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高一語文《鳥啼》教學反思

高一語文《鳥啼》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05K 次

  《鳥啼》教學反思之一

反思我的語文課堂,很多情況下存在着喧賓奪主的現象,我總是自覺和不自覺地扮演着主角身份。其實,課堂上的那種交流是課後怎麼彌補都無法達到的效果。要能讓每一個學生的心在課堂上都動起來,這該是一件令人振奮的事情。那麼怎樣才能讓學生的心真正地動起來,而不致於使學生陷入“熱鬧是他們的,而我什麼也沒有”的窘境呢?

高一語文《鳥啼》教學反思

個人認爲,最爲重要的一點是選取課文中的要素,創設情境。

第斯多惠曾說過:教學藝術不在於傳授而在於激勵和鼓舞。而創設情境則便是爲了激勵,爲了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一篇文章要講的東西太多了,而一節課的時間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我們每節課都有所取捨,抓住一些關鍵性的要素,運有各種條件和手段,創設情境地,使每節課都有亮點,每節課都有高潮。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當人的心理處於興奮狀態時,工作效率特別高。而興趣是學習的先導,只有有興趣,課堂上學生纔會興奮起來,纔會樂學,學習纔會有成效。創設情境地便是創設氛圍,調動興奮點。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已經試過用畫面,聲音創設情境,試着把每一位學生的情感都調動起來,剛接觸課文時,學生們面對的信息是陌生的,我們只有將那些陌生的信息與一些學生熟悉的形象可感的東西加以聯想、比較,他們的心理纔會相容而欣然接受。

比如以前,我在講授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時,我爲了讓學生領會詩中豪邁壯闊的'意境和蘇軾對英雄人物的仰慕之情。我先引入了學生們熟悉的電視劇《三國演義》中的片頭畫面:滾滾長江向東流去,激起千萬朵浪花。這一雄渾形象可感的畫面,一下子就抓住了他們的魂魄。然後再引入《三國演義》中片頭的歌詞“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將它與課文中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相比較,它們有什麼不同和相同之處?由於《三國演義》片頭畫面的感染,學生們感受到了長江的壯闊博大,心中自然也騰起了一股豪邁之情,而思緒也翩飛起來。憑着自己對人生、社會知識積澱和理解,他們也能體味到這些語句都塑造了長江東流的開闊境界,從中也能體味到自然的永恆、人生的短暫,無論是怎樣叱吒風雲、建功立業的英雄人物都有同常人一樣無法抗拒生命的自然法則,必然被歷史的浪濤捲走。並且《念奴驕赤壁懷古》中在豪邁中充滿了對英雄厚人物的仰慕之情。雖然他們死了,可是他們的英名永存,流芳千古,因爲“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周瑜已經死了,可人們依然記得那是三國周郎作戰的赤壁。這是一個較爲成功的案例。

而這次,在準備勞倫斯的《鳥啼》的授課時,我沒有過多地考慮學生對於背景的接受能力,學生在一個對作者和背景完全一無所知的情況下去探究課文無疑是非常困難的。生與死,這是一個抽象的命題,學生不可能有切身的體會,因此這就需要給他們創造足夠的情景,使其有感性的認識後才能把握理解主題。因此,在抓住主旨前的鋪墊是非常重要的。這是本次課堂較爲遺憾的一點。

其次,要給學生足夠的空間思考,也要做充分的引導。

在授課過程中,由於時間關係,總是急於知識點的傳授,而忽視了學生的反應和接受程度。一個問題扔下去,有些同學還沒有來得及全面思考,我已經開始提問,這樣的話,當然很難引起廣大同學認識上的共鳴了。

總之,在語文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如果可以做到讓學生通過聯想比較,積極參與,然後再給他們充分的思考空間和自由表達的機會,呢麼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就自然而然地被調動了起來。如果能夠做到這些,那麼教學就是成功的。

  《鳥啼》教學反思之二

這篇課文一個課時很難完成。講了第一部分的描寫,講了第二部分的第12~15段,而第9~11段其實是對第一部分描寫的進一步闡發,用了象徵手法,語意比較隱晦,也比較難懂。我讓學生自由朗讀這一部分,自己講講對感悟較深的句子的理解,或自己提問,而這一環節是放到最後的,時間完全不夠,而這一部分又很重要,既能進一步理解鳥啼的含義,又能更好地解釋下文“生與死”這個問題。所以在課堂設計上是否能把這一環節提前,由這一環節的體悟引申出勞倫斯對生與死問題的思考,結合12~15段,再呈現勞倫斯對生與死問題的思考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