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九年級《棗兒》優質課教學設計

九年級《棗兒》優質課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6W 次

  教學目標

九年級《棗兒》優質課教學設計

知識與技能

1.瞭解劇情,瞭解我國在現代化進程中人們生存狀態的變化。

2.瞭解現代戲劇藝術中常用的象徵手法。

過程與方法

1,熟悉劇情,領悟劇本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2.揣摩情節、語言,理解作品的象徵意義,培養學生對戲劇的品評鑑賞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

瞭解我國社會轉型期人們的生存狀況,正確認識和適應時代發展帶來的變化,走出封閉,走出傳統,邁進現代社會的新生活。

  教學重點

1把握劇中老人和男孩兩個人物形象,理解他們的思想情感。2體會作品的象徵手法。

  教學難點

領悟劇本所蘊含的象徵意義,理解劇本的主題。

  教學方法 1.演讀法2.討論法 3,延伸拓展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教師播放自行製作的動漫flash,一顆棗,兩顆棗,一筐棗,一棵掛滿紅棗的老樹,一位形如雕塑的老人作呼喊狀,一個小男孩雙手作喇叭狀呼喊……

教師畫外音:數不清的棗兒,爹喊自己的娃來吃,別人的娃卻來了;娃喊自己的爹吃,身邊卻只是別人的爹。他們使勁喊,娃不應,爹也不應。漫山遍野無人應。田野裏只回蕩着祖孫二人無比熱烈卻又近乎無望的呼喊。爲什麼這飽含着爹孃生命的人性和人情果竟喚不回從小也是由它奶大養大的兒孫?這棗兒啊。到底是苦澀還是香甜?

二、分角色朗讀,整體感知,把握劇情

1.學生自薦朗讀課文,一人讀老人,一人讀男孩。其餘同學點評。

提示:男孩的語言應讀出純真、活潑、稚嫩、可愛的情調來;老人的語言應讀得親切一些,讀出長者的風範,讀出較強的人生滄桑感和濃濃的鄉土氣息。

2.選一位同學概括劇情。

明確:在鄉間一棵掛滿紅棗的老樹下。一位老人遇到了一個撿棗兒的男孩,這一老一少交談起來,十分親熱。在談話中,老人回憶有關“棗。兒”的往事,流露出自己對兒子的思念;男孩要把“棗兒”留給父親吃,流露出自己對父親的盼望。他們滿懷親情,呼喚各自的親人迴歸故鄉,回到自己身邊,來吃這家鄉的“棗兒”。

三、引讀提高,理解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師設計相關問題,引導學生揣摩劇情,把握人物形象。

多媒體顯示:

關於老人

1.老人在與男孩的談話中,回憶了哪些事情?如何認識老人的心態?

2.老人對男孩的態度如何?

3.如何評價老人這個形象?

關於男孩

4.請談談你對劇中男孩這一形象的認識。

關於老人的兒子和男孩的父親

5.你對劇中未出場的這兩個人物怎麼看?

這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實?

關於棗兒

6.棗兒在劇中起什麼作用?

7.關於棗兒的童謠在劇本首尾出現兩次,這樣寫,有什麼特殊的表達效果?

學生分組討論。小組長記錄發言要點,並代表小組全班交流,其餘小組成員可補充,也可點評。

四、深層探究,突破難點

1.揣摩語言,分析下列臺詞中加橫線的句子的象徵意味。

多媒體顯示:

(1)老人 老子個兒大,兒子個兒能小嗎?

男孩 嘻,爺爺,我說棗兒個兒大。

老人 (自豪地)我的兒子就叫“棗兒”

(2)老人 (捏捏男孩的臉)爺爺小時候,還不跟你一樣?臉皮兒像這青棗,嫩白光滑

呢。唉!眨眼工夫,六十年過去了——快吃棗兒吧。(從匾子裏挑了顆熟透曬乾的棗兒)你吃這顆。

男孩 (拿起熟棗兒放進嘴裏)還是皺巴巴的甜呢。

老人 甜是甜,不中看,誰要啊。

(3)老人 聽好,我講完一個故事,你才能吃一顆棗。噢,慢慢吃才能吃出個甜味。

(4)男孩 棗兒叔叔啥時候回來?

老人 不知道。

男孩 迷路了吧?(見老人沉默,自語)不會的。這棵樹好大好大,會老遠就瞧見了,棗兒叔叔哪兒會看不見?(見老人不語)爺爺,你怎麼了?

(5)男孩 爹回來會帶巧克力,巧克力你吃過嗎?可好吃了!

老人 (心事重重)你有了巧克力,就不會來了。

男孩 來呢,你的棗兒甜!

(6)男孩 我娘說,出遠門的人有時候不認識回家的路了,只要家裏人天天喊,他早晚會回來的。

學生思考、品味。同桌之間討論交流。

棗兒是一座永久的家園,身影的離去愈映出心靈的堅守,時空的超越反鑄成情感的皈依,走出去的人們總有迴歸故里的那一天。

教師總結:優秀的'劇本,其主題思想往往是多義的,給讀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間。供人思考,令人遐想,讓讀者的想象盡情飛揚。

五、延伸拓展,深化認識

提示:聯繫現實生活,關注自己周圍的老人和小孩孤獨的現象,瞭解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想一想,你能爲他們做點什麼?

學生暢談見聞、感受。

教師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生活和社會問題,關心自己周圍的老人和兒童。

六、課堂小結

《棗兒》是香甜的棗兒,也是苦澀的棗兒。那一聲聲蒼涼的、稚嫩的呼喊.發自內心,像根在呼吸,像泉在噴涌。那呼喊,不只是期盼,更是一種給予,一種天賜——是爹孃賜予兒孫賴以生存的精神維繫和生命依託,正是這呼喊健全着他們神經。仁滿着他們的羽翼,使他們飛得更高、更遠。

棗兒是一座永久的家園,又是一座需要護理和更新的家園,我們相信,爹孃享用那移栽他鄉的奇異的甜果果時,會品出那甜果果中兒孫小時的尿香味;兒孫回鄉品嚐爹孃留給自己的棗兒時,仍會由衷地讚歎“還是家鄉的棗兒好吃”。

七、佈置作業

1.劇中,爺爺要求男孩“我講完一個故事,你才能吃一顆棗”“慢慢吃,才能吃出個甜味 來”;後來爺爺見男孩不高興了,又說“快吃快吃,幾顆棗兒一起吃,使勁吃”,前後是否矛盾?爲什麼?

2.自選角度,針對《棗兒》寫一篇戲劇短評。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