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語文高考滿分作文

語文高考滿分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4W 次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高考滿分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高考滿分作文

語文高考滿分作文1

用心感受,自然近在咫尺

看天光雲彩,能測陰晴雨雪;漫步林間,能觀草長鶯飛,枝葉枯榮,可無法細說萬物之性。打開電視,輕點鼠標,可知萬物原理,可無法身臨其境。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遠”。在我看來,身臨其境,用心感受,即便不知萬物原理,自然也並不遙遠。

看來山峻嶺,清流激漓,即便你不懂山的形成,你卻能用心感受山的巍峨,水的靈動;看萬花紅遍,綠蔭環繞,即便你不懂花的種美,樹的生長,你卻能用心感受花的甜美,樹的奉獻;看繁星閃爍銀月懸空,即便你不懂星星的距離,你卻能感受黑夜的神祕與趣味。由此可見,如若心有自然,心繫自然,雖不知萬物進化理論,卻能感受自然的魅力,自然的靈魂。自然,近在咫尺。

身臨其境,用心感受自然,使人獲得身心愉悅。古人有云“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當你貼近自然,你會收穫不少意外的驚喜。當你與家人朋友出外旅遊時,因爲有清泉叮咚,你會收穫趣味;因爲有雄偉瀑布,你會歎爲觀止;因爲有蟲魚鳥獸,你會驚喜不斷。當你在自然給予你的一切中享受,當你被自然親切納入懷抱之時,你是否有發現,即便你不懂鳥性不

懂花語,你卻已經與自然如此貼近?你是否有發現,是自然帶給你的喜悅與驚奇,讓你覺得自然其實並不遙遠?

身臨其境,用心感受,自然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昇華。蘇軾被貶黃洲時發出“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的感慨,是自然的雄洋壯立,使他認識到人生短暫,何必難爲自己?纔會有他積極樂觀豁達的生活態度;嵇康喜愛竹林,喜愛竹林中悠閒的雅士生活,是自然的清高秀麗,使他擁有竹子般正直的性格,不願與世同流合污。我認爲,我們從自然中感受到的力量,吸收到的精華,能使我們的涵養進一步提升,使我們的信念更加堅定,使我們的生命更加圓滿。而這一切,難道懂得萬物表面的原理能比得上嗎?

誠然,有人認爲懂得物性更重要。不可否認,通過現代的信息技術,我們可現清楚瞭解一草一木,一山一石。然而,這一切卻只停留在表面,你未曾用心去感受自然,你亦未曾得知自然的真諦,所以這樣,自然只會“越來越遠”。

嗅一嗅花草的清香,感受清風的靈動,融摸水的溫潤,你便會窕爾一笑,用心感受自然,你會發現,自然,就在身邊。

語文高考滿分作文2

書者如燈,“是知燈者,破愚闇而明斯道。”有人說,人生須讀有字之書、無字之書、心靈之書三本大書。吾與之也——有字之書爲傳承,知識在其中;無字之書爲體悟,閱歷在其中;心靈之書爲本然,我能讀我,方成大我!

少年之時習句讀,或觀古今之言,有字之書爲師爲友。以文字爲媒介,書籍帶着我們走向新的世界,教會我們許多知識,前人的經驗與智慧,虛幻的歡笑與淚水,令我們沉醉、助我們成長。“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的古訓仍在耳邊。正是有字之書告訴了我們“老魚跳波瘦蛟舞”的詩意,正是有字之書讓我們體味出“天荒地老無人識”的苦澀,有字之書塑造着最初的我們,正如加繆評卡夫卡,“他書中的每一頁都強迫我去讀它”,有字之書,有益之書的每一頁也都“強迫”着我們去閱讀。

年齡稍長,閱歷增加,經歷了若干人若干事,無字之書的書頁也漸漸增加,其中內容悲喜自知。無字之書,是閱歷,是經驗的積累、情感的積澱,是人生路上經過的一個個路牌。它潛移默化地改變我們前進的方向,開啓一扇扇不同的門。我們自己牽着自己,跟着無字之書的指引。

有字之書,無字之書,說到底其傳授之物均源於外,你化而用之,或上坦途,或墜深淵。心靈之書,卻是由你而發,由你守候。

“文章做到極處,無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極處,無有他異,只是本然。”你的心靈之書,只須本然,你要去讀懂。何謂讀懂?羣居不倚,獨立不懼,問心無愧,即爲讀懂。孔子困於陳蔡,問弟子是否行道真的不可爲,或說不可爲,或說應與世推移,顏回卻說:“不容何病?不容然後見君子!”不容何病?讀懂自己的心靈之書,遵循本心,遵循良心,那麼從心所向,從欲而行,致力於其中,豈不是人人都是“匠人”?也正是心靈之書,才能讓人捨生取義,因爲它就是我們的“我”!

有字之書以爲梯,學山爲頂峯爲己。無字之書以爲舟,破江渡海見真力。心靈之書以爲己,遵之循之莫爲逆。三者缺一而不可,人生漫漫需砥礪!

三者缺一不可,然而知前兩者之重要之人,恆河沙數,故我能讀我,方成大我!

語文高考滿分作文3

天際的雲朵,擁抱朝陽,燃得熱烈,灼着目光,靜下來,你可以看見那火苗耀眼的光,感受超越塵囂的力量。

——題記

三毛曾經說過:“如果有來生,要做一棵樹,站成永恆,沒有悲傷的姿勢。”當我們沉浸於前進路上的瑣碎而無暇他顧、疲憊不堪時,有沒有靜下來想一想,忽略了什麼,或是值不值得?我們往往努力做自己認爲重要的事,自己認爲值得的事,併爲此揮霍大把的光陰,到最後,當遇到下一件事時,猶豫的我們纔會清醒,奈何難以回頭。

不如安靜下來,聽一聽內心的呢喃——那些蟄伏在角落裏的聲音,或許纔是靈魂的梵音,讓你看淡很多悲傷,給予你更從容的力量。如果你現在還斤斤計較於一時的得失,那麼他便真正的“失”了;如果你耿耿於懷於外在的成敗,那麼你離內心會愈來愈遠;如果你甘於低頭盲目追求當下,那麼你會錯過更多。春花秋月何時了。吟詩作賦,對酒當歌,誰不希望沉浸在詩意般的人生裏?可是,執着的追求過後,恐怕只剩悽美的喟嘆:“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講春水向東流!”在低頭盲目求索時,怎不擡頭望一眼?望一眼遼闊的國土,天下的子民——那些生命中無法忘懷之輕,究竟辛酸了多少人的眼淚!

“如果有來生,要做一隻鳥,飛越永恆,沒有迷途的苦惱。”我們都渴望有有一顆忘憂草。希冀自己會更無悔地跋涉在人生的旅途上,遇到冰心所寫的旖旎風景,可是我們如此的浮躁,去哪裏能瞥到一路花開?那穿枝拂葉的人們,有淚可落,而我們卻只有感傷。其實在這個塵世中並沒有諸多沉重的桎梏,所謂的疲憊,不過是我們太過執念於那些本來無需掛懷的世事,而真正的輕盈,則被我們棄於腦後,被封存被遺忘。塵世的喧囂與明亮,世俗的快樂與幸福,在沙漏中,汩汩流過。我們無法奢望太多,也無需牽強,只要快樂、安寧、沒有悲傷就好;而這,不過是重新對話我們的生活而已,讓眼淚打碎荒蕪,濡溼遺忘的角落,去做我們本來“必修”的事情,重新參與生活。

雄渾陶醉的場景,光彩炫目的字眼,都不過是要被時間滌盪得無影無蹤。不必感嘆人生易逝,歲月難留,而應增加時間的厚度,更加從容地讓自己的人生厚重。有分量。

語文高考滿分作文4

探索自然,讓你認清自然美的本質。佛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任何一個細節之處都有可能孕育着美,關鍵在於我們是否有着探求精神。你可曾知道處於洪水或大火中的螞蟻是如何逃生的?它們聚成一個球,越過水流與裂(烈)火,最外層的螞蟻寧願犧牲自己也要保全集體,這難道不是一種美嗎?你可曾知道,兇惡的鄂(鱷)魚也會有溫柔的一面,安靜張大嘴巴讓千禧鳥覓食,這難道不是一種和諧之美嗎?你可曾知道蘋果梨藏着五角星,海底深處也會有着頑強的海星,海豚會不顧一切的救人,又或者花朵裏也許蘊藏着另一個世界。在自然中行走,善於探索,你便會發現自然有其美的令人炫目的一面。

探索心靈,讓你認清心靈美的本質。浮華的世界,我該去何方?朝山謁水,扣經問史,回答是的聲音說:“看一看你自己的心靈吧!”靜下心來探索,我的心裏有“將相本無主,男兒當自強”的決心,我的心裏有“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倔強與傲岸。這些,難道不是心靈的美嗎?哦,我明白自己該怎麼做了。跟着自己的內心,用心靈去探索、去發現。

無奈吾心已塵覆,隨那流水入西天。

不記何時拂過你的笑臉,在那春暖花開的季節。你說要離我而去,因爲這不是屬於你的春天。說後轉身踱去,瞬間化成雲煙,只留我在那蝶擾蟲鳴的地點,流淚問你:時間,何時再能見面?

時間在流逝。春,匆匆路過,未帶一袖清風,未留一抹雲煙。像童時河邊玩耍,踩在沙灘的腳丫轉身被河水重新填埋;像幼年隨地撒尿,印在地板上的水跡回眸間便被蒸成水汽;像少年湖邊嬉戲,留在水面的漣漪被湖水吞噬抹去;像如今的昨天,剩下的回憶一夜變成空白,一絲不留的隨時光消失在深黑的夜晚,抓不住,喚不回。

春天,希望仍在,雖然歲暮陰陽催短景;夏天,激情仍在,雖然門前流水尚能西;秋天,果實仍在,雖然一蓑煙雨任平生;冬天,憧憬仍在,雖然天涯霜雪霽寒宵。沒有什麼離開,雖然時光很快;沒有什麼不在,雖然流水逝去很快。該做的不是閒梳妝,獨倚窗,徒增愁容,徒添哀傷,而應趁豔陽,霸佔山頭,開懷暢飲,放聲歌唱!

是的,既然冷眉轉身對,不如吾笑轉身回,就算難捨時光戀,總得竭力一生追!

語文高考滿分作文5

泱泱華夏,5000年的文化歷史,中華文字,博大精深。

語文,是從我們呀呀學語時的吐字不清,到課堂齊聲朗讀,翻譯晦澀難懂的文言古文,在到我們步入社會,與人交流、溝通的一種必備的語言!又是古代文人墨客,抒發自己情感節操,記錄歷史事件的文字!對於我們炎黃子孫來說,語文是我們從小就接觸的一種語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母語。

從我們踏入課堂,開始我們從課本上所學到的是中外古人,名人的一些經典詩詞,文章,以及重要歷史事件,在課堂之外通過讀一些小說,文獻,報紙之類的可以達到充實自己詞彙庫,這些都是能在課本上,書上能學到的東西。

當我們踏入社會,我們跟人溝通交流,如果你自認爲看的書多,按書上的語言來跟人打交道,往往你會發現死效果並不是跟說上所說的不一樣,所以在外也要多聽聽別人是怎麼說的,怎麼與人交流溝通的,這是一門學問。課堂上的學習,課外的積累,現實社會的運用,都是我們學習這些文字,文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華文字,博大精深。

在人短短一生中是不可能完全都能給掌握通透的,學無止境,更何況是我們的母語呢,前人給我們留下了無數的文學鉅作,來彰顯他們的各種精神,我們也應該努力學習,不斷進步,讓這些文化一代接一代的傳承下去!這就是我眼中的語文。

語文高考滿分作文6

泱泱古國,悠悠華夏。五千年的歷史軌跡,五千年的文化傳承。五千年的風霜雨雪沒有將龍的傳人的那些優良傳統埋沒,而是歷久彌新,薪盡火傳,古人推崇誠信者,今人厚愛誠信者,歷史選擇誠信者。孔曰成仁,孟曰取義。仁者,發乎禮,義者,發乎情,止乎心,正乎身。在儒家看來,行仁施義的先決條件爲內心的向善,所謂勤心誠意者也。心中信守誠信,方能寧靜安心,進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行義者亦應以誠信爲本。義之所存,誠信存之也,讀《大學》《中庸》,一字以蔽之,誠也,誠包羅萬象,誠信是它的具體體現。

在滾滾而來,浩蕩而去的歷史長河中,涌現出的誠信者比比皆是,荊軻於"風蕭蕭兮易水寒"中作別太子丹,壯士一去,只爲報知遇之恩,雖蹈死地亦無怨無悔。伍子胥逃離楚國,得吳王重用,答應替他報仇,從此伍子胥盡心輔佐,縱然之後受猜忌可仍然不改忠心。陶朱公盪舟西湖之上,得以"千金散盡還復來"的祕訣便是誠信經商,後世徽商,晉商皆履行了這一原則,纔有了商行的繁榮昌盛。

誠信在心,將誠信發揮在經商致富中,可以家財萬貫;將誠信延伸到安身立命上,可以後世傳頌;將誠信拓展到八荒六合,四海之內,則可萬民歸心,順天地陰陽、法四季輪迴,運之則五嶽震盪,百川奔涌,諸侯朝服,天下匡正。屈原被髮行呤澤畔時,嘆"舉世皆濁而我獨清,衆人皆醉而我獨醒",他憤恨那些"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他忠君戀闕,心繫國家,屈子一躍,一河碧水爲之激盪,千載令名不朽。劉邦入守關中,之所以可以深得民心,在於履行約法三章,秋毫無犯,劉備跨有荊益,保其巖阻之礙,與鄰國交好,於內則治民,誠信於民,是以三分天下;李世民深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他對百姓有誠信,天下人擁他,他便要對萬千黎民百姓謀福祉,是以創造了"貞觀之治"。凡此種種,皆言誠信爲人立身之本,天道酬誠信。因此,傳承民族的美好品質,將誠信貫穿在身心中,用誠信指導我們爲人處事,則人生得以絢爛,事業得以輝煌!

謹記,天道酬誠信,誠信伴我一路前行。

語文高考滿分作文7

語文這個名詞翻譯一下就是語言的文化,語文一般都是老師站在講臺上,學生坐在下面聽課,但課並不一定要這麼上。生活處處有語文,在自己的探索學習的過程中,也上了一節語文課。

有一次,老師讓我們交換語言的魅力,老師並沒有帶我們上課,但是我們已經上了一節語文課。那節課,我們討論的內容如下:

在人類科技快速發展中,我們的語文知識的總量,也在迅速發展。在電視上,我們經常能看到許多有意思的廣告語,那一條又一條的廣告語,就是我們人類智慧的結晶,有的廣告商爲了自己的產品銷量更高,絞盡腦汁的想讓廣告語更有吸引力;比如:蚊香廣告——默默無“蚊”,淋浴頭廣告——隨心所“浴”,電動車廣告——“騎”樂無窮……這些廣告語是通過把成語中的字換成那個字的諧音字形成的,有的人認爲認爲這是一種錯誤的做法,這玷污了祖國的文化,還會誤導孩子;但有的人認爲這樣做沒關係,還能做反面教材。其實無論是哪一種,都沒有關係,因爲這都體現了語言的魅力所在。

每一個城市都有它的地方方言,那些方言,體現了那個地域的文化色彩,我的家鄉在宣城,這裏的方言十分有趣,例如:昨個兒——昨天,更照——今天,明個兒——明天,不犯足——不可能……有的人反對我們有的時候用方言,其實我們是說着玩;有的人甚至寫出這樣的廣告詞:外語是可貴,方言價更高;學了普通話,兩者皆可拋。其實他們不必這樣做,每個地域的方言體現了每個地域的文化色彩,而這些美妙的色彩爲語文這張圖畫添加了精彩的一筆。

生活中處處有語文,只是在於我們是否善於發現它們。

語文高考滿分作文8

《周易》雲:“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文化亦然。充滿變數的時代中,如何護佑傳統文化之根?自強不息、與時俱進、重拾自信,方能使悠悠文墨,貫穿古今。

變數之中,見微波而知暗涌,聞絃歌而知雅意,處晦而觀明,處靜而觀動,方爲智者之所爲,更是優秀文化得以傳承的必然選擇。具有優秀基因的文化,當在變化之中有所堅守,更有面向環境的創新求解。

自強不息,創新求解傳承傳統。

詩詞歌賦似一脈清流,滋潤現代人的心靈。近來《中國詩詞大會》、《中國成語大會》的熱播,還人們蒼白的生活以斑斕的色彩。然而,有人或化身懷疑論患者,認爲所謂“文化熱”不過是刺激感官、吸引眼球;或成爲無厘頭病人,以看秀方式做臺下的“吃瓜羣衆”。人們或懷疑或戲謔,卻忘了正是熱播節目的創新求解,讓詩意悄然重新進駐人們的生活,讓悠悠文墨在熱議中得以傳承。

與時俱進,重新定義傳統文化。

有人痛批當下的“漢字危機”是對母語情感的淡化,是信息化時代的產物。然而我們不可能限制一個民族盡情享受科技進步的成果,這是不近人情的因噎廢食。魏源雲:“受光於庭戶見一堂,受光於天下照四方。”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文明有機結合,才能使悠悠文墨“受光於天下”,從而傳播四方。《中國詩詞大會》的水舞臺、大屏幕意境展示,以現代科技還原古典意境;“搖一搖”、新媒體互動,搭建傳播平臺供文化驅馳。以現代科技之土壤護佑傳統文化之根,方能養其端倪,植其苗芽。

重拾自信,秉持一流文化之信念。

價值觀的多元、外來文化的入侵,難免使國人迷惘於光怪陸離之中,忘了去擁抱傳統文化。然而正如李清照所言:“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秉持“民族文化乃一流”的信念,才能以不卑不亢的姿態與其他文化握手言和。林風眠在水墨的清雅韻致中得到滋養,方能調和中西,打破畫種界限而真正融會貫通;潘天壽揮毫落筆強悍霸道,以最大力量表現傳統文化的優秀狀態,與各族文化平等交流。秉持一流文化之信念,讓悠悠文墨,貫穿古今。

自強不息、與時俱進、重拾自信,讓傳統文化被拖拽的踉蹌腳步恢復穩重,讓現代中國人不僅會敲擊鍵盤,也會揮毫潑墨;不僅有科學精神,也有人文理念。這是傳統文化的創新求解,更是民族的未雨綢繆。

語文高考滿分作文9

宏通科學之道,微感自然之美

古諺有云:“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這是世代積累傳承的觀天經驗,但看雲捲雲舒,從微末中推測天氣變化,是種享受與樂趣。而回頭開啓電視,世界範圍的天氣預報映入眼簾。兩種感知自然的途徑不同,卻無外乎爲觀得天氣,殊途同歸。自然並無需劃分出“近”與“遠”。

對於自然,人理應藉助科學發明和經驗去了解,通達宏觀層面,同時用細膩的心仔細體會和感受身邊的微觀自然之美,方可達成“宏通科學之通,微感自然之美”的境界,實現人、科學與自然最終的“和諧”。

科學與自然不曾分離,從古代各種水利工具的發明應用到如今發達的天氣監測預報系統發展,人類生產力的提高和科學進步一直相輔相成。人之於自然,甚爲渺少,人類沒有能力一一親自探尋自然的所有奧祕,因此自然似乎離人很遠。而科學應用,正是解決人想在宏觀上更好了解自然的需求的有力工具。通過電視,人類可以“足不出戶而知天下事”地獲取天氣信息、地理資訊,增長了自然知識、彌補了人自身能力和視野的侷限。同時,科學知識對人形成科學思想也大有裨益。達爾文曾說,他對自然的興趣正是從前人的科學著作中萌生的,其中的科學理論如生物的綱目屬種,都對他形成嚴謹的科學思維產生巨大作用。可見,利用科學感知自然,既便捷全面又有利於培養自然科學思維,正是“仰觀宇宙之大”的好方法。

而“俯察品類之盛”則能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人生於自然,也歸於自然。漢字“性”中由一人和一生構成,可見人性之真必然離不開生態自然。中國古代有“生”的哲學,生生不息,物我一體是古代給人們不竭的追求。孟浩然、王維醉心於自然山水,感受天光雲影之變,細觀雲過水動之美,創作出“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這樣反映人與自然渾然一體的傳世佳句。人的生命,融於自然生態,同呼吸、共命運。因而多留心身邊微觀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樹,方可融入自然,“微感自然之美”。

中國儒家學說中重要的“和諧”思想,要求各方面達成統一與協調,在當下,人既不能肆意丟棄傳統感受自然的方法,也無法抵抗科學發展的潮流。因此,務必達成人、科學和自然的和諧統一,就像時興的觀星活動,利用高科學望遠鏡觀測遙遠星體的人們,也同時在夜晚的山上感受涼風與蟬鳴,“信可樂也”!

宏通科學之道,微感自然之美。人既與自然親近、融入自然,又可以更高的視角認識自然。心有宏觀看待自然的“猛虎”,亦可微觀細嗅身邊的“薔薇”。

語文高考滿分作文10

“江山代有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一言,道出了每個時期都有着自己特有的燦爛文化的真諦。春秋戰國,諸子百家。學者雖處於動盪之世,思想卻激躍出前所未有的奪目火光。儒、道、法。各家思想在碰撞中交流,在爭辯中借鑑,它們是亂世中明亮的火焰,照亮了中國前進的道路,造就了諸子百家的璀璨輝煌。人們時常感到生不逢時,期望回到或飛越到某個時空的過去或未來,但不曾想,每個時代自有它得天獨厚,不可比擬的機緣巧合,從而衍生了不可複製描摹的獨特,春秋戰國如此,中國近代亦如此。

近代中國飽受外國列強的侵略,知識分子的民族責任感與高遠目光,造就了新文化運動中新文學的無比震撼。中西文化相互融合,白話文小說如《阿q正傳》等新式文學作品,讓人震耳發聵,喚醒了國人麻木的靈魂與渙散的鬥爭意志,我們亦會讚揚這個時代,欽佩這些愛國者,或者嚮往這血與淚交融而出的文化結晶。

每個時代,每個地方,都上演着它們的獨有的歷史,各有千秋。中國如此,外國亦如此。寧靜浩瀚的大海,孕育着古希臘的絢爛文明。精美的雕塑,奇妙的神話,閃耀的哲學之光。無不讓人心往神馳,願可生活在那美好的和諧中,但也有人願活在如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刺激時代。

文藝復興時,資產階級爲反封建求民主,從古希臘文學典籍中汲取精華。人文主義之父彼特拉克說:我願回到古希臘那民主的年代,卻更願活在當下,肩負我的責任,將人文主義延展於今。的確,各個時期的文明成就各有千秋,我們只能選擇喜歡或傾向於哪個,卻不能脫離我們的時代,但文化責任感卻讓人甘願在這時代開闢人類精神新天地。古往今來,是時代造就了人,造就了文化,或是人與文化創造了時代,我們不得而知。即便我們因自己的喜好向往生於某一時期,卻因活在當下而一味埋怨,這終使這一時代的光芒黯淡。與其一味地活在幻想中,不如儘自己所能讓自己的時代大放異彩。

周國平曾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朝聖路,每個人孤獨的路便組成了人類這一時代的精神家園。每個人的嚮往不同,一如歷史學家湯因比鍾情一世紀的新疆,居里夫人外甥女涵娜獨愛一世紀以前,伊雷娜卻願生在未來世紀。人們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但若將嚮往化爲創造時代文化輝煌的動力,這個時代亦有一番美麗的天地。

春秋百代,各有千秋。

語文高考滿分作文11

在風雲變換的國際舞臺上,國與國之間的競爭不再侷限於昔日經濟、政治等“硬實力”,而今大國“軟實力”的分量似乎更重。軟實力主要包括民族文化的影響力、國民精神風貌、思想素質,而民族文化影響力尤爲重要。

作爲民族文化的載體——母語是民族的生存發展之根。如果一個民族不重視他的母語文化,勢必會走下坡路,至少經濟社會發展潛伏着危機。在行其道的今天,我們瘋狂地學英語,卻淡漠甚至拋棄了自己的母語:漢語。如今毛筆大概成“稀有之物”了,拿過毛筆的人很少,會寫毛筆字的更是寥寥無幾。而日本人卻規定每週一次毛筆字課,我們不反省一下,就這樣看着漢文化衰落,對得起“炎黃子孫”這個稱呼嗎?

爲什麼在全球掀起一場漢語熱,各國大辦漢語學校的今天,我們卻不再重視漢語?我們沒有看到語言文化的長遠意義,至少沒有看到眼前所蘊藏的危機。英國、美國每年輸出英語所獲利潤佔到了國民GDP的1%多。再看看國內的學生,花這麼大力氣學外語,若是學好了還可以,可是大學生甚至博士生研究生的英語水平也不過如此。外語沒學好,母語也差,有些人的漢語水平甚至不及外國的漢語學習者,前不久上海的一次雙語互譯活動競賽中,不少人把“富貴不能淫”這句古訓成“Be rich, but not sexy”(富貴,但是不能性感)。中國學生的語言功底,由此可見一斑。

聽說前不久申報文化遺產時,端午節被韓國搶先註冊。我們在憤慨之餘,爲什麼不冷靜地想想:別人爲什麼輕易就能搶走?漢文化源遠流長,先輩珍視,而子孫視之不甚惜,如棄草芥。一些重大的經貿甚至學術交流會全部用英語卻不能用翻譯,這可是在自己的國土上。爲什麼不能像法國人一樣珍視母語。民族文化要博採衆長,兼容幷蓄。法國的保守未免偏激,而我們的漠然則更令人擔憂。

“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佳句流傳幾千後依然鮮活生動,在於其獨特的音形相結合。我耳邊始終迴響着那位韓國網友的疑問:“你們的漢語我認爲是世上最優美的語言,爲什麼亞洲其他國家和歐美重視,你們自己卻不重視呢?”

你從遠古走來,博大是你的風采;你向未來奔去,磅礴是你的氣概。懸崖邊緣的漢語文化,炎黃子孫到了拯救你的時候了……

語文高考滿分作文12

年少時曾拜讀過川端康成先生的《禽獸》一書,對這樣的描寫唏噓不已:

“少女躺在那裏,母親爲她穿上和服,慘白的臉上抹了兩抹嫣紅,如同新娘一般美麗。”

是什麼樣的人用這樣不帶一絲嘆息的語句描寫出如花生命的逝去?在當時的我眼中,這一切過於殘酷了。

多年之後,隨着閱歷的增長,我終於有了新的理解,川端先生只是仰望星空之後,發現了星空的浩瀚與大地的束縛吧。有人指責說文學家是最脫離實際之人,他們存在於幻想與虛無之中,無所事事。我認爲在這個講求“腳踏實地”、追求實際利益的年代,文學家是將夢想與實踐結合得最好的人,他們仰望星空得到天穹的.召喚,以夢想領航,在前進的路上,他們發現了地面泥濘不堪甚至還有鐵索牽絆,於是他們放棄了實體,選擇在自己夢想的路上朝自己的星空一步步走去……

在著名畫家古賀春江自殺之後,川端先生曾這樣說:“我不贊成自殺,死從不爲死而死。”誰能指責這樣的人是脫離實際,不腳踏實地,生存於虛幻的呢?我想,川端先生曾經努力嘗試過,與世事相融,與時代相合,但戰後社會的支離破碎,夢想與現實的巨大反差,那片星空的強烈召喚,這一切的一切使得川端先生放棄了我們——1979年的一個春日,川端康成打開煤氣,自殺於公寓內。這裏的死亡已經不是逝去的意味了,川端先生解脫了,他無所牽掛地朝他曾經仰望的星空走去,一步一步,越來越接近……

死亡這種行爲彷彿對文人有着特殊意義,屈原、芥川龍之介,以及我們今天的詩人海子、麥地……都選擇了這條路,去追尋自己的星空。

世人,你還要嘲笑他們嗎?你可曾想過他們也曾在你們的泥潭嘗試過?你可曾想過他們纔是在仰望星空之後發現大地束縛的人?你可曾想過,當你自以爲腳踏實地地在這裏掙扎,被利益驅使的時候,他們正在接近星空,接近夢想的地方俯視着你,看你在渾濁不見星空的地方泅遊?你可曾想過他們纔是堅持本真的人?

——你呢?

誠然,我並不贊同自殺這種行爲,我同樣堅信一個生命的逝去,必會帶來缺失與遺憾。我只是想提醒你,在你自以爲腳踏實地的時候,你頭頂可曾真有那份你曾經堅信的天空?你是忘了它?還是已使它混濁不堪?

請記得仰望那片星空,請擺脫泥潭,真正地腳踏實地朝夢想走去。

語文高考滿分作文13

“山羊過獨木橋”兩山羊抵角,盡力使對方落下橋,自己通過,相當殘忍。人學“山羊過獨木橋”,也就定了只允許一方通過的規則,更加殘忍。可是,這規則定了就要遵守!在兩人過獨木橋相遇時,互相擁抱,轉身換位,全都順利過了橋,獲得雙贏,就變成了違規。這引發了大家強烈地爭論。

因爲我們大家心裏總有一個前人劃定的規則——大家怎麼着,你就必須怎麼着!哪怕是有些規則會使人性泯滅,會阻礙社會前進,也不思改進。這個“規則”就是束縛人們思想的舊觀念。我們說舊觀念會束縛住人們的手腳,阻礙人們潛力的發揮。只有勇於衝破舊觀念的束縛,不斷解放思想,不斷探求真理,才能發掘出那些珍貴的、有用的而又經常爲人們所忽視的“瑰寶”。

從人類社會的發展來看,只有衝破舊觀念的束縛,解放思想,勇於探索,人類才得以不斷進步。上古時代,有誰教人們用火,養牛,種稻?還不是我們祖先自己?我們的祖先開天闢地,篳路藍縷,冒着生命危險鑽引出第一顆火種,獵獲並馴服了第一隻野牛,培養出第一串稻穗,才使人類由矇昧時代進入到了野蠻時代。又有誰教人類製造機器,大幅度提高生產力?是上帝?不,是那一些普普通通的工人——瓦特、富蘭克林等,他們發明創造了機器,拉開了工業革命的序幕,使人類邁向了文明時代。由此看來,第一個舉起石斧撲向猛獸的人,第一個吃蟹螯的人,第一個環球航行的人,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每個“第一”,都將人類帶上了新紀元。而這些人如果思想僵化、頑固保守,都遵守舊規則,也就沒有真理的發現。正是這種勇於衝破舊觀念的精神,推動着人類文明的歷史前進。

然而,長期以來,有一些人思想僵化,被舊觀念、舊規則束縛着,害怕創“新路”。我們的經濟體制猶如一部沉睡的機器,許多地方生鏽了,卡死了。而有些人總認爲這就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改不得。這些人,就不睜眼看看,世界新的技術革命的浪潮滾滾而來,勢不可擋。改革開放,搞活經濟,創建和諧社會,互助雙贏,保持可持續發展,勢在必行。我們只有利用時機,迎接挑戰,才能提高不斷人民的生活水平;中華民族只有改革開放,才能振興。

面對現在這個飛旋的時代,重要的不是前人做了什麼,我們做了什麼,而是我們還沒有做什麼。廣闊世界無數未知的領域在等待我們去開拓。我們要敢於挑戰束縛我們前進的舊“規則”,我們要敢於創造有利於和諧發展、互助共贏的新“規則”;要有在獨木橋上相遇擁抱、轉身、換位、共創雙贏的精神,積極投身於改革事業中。

語文高考滿分作文14

挈竹榼以逸緻兮,披鶴氅而登臺,語文,心中的一泓清泉。攬清風以盈袖兮,樂語文而開懷。

樂語文也,勝景每覽,好懷常開。

若夫春也,初雷數聲,殘冰幾塊;近郊紫紅,遠山青黛;飛絮競逐,遊絲相賽;粉蝶戀花,黃蛺繞菜;簾外燕舞堪憐,柳底鶯穿可愛;鳥鳴春眠不覺,花落未掃猶在。

夏也,朝雨迷濛,暮雲靉靆;葉浮飄萍,波翻細麥;淺澗水靈,深林天籟;東海濤驚,北澤浪駭;芰荷覆水景緻,牛鷺留人風采;西園草盛徑迷,南嶺藤多路窄。

秋也,落日榴赤,流雲梨白;薄霧可織,明霞堪裁;山前秋草,庭下涼槐;靜菊獨傲,過雁相排;丹楓爛漫之極,白鶴野閒之太;碧落爽朗無雲,銀河澄瑩如帶。

冬也,巷陌流光,亭榭溢彩;蘇幕密遮,紅櫻輕擺;寒燭影煌,暖日杳靄;絲竹冬丁,舟橈欸乃;翠竹環繞地閣,臘梅暗發山脈;涼風遍地驟馳,瑞雪漫天撲蓋。

語文者,信有醉人之姿,更有養人之態。

語文者,如桑前之所,泉後之宅;高朋座滿,雅客常來;美韻衆和,佳釀頻釃;歌闌箸落,宴罷冠歪。

語文者,如同窗舊交,忘機少艾;垂虹胸襟,捉月氣概;可與登楚岫,渡秦淮,遊閬苑,醉蓬萊,攀絕壁之青松,撫窮鄉之古柏;指杏酒以約沽,臨陂路而議買。

語文者,如綺閣綠眉,雕樓青睞,霧寰杏眼,雲鬢桃腮;可與之泛舟江南,繫馬河外;盡歷三湘,遍遊九派;高歌土家,低吟苗寨,品笛中原,吹笳邊塞。

無語文也,則競夜無眠,終宵多hài(這個字打不出,豎心旁加“亥”,《現代漢語詞典》收錄此字,釋爲:〈書〉形痛苦;愁苦。)。

苔痕侵壁隱憂,蛛網掛檐叵耐,盡懷低落之情,更無高馳之態,若抑鬱於前失,如唏噓於新敗,顧瘦影以自憐,遣愁懷而無賴。

以至傷途窮而路末,怨時蹇而命乖,向牆隅以流涕,聞畫角而生哀。

嗟乎!草木一秋,人生幾載?每登高臨遠,觀雲望海,必曰:“不登象ya牙之塔,何愛雞肋之才?不付此生語文,何惜數尺病骸?”

故出師訪友,夜坐書齋;遺策常求,古書每猜;閱文沉醉,讀詩盡呆;眼澀流血,骨瘦如柴;朝兢夕惕未休,口誦心惟不怠。

語文者,洵爲一泓清泉也,可逸緻,可遣懷,語文者,洵爲一泓清泉也,可逸緻,可開懷。

語文高考滿分作文15

所謂“故鄉”

杜甫詩中道:“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其實哪裏不是幽藍的夜空和象-牙白的月亮,爲何偏偏在“故鄉”看到的那一顆,分外地明亮皎潔呢?

中國人常常對故鄉有一種奇怪的執念。尤其是那些帶着一身酸氣的文人騷客,那些身居海外的漂泊遊子,人至中年後,幾乎無一例外地開始懷念故鄉,尋找故鄉,時不時感嘆一句,再也回不到記憶中的“故鄉”。

而這也不難理解。他們中的許多人懷念的,是在那個“故鄉”中,他們所度過的童年與青春。我們的傳統總是鄙棄喜新厭舊之輩,因而也就造就了更多懷舊,戀舊的人。他們對故鄉的留戀,其實是一種“憶往昔”,他們的鄉愁,愁的是自己回憶中最爲美好無憂,卻再也回不去的青春年少。

這其中的另一些人,他們所尋找的,則是自己的“根”。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我們的文化,便是從這樣一個“源”,一個“根”,伸展出繁茂壯麗的無數枝葉。而對於一個人來說,他的軀體生於父母,因而要重孝道。他的思想源於自然的偉大和祖先的智慧,這些“根”,在他最初開始的地方。他們尋找記憶中的故鄉,尋的是這思想的源頭,尋的是自己的“根”,有些人與他的父母、長輩不生長在一個地方,他其實有兩個故鄉。這兩個地方思想、文化的共同引導,才成就他這樣一個完整的人!

人們對故鄉的感情往往十分複雜。它常會讓人有“家”的歸屬感,也會產生“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的認同感。少年人常常想要離開家鄉,他們所想要的,是外面能讓他們自由飛翔的廣闊天空;中年人常常想要回到家鄉,他們所想要的,是故鄉記憶中的童年快樂和年少輕狂。人生像一個無休止的循環,從蹣跚學步到步履蹣跚,大家急着離去,最終又匆匆歸巢。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每一個人,每一個人生,我們做着同樣的事情:醒來,又睡去;活着,便走向死亡。曾經在故鄉看膩了的黃橙橙的月亮,成了長大後眼中最明亮的一顆牽掛!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當你歷盡滄桑,別忘了回家的路,那個籠罩着皎潔月光的故鄉,還在等待着當年那個輕狂少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