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杜甫詩三首》名師課堂教學實錄

《杜甫詩三首》名師課堂教學實錄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7W 次

  一、導入新課

《杜甫詩三首》名師課堂教學實錄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認識一個古人,瞭解一個古人,我希望,通過認識和了解,我們能親近這個古人並進而崇仰這個古人。這個人,就是詩聖杜甫。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聖人往往用來形容那些在某項學問或技藝方面的集大成者,例如“書聖”王羲之是書法成就最高的人,“畫聖”吳道子是畫畫成就最高的人,那麼“詩聖”,就是詩歌藝術成就最高的人了。中國詩壇羣星璀璨,單單唐朝,就是大師雲集,爲什麼“詩聖”的桂冠卻單單落在了杜甫的頭上呢。今天,我們通過杜甫的三首傑作,遙想杜甫的情懷,追尋聖人的蹤跡,或許,能獲得一些人生的啓悟。

  二、學習《望嶽》

師:請大家看杜甫的圖片,用一個動詞形容杜甫的神態。

生:望。

師:對,就是望。杜甫一生都在眺望一座山,一座對於他來說,意義非凡的山,這座山就是泰山。“人心齊,泰山移”,“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泰山,是五嶽之首,是中國人心中權力和地位的象徵。古人認爲,泰山是離天最近的一座山。這座山,在杜甫的眼裏和筆下,又是怎樣的呢?請我們班海拔最高的樑爍同學來朗讀一下。

樑爍讀,讀得氣勢磅礴。

師:從這首詩,你感受到了一座怎樣的泰山?請聯繫詩句來說說。

生:我從“陰陽割昏曉”這句可以感知到泰山是遮天蔽日的。

生:我從“造化鍾神秀”這句可以感知泰山很秀麗。

師:由“鍾”字我們可以想到一個成語,情有獨鍾,在這句詩裏,誰對誰情有獨鍾?

生:造化對泰山情有獨鍾。

師:造化,也就是造物主,造物主把所有的秀麗都聚集在泰山上,泰山的秀美是可想而知的。

生:我感覺到泰山是生機勃勃的,雲在飄蕩,鳥在飛翔。

生:我感覺到泰山是偉大的,他能激發出人們攀登極頂和征服困難的願望。

師:你的視角獨特,大家只看到了泰山的形,而你卻注意到了泰山的神。泰山的形是高大的,泰山的神是偉大的。我們通過朗讀,進一步感受形神兼備的泰山。這首詩緊扣一個望字來寫,請同學們認真聽老師的提示,用詩句回答老師的問題。

師:詩人站在泰山山麓,遠望,看到的泰山是——

生: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師:(提高語調)岱宗夫如何?

生:齊魯青未了!

師:詩人收回視線,近望泰山,看到的泰山是——

生: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師:詩人定睛細視,看到——

生: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師:面對這巍巍泰山,詩人心潮起伏,不禁發出了錚錚誓言——

生: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

師:從這首詩,你感受到了一個怎樣的詩人?老師提供兩則輔助資料,請班長給大家讀一下。

  投影一:

  杜甫出生在公元712年,整個唐王朝處於上升時期,當時生活的人們普遍具有強烈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建功立業,封侯萬里,是當時人們普遍的人生目標。

  投影二:

  杜甫有一個顯赫的祖先,其13世祖杜預是西晉著名的政治家;他的祖父杜審言是武則天時期最爲重要的宮廷詩人;杜甫寫作《望嶽》時,他的父親杜閒當時正擔任山東兗州司馬——杜甫的家族有做官的傳統,他一輩子堅守着“奉儒守官”的信條,以“立功立德立言”爲終生的人生理想。

生:老師,我不看見。

同桌借眼鏡給他。

生:老師,我還是不看見。

師:呵呵,視力不好可不妙啊,你將來到了泰山,怎麼望嶽啊!

衆生笑。

生:老師,我來念。

生:我感覺杜甫是一個有遠大目標的人。他想登上泰山的絕頂,實現人生的抱負,體驗“一覽衆山小”的暢快。

生:我從“蕩胸生層雲”可以感覺到杜甫具有博大的胸懷,雲在泰山的山谷中迴盪,也似乎在杜甫的胸懷中迴盪。這讓我想起了曹操的《觀滄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

師:你真是太棒了!學習語文,特別需要這樣的聯想想象能力!偉大的人物自有博大的胸懷,來,我們一起讀讀這兩句詩。

生:我感覺到年輕時候的杜甫,想把自己變成一座泰山,供天下人仰望!

師:鼓掌啊!同學們,我從來沒有想到我們班的同學會有這樣的理解,這樣的境界。的確,後來,杜甫真的把自己變成了一座泰山,他被後人譽爲詩聖。詩聖,也就是詩歌創作上的泰山北斗。如果說,杜甫是詩歌創作上的“泰山”,那麼詩歌創作上的“北斗”則就非李白莫屬了。李白和杜甫是中國詩歌史上最偉大的詩人,而他們竟然生活在同一個時代,竟然見面了,竟然結下了深厚的友誼,這不能不叫我們感到慶幸。聞一多說“四千年的歷史裏,除了孔子見老子,沒有比這兩人的會面,更重大,更神聖,更可紀念的了”。

師:杜甫怎麼會遇到李白呢。原來啊,古人特別強調“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寫作《望嶽》時,杜甫正在齊趙一帶漫遊,而李白也正在那一帶漫遊,於是他們就相遇了。那時,杜甫33歲,當時名氣還很一般,而李白44歲,已經是名滿天下的大詩人了。李白和杜甫在洛陽一見如故,然後結伴漫遊,喝酒,寫詩,過着相當愜意的生活,也留下了許多動人的詩篇。我們讀一讀其中的一首,杜甫的《贈李白》。

  投影:

  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飲狂歌空度日,

  飛揚跋扈爲誰雄?

  古人點評:是白一生小像。公贈白詩最多,此詩最簡,而足以盡之。

師:這首詩裏充溢的精氣神,與《望嶽》是很像的。李白雖然當時比杜甫名氣大,但是,他詠泰山的詩,卻寫得沒有杜甫的《望嶽》好。而且,後來杜甫也真的登上了泰山的頂峯,但是,他卻沒有再寫有關泰山的詩歌,大家猜猜爲什麼?

生:杜甫認爲這首詩已經也得很好了,沒有再寫的必要了。

生:我認爲後來的杜甫,遭遇了人生中的種種坎坷和挫折,再也沒有那樣博大的胸懷和宏偉的志向了,寫不出來了。

師:的確,這就是所謂的心境了。我們來總結一下《望嶽》之爲詠泰山絕唱的原因:

  投影:

  寫盡了泰山高遠幽深,神奇秀麗的形神;

  展現了詩人青年時代兼濟天下的遠大抱負!

師:因爲這種種原因和《望嶽》本身所達到的藝術高度,《望嶽》一詩就成爲了詠泰山的絕唱,被刻在泰山山麓的岩石上。

  投影:

  泰山山麓石刻圖片。

師:杜甫,望嶽,和泰山,同爲獨尊。面對神聖的事物,我們要學會崇敬,來,孩子們,深呼吸,坐直身體,拿出我們的精氣神,遙想杜甫當年望嶽的神采,面對這巍巍泰山,齊聲背誦《望嶽》。爲了加強感情,我們可以把最後一句處理成重複。

生背: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

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