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松樹金龜子》教學反思精選三篇

《松樹金龜子》教學反思精選三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9W 次

  《松樹金龜子》教學反思一

最近,舉辦了“送培到鎮”活動,我學習了三堂“同題異構”課《松樹金龜子》。流程差不多,激趣導入——生字詞——整體感知(介紹松樹金龜子的幾個方面)——主問題的探究(作者是如何運用“科學與詩的完美結合”的語言介紹其發現以及探究作者爲什麼會有這些發現。)——閱讀推薦,但每個老師處理方法角度不同,內涵也是不同而且是有差異的。

《松樹金龜子》教學反思精選三篇

1,主問題的達成。

並不是說老師把問題一扔小組討論,就引發智者見智的見解。學生沒有這種神奇。爲達到主問題的效果,應科學設計幾個輔問題。問題在教學中的先後是應有梯度的。一節課中的幾個重要的“主問題”,其出現的先後是一種科學有序的安排,各自在教學過程發揮自己一定的作用,它不具有隨意性。上一屆黃海潮韓銘老師上《背影》,就涉及到提問設計的坡度問題。a朱自清的四次流淚分別在什麼樣的情況之下?流淚的內容各是什麼?b這四次流淚分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a問題正是到達b問題的一塊跳板,在已知和未知之間架設橋樑,可以降低問題的難度。有了這樣的梯度,能增強提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主問題無序的設計,必然造成課堂效益的下降。如果教師設計的主問題不能遠矚地解讀文本,不能細緻地體察“生”情,那麼必然會主問題之間缺失必要的聯內在的牽引力不足,搞得學生霧水,造成設計效益的明顯下降。主問題設計的順序是需要認慮的,其內在的聯繫是需要有序地安排的。如果這個課堂就一個主問題,請舉例談談說明語言的準確與生動。這很難體會科學與詩的完美結合。只有做到有梯度的'主問題,才能在語文課堂中多一份發展,多一份生成,多一份創造。

2 公開課的作秀。

要開課,難得有這樣的機會,好好準備,備課、洗課、再備,教師可以說是“鞠躬盡瘁”。還不放心,把授課流程告訴學生,讓他們充分預習。這樣的課堂是熱鬧的,課堂是課前完成問題的一種展示。這種能力課前學生已具備了,課結束可能收穫甚微。課堂缺少了學生從不知到知之的矛盾運動,缺少了生動活潑的主動地活動,一堂課少了這些,就沒有了活的靈魂,失去了生命活力。這也許是公開課的悲哀,也是師生的悲哀。我們呼喚原生態的好課。

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松樹金龜子》教學反思二

作爲一堂推優課,提前一週備課,廣泛收集相關資料,並認真聽取師傅孫老師的建議,依據文本和學生的實際特點制定好知識、能力、情感三維教學目標。本文的內容比較零散,我把重點落實在松樹金龜子的發音情況部分(課文的8-18自然段),而本文的語言也被稱爲“科學和詩的完美結合”,致力在學生感悟欣賞本文的語言美。

教法上運用了“朗讀——品味——探究”的方式,首先通過自由朗讀,讓學生能夠從整體上去把握文本內容,並簡單概括課文內容。在落實金龜子的生活習性時重點放在它的發音部分,因爲這是法布爾的獨特的發現,學生也十分感興趣。通過學生的再讀課文,進一步把握了金龜子的習性,學生進行獨立的思考並圈點重點語句,掌握了金龜子的發音原理和發音的原因,培養學生思維的開放性、靈活性。

《昆蟲記》被稱爲“科學與詩的完美結合”,本文在介紹松樹金龜子的時候,抓住特徵,說明準確,描寫生動形象。在品味語言部分,讓學生細讀8-18小節,結合相關語句,作簡要分析。讓學生感悟在說明中兼用文藝的筆調,揣摩語言的準確、形象,學習作者嚴謹的科學態度。通過對課文的再次閱讀,學生的認識更爲深入。這一部分採用了學生四人小組探討交流的方法,學生按照教師的分析指導,圈點語句,並作簡要的評價,再通過小組交流,每位學生的聽說寫的能力都得到了一定得鞏固,鍛鍊。小組的合作又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整個課堂氣氛在此時達到了高潮。

最後部分迴歸文本,簡單歸納課文整體內容。並以學生學習後的感悟收穫爲整節課的總結,拓展學生的思維,並培養學生細緻觀察,認真思考的好習慣。

多媒體白板的運用,也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的手段。力求通過課件的介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運用恰當的學習方法,完成學習目標。在教學中,課題、作者、金龜子的圖片,字音詞義及文學常識內容的檢測,我都以圖片加文字的形式出示。爲了幫助學生擴展知識面,插入大量圖片、動畫素材,使其認識文中所涉及昆蟲類更多的夥伴。這樣,運用圖片、文字、動畫、聲音等多種形式,從多個方面調動了學生的感官,使學生能夠投入到教師創設的情境中,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多媒體的運用,可以替代或補充傳統教學設備(如黑板)的不足,方便清晰地展示問題,板書或提示內容,給學習以深刻的印象。

  《松樹金龜子》教學反思三

這篇課文是法布爾《昆蟲記》中的片段,作爲一篇科學小品文,我設計時主要想達到以下教學目標:

1、結合課文內容,能體會本文語言的準確性和形象性。

2、結合語句感受作者善於觀察、實事求是的精神並學習這種精神。

3、能用準確、生動的語言介紹一種動物的外形和動態畫面。

在45分鐘的課堂結束後,我反思了整堂課。覺得基本完成了任務,但也有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主要體現在:

1、應留點時間給學生質疑。

“學貴有疑”環節只有老師設疑,沒能鼓勵學生設置疑問,然後大家共同探討。雖然老師設置的疑問很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但是學生如果有疑問還是應該給時間他們交流一下,也許還能生成更精彩的內容出來。

2、推薦課外短文時應引導學生品味其準確而生動的語言。

在給學生推薦課外的《昆蟲記》時應再一次感受法布爾的寫作特色,他善於觀察,能用準確而生動的詞描繪出他所看到的事物。這樣在老師給學生們推薦這本書時就更有說服力了。

3、點評學生時教師語言應力求多變。

師:你從法布爾身上學到了什麼?

生14:我從法布爾身上學到了:沒有實踐就沒有發言權。

生15:要實事求是地對待身邊的事物。

生16:我從這節課中學會了:使用修辭手法可以使文字更生動。本文就使用了大量的擬人修辭手法。

生17:科學地觀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生18:要關注細節。

師:同學們剛纔說得真好。老師也很高興你們學到了這些。

當時對學生的評價太籠統,沒能做一個歸納,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提升一下。因爲有的學生獲得的是能力上的提升,有的學生是從寫作方法上獲得了提升,有的學生是從意識的角度得到了提升。教師在總結的時候應從這些方面鼓勵大家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