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高二語文上冊《勸學》教學設計

高二語文上冊《勸學》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8W 次

【教學目的和要求】

高二語文上冊《勸學》教學設計

1、瞭解《荀子》的常識及荀子的生平及主張,勸學的意義。

2、培養正確的學習方法的態度,聯繫學生的實際。

3、注重字詞運用和註釋。

【重點和難點】

1、辨析字、詞、音。注重朗誦和背誦。

2、比喻代議和喻議及正反四方面議論的特點。

3、瞭解荀子對學習的.意義,作用,態度,進一步認識學習的重要性。

【教學教法】

師生互動法、提問法、議論法、朗讀法、電教法、板書法。

【教學步驟】

1、導入:

同學們,作爲一位學生,應該每一個人都知道學習的重要性,那麼你們知道學習的重要意義和正確的目的和態度、方法嗎?知道堅持學習的重要嗎?現在我們就來了解荀子的《勸學》,看看古人怎麼勸人學習的。

2、請個別學生朗讀課文

3、重點拼音:

木直中繩:zhòng

雖有槁暴:gǎo pù

輮以爲輪:róu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cān xǐng

不如須臾之所學也:xū yú

吾嘗跂而望矣:qì

君子生非異也:xìng

故不積跬步:kuǐ

騏驥一躍:qí jì

駑馬十駕:nú

鍥而舍之:qiè

金石可鏤:lòu

蟹六跪而二螯:áo

4、作者介紹:

荀子(約公元前313~前238)名況字卿,戰國末期趙國人,時人稱荀卿,又稱孫卿。曾遊學於齊,當過楚國蘭陵令。後來失官居家著書,死後葬於蘭陵。荀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後的代表,樸素唯物主義思想集大成者。韓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學生。他反對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規律是不以人們意志爲轉移的,並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勝天的思想。他強調教育和禮法的作用,主張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視教化兼用“禮”治,強調“行”對於“知”的必要性和後天學習的重要性,主張“性惡論”認爲人性本惡,即“人之性惡,其善者僞也”,但是後天環境和教育可以改變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該書由《論語》、《孟子》的語錄體,發展爲有標題的論文,標誌着古代說理文的進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說理透徹、語言質樸、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勸學》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幾段的節錄。

5、聽錄音《勸學》。

6、中心論點: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7、學生齊聲朗讀《勸學》。

8、第一、二段重點字詞翻譯:

學不可以已:停止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於:從;於:比……更

冰,水爲之:形成、凝結(動詞)

木直中繩:合乎、結合

輮以爲輪:輮以(之)爲輪,把它作爲

其曲中規:彎度

雖有槁暴:雖,即使;有,通“又”

輮使之然也:這樣

金就礪則利:就,靠近;利,鋒利

則知明而行無過矣:知,通“智”;明,明達;行,行爲;過,過錯

9、翻譯一、二段:

君子說:學習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從藍草中提取的,卻比藍草的顏色還要青;冰,是水凝固而成的,卻比水還要寒冷。木材筆直,合乎墨線,(如果)它把烤彎做成車輪,(那麼)木材的彎度(就)合乎圓的標準了,即使再幹枯了,(木材)也不會再挺直,是因爲經過加工,使它成爲這樣的。所以木材經過墨線量過就能取直,刀劍等金屬製品在磨刀石上磨過就能變得鋒利,君子廣泛地學習,而且每天檢查反省自己,那麼他就會聰明多智,而行爲就不會有過錯

10、分論點;

學習的意義:提高自己。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冰,水爲之,而寒於水

木直中繩。輮以爲輪,其曲中規。

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11、第三段重點字詞翻譯:

吾嘗終日而思矣:曾經

吾嘗跂而望矣:遠望

不如登高之博見也:見得廣

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招,招手;加,增加

而聞者彰:明顯,清楚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藉助,借用;利:使……快;致,到達

非能水也,而絕江河:水:游泳(名作動) 絕:橫渡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生,通“性”,稟賦,資質;異:差別

12、第三段翻譯:

我曾經整天發思索,(卻)不如片刻學到的知識(多);我曾經踮起腳遠望,(卻)不如登到高處看得廣闊。登到高處招手,胳臂沒有比原來加長,可是別人在遠處也看見;順着風呼叫,聲音沒有比原來加大,可是聽的人聽得很清楚。藉助車馬的人,並不是腳走得快,卻可以行千里,藉助舟船的人,並不是能游水,卻可以橫渡江河。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沒什麼不同,(只是君子)善於藉助外物罷了

13、分論點:

學習的作用:彌補不足。

登高而招──見者遠

順風而呼──聞者彰

假輿馬者──致千里

假舟楫者──絕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