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長城謠》教案設計兩篇大綱

《長城謠》教案設計兩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5W 次

  《長城謠》教案之一

  一、 教學目標

《長城謠》教案設計兩篇

(一)把握詩歌表現的主題,體會詩歌抒發的情感。

(二)學習詩歌借物抒情、託物言志的寫法。

 二、 課時安排

2課時

  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預習朗讀《長城謠》

  (一) 導入新課(可展示長城圖片或影片,配舒緩低沉的音樂)

長城,一個縈繞了幾個世紀的夢想,一個凝聚了萬千滄桑的奇蹟,一個似乎永遠沉睡又永遠充溢着激情的建築,穿越時空的阻隔,雄踞高山之巔,無可替代地成爲華夏兒女心中的永恆!今天,就讓我們在臺灣女詩人席慕容的《長城謠》裏再次仰望歷史的蒼穹、諦聽遊子的心音。

 (二) 配樂詩朗誦(教師示範)

  (三) 詩歌賞析

1、作者簡介

席慕容,蒙古族王族之後,外婆是王族公主。席慕容出生於四川,後入臺北師範藝術科、臺灣師範大學藝術系,再後來入比利時布魯爾皇家藝術學院專攻油畫,多次獲多種繪畫獎。第一本詩集《七里香》一年之內再版七次,其他詩集也是一版再版。她多寫愛情、人生、鄉愁,寫得極美,清新、易懂、好讀是她擁有大量讀者的原因。

2、初步體會《長城謠》表達的思想感情。

齊讀詩歌,把握作者的情感脈絡。

明確:主題意象—長城,也有對黃河的思戀。

抒情主線——對故鄉的思念,也有對歷史的觀照和反思。

追尋作者的情感歷程。

審視歷史,凸現長城的滄桑。

藉助長城,傾訴滿腔熱情。

依託夢境,流露深沉的鄉思。

3、深入探究《長城謠傳》隱含的思想根基。

(1)男生齊讀第一節。

題問:你從簡潔質樸的文字裏讀到什麼?

明確要點:歷次戰爭與“長城”

恩怨榮辱與“長城”

千年歷史與“長城”

以上內容可以各抒己見,只要能理解作者藉助“長城”這個意象來凸現歷史的本來面貌的意圖,初步感知詩歌藉助形象來抒情的特點就行。可讓學生理解“無情”、“冷眼”等詞語的含義,瞭解作者是怎樣以歷史的視角、現實的筆法來寫長城的。看似無情的建築,作者卻採用擬人的手法把它當人來寫,“蹲踞”的姿態裏隱藏了超乎尋常的客觀與冷靜,曾經的發光劍影,鼓角爭鳴都已經湮沒於歷史的煙塵,一個“泠眼”亦瞥盡長城上下的千年恩怨與榮辱,唯有長城懸臥天地間成爲歷史的見證。

(2)全班齊讀第一節,要求用深沉、舒緩、凝重的語調突現歷史的滄桑,配音渲染課堂氣氛,營造悠遠深邃的意境,幫助學生理解背誦。

(3)女生齊讀第二節

在第一節客觀呈現長城的歷史面貌後,詩人並沒有直接傾訴對長城的讚美依戀之情,而是非常含蓄地寫出了古老的長城在自己心中的地位和影響。“唱你時總不能成聲”、“寫你不能成篇”、“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長城已成爲民族的象徵、祖國的象徵,作者心繫長城、心繫故鄉,視古老的長城爲自己的根基和靈魂的寄託之所,面對它,自然歌不成聲、賦不成篇,又魂牽夢繞、揮之不去,和種思鄉情結便藉助長城的“軀體”、“面容”、長城的“雲”、“樹”、“風”傳遞出來。

教學這一節,可讓學生反覆自由朗讀,體會遊子的愛國思鄉情緒,領悟那種無法用言語言愛的'熾愛情感。提醒學生朗讀時注重輕重緩急,前三句在處理時,可輕讀、慢讀第一二句,讀第三句時重讀、稍快,形成語氣上的強烈對比,突出由抑而揚的情感波動。

(4)全班有感情朗誦第二節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情感發展至極點便演化爲夢境,於是,詩人夢到了記憶與想象中的故鄉—“敕勒川 陰山下”月色如水,鄉愁似海。同樣象徵中華民族的黃河,此時也不知不覺流進了詩人的夢、不眠的夜。

(5)全班齊讀第三節,感受作者濃烈的思鄉情懷。

邊讀邊體會詩人濃郁的鄉愁,將情感與物象疊加,長城就會折射出詩人內心的思戀,黃河也就會流淌出遊子盼歸的顫音。

4、讀,感悟《長城謠》的思鄉情結。

5、拓展延伸

補充閱讀席慕容的《鄉愁》,進一步體會她的思鄉之情懷。

鄉愁

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

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

幫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惘

彷彿霧裏的揮手別離

離別後

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

永不老去

通過比較閱讀,要求學生能夠準確把握詩歌的情感,初步學習詩歌借物抒情的特點。

6佈置作業

(1)收集你所喜愛的席慕容詩歌作品。

(2)寫一首借物抒情的詩歌。

長城謠

席慕容

審視歷史——凸現長城的滄桑。

藉助長城——傾訴滿腔的熱忱。

依託夢境——流露深沉的鄉思。

  《長城謠》教案之二

  教學目標

一. 體會詩人對故鄉、祖國的眷戀之情。培養學生愛國的情操。

二. 掌握詩歌寄情於物、借物抒情的寫法。培養讀詩、寫詩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一. 反覆朗讀,把握兩首詩的中心思想和內容,體會詩人的情感爲教學重點

二. 理解詩歌寄情於物、借物抒情的寫法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學習《長城謠》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 導入

請同學們說出中國的象徵物,如長城等。(遊子思鄉的載體)

 二 檢查預習

正音正字:焉支 隘口 蹲踞 荒莽 山巔 焚起 敕 (注音略)

 三 學海拾貝

1 作者簡介

席慕容(略)

2聽錄音,整體感知

3 講授第一節

提問:本節寫什麼?(請抓住重點詞語加以分析:悲歡、恩怨、無情、冷眼)

明確:寫一部浩浩蕩蕩的長城史,兩千多年的爭戰和殺伐。長城作爲歷史的證人歷盡滄桑,見證了千古的悲歡離合。使詩歌的氣勢一下子顯得大氣磅礴。

4 講析第二節

提問:本節寫什麼?(請抓住重點詞語加以分析:總、一……就……)

明確:抒發作者對長城的依戀之情和讚美。(唱、寫)

追問:詩人如何抒情?

“總”字寫出詩人日夜牽掛故鄉;“一……就……”寫出詩人心繫長城以及長城在詩人心中的地位和影響。詩人把長城當成自己的根基和靈魂的寄託之所,所以纔有魂牽夢繞、揮之不去的情結。

5 講析第三節

提問:本節寫什麼?(請抓住重點詞語加以分析:不眠)

明確:夢迴長城

思考:爲何以地名“敕勒”、“陰山”、“黃河”抒情?

“敕勒”、“陰山”是作者的故鄉,黃河是中華民族的象徵,由此可見詩人身居他鄉,心繫故園。詩人希望有夢,好夢迴故鄉。但好夢難成,因爲濃濃的思鄉情使詩人夜不能寐!

6 老師小結

詩人從小生長在長城腳下、黃河岸邊,而且對於故鄉,她是“少小離家老大難回”。因此,在詩人的心中,長城除了是民族的象徵,還是詩人寄託鄉愁鄉思的意象.。這是一首詠物抒情,反觀歷史的抒情詩,具有民歌風味,意境悠遠,感情真摯.。

四 當場成誦!

  五 佈置預習《一片槐樹葉》,思考兩篇詩歌之間共同點。

靈活機動

誦讀席慕容的《一棵開花的樹》,並賞析其令人回味無窮的情感!

如何讓你遇見我

在我最美麗的時刻 爲這

我已在佛前 求了五百年

求他讓我們結一段塵緣

佛於是把我化作一棵樹

長在你必經的路旁

陽光下慎重地開滿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當你走近 請你細聽

那顫抖的葉是我等待的熱情

而當你終於無視地走過

在你身後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