段

2.列數字、作比較

 【附】有關資料

死海,原來在希伯來語中被稱爲“鹽海”,湖面海拔爲-400米,是世界陸地的最低點。死海南北長約82公里,東西最寬18公里,平均深146米,最大深度395米,面積1049平方公里。死海含鹽量極高,表層爲千分之二百三十一,底層爲千分之三百三十二,比一般海水含鹽量高5—8倍。死海湖水比重爲1172—1227,而人體比重只有1021—1097,比死海湖水比重小,因此人們可以像躺在牀上一樣仰臥在死海水面上,即使不會游泳的人,也不會淹死。

──摘自《世界地理教學參考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