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文明的韌性高考滿分作文

文明的韌性高考滿分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W 次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文明的韌性高考滿分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文明的韌性高考滿分作文

文明的韌性高考滿分作文1

祖先造字之初,便深諳生活的玩味。單看“韌”字的構成,便給人一種難以言表的折磨與難以掙脫之感。或許與“韌”字相關的,都是需要堅強的意志以及不屈不撓的抗爭——無論與外人或是於自己——才能實現,做到盡善盡美。

而韌性,在我看來,有是中國人深入骨髓的性情。中國歷史源遠流長而且內涵豐富,提到我們的文明,絕不僅僅指那些可知可感的宏偉建築或是遺留下來的璀璨的文藝瑰寶,最值得爲人道也的,是我們的民族性格——敦厚、勤勞、善良、奮進,最重要的是,百折不屈的韌性。我們經歷了太多的風風雨雨,我不敢想象,在元朝騎兵已經問鼎中原,對漢文化進行“蠶食”時,那些漢文化的捍衛者們,是忍耐着多大的痛苦與不甘,但爲了文化的傳承而忍辱負重,是中華民族的堅持,使得我們的文化沒有被侵蝕、被毀滅;我更是爲近代中國被西方列強侵略之時,即便已經瀕臨絕望與崩潰,但仍可以重新起立,復興中國的精神與毅力所動容。很多西方人曾用“中國人沒有信仰”爲名對我們大肆批駁,但事實上,我們可以鏗鏘有力地回覆他們——我們沒有統一的宗教,但中華文明是我們共同的心理紐帶,這種文明的指引,就是將我們中華民族凝聚的最崇高的信仰。作爲文明唯一延續至今未曾中斷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值得這份殊榮。

幾千載漫漫風雨征程,中華民族逆風前行,在無數外力以及內我的挑戰與威脅中,保持中國人的品格、文化與意志巋然不動——這就是我們的韌性的光輝。

除了歷史滄桑變遷中中國於世界所展現的堅韌,於中華民族的內部性格而言,這份韌性更是在民族發展中最本質的精神基石。若勇敢被定義爲抵禦外部困難時的不放棄與勇於面對,那韌性較之更爲偉大的是對個人所長期堅持的理念的否定與價值觀的重塑。這可能再外在看來是一種對過去的放棄與拋棄,看似微不足道甚至令人惋惜,但事實上,敢於直面自身的缺陷、並且敢於動搖自身以換取更強的生命力以及社會更加積極正向的發展,這份心,就是我所讚頌的“韌”。我們不能否認,世界是不斷髮展的,我們只有與時俱進才能先於時代而不是被時代的洪流裹挾或吞沒。

我景仰那些先哲——商鞅、王安石等變革家,都是在向已現頹勢卻深入人心的制度與社會生活方式宣戰,與他們相對抗的,不僅僅是利益的相關者,更是如大山般沉重的陳舊觀念。而現代的重大改革,更是展現了中國人和中華民族性格中的韌性——我們可以改變、甚至可以顛覆,但最本質的精髓始終是中華民族的璀璨文明,目的也統一於中國社會的蓬勃發展。如同鄧小平的“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是他頂着巨大的壓力所作,市場化無疑於社會主義而言是不可相容的,但是爲了中國人民的幸福、中國經濟的騰飛,他和他們所有人,願意承受這份風險。他們相信,這是巨大而改變,但一定不會帶來毀滅。而我們勇毅堅韌的中國人,更是逐漸適應了這樣翻天覆地的變化,用自己的奮鬥,構建了更美好的家園——唯有這份韌性,才能如此處變不驚,我們的國家纔會走向復興。

韌性於中國,像是一種與生俱來又後天不斷堅定的信念。正因這種堅韌不屈,我們的文化才能至今愈加燦爛;正是這種柔中帶剛,讓我們的人格完善而強大,得以構成更加美好的家園。

文明的韌性高考滿分作文2

有一種美,飄逸在藍天上,深埋在故壘下,具有一種吸靈引魂動魄的魅力,它就是華夏民族傳承不息的韌性文明。文明的美在於源遠流長,它發軔於黃河,流蕩於長江,浩浩湯湯奔騰不止;文明的美在於內涵蘊藉,它育於修養集於素質現於言行舉止;文明的美在於能量無窮,它能提升人格,消解矛盾,填平嫌隙,增進感情,和諧四方,讓人類如沫春風,安享太平。

透過歷史的嵐帳,隱約中祖先用石斧開闢出的圖騰依舊清晰。泱泱大國,禮儀之邦,璀璨的`文明訴說着中華五千年的文化、教養——孔融讓梨的禮貌;孔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體貼;毛澤東“敬老尊賢”的謙和可親。言爲心聲,行爲內現,聖賢偉人的德行,無不折射出耀眼的文明之光。千百年來,中華兒女用一顆刻堅韌的心傳承着東方的精髓,修身養性共建和諧,讓“文明”經久不衰。

傳承文明,人人有責。

朱相遠在《中華世紀壇序》曾言:“大風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圖騰蛟龍,烈火涅槃鳳凰。文明聖火,千古未絕者,唯我無雙;和天地並存,與日月同光。”可見,中華文明薪火相傳,一脈相承。

人,一撇一捺,寫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們要經常性地思考我在做什麼,我做得怎樣,我要成爲怎樣的人。做怎樣的人,一百人會有一百種答案,但每個答案背後都有一個基點,那就是首先要做一個文明的人。

康德說過:“世界上有兩件東西能夠深深地震撼人們的心靈,一件是我們心中崇高的道德準則,一件是我們頭頂上的燦爛星空。”講文明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清初思想家顏元說:國尚禮則國昌,家尚禮則家大,身尚禮則身正,心尚禮則心泰。大意是說崇尚禮儀非常重要。

宋代學者楊時、遊酢二人求學時曾經有程門立雪的典故,留下尊師敬長重道之感人佳話;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先生提倡“誠忠形外”,注意“一舉一動之微”的禮貌,被尊稱爲“文明禮儀的楷模”。

個人的美好形象,是靠平日裏的言行舉止表現出來的;而一個國家美好形象的建立,需要每一個公民在公共場所遵守規矩、彬彬有禮。

樑文道先生曾說:“浮躁是這個時代的集體病症。”當喪失道德、氣節成爲思維定式,丟棄傳統文化成爲國民現象,違背禮節破壞規矩成爲言語行動方式,人類勢必會朝着市儈庸俗發展,而與文明背道而馳。如此,國危矣!

我們是禮儀之都文明之邦。新世紀新時期的新青年們有責任有義務力挽狂瀾,拯救日漸滑坡的社會風氣,喚醒道德意識,讓文明韌性發展。

愛護環境,你丟我撿;遵守秩序,你擠我讓;待人謙讓,你好我學。將尊師敬長、尊老愛幼,遵規守紀、愛國愛家、真誠友善等文明、禮儀、素質、教養等常識牢記於心,並認真踐行落實到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讓文明成爲一種品質,一種修養,人人信仰推崇,奉爲圭臬典範,成不二法則。

拿破崙曾說:“中國是一頭沉睡的雄獅,當這頭獅子醒來時,世界都會爲她發抖。”而我們的領導人向世人宣告:“這頭獅子已經醒了,但這是一頭文明的、可親的獅子。”一個民族,百種文化葉;中華屹立,萬朵文明花。讓韌性的文明,在新世紀再創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