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論語十二章教案設計

論語十二章教案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6W 次

 一、內容及其分析

論語十二章教案設計

內容:本課所學的內容是《論語》。

分析:《論語》是我國古代文獻中的一部鉅著,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其核心是理解論語的內容,對我國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產生了巨大影響。《論語》十二章,是其精華部分,主要談求知和修養,學習之後用來指導自己的言行。教學的重點是背誦、翻譯、理解課文內容,解決的關鍵是熟讀成誦,精講重點文言詞彙幫助學生理解。

 二、目標及其分析

目標定位:

1.瞭解孔子及其《論語》,

2.熟讀背誦並正確翻譯這篇課文;

3.積累文言詞彙

4.理解課文思想內容,對照反省自己

目標分析:

1.瞭解孔子及其《論語》,就是要了解孔子的生平及其孔子的思想,瞭解《論語》就是要了解《論語》的文學常識;

2.熟讀背誦並正確翻譯這篇課文;

3.積累文言詞彙(就是要積累文章中的文言重點虛詞、實詞),

4.理解課文思想內容,對照反省自己,就是要參考《論語》中的思想內容(如學習方法、爲人態度)去反省自己。

  三、問題診斷分析

初一學生接觸文言文不多,由於其語言習慣與現代漢語不同,如何幫助學生越過語言習慣障礙,慢慢地能自行閱讀文言文是問題的關鍵,解決的方法是教學落實到位,奠定好基礎。另外,學生初讀文言文,注意避免在虛詞上糾纏,以免枯燥乏味,喪失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積極性。

 四、教學過程設計

導語

由“半部《論語》治天下”之事和“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之說導入

問題一:簡要介紹孔子和《論語》?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陬邑(現山東省曲阜東南)人,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他列爲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論語》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書,共20篇,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

論,編纂的意思。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書,通行本共20篇。屬語錄體散文,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爲主,內容有孔子談話,答弟子問及弟子間的相互討論。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論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據。南宋時,朱熹把它列爲“四書”之一,與《大學》《中庸》《孟子》並稱“四書”,成爲儒家的重要經典。宋朝宰相趙普曾讚頌說“半部《論語》治天下”。(《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並稱“五經”)。

問題二:析讀課文,落實詞意句意 ,完成下列問題?

問題1.對照書下注釋,分“則”朗讀課文,弄懂各則大意。不懂的詞句,師生共同解決。

第一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yùn),不亦君子乎?” (《學而》)

重點字詞解釋:

(1) 子:先生,指孔子。中國古代對於有地位、有學問的男子的尊稱,有時也泛稱男子。《論語》書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 時習:時常地複習。 (3) 說:通假字,音yuè,愉快.

(4) 朋:是指志同道合的人。 (5) 人不知:別人不瞭解自己。

(6) 慍:生氣,發怒。 (7)君子:指道德上有修養的人。

第二則:

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爲(wèi)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chuán)不習乎?” (《學而》)

重點字詞解釋: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參(shēn)字子輿,生於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戰國間魯國南武城(現在山東費縣人),是被魯國滅亡了的鄫國貴族的後代。曾參是孔子的得意門生,以孝子出名。據說《孝經》就是他撰寫的。

(2)三省(xǐng):多次反省。三,泛指多次。 多次進行自我檢查反省。

(3)忠:此處指對人應當盡心竭力。 (4)信:真誠、誠實 (5)傳:老師傳授的知識

第四則: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爲政》)

重點字詞:

故:舊的,原來的。此處指已學過的知識. 而:連詞,表示順承關係,就。

知:領悟,獲得。 可:可以。 以:憑藉。 爲:成爲,做。

第五則: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爲政》)

字詞解釋:

而:連詞,表示轉折。   則:連詞,相當於“就”、“便”。

罔(wǎng):通“惘”,意思是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

殆(dài):本意是危險,這裏指有害。

問題三:閱讀課文,完成下列題目?

問題1.閱讀課文,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說通悅 有通又

問題2.閱讀課文,找出文中的古今異義字?

君子 可以 罔 殆 疏 水 匹夫 朋

問題四:討論歸納本文所選十則有的談學習態度和方法,有的談思想品德修養,請具體分析。

1.關於學習方法

學而時習之;吾日三省吾身;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2.關於求知態度

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3.關於修身做人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五、目標檢測

一、下列哪些有通假字 1,不亦說乎 說通悅 2,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有通又 二、完成下列古今異義詞 1..不亦君子乎古: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後來指人格高尚的人 今: 對人的尊稱 2.可以爲師矣古:能夠/可以用…來… (可以要分開解釋是單獨兩詞)

今:可以 能夠 (表示能力)

3.飯疏食飲水 古:粗劣 今: 疏通,疏散 4.飯疏食飲水 古: 冷水 今: 泛指一切水 5.匹夫不可奪志也古: 普通的人,男子漢 今:無學識,無智謀的人 6.吾日三省吾身

古: 多次 今: 實指三個

 六、課堂小結

《論語》十則談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思想修養。本文言簡意賅,富有哲理,表達了豐富深刻的思想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