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精華】高考作文600字彙編三篇

【精華】高考作文600字彙編三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9W 次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爲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高考作文600字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華】高考作文600字彙編三篇

高考作文600字 篇1

第一聲啼哭後,初來乍到這個世界的我們對一切都充滿了好奇,眼前這水藍色的星球是無盡的奧祕;第一次獨立行走後,信心倍增的我們立下鴻鵠大志要憑一己之力去走遍這一世人間,望穿它迤邐的風光……我們以晶瑩的淚滴去觸碰世界,以澄澈的眸子去觀望世界,以親切的方式瞭解世界,這一生,我們在“發現”與“探究”的路上行走,收穫頗豐。

當“探究世界”的名號走進了校園,走進了課堂,走進了青少年的心中,它變成了一次次的課外活動,變成了一堂堂生動有趣的探究學習,它是少年兒童心目中最有趣的教學,也必將是引領未來教育發展的排頭兵。

“面對科學事實,我們願意重複第一千次、一萬次的探究;面對亙古不變的真理,也請保留一份懷疑。”這是透過課內探究,我們所公認收穫的心得。當牛頓定律經歷了歲月與時光的考驗,歷經了千萬個後輩科學家的縝密分析,卻還是拿來今天的初中課堂上被屢次重新證實,作爲定律,它顯然受到了無數次的懷疑;可作爲探究結果,它的價值纔在科學之上得以昇華。

探究,教會了青少年看待世界的方法;探究,有效的保留了青少年心底的一分疑問。通過自己的親身經驗去體會科學,透過科學事實或是真理去驗證奇蹟,想必這是探究活動受到熱捧的重要原因,因此,我們更期待着有更多真理被“質疑”後搬來探究的舞臺,讓知識儲備還遠遠不及前輩的我們去動手,去驗證,去見證。

探究相較於實驗室學習而言,來的輕鬆,來的愉快,更像是一場遊戲。它包容孩童毛躁又粗心的種種缺點,以最爲溫柔的方式告訴你這個世界的祕密,某種程度上而言,它是和藹的老師與學長。它願意等候,等候你得出錯誤結論後的自我推翻;它願意期待,期待你在科學真理的基礎上去發掘其內在的價值。它循循善誘,它保留童心,它比書本更權威,更令人記憶猶新;它比文字更活潑,更讓人得以親近。

於是我們說,課內外探究,給了全世界青少年一個發現的機會。

高考作文600字 篇2

新時代景美人更美

新時代是美好的,無論是景還是人,都是值得讚歎、頌揚的!

美好的風景

遊歷祖國的大好河山:高大雄偉的五嶽名山,宏偉壯觀的天安門廣場,歷史悠久的世界文化遺產故宮、圓明園,遼闊延綿的萬里長城,惟妙惟肖的秦始皇陵兵馬俑,舉世聞名的敦煌莫高窟,人間仙境般的杭州西湖……這無不讓我們中國人引以爲豪,仰天頌歌,歎爲觀止。

去年暑假,我遊覽了著名的五嶽獨尊——泰山。那連綿起伏的山巒,高大巍峨的山峯,雲霧環繞的山腰,簡直就是一件完美無瑕的藝術品。登上山頂,俯視腳下,只見白雲都在自己的'腳下飄浮,真是高聳入雲。不禁讚歎道:“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在山頂看日出是十分壯麗的,只見太陽從雲層中像頑皮的孩子一蹦一蹦地跳了上去,顏色鮮紅鮮紅的。初升的太陽,像一位剛出生的嬰兒,對一切都充滿了好奇,環顧着大地,十分的瑰麗壯觀。

高尚的人

不僅新時代的景美,人更是如此。孝順母親的陳斌強,揹着母親上班;樂於奉獻的何玥,捐獻器官;捨己救人的張麗莉,奮不顧身救學生;恪盡職守的吳斌,在危急時刻用生命履行了職責……這一個個熟悉的名字在我們的腦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雖然他們是很平凡的人,行爲品質卻十分高尚。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有着許多這樣的人和事,如:老師諄諄教導學生,農民伯伯辛勤地種植莊稼,父母一心爲孩子着想,是多麼的平凡樸實,但又很偉大!

記得有一次,我因肚子痛沒有吃飯就去上學了,令我沒有想到的是同學們都來“噓寒問暖”,這個說:“你沒有事吧,捂捂肚子就好了。”那個道:“你餓嗎?放學後我請客。”我十分的感動。老師知道情況後,關心地說:“走,我帶你去醫務室。”在路上,我發現好像天空更加湛藍了,樹更綠了,小鳥也在唱着歡快的歌。這件事雖說很小,很平凡,但是體會到了老師和同學對我的關心,他們都是平凡而高尚的人。

新時代景美人更美,在這裏,我要高聲讚歎這一美好的新時代!

高考作文600字 篇3

孩子們轉動地球儀,紛紛說出自己的答案。兩三通發言之後,一個穿灰夾克的孩子舉手說了一段有些含混的話:“我覺得每一個地方都是先迎來黎明的。(地球)每轉到一邊的時候,另外一邊就不是(向着)太陽了,而另外一邊轉過來它又變成向着太陽了。它又成了第一個。又轉一回後,反方向那邊又迎來了。最開始它是第一次,這回也是第一次。每一個都最先迎來黎明。”

這孩子說得很快,跟繞口令似的。他的“繞口令”沒有得到老師的任何迴應。他剛說完老師就叫了另一個學生回答。當然,多數學生的答案一致而正確:北京先迎來黎明。

使我感動的事發生在教師們的評課活動中。在同事們稱讚和提建議後,上課的老師自評說,學生基本上都懂了,但也還是有個別糊塗的學生,比如說“每一個都最先迎來黎明”的那個。

校長就是在這時接話的。

“這個孩子已經超越了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可以說他的發言是這節課最精彩的發言。他的發言正好可以解釋這節課以後的內容——北京和紐約哪個先迎來黎明?他在討論一開始就預感到了。他已經認識到了循環,認識到了周而復始,這邊是白天那邊是晚上,那邊是白天這邊是晚上,這邊再到了白天,那邊又是晚上,那憑什麼說誰先誰後呢?他已經站在空間(太空)看問題了。”

我要是那位女教師,也要苦苦修煉出一對校長這樣的耳朵,並且要在無論哪節課上都記得用心篩選那些有價值的“雜音”,不糟蹋學生超越了本節課目標的“真懂”信號。我彷彿又看到我的導師組長戴維,一位瘦瘦的、戴着眼鏡的猶太裔教授,美國科學教育的重量級人物,正舉起一根手指,笑眯眯地、第一萬零一次地重複他最心愛的名言——“教學的目標是理解學生想法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