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杜甫《春望》的課堂實錄

杜甫《春望》的課堂實錄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2W 次

:同學們,今天,孫老師和大家一起走進歷史的隧道,去感受歷史上一位苦難詩人、人民詩人、偉大詩人--杜甫的心理歷程。

杜甫《春望》的課堂實錄

(屏幕上出現《春望》全詩)

師:今天學習《春望》一詩。大家知道唐朝曾經是中國歷史上最昌盛的朝代,可是,到了公元755年,唐朝的歷史上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那就是“安史之亂”。安祿山和史思明的叛軍攻入了長安城,在長安城燒殺搶掠,把繁華的長安城糟蹋得幾乎成了一片廢墟。“安史之亂”使多少人家破人亡,妻離子散。杜甫也被叛軍抓到長安,他孤身一人遠離親人,在第二年的春天來到長安的街頭,目睹長安城滿目荒涼的景象,觸景生情,揮筆寫下了《春望》這首千古絕唱。

師:聽老師把這首詩朗誦一遍。(配上音樂,教師有感情地朗讀《春望》。)

師:請同學們放聲自由地把這首詩朗讀一遍。(配音樂,學生自由地朗計。)

師:讀詩,首先要讀題,題目是什麼?齊讀--

生:(齊讀)春望。

師:“春望”是什麼意思呢?

生:在春天的時候所看到的景色。

師:說得真好!誰在春天的什麼地方看到的景色?加上去把句子說完整。(生紛紛舉手)

生:(大聲地)杜甫在國都長安春天的時候看到的景象。

師:詩人在長安街頭看到的是什麼景象呢?看到了這樣的景象有什麼樣的感受呢?我們齊讀詩的前四句。(生齊聲朗讀詩的前四句)他看到了什麼?

衆生:(在教師的引領下,斷斷續續地)山河、草木、花、鳥。

師:這是詩人在長安街頭看到的景色。“國破山河在”,“國破”是什麼意思?

生:就是說長安城遭攻打。

生:這裏的“破”是指滅亡的意思。

生:還可以理解爲攻破。

生:破還可以說成破敗,破敗不堪。繁華的長安城被叛軍燒殺搶掠之後破敗不堪。

師:“國破山河在”連起來什麼意思?誰說一說?

生:雖然國都長安城被叛,但大好河山還在。

生:雖然山河還在,但是國都長安城已經被叛軍給佔領了。

師:眼前的景象是一片淒涼,破敗不堪。破敗到什麼程度呢?讀第二句。(生齊聲朗讀第二句)

師:這裏的“深”是什麼意民?

生:“深”指茂盛。

師:“深”指茂盛,草木長得茂盛就是草木深。如果跟前面的破敗聯繫起來,這裏的“深”“草木深”還可以解釋成什麼?

生:雜草叢生,草木茂盛。

師:你想象當中的和年代繁華的國都是什麼景象?

生:應該是城內人來人往,非常繁榮。

生:長安的街道非常熱鬧,而且人們沒有苦惱。

師:人山人海,熙熙攘攘,街上是比肩接踵,集市上人聲喧譁,一片繁榮的景象。而今,被叛軍佔領的長安城,放眼望去,看到的是雜草叢生。只看到草木,看不到人呀,人到哪裏去了?

衆生:人都被叛軍給捉走了,人都去逃難了,他們都被殺戮了。

師:死的`死,逃的逃,放眼望去長安街上空無一人,滿目淒涼,雜草叢生。怎麼把這種感情讀出來?自己練練看。(生自由練習朗讀)

師:誰來讀讀?(生讀)感情有了。看到這樣悽慘的景象,心裏是無比的悲痛。語調要低沉一些,速度要慢一點。誰再來讀。(生聲情並茂地朗讀)

師:掌聲獻給他。一起來試一試。(生在教師的帶領下聲情並茂地朗讀前兩句)

師:“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這兩句什麼意思呢?

生:是指非常感動的時候眼淚滴到花朵上面。

師:(屏幕出現詩文)“感時”是感動的時候,這個“時”還有別的理解嗎?

生:“時”當“時局”講,爲當時的時局而感傷。

師:爲這樣的時局而感傷得見花落淚。下面一句“恨別鳥驚心”裏的“別”是什麼意思呢?

生:是分別的意思。

師:他跟誰分別?

生:和親人分別。

師:聽到鳥的聲音,詩人都感到心驚肉跳,心驚膽戰。跟親人分別不是很平常的嗎,怎麼跟親人分別,聽到鳥叫會心驚肉跳呢?

生:和平常不一樣,有可能是永別了。

師:就彷彿像永別!戰亂當中,不知道哪一天詩人杜甫就會被叛軍殺害,這裏的別可不是一般的分別,有可能是生離死別,有可能就是永別,所以詩人才產生了這樣的感情(指着第三、四句),讀。(生齊聲朗讀第三、四句)

師:在這樣動盪的年代,鳥語花香是最美好的東西,但在詩人的眼中卻是觸目驚心啊。連起來把前面四句讀一讀。(生齊聲朗讀前四句)

師:此時詩人對花落淚,落的是什麼淚?

衆生:詩人落的是傷感之淚,與家人分別之淚,激動之淚。

師:他激動?爲什麼激動?

生:那不叫激動,那叫什麼淚?

衆生:痛苦之淚,憤怒之淚。

師:憤怒之淚。他對誰憤怒呢?

生:他對叛軍憤怒。

師:對叛軍憤怒呀,你說。

生:他是看到原來繁榮的長安現在已經變得破敗不堪,他嘆息,所以流下了嘆息的眼淚。

師:流下了嘆息的眼淚,說得真好。想到原來的長安城是那麼的繁華昌盛,可是今日,一夜之間,長安城變得這樣破敗不堪,草木叢生,他流下了傷心的、痛苦的、激憤的淚水。我們再來把四句讀一讀。(生齊聲朗讀前四句)

師:在這樣動盪的年代,在這樣“恨別鳥驚心”的年代,詩人最盼望的是什麼叫?請男同學把後面四句讀一讀。(全體男生大聲朗讀後四句)

師:“烽火連三月,家書的萬金”什麼意思?

生:“烽火連三月”是指和叛軍連續戰鬥了三月。

師:“烽火”指的什麼?

生:戰亂。

師:“烽火連三月”怎麼解釋?

生:三個月都在打仗。

師:那麼你連起來說一說看,

生:戰亂已經連續三個月。

師:接下去。

生:“家書抵萬金”是指再多的金銀財寶都比不上家人的來信。

師:“家書抵萬金” 的“抵”是什麼意思?

生:值的意思。

師:值,封薄薄的家書怎麼能說值萬兩黃金呢?我不理解,你說。

生:因爲那時候和家人團聚是很重要的,所以我覺得家書可以抵萬金。

師:和家人團聚是很重要的,還沒有講得我心服。爲什麼一封薄薄的家書比萬兩黃金還要珍貴呢?你說。

生:因爲這樣可以確定自己的家人還平安,可以親人團聚。

師:讓親人知道我還平安,還健在,親人的生命是勝過萬兩黃金的,萬兩黃金能勝得過親人的生命嗎?

生:勝不過。

師:所以親人的平安,親人的健康比萬兩黃金還要寶貴。剛纔同學們講的“烽火連三月”是指的三個月,這個“三月”還可以怎麼理解,請你說。

生:這個三月還可以說是很久的意思。

師:對“三月”這個“三”是表示複數,表示時間很長,戰亂已經持續了很長的時間了,在這樣戰亂的動盪當中,如果能得到一封有家人報平安的書信,那抵得上萬兩黃金啊。

詩人盼啊盼,他多麼希望戰亂早日平復,他多麼希望能夠得到一封報平安的家書啊。他盼望到了什麼程度呢?讀最後兩句。(生齊聲朗讀七、八兩句)

師:這兩句什麼意思?互相討論,可以把發的講義看一下。(生同座位相互議論)

師:好,集中交流一下。“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什麼意思?你來說。

生:就是說等家書的家人,已經等到白頭髮都很少了,少到連發簪都插不上了。

師:是寫家人,還是寫詩人杜甫本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