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九年級作文 > 讀《教育智慧從哪裏來》有感大綱

讀《教育智慧從哪裏來》有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W 次

讀《教育智慧從哪裏來》有感(一)

讀《教育智慧從哪裏來》有感

初次讀到這個名爲《教育也是很頑強的》的教育案例,我的震動很大,感觸也很深。故事說的是一位調皮的男生無視老師的提醒,不停地扮鬼臉逗同學,後來因爲不服老師請他站起來聽課衝出了教室,教師也隨之追出了教室。接下來,師生二人在操場上進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追擊賽。結果是教師用他最後一把力氣抓住了他的學生,學生的眼淚奪眶而出,攙扶着老師走回辦公室……

事後,故事中的老師說,他當時只有一個信念,一定要讓學生感覺到教育也是很頑強的;當教育充盈着決不放棄的毅力時,它會在學生心中產生強烈的震撼。

我很欽佩這位老師“咬定青山不放鬆”的精神,同時也牢牢記住了他講的話。我們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教育問題無小事,要反覆抓,抓反覆”,雖然樸素通俗,卻和這位老師的話有異曲同工之妙。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碰到問題就急躁,遇到失敗就喪氣,稍不如意就埋怨……工作毫無樂趣而言,每天疲於奔命而已!其實,只要換一種思維的方式,稍稍改變一下自己,我們就能做一位真正頑強的教師,目標始終如一,信念始終堅定,做事隨機應變。面對學生的問題,不做機械簡單的迴應者,而做機敏的決策者。

一個真正頑強的教師,在戰略上是執着的,目標始終如一,百折不回。但是在戰術上,他肯定是靈活的,這種辦法不行,就換另一種辦法,他辦法很多。假如用某種辦法多次碰釘子仍然拒不改變思路和方法,那就不是執着,而是死板了。你會發現很多死板的教師恰恰是那些“掙扎”者,因爲“掙扎”沒什麼策略可言,只有本能的、被動的、機械重複的迴應。

教育的頑強說到底,我個人認爲是一種愛。愛要在心理上與學生相容,這就要求教師要有高尚的道德修養,這是教師必備的心理品質。教師要循循善誘,不能操之過急,對學生說理,要有耐心,有充足的理由。

有一點值得我們深刻地從思想上認識到,在有的教師眼裏,對後進生常常是不屑一顧的,然而,後進生的堅強毅力和承受能力是常人所沒有的。他們明知聽不懂教師講課的內容,卻天天要堅持聽;他們面對考試,明知要失敗,但是屢敗屢考。如果教師對他們給予深深的理解,就會發現他們值得你愛,你纔會發自內心地去愛他們。

“愛”並不能溺愛,更不能縱容和放棄,而是把對學生的溫情和嚴格相結合。要“嚴中有愛”,“愛中見嚴”。不因爲優生就“愛中無嚴”,也不因爲差生就“嚴中無愛”。對於差生要“嚴中有愛,嚴之有序”,不急於求成。要尊重學生,才能啓發學生尊重他人,尊重自己。教師平易近人,和學生打成一片,以誠相待,纔可使學生感到老師親切可敬,就能主動接近老師。同時對於學生所發犯的缺點和錯誤及時加以指正,決不姑息。如果教師一味面慈心軟,對學生疏於管理,致使學生紀律鬆散,無所顧忌,這是軟弱無能的表現。其實,寬容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嚴格。寬容應該因人而異,因事而別。作爲教師,我們在擁有寬容的同時也應該做到:原則問題不讓步,是非面前不糊塗。

學生每反覆一次,要使他們受到一次教育,向前邁進一步,即使是很小一步,都要不失時機地給以鼓勵,使他們不斷向好的方向轉化。作爲班主任,要從關愛學生的熾熱之情中激發起後進生的感情、點燃後進生自尊,自信,自強的信念,使他們在“頑強”的師愛陽光下茁壯成長。

[-(@_@)-]

讀《教育智慧從哪裏來》有感(二)

一,教育智慧來之於教育者對教育對象的研究和思考

一個善於思考,能深入瞭解學生的老師,其身上一定閃動着智慧的靈光.智慧的靈光來自於教師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過程之中.《祕密約定》這個案例講了一個學生上課頻頻舉手,給老師的印象是"不懂裝懂,隨意舉手,欺騙老師".一般老師可能會冷落,甚至譏諷他.可肖東萍老師經過深入瞭解後卻認定他有一顆"好勝,上進的心".學生的一些看似缺點的表象一下子成了優點,老師的視角變了,想法也就變了,可見老師的觀念是極其重要的.老師遇事"三思而後行,不忙於下結論",先了解情況,瞭解是解決的前提,思考就是研究!瞭解和思考過程蘊涵科學的探究,纔能有切合實際的問題解決的結果.所以王老師認爲:"成功的關鍵不在於答案,而在於知道如何尋找答案."尋找答案的一般思路是:1,儘可能周全的瞭解情況,佔有材料.2,根據這些材料提出種種歸因假設(假說),即初步診斷.有了診斷就可以開藥方試試了,於是採取措施對學生及其家長進行干預.3,再根據反饋的干預結果,調整假說,調整診斷,調整藥方……如此循環,認識不斷深入,問題也就逐步得到解決.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老師在瞭解情況是要習慣於瞭解學生的成長史和考察家庭教育的特點,有利於搞清孩子問題的真正原因.

二,教師的心理健康是教育智慧的保障

在教育學生的時候,教師自己的心理健康很重要.很多教師是這樣想事情的,剛說過不能怎麼樣,學生就公然違反,"頂風作案"是明擺着與老師對着幹.於是火冒三丈,處理起來"簡單,粗暴",一頓訓責,學生在高壓之下似乎也立竿見影.可以說這是教師在使用權力壓制學生——"拼力氣",學生是否真的服氣很難說.也可以說這種教育方法是在"製造敵人".而教師的教育智慧在很多時候體現在教師能否"化敵爲友"的能力上,要做到化敵爲友,教師要有科學的精神,研究的心態,前提是教師自己心理要健康.王老師說;"人有研究的心態,他是不會向研究對象發脾氣的……恰恰相反,你得想辦法使自己的認識客觀地反映對方的現實狀況.這是科學的思維方式."我想,人的寬容度可以體現一個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只有心中容得下他人的人,纔可以冷靜的面對意外情況,舉重若輕,把麻煩釀成快樂.可見教師的心理健康有多麼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