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高二語文過秦論的優秀教案設計

高二語文過秦論的優秀教案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1W 次

《過秦論》說課稿;一、開場白:各位老師,下午好;二、說教材;《過秦論》是高中語文教材第二冊第五單元的第一篇課;通過單元提示,我們知道,《史記》和《漢書》等紀傳;其中《過秦論》是本單元的重點課文,學習時,要把握;三.解讀學生;不少學生還延續初中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只滿足於盲目;衆所周知,魯迅先生之所以用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四、教學目標;1、歸納掌握文中的通假《過秦論》說課稿

高二語文過秦論的優秀教案設計

 一、開場白:各位老師,下午好。我說課的題目是《過秦論》。

  二、說教材

《過秦論》是高中語文教材第二冊第五單元的第一篇課文,節選自賈誼的《新書》,原著分爲上、中、下三篇,這裏選的是上篇。作者通過對秦王朝興起、強盛、衰亡過程的敘述,議論了秦王朝成敗的因由。

通過單元提示,我們知道,《史記》和《漢書》等紀傳體史書的出現,標誌着我國曆史散文取得了空前偉大的成就。要通過本單元的學習進一步引導學生欣賞古典文學作品,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

其中《過秦論》是本單元的重點課文,學習時,要把握課文的思想內容,着重瞭解賈誼對秦王朝迅速滅亡的原因的分析,在朗讀和背誦過程中,注意掌握有關的文言文詞語和文言句式。高中語文教學大綱對文言文學習的要求是:誦讀古典詩詞和淺易文言文,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掌握文中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和句式,能理解詞句含義,讀懂課文,學習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的內容和思想傾向。

  三.解讀學生

不少學生還延續初中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只滿足於盲目背誦,只顧掃清課本中的文字障礙,無法把課內學到的知識轉化爲能力,學了後面的忘了前面的,到考試前只是盲目做題,考試時全憑猜測,越是這樣越是缺乏興趣。針對這一現狀,我們着眼於文學與歷史相融合,或借文釋史,或者借史釋文,把語文與歷史兩科結合起來。本文就是着眼於學生的實際現狀,立足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歷史科的角度切人,以語文課本中所涉及的作品爲基礎,來說說如何幫助學生實現文史互動,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文言文的閱讀能力。

衆所周知,魯迅先生之所以用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來評價司馬遷的《史記》,是因爲司馬遷的《史記》把歷史與文學很好地融合了起來,給我們創造了獨一無二的邊緣藝術境界。我們把司馬遷的文章既可以當作歷史著作來讀,又可以當作文學作品來讀。讀史,使我們在形象、具體的文學氛圍裏感受到了歷史的蒼涼與悽美;讀文,又使我們在抽象、概括的歷史王國裏感受到了文學的嚴肅與深沉。這種二元化的收穫,不正是未來的教育趨勢嗎?所以,歷史教學理應融入文學、哲學、美學等多元因素,使歷史成爲一個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學科,使學生在文學的形象中認識歷史,培養學生綜合素質。

  四、教學目標

1、歸納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異義詞、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等。

2、理解文章結構層次,探究文中敘與論的關係,體會本課敘事時極力鋪張渲染,議論時使用對比論證的寫作特點,學習事實論證、對比論證的論證方法。

3、析本文的語言特點:多重排比、誇張、對偶、對比、同義疊句的運用,使文章顯得氣勢非凡,而又深刻。

4、解賈誼對秦王朝迅速滅亡原因的分析,瞭解借古諷今、實施仁政的意義

(設計依據:高一階段,學生文言知識體系尚待完善,對古代歷史散文接觸不多。因此,教學中要進一步增加文言知識積累,並通過朗讀指導,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欣賞古代歷史散文的能力,養成思辨的習慣。)

  五、重點、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爲:

1.識辨課文中通假字,活用詞,古今異義詞,掌握重要實詞、虛詞及多義詞,積累文言詞句知識。

2、理解文章結構層次及寫作意圖,賞析本文的語言特點。

本課的教學難點爲:

注意對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中心論點的正確理解。

(設計依據:從學生文言知識薄弱的現狀出發,與高考中文言知識比重比較大相結合,主要爲學生閱讀其它的文言文打下堅實的基礎。培養能力)

  六、教學方法

1對聯導入法,2提問討論法,3講練結合法,4、及時背誦法

  七、教學程序:

本課分兩課時完成:本說案主要是針對第一課時

第一課時的要點是:瞭解作家作品,識辨課文中通假字,前三段的活用詞,古今異義詞,掌握重要實詞、虛詞及多義詞,積累文言詞句知識,精讀課文,要求讀透,

第二課時的要點是:解讀後兩段的文意,詳細深入理解文章結構層次及寫作意圖賞析本文的語言特點。

(設計依據:《過秦論》篇幅較長,文言知識較豐富,文章內涵豐厚,因此我設計用兩課時教學本文。)

  八、教具安排:多媒體課件

  九、教學過程:

第一課

(一)、導入新課:利用課件展示一副對聯

親不負楚,疏不負樑,愛國忠君真氣節;

騷可爲經,策可爲史,經天行地大文章

(設計依據:用對聯激活教學,學生學習興趣明顯增加導入新課,通常從舊課入手,或介紹與新課有關的作者和背景。而我在教學導入中,引述相關對聯卻收到了比傳統導入要好得多的效果把賈誼與屈原相提並論,讓學生在未讀《過秦論》時,先了解賈誼文章的歷史地位與文學價值,很快就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二)、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作者介紹,時代背景簡介(爲理解文章作鋪墊)

1、作者:

賈誼,西漢著名政論家、文學家,最早的漢賦作家之一。他的政論散文《過秦論》《陳政事疏》(也稱《治安策》)《論積貯疏》等,體現了新興地主階級政治家的遠見卓識、積極進取的精神和改革現實的堅決態度。他的文章峻拔鋒利,鍼砭時弊,淋漓酣暢,對後世散文創作很有影響。其文章,明人輯有《賈長沙集》,另傳有《新書》十卷。

2、背景:

戰國時代,隨着宗法制度的解體,各國競相改革。秦國的商鞅變法最爲徹底,功效卓著,秦國空前強大起來,於是以秦統一爲主線的多年的兼併戰爭開始了。如齊魏馬陵之戰、秦趙長平之戰等,連年征戰給人民帶來了極大的災難。最後秦終於兼併了六國。

秦統一天下之後,對百姓橫徵暴斂,濫施嚴刑苛法;對異族大肆興伐。它的暴政給人民帶來了極大的災難,民怨沸騰,終於在秦二世元年爆發了陳勝吳廣起義。隨着人民起義的風起雲涌,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王朝也是歷時最短(16年)的王朝很快結束了。

(設計依據;瞭解戰國時代的歷史背景和作者的思想,有助於學生更好的理解整篇文章內容)

(三)、老師給學生放《過秦論》的錄音,邊聽邊讓他們找出本課的生字詞,聽完之後老師提示一些生字的讀音並加以強化,尤其提醒學生在通假字的問題上不要出錯)

腴(yú)軫(zhěn)鏃(cú)笞(chī)恬(tián)藩(fān)甕(wang)牖(yǒu)孝公既沒(m?)召滑(shào)俯首頸系(xì)踐華爲城(huà)勁弩(jìng)

不及中人(zhōng)墨翟(dí)躡足行伍(háng)將數百之衆(jiàng)

度長絜大(du?)比權量力(liàng)萬乘之勢(shang)

約從離衡(通橫)合從締交(通縱)制其弊(通敝)

陳利兵而誰何(通呵)倔起阡陌之中(通崛)贏糧而景從(通影)

(設計依據:根據高考對常用字詞的要求,注重平時的積累,緊隨高考關於字詞的脈搏跳動)

(四)、疏通文章的前三段,在老師的點播下,讓學生討論並提問學生對這部分內容進行疏通。(讓同學們學會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意思,並聯系文言文的特點總結常見的文言現象。

1通假字:

約從離衡(通橫)合從締交(通縱)制其弊(通敝)

陳利兵而誰何(通呵)

2古今意義:

例句古義今義

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黃河水道的通稱

山東豪俊遂並起而亡秦族矣崤山以東山東省份

流血漂櫓盾牌使船前進的工具

3詞類活用

A、名詞的活用

例句活用類型釋義

席捲、包舉、囊括名詞作狀語像席子、包裹、布袋一樣

內立法度,南取漢中名詞作狀語在國內、向南

B、動詞的活用

追亡逐北動詞作名詞逃走的人

卻匈奴七百餘里使動用法使??退卻

山東豪俊遂並起而亡秦族矣使動用法使??滅亡

(教師歸納:活用規律:動詞用作名詞,動詞在句中充當賓語。)

C、形容詞的活用

例句活用類型釋義

會盟而謀弱秦形容詞使動使??弱

以愚黔首形容詞使動使??愚蠢

(教師歸納:活用規律:形容詞後帶有賓語,且對它的賓語含有使它怎樣的意思,說明形容詞用作動詞,表示使動的意義。)

4一詞多意

結合課後練習題,力求在動態的語境中辨析詞義。

①制(例句出處釋義)

一日不再食則飢,終歲不製衣則寒《齊桓晉文之事》製作、縫製

其牙機巧制,皆隱在尊中《後漢書·張衡傳》製造、製作

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衆,受制於人《赤壁之戰》壓制、控制

秦有餘力而制其弊《過秦論》制服

王寥、田忌、廉頗、趙奢之倫制其兵《過秦論》統率、指揮

是故明君制民之產,必使養足以事父母《齊桓晉文之事》規定、制定

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岳陽樓記》規模

②亡(例句出處釋義)

從徑道亡,歸璧於趙《廉頗藺相如列傳》逃跑、逃脫

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過秦論》丟失、失去

燕雖小國而後亡《六國論》滅亡、消亡

今劉表新亡,二子不協《赤壁之戰》死亡

追亡逐北,伏屍百萬《過秦論》逃兵、逃亡的人

河曲智叟亡以應《愚公移山》通無,沒有

吞二週而亡諸侯《過秦論》使動用法,使??滅亡

(設計依據:閱讀水平的提高並非靠一日之功,文言文閱讀也不例外。最有效的辦法只有兩條:一條是積累,一條是轉化。積累的最好辦法就是歸納總結然後在記憶,把文言文中的若干文言的實詞的意義、虛詞的運用、各種句式的變化等歸納起來,進行理解記憶。來提高自己的文言素養。轉化,這裏說的轉化是指遷移能力,即在閱讀歸納理解背誦的基礎上,能夠閱讀其他淺易文言文的能力。把課內學到的知識轉化爲能力)

(五)作業佈置

1給下面加點字注音:

①合從()締交贏糧而景()從因利乘()便萬乘()之勢

②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寧()靜樂()毅安樂()

③翟()景墨翟()召()滑累召()不應蒙恬()

④逡()巡鉏耰棘矜()矜()持度()長絮()大

度()德量力內立法度()

(設計依據:鞏固讀音,夯實基礎)

2背誦文章的第三段:

(在理解的基礎上及時背誦,提高記憶效率)

3熟讀全文,理解文意,試着背誦文章的後兩段。

(加強課後的複習和課前的預習,提高課堂效率,紮實文言知識)

  十、板書:

―――――始強(內、外)

【攻】―――――日強(締交結盟)

―――――極盛(廢道焚書)

通假:衡(通橫)從(通縱)弊(通敝)

何(通呵)倔(通崛)景(通影)

古今意義:河山東櫓

活用:名詞動詞形容詞

一詞多意:制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