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初中八年級下《長城謠》導學案

初中八年級下《長城謠》導學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7W 次

  【初中八年級下《長城謠》導學案】

  教學目標:

初中八年級下《長城謠》導學案

1、學習詩歌借物抒情、託物言志的寫法。

2、體會詩歌抒發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3、通過學習和訓練,使學生學會欣賞詩和品味詩。

  重點、難點:

重點:領悟作者所抒發的情感。

難點:融進作者的情感來提升朗讀水平。

 教學方法:朗讀教學法、情境設置教學法、討論法

一、情境導入 有人說,世界上沒有一個民族像華夏民族這樣依戀故土,所以,只要有背井離鄉,就會有鄉愁,鄉愁如血液一般,從古至今流淌在華夏兒女體內。長城,是我們民族的象徵,早已成爲每一個華夏兒女心中的永恆。對於祖籍在長城腳下,而又久居臺灣的詩人席慕容來說,長城更是她心中解之不開的情結。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席慕容的《長城謠》,諦聽遊子的鄉音。

二、作者簡介

席慕容:臺灣詩人。祖籍內蒙古。十三歲開始寫詩,第一部詩集是《七里香》。她的詩多寫愛情、人生、鄉愁。寫得極美、清新、易懂、好讀,擁有大量讀者。

三、明確目標

俗話說,不到長城非好漢。我們今天的任務就是要學會用四級朗讀法來學習詩歌,即聽讀、初讀、品讀、悟讀。

四、聽讀詩

1、指名朗讀,正音。

2、教師範讀,學生邊聽邊劃出節奏和重音。

3、學生說一說,老師在朗讀時除了注意節奏和重音外還注意了什麼?

點撥:要朗讀好詩歌,除了要讀準字音外,還要注意節奏、重音、語氣和語調,同時還要體會作者蘊含的情感。

五、初讀詩

1、學生試讀(注意節奏和重音)

2、介紹詩歌中的意象

意象即藝術形象,就是在詩歌中被賦予了作者情感的`,能引發聯想的具體的東西。

例如:余光中在《鄉愁》中用郵票、船票、墳墓、海峽來表達自己的鄉愁之情。

3、整體感知:1、詩中主要選取的意象物是什麼?

長城 、黃河

2、詩歌主要抒發了作者什麼情感?

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六、品讀詩

下面我們就通過品詩歌來進一步把握詩歌內容,感悟詩人的情感。我們分成三個大組進行,比一比,看哪組更棒?

1、 品讀第一節 (第一組)

提問:這節中詩人運用什麼修辭手法刻畫了長城的什麼特點?(請抓住重點詞語加以分析:悲歡、恩怨、無情、冷眼)

點撥:“悲歡”、“無情”、“冷眼”是作者用擬人手法刻畫了長城的形象,表明長城是民族歷史的證人歷盡滄桑,兩千多年的爭戰和殺伐,使他見證了千古的悲歡離合。(板書:審視歷史 ,重現長城的滄桑)

2、品讀第二節(第二組)

提問:這節中詩人藉助那些意象抒發自己的什麼情感?

明確:詩人藉助長城的軀體和麪容、雲、樹、風來抒發作者對長城的依戀和讚美。(板書:藉助長城,抒發滿腔的熱情)

追問:詩人如何抒情?

“ 總 ” 字寫出詩人日夜牽掛故鄉;“一……就……”寫出詩人心繫長城以及長城在詩人心中的地位和影響。詩人把長城當成自己的根基和靈魂寄託之所,

所以纔有魂牽夢繞,揮之不去的情結。

3、品讀第三節 (第三組)

提問:本節詩人依靠什麼進一步流露自己的什麼感情?(請抓住重點詞語加以分析:不眠)

明確:依靠夢境回到故鄉,流露出詩人思戀故鄉,心繫故國的遊子情懷。

思考:爲何以地名“敕勒”、“陰山”、“黃河”抒情?

“敕勒”、“陰山”是作者的故鄉,黃河是中華民族的象徵,由此可見詩人身居他鄉,心繫故園。詩人希望有夢,好夢迴故鄉。但好夢難成,因爲濃濃的思鄉情使詩人夜不能寐!(板書:依靠夢境,流露濃濃的鄉思)

4、師點撥、評價各組同學品讀情況。

七、悟讀詩

總之,這首詩通過刻畫長城來抒發詩人濃濃的思鄉之情,下面我們再一次聽錄音磁帶,體會詩人那份濃烈的思鄉情,品悟詩歌的韻味。

1、播放朗讀帶,學生跟讀

2、挑戰錄音中的朗讀

學生自由選讀最喜歡的小節。

3、全班齊讀

八、總結

(略)

九、作業

背誦這首詩

板書:

長城謠

席慕蓉

一、審視歷史,重現歷史的滄桑 (詠物)——長城

二、藉助長城,抒發滿腔的熱情

三、依靠夢境,流露濃濃的鄉思 (抒懷)——戀鄉、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