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一年級讀《教育智慧從哪裏來》有感

一年級讀《教育智慧從哪裏來》有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1W 次

一本好書就象一盞明燈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給我們許多啓示,有時甚至有茅塞頓開、豁然開朗之感。無疑《教育智慧從哪裏來》就是這樣一本指導教育的好書。

一年級讀《教育智慧從哪裏來》有感

馬克斯·範梅南認爲“教育智慧與其說是一種知識,不如說是對孩子們的關心,是一種指向人的心靈、情感和身體的關心”。 這一觀點正好與王曉春老師的“智慧與愛心同等重要”吻合。一個個似乎就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案例,可是一經王曉春老師深入獨到的精闢點評後便給我們提供了一些解決問題的錦囊妙計,值得我們借鑑學習。也給我們拓展了思路,指明瞭方向。

但是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僅有師愛和教育教學知識還是不夠的,教育智慧更應體現出獨特的個性和處理問題的.能力。讀了此書,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王曉春老師的那種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和探究精神。凡事能透過現象看本質,刨根問底。面對問題不是簡單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方式,也不是草草了事的態度,而是積極地捕捉問題的相關信息,查找原因,深入分析,科學地解決並追蹤關心教育效果。

例如:案例6的《爬樹風波》講的是一個剛被老師禁止爬樹的學生,在片刻之後,就有小朋友來告狀說他又在爬樹。這樣的“頂風作案”會讓許多教師不加分析地貿然站到孩子的對立面去,而且多次如此“導向”,讓孩子索性和老師對立起來,最後讓事情僵化。王曉春老師把這種教育方式稱爲“製造敵人”。王曉春老師評價案例的作者黃玫瑰老師遇到問題能壓住自己的情緒,將“不滿”轉化爲“探究”,去詢問孩子“爲什麼爬樹”。這是一個看起來很平常實際很了不起的轉折。所以王曉春老師指出要搞好教育,要有科學精神,有研究心態。即王曉春老師提出的“面對問題,要探究”。

這樣的教育智慧來自於對問題的堅持不懈的思考與研究。希望我們都能培養起“研究問題”的意識,並逐漸形成“研究問題”的習慣,做一個具有教育智慧的智慧型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