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唐詩三百首 > 杜甫 望嶽 賞析

杜甫 望嶽 賞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6W 次

全詩沒有一個“望”字,但句句寫向嶽而望。距離是自遠而近,時間是從朝至暮,並由望嶽暮,並由望嶽懸想將來的登嶽。

杜甫 望嶽 賞析

  《望 嶽》

  作者: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

  翻譯

泰山的面貌怎麼樣?綿延不絕的青色在齊魯也看得見。大自然在這裏聚集了英靈之氣,在同一時間,山南山北判若早晨與晚上。層出不窮的雲霧使人心胸盪漾,我睜大眼睛極力看見想要歸巢的飛鳥。應當要登上泰山的最高峯,在上面俯視的話,衆山都會顯得矮小。

  註釋

①嶽:此指東嶽泰山,泰山爲五嶽之首,其餘四嶽爲西嶽:華山;北嶽:恆山;南嶽:衡山;中嶽:嵩山。

②岱宗:泰山亦名岱山,在今山東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爲五嶽之首,諸山所宗,故又稱“岱宗”。歷代帝王凡舉行封禪大典,皆在此山。

③青:山色。未了:不盡。青未了:指鬱郁蒼蒼的山色無邊無際,浩茫渾涵,難以盡言。

④造化:大自然。鍾:聚集。神秀:指山色的奇麗。

⑤陰陽:陰指山北(水南),陽指山南(水北)。割:劃分。此句是說泰山很高,在同一時間,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

⑥蕩胸:心胸搖盪。

⑦決眥:決:裂開。眥:眼角。決眥:極力張大眼睛。

⑧入歸鳥;目光追隨歸鳥。入:受到眼裏,即看到。

⑨會當:定要。

⑩凌:登上。

  賞析

詩中以飽滿的熱情形象地描繪了這座名山雄偉壯觀的氣勢,抒發了作者青年時期的豪情和遠大抱負。

六句實寫泰山之景。

開頭一句“岱宗夫如何”,以一句設問統領下文。二句的“齊魯青未了”自問自答,生動形象地道出泰山的綿延、高大。“青”字是寫青翠的山色,“末了”是表現山勢座落之廣大 ,青翠之色一望無際。這是遠望之景。

三、四句是近望之勢。“造化鍾神秀”是說泰山秀美無比,彷彿大自然將一切神奇秀麗都聚集在這裏了,一個“鍾”字生動有力。“陰陽割昏曉”,突出泰山的高聳挺拔,高得把山南山北分成光明與昏暗的兩個天地。“割”字形象貼切,給參天矗立的山姿賦予了生命力。

五、六兩句是近看之景,並由靜轉動。“蕩胸生層雲”描寫山腰雲霧層層繚繞,使胸懷滌盪,騰雲而起,用“層雲”襯托出山高。“決眥入歸鳥”,是瞪大了眼睛望着一隻只飛回山林中的小鳥,表現出了山腹之深。一個“入”字用得微妙傳神,好象一隻只小鳥從遠處徐徐而來,又徐徐而去,足見山腹是何等深遠了。

最後兩句想象中的登山之情,仍是“望”,而不是“登”,是作者由望景而產生了登臨的願望。“會當凌絕頂”中的“凌”字,表現了作者登臨的決心和豪邁的壯志。“一覽衆山小”,寫詩人想象中登上絕頂後放眼四望的景象,其他的山在泰山面前顯得低小,以此襯托出泰山的高大。

這首詩的題目是“望嶽”,全篇緊緊抓住“望”字寫景,寫景中又處處烘托着一個“高”字。從而把泰山的萬千景色、高大的氣勢渲染得纖毫畢現,令人如親臨其境。故此《望嶽》一詩,成爲歷代描寫泰山的佳篇,被人們傳頌不絕。


1.唐詩三百首全集賞析

2.長恨歌白居易唐詩賞析

3.唐詩《送僧歸日本》賞析

4.唐詩《隋宮·乘興南遊不戒嚴》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