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長春版八上《上樞密韓太尉書》教案

長春版八上《上樞密韓太尉書》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W 次

  教學目標:

長春版八上《上樞密韓太尉書》教案

1、理解作文順養氣的觀點,學習作者少年立志和他的批判精神。

2、體會文章跨越時空的聯想,體會作者關於把聯想交織於議論、抒懷中的思維和寫作方法。

3、積累文言實詞“形、致、稱、溢、廣、冠、志、壯”等,掌握虛詞“以,而”的作用。

  教學重點:

理解“文者氣之所形”中“文”、“氣”及其兩者的關係;學習作者步步推進的議論方法,學習議論和抒懷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教學難點:

作者此文爲干謁處處自薦,既要表現出自己對鉅公碩卿的景仰,又要不卑不亢、袒露自己的胸襟、豪氣,其分寸進退的把握確實是非常不易的,講解討論時順注意於此。

 教學課時:

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簡介作者:

蘇澈(1039-1112),字子由,眉州眉山人。蘇洵之子,蘇軾之弟,人稱“小蘇”,“唐宋八大家”之一。

公元1056年,蘇軾、蘇轍兄弟隨父親去京師,在京城得到了當時文壇盟主歐陽修的賞識。第二年,蘇軾、蘇轍兄弟高中進士,“三蘇”之名遂享譽天下。蘇轍在高中進士後給當時的樞密使韓琦寫了一封信,這就是《上樞密韓太尉書》。

樞密韓太尉指韓琦。韓琦(1006-1075),字稚圭,相州安陽人。寶元三年1040任陝西安撫使與范仲淹共御西夏有功,被任爲樞密副使。後自請爲揚州、幷州等知州。喜祐年間重入政府,擢升爲樞密使、宰相,主持全國軍政,歷任三朝。他反對王安石變法,與司馬光等同爲保守派道首領。封魏國公,蓍有<<安陽集>>。

 二、教讀新課:

1、解決重點詞句

2、課文內容理解

(1)作者在文章第一段中提出的觀點是什麼,如何證明他的觀點?

討論並歸納:

作者提出觀點是“文不能以學而能,氣可以養而致”。認爲不培養自己的氣質、修養,單去學習寫文章,是不可能有所成就的,而一個人的氣質、修養又是靠學習、培養而獲得的。之後,先引用孟子的話爲道理論據來證明,然後舉孟子,司馬遷二人的事例爲論據來證明。孟子通過內修養,司馬遷通過外在閱歷,殊途同歸,都取得很高成就。文中的氣,可以理解爲人的胸襟氣度,學問閱歷,見識情趣等。蘇轍認爲死守經卷,刻意學習寫作技法,絕對寫不出好文章,道德道德養氣。

(2)第二段作者爲什麼“決然捨去”?

討論並歸納:

所遊者:不過其鄰里鄉黨之人。

所見者:不過數百里之間,不足以自廣。

所讀者:百氏之書,古人陳跡,不足以激發其志氣。

(3)作者“決然捨去”的目的是什麼?

討論並歸納:

“求天下奇聞壯觀,以知天地之廠大。以養其浩然之氣。”

(4)作者“決然捨去”看到了什麼?

討論並歸納:

于山:見終南、嵩、華之高。 於水:見黃河之大且深。

於地:見秦漢故都、京師卞梁。 於人:見歐陽修。(未見太尉)

(5)提問:最後一段作者“偶然得之,非其所樂”,作者所樂的是什麼‘Z

討論並歸納:

所樂的是“使得優遊數年之間,將以益治其文,且學爲政”。

(6).提問:第二段寫“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無憂,四夷之所憚以不敢發,入則周公、召公,出則方叔。召虎……”目的是什麼?

討論並歸納:

讚頌太尉,表達自己對大尉的瞻仰敬慕之情,希望得到太尉的接見;另一方面,也使太尉高興,對自己有好感,使自己的目的得以實現。

  三、深入理解,點撥課文內容:

1.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

明確:全文可分爲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了自己的寫作觀點。

第二部分(第2段):寫自己的遊歷過程。

第三部分(第3、4段):點明瞭求見韓琦的目的。

2.通讀全文,討論:作者認爲寫文章最重要的是什麼?

明確:是“氣”,而這種“氣”必須通過修養才能得到。也只有通過“養氣”,內在充實,發爲文辭,纔可以達到文章的最高境界。

3.提問:作者認爲怎樣才能養氣?

明確:作者提出了孟子和司馬遷兩個例子,指明瞭要養氣,一要注意內在修養,二要注意外在閱歷。

4.提問:作者在第2段中大寫特寫自己的遊歷過程,目的何在?

明確:目的在於強調外在閱歷對於“養氣”的重要作用,強調山川形勝、奇聞壯觀的激發和人物交遊的影響對作文的意義。

5.提問:這是一篇干謁文章,而作者卻在文中說:“向之來,非有取於斗升之祿。偶然得之,非其所樂。”他這樣說,是否說明他這個人口是心非,非常虛僞?

明確:教師首先補充,蘇轍此時已經進士及第,取得了做官的資格,還須參加吏部的考試,考中後才能授官。

關於這個問題的回答,不強求答案的一致,允許學生暢所欲言。但要注意,作者這篇干謁文章與一般的干謁不同,沒有這類文章常見的俗套,通篇無一句求仕進之語。這並不能說他就是口是心非,非常虛僞。

6.你認爲這篇文章寫得怎麼樣?你對其中的哪一段內容或哪些內容最感興趣?請說說你感興趣的理由。

 四、小結:

作者在給韓太尉的信中發表了自己對作文章的看法,以及離開家鄉壯遊天下的所見,並希望見到韓太尉,得到他的指教。這封信寫得汪

洋恣肆,才情橫溢,不亢不卑,不媚不讒,不愧爲大家手筆。

 五、翻譯:

太尉執事:轍生性喜好寫文章,對此想得很深。我認爲文章是氣的外在體現,然而文章不是單靠學習就能寫好的,氣卻可以通過培養而得到。孟子說:“我善於培養我的浩然之氣。”現在看他的文章,寬厚宏博,充塞於天地之間,同他氣的大小相稱。司馬遷走遍天下,廣覽四海名山大川,與燕、趙之間的英豪俊傑交遊,所以他的文章疏放不羈,頗有奇偉之氣。這兩個人,難道單靠執筆學寫這種文章就能到此地步的嗎?這是因爲他們的氣充滿在內心而溢露到外貌,發於言語而表現爲文章,自己卻並沒有覺察到。

轍出生已經十九年了。我住在家裏時,所交往的,不過是鄰居同鄉這一類人。所看到的,不過是幾百裏之內的景物,沒有高山曠野可以登臨觀覽以開闊自己的心胸。諸子百家的書,雖然無所不讀,然而都是古人過去的東西,不能激發自己的志氣。我擔心就此而被埋沒,所以斷然離開家鄉,去尋求天下的奇聞壯觀,以便了解天地的廣大。我經過秦朝、漢朝的故都,盡情觀覽終南山、嵩山、華山的高峻,向北眺望黃河奔騰的急流,深有感慨地想起了古代的英雄豪傑。到了京城,擡頭看到天子宮殿的壯麗,以及糧倉、府庫、城池、苑囿的富庶而且巨大,這才知道天下的廣闊富麗。見到翰林學土歐陽公,聆聽了他宏大雄辯的議論,看到了他秀美奇偉的容貌,同他的學生賢士大夫交遊,這才知道天下的文章都匯聚在這裏。太尉以雄才大略稱冠天下,全國人依靠您而無憂無慮,四方各少數民族懼怕您而不敢侵犯,在朝廷之內像周公、召公一樣輔君有方,領兵出征像方叔、召虎一樣禦侮立功。可是我至今還未見到您呢。

況且一個人的學習,不是有志於大的方面,即使學了很多又有什麼用呢?轍這次來,對於山,看到了終南山、嵩山、華山的高峻;對於水,看到了黃河的深廣;對於人,看到了歐陽公;可是仍以沒有謁見您而爲一件憾事。所以希望能夠一睹賢人的丰采,就是聽到您的一句話也足以使自己心雄志壯,這樣就算看遍了天下的壯觀而不會再有什麼遺憾了。

轍年紀很輕,還沒能夠通曉做官的事情。先前來京應試,並不是爲了謀取微薄的俸祿,偶然得到了它,也不是自己所喜歡的。然而有幸得到恩賜還鄉,等待吏部的選用,使我能夠有幾年空閒的時間,將用來更好地研習文章,並且學習從政之道。太尉假如認爲我還可以教誨而屈尊教導我的話,那我就更感到幸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