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不變的香椿樹的散文

不變的香椿樹的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7W 次

去年清明時節,我和一幫同學爬上對面的向王山上。正值陽春三月,氣候乾燥,加上爬山的勞累,遊玩興致全無。但是香椿樹給我留下了深刻映像。那兒的香椿樹多,遠遠看去一大片,房前屋後到處都是。樹上掛着竹竿,竹竿上有鉤,就是用來摘香椿的。我想平常在街面上買的可能就來至這山上。

不變的香椿樹的散文

我的老家房屋周圍有幾棵香椿樹,香椿樹的生命力極強,春暖花開的時候,隨便折下一枝插進泥土,不用澆水也不需施肥,就能生根發芽,不幾年就長成了大樹。

春天好像是從田園的香椿樹開始的,當香椿樹上長出了深紫色的香椿芽的時候,田裏的油菜、白菜、蘿蔔就開花了,蜜蜂也會在花中飛來飛去,說着關於春天的悄悄話。香椿樹的枝杈上,隨着春風的吹拂,慢慢長出小小的嫩綠的枝芽,稀疏瑣碎地點綴着枝杈。過不了幾天樹枝一片蔥綠,葉兒也由葉芽的稀疏而變成了綠色盛裝,在人們的眼中,那綠中帶紫的`葉芽,嫩嫩的,就成了一道上好的菜餚。每逢這個時候奶奶就設法把它摘下來。用沸水稍燙,放下鍋一翻就撈起來,曬乾了放在罐子裏。吃的時候,拿出來切細加料拌勻便可上桌。奶奶愛吃香椿,每年都要親手做。單單一個香椿,她能做出好幾道菜餚。

據史料記載,早在漢代香椿葉芽就曾和荔枝一起被列爲貢品,在宋代更是大受歡迎,宋代蘇武《春菜》中寫到:“豈如吾蜀富冬蔬,霜葉露芽寒更”,裏面的露芽說的就是香椿芽葉。

香椿名字也是有來歷的。傳說在很早以前,有一個德高望重的老醫生突然得了病,見食而吐,多日粒米未進,氣息奄奄,生命垂危,口中喃喃地說道:“只有吃了寶樹芽,才能治我的病。”什麼寶樹芽呢?誰也不知道。一日清晨,一位老叟飄然而至,笑道:“我已找到寶樹芽了。”人們隨老叟來到村外,果見河灘上有幾簇紫紅色得新樹芽從沙土裏拱出來。人們採了幾隻“寶樹芽”獻給老中醫。誰知老中醫見物甦醒,食而病癒。那以老叟留下榜文拂袖而去。人們見上面寫着八個大字:“是柳無卯,三人同日。”此是“椿”字的迷底。故此樹得名椿樹,又因其芽味道甚香,得名香椿。

相傳還有一位皇帝戰爭失利被敵人追趕,孤身逃入深山老林,可謂彈盡糧絕,精疲力竭,最後以香椿樹葉爲食,才走出山林,東山再起,最終奪取天下。坐穩龍椅後,想到當年命懸一線的經歷,便昭告天下,封贈香椿木爲“百木之王”,寓意百木王。人們就開始食用香椿樹葉,而香椿木“百木之王”的美譽也自此流傳。

現代科學分析表明,香椿葉芽營養豐富,營養成分在蔬菜中名列前茅,是一種老少、男女皆宜的保健食品。

在我的記憶裏,每到這個季節,從村頭到村尾,家家戶戶的煙囪都冉冉升起縷縷炊煙,隨風吹來,那炊煙裏漂浮着香椿的味道,混合清新的空氣,讓人倍感親切。

在那艱苦的年代,人們對香椿特別看重,對它寄予的希望,在現在看來,它是最奢侈的菜餚,但在當時更多是指望能把它賣幾個錢維持生計。每到香椿樹發芽時,父親便開始關注。父親說,太小採收了浪費,太大又不香了,大小他心裏有譜。每當香椿樹芽長到三四寸時,父親便找來一根長長的竹竿,在竹竿的一端綁上鐮刀,再爬上樹幹,對準香椿芽輕輕的一勾,一把把的椿天芽從天而降。在我的印象中葉柄比葉片好吃,因爲葉柄脆些、甜些。這個時候,那種人間煙火的味道和越來越濃的香味超脫凡塵,融化在在的空氣裏,慢慢向四周瀰漫飄散。

那時豆腐、雞蛋、肉都是稀有之物,新鮮的香椿芽洗淨,用開水一潑,撈出切碎,加點辣椒麪和鹽,有時點香油,也是可口之物。香椿芽大多是外賣,賣不了的就做些香椿菜,曬乾了備用。直到如今香椿菜炒臘肉仍是美味,那時可是稀客到了纔有品嚐的機會。

香椿樹香,但凡做醃菜時都要割它的皮做香料,但人們又不想它死去,只好東割一塊、西割一塊,結果是樹的外表疤痕累累,醜陋不堪,但要把它鋸開,其橫切面呈同心圓環,徑切面呈平行線花紋,弦切面呈山水狀花紋,美感獨特,散發出香椿芽一樣特有的香味,倘有妙齡女子出嫁,必是將那香椿樹鋸了,做一個不用上漆也紅着的澡盆,在那一行擡在吹吹打打送嫁人肩上的嫁妝中,十分醒目。

如今香椿木工藝品也深受人們的喜愛,是因爲其芳香去穢的特徵和“百木之王”的傳說,被人們賦予辟邪、幸運、祝福的文化內涵,成爲吉祥的象徵。

一晃三四十年過去了,人和物都已改變,唯一沒變的就是香椿,樸實無華,小家碧玉,長在山野,尊貴而純美。那歲月留給我的無限感動和迷戀,是家的溫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