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應有格物致知精神》練習題(九年級上冊)

《應有格物致知精神》練習題(九年級上冊)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8W 次

導語:做練習可以有利於同學們鞏固課堂知識,瞭解課外知識,豐富自身語文知識,下面是《應有格物致知精神》練習題(九年級上冊),敬請同學們過來做一做。

《應有格物致知精神》練習題(九年級上冊)

達標訓練

1.“在中國傳統教育裏,最重要的書是‘四書’”,這“四書”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應有格物致知精神”中“格物”一詞的含義是

( )

A.合格的事物 B.推究事物的道理

C.探討自己 D.追求最高理想

3.從課文中找出與下列意思相一致的詞語,寫在後面括號裏。

(1)船掛滿帆,一路順風行駛。( )

(2)把手籠在袖子裏,在一旁觀看。( )

  能力提高

閱讀下面幾節文字,回答文後問題。

實驗的過程不是消極的觀察,而是積極的探測。比如,我們要知道竹子的性質,就要特地栽種竹子,以研究它生長的過程,要把葉子切下來拿到顯微鏡下去觀察,絕不是袖手旁觀就可以得到知識的。

實驗不是毫無選擇地測量,它需要有細緻具體的計劃。特別重要的,是要有一個適當的目標,以作爲整個探索過程的嚮導。至於這目標怎樣選定,就要靠實驗者的判斷力和靈感。一個成功的實驗需要的是眼光、勇氣和毅力。

由此我們可以瞭解,爲什麼基本知識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我們也可以瞭解,爲什麼歷史上學術的進展只靠少數人關鍵性的發現。

時至今天,王陽明的思想還在繼續支配着一些中國讀書人的思想。因爲這個文化背景,中國學生大都偏向於理論而輕視實驗,偏向於抽象的思維而不願動手。中國學生往往念功課成績很好,考試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時,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在這方面,我有個人的經驗爲證。我是受傳統教育長大的。到美國大學念物理的時候,起先以爲只要很“用功”,什麼都遵照老師的指導,就可以一帆風順了,但是事實並不是這樣。一開始做研究便馬上發現不能光靠教師,需要自己做主張、出主意。當時因爲事先沒有準備,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當時的惟一辦法——以埋頭讀書應付一切,對於實際的需要毫無幫助。

1.第1段舉研究竹子的例子證明了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2段主要講的是什麼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5段舉“我”個人的經驗證明了什麼?這是什麼論證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爲什麼說當今社會需要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丁教授認爲《四書》中格物致知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開放探究

閱讀《優點零》,回答問題。

優點零

畢淑敏

一位專門從事兒童心理研究的朋友告訴我,他發給孩子們一張表,讓每人填寫自己的優缺點和美好的願望。孩子們很認真地填寫好了,把表交了上來。他一看,頓時傻了眼。

很多孩子填的是——優點零,願望零。

我對世上是否存在沒有優點的成人,不敢妄說。但我確知世上絕無沒有優點的孩子。我或許相信世上有喪失願望的老人,但我無法想像沒有願望的孩子將有怎樣枯萎的眼神。

不知道願望和優點,這兩樣對人起激勵作用的要素,假若排出喪失的順序,該孰先孰後?是因爲喪失了願望,百無聊賴,才隨之沉沒,成爲沒有優點的少年,還是一個孩子首先被剝奪了所有的優點,心如死灰,之後再也不敢奢談一絲願望?也許它們如同絞纏在一起的鉛絲,分不出誰更冰冷僵硬?

沒有願望,必是一個死寂的世界。孩子不再期望黎明,因爲每一天都被功課塞滿,晴天看不到太陽,陰天聞不到雪花,日出日落又有何不同。不再留意鮮花,因爲世界一片蒼白,眼中暗淡了溫暖的色彩。不再珍視夜晚,因爲厚重的眼鏡遮擋了星光,即使擡頭也是淚眼朦朧。不再盼望得到師長的嘉獎,因爲那不過是成人層層加碼的裹了蜜糖的手段……

沒有優點的孩子,內心該怎樣痛楚地喘息?見過一個胖胖的男孩。當幼兒園老師第一次問:誰覺得自己是個美男子?他忙不迭地從最後一排擠到前面,表示自己屬於其中一員。可惜他緊趕慢趕,動作還是晚了一點。另有好幾個男孩搶在前面,在老師面前排成自豪的一排。沒想到老師伶牙俐齒地向他們說,還真有你們這麼不知天高地厚的,竟覺得自己是美男子,臊不臊啊?後來,那幾個男孩子,開始爲自己的容貌羞澀,無法像以前那樣快活。

這是一個簡單的例子,但也可說明一點問題。每一個漸漸長大的孩子,如果成人愛他,他也會認爲自己是可愛的。他會感覺到自己是天地間的一個寶貝,他的生命的存在就是一個大優點。假若成人粗暴地打擊他,奚落他,嘲諷他,鞭撻他,那脆弱的小生靈,就會被利剪截斷雙翅,從此委靡下來,或許跌落塵埃,一蹶不振。

看不到自身優點的人,必也看不到他人的優點。他們的謙恭,可能是高度自卑下的懦弱。他們的服從,可能掩飾着深刻的妒忌和反叛。他們的忍讓,可能埋藏着刻骨的怨恨。他們的讚美,可能表裏不一,信口雌黃。……

我以爲願望是人生強大的動力之一,假若人類喪失願望,世界就在那一瞬停止了前進的引擎。因爲有跑的願望,人們有了汽車;因爲有說話的願望,人們有了電話;因爲有飛的願望,人們有了飛機;因爲有傳遞和交換的願望,人們有了互聯網……

優點和願望,是孩子們的雙腿。希望有一天看到他們填寫的表格上這樣寫着——優點多多,願望無限。

1.第①段中作者說:“孩子們很認真地填好了,把表交了上來。”若將其改爲“孩子們把表交了上來”,表達效果有什麼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模仿第⑤段,用下面的句式寫一段話。

沒有優點的孩子,內心該怎樣痛楚地喘息?孩子不再……,因爲……;不再……,因爲……;不再……,因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最後一節畫線句該怎樣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談的是孩子的“優點”和“願望”,第⑨段卻說“人類”的願望,是不是背離主題了?爲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再認真讀一遍原文,說說作者在文中表達了一個什麼觀點?對作者所說的話題,你想說什麼?把最要緊的用一段話寫出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達標訓練】

1.《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2.B

3.(1)一帆風順(2)袖手旁觀

【能力提高】

1.舉研究竹子的例子證明實驗的過程不是通過消極的觀察,而是要積極的動手栽種,研究竹子的生長過程和進行科學的觀察。

2.實驗的過程不是毫無選擇的測量,而是需要小心具體的計劃,要有一個適當的目標。

3.舉“我”個人的經驗證明“用功”埋頭讀書,對於實際的需要毫無幫助,這屬於舉例論證。

4.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學術中不可缺少,而且在應付今天的世界環境中也是不可少的。

5.第一,尋求真理的惟一途徑是對事物進行客觀的探索;第二,探索的過程不是袖手旁觀,而是進行有想像力的、有計劃的探索。

【開放探究】

1.原文表達效果好。表明孩子們是經過認真思考後才填寫的,不是隨意、馬虎、瞎說的,表明調查的結果是可靠的。

2.略

3.優點和願望是孩子前進的動力,孩子們不能喪失其中任何一個。

4.不偏題。此節文字是從願望是人類進步的動力這個角度來進一步證明孩子不能沒有願望。

5.作者的觀點:我們不能讓孩子們喪失了優點和願望。

第二問和第三問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