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高一語文上冊《鳥啼》教學設計

高一語文上冊《鳥啼》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9W 次

《鳥啼》是英國作者勞倫斯的一篇具有詩的意象和哲理意味的美文。入選蘇教版高一語文必修二。那麼《鳥啼》好的教案怎麼寫?以下僅供參考!

高一語文上冊《鳥啼》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文本解讀,學會分析“鳥啼”的啓示;2、通過活動體驗,培養珍愛生命的意識;3、通過技法鑑賞,學會將抽象道理具體化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體會小鳥啼鳴聲中蘊涵的生命的活力。

2.理解作者對“生命”與“死亡”的思考和對生命神奇的由衷讚美。

教學方法:

1、教法:欣賞品味法、自主探究法、自由討論法、遷移教學法2、學法:自讀感悟、合作探究、運用遷移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在《我與地壇》中,史鐵生面對着生機勃勃的地壇古園,終於在心理上戰勝了自己,解決了歷代哲學家都難以解決的難題――生與死。今天我們再來體會一下外國作家勞倫斯對“生命”與“死亡”的思考――《鳥啼》(板書)。

二、作者簡介:

見課本上的註釋及<<新課程新學案>>第11頁。

教師強調: 1911年出版第一部長篇小說《白孔雀》。成名作是長篇小說《兒子和情人》(1913),帶有自傳性質,描寫礦工家庭的困苦生活。

三、 文本研習:

1、在預習的基礎上劃分課文層次 。(自主探究,自由討論,鼓勵學生自主回答)

明確:全文共15段,劃分爲兩個部分: 、

第一部分:(1―5自然段)主要寫嚴寒過後,春天來臨,鳥兒的啼鳴。

第二部分:(6―15自然段)側重寫鳥的啼鳴給人類的啓示,寫“我們”的思考。

2、重點、難點分析:

(1)找出文章開始對鳥兒死亡場景的描寫,這樣寫有什麼作用?(自主探究,自由討論,第一小組代表回答,其餘同學補充完善,教師指導)

明確:第一節中,鳥兒死亡場景讓人倍感淒涼,而標題及文中的主要內容都是寫鳥的啼鳴,鳥兒死亡和鳥的啼鳴形成鮮明的對比,給人一種生的活力的感覺,顯示了一種生命本身的張力。作者把鳥屍與鳥啼進行對比,更加肯定了生命力量的不可阻擋。

(2)作者筆下的小鳥是怎樣的形象?找出文中描寫的句子。(自主探究,自由討論,第二小組代表回答,其餘同學補充完善,教師指導)

明確:第2、3、4、5節中。作者筆下的小鳥充滿了生命的衝動。“從夜色中浮起的隱約而清越的聲音,……卻把明快而萌發的聲音拋向了蒼穹”“田地間響起斑鳩的叫聲。……都會閃動出一聲鳥兒的啼鳴”

(3)劃出文中表現鳥啼的句子,體會這些句子的含義。 (自主探究,自由討論,第三小組代表回答,其餘同學補充完善,教師指導)

明確:第2、3、4、5節中。其中詞語如:吃力,微弱,隱約而清越,含糊,若斷若續,活波悅耳,由弱變強,由少變多,由微弱變悅耳,作者筆下的小鳥充滿了生命的衝動。由此可見,鳥啼是新生命的象徵,象徵着嚴寒過後新生命的到來。

(4)分析描寫“鳥啼”和“鳥屍”的句子的作用。(自主探究,自由討論,第四小組代表回答,其餘同學補充完善,教師指導)

明確: 在第一部分中,從上面的分析可見,“鳥啼”象徵新生命,“鳥屍”象徵死亡,兩者在文中起到了 強烈的對比效果,肯定了生命衝動力量的不可阻擋。

(5)象徵着新生命的“鳥啼”又帶給了人類很多啓示,引發了我們的思考,默讀課文第二部分,在文中找出表現受到啓示的句子,並說說自己的理解。 (自主探究,自由討論,第五小組代表回答,其餘同學補充完善,教師指導)(這些基本上分成兩種,即12節以前的,一句話總結:死亡的環境或者艱難困苦阻擋不了生的希望,有生的希望就應勇敢的活着;12節之後,關於生死問題)

明確:第7段中“冬天走開了,不管怎樣,我們的心會放出歌聲。”第9段“無論人們情願與否,……那就是新的天堂和新的大地”第12段,第15段“誰能阻撓到來的生命衝動呢……就如向死而生的鳥兒一樣。”等等。“不必再注視那些暴露四野的破碎的鳥屍……我們身上的酷冷”。理解:不必畏懼嚴寒、死亡和痛苦。 “世界不能選擇……春天不能抑制……”理解:春天的的到來是勢不可擋,生命的衝力是無法遏制的。 “生命和死亡全不相容……”理解:生死無法共存,有生則有死,有死則有生。 “誰能阻擋到來的生命衝動呢……”理解:離開死亡,走向新生,是生命的本能,是無法阻擋的。

(6)通過這些啓示,勞倫斯作了什麼樣的思考?也就是說,作者最終是通過鳥啼來說明他的生死觀,那作者是怎麼的生死觀呢?(總結一下,第六小組代表,其餘同學補充完善,教師指導) (關於生死的問題集中在12至15節裏)

明確:生命和死亡全不相容,我們是爲着生的,或者是爲着死的,非此即彼,在本質上不可兼得;同時,他也肯定了生命的價值,春天必然會來臨,誰也無法阻擋生命的衝動,無法阻擋我們對於新生命、新世界的渴望與追求。

(7)生與死的問題是一個抽象的問題,而這篇文章讀起來卻不是很抽象,這與作者運用的寫作手法有關,這篇文章主要運用了什麼手法? (自主探究,自由討論,第七小組代表回答,其餘同學補充完善,教師指導)

明確:作者主要運用擬人、象徵的手法,將鳥人格化,將自然人格化,讓人與自然建立起生命對話。另外,還運用對比的手法,將嚴冬的鳥屍與暖春的鳥啼形成鮮明的對比,肯定了生命衝動的力量不可阻擋,藉此啓示人們像鳥兒那樣向死而生。

(8)生命充滿神奇的力量,在你的經歷中,有過這樣的發現和體會嗎?(交流討論,各小組代表回答)

① 學生舉例:(戰勝死亡,戰勝挫折,走出逆境,創造奇蹟的事例都行。)

如:植物中的草,在石縫中頑強地生長,創造生命的奇蹟;

動物中的螞蟻,在火海中慘烈地求生,展示生命的悲壯;

人物中的史鐵生,在厄運中艱難地奮進,用筆敲開寫作的大門。

②教師體會:說說自己的例子:在2005年春天,我在街上花2塊錢買了兩棵花,當時開着非常漂亮的花,隨着天氣的變冷,花和葉子相繼脫落,光禿禿的,了無生機,心想:來年再買兩棵栽裏面,之後,兩盆花便被我放到了門後的角落裏。又一個春天來了,我拿出花盆準備買花栽花,卻再不經意間發現了上面的綠色,我一陣驚喜:它們沒死,他們又活啦。我突然之間對它們升起敬意:多麼頑強的生命啊,從此,對它們不僅僅是喜愛又多了一層敬意。它們就是放在我辦公桌上的那兩盆花。它們也一直激勵着我去珍愛生命,笑對困難,積極樂觀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