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緣事析理學習寫得深刻》語文寫作指導

《緣事析理學習寫得深刻》語文寫作指導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6W 次

近墨者黑

《緣事析理學習寫得深刻》語文寫作指導

古人云:“近墨者黑。”這是古往今來多少人多少次驗證過的。在當代社會,我認爲,這句話仍不失爲一條爍爍放光的真理。

墨者,即行爲上缺點錯誤很嚴重,已經達到“墨”色的人。那麼旁人,尤其是涉世未深的青年,一旦碰到他,未必能項得住黑色的誘惑,犯錯誤、受墨染的可能性是極大的。難怪自古便有“孟母三遷”“親賢臣,遠小人”之說,足見環境影響的重要。“近墨者黑”言之有理。

衆所周知,小偷是讓人嗤之以鼻的。那麼衆多的小偷是怎樣形成的呢?多是厭學、遊蕩於街頭巷尾的頑童,偶遇“龍頭大哥”之類的人物而學壞的。他們見此童還聰明,於是平略施小計,教點偷雞摸狗之術,輔之以事成後的小恩小惠,至此,一個地道的小偷便產生了。“龍頭大哥”之類,墨者也,厭學頑童,近墨者也,頃刻變黑。嗚呼,近墨者黑!

抑或有的小偷無師自通。那麼那些對他產生不良影響的道德觀念和社會現象不正是“墨”嗎?

稍懂點辯證法的人就知道,存在決定意識,試想一個人接觸一些不良事物,就好比一個人周圍總是些滿嘴髒話的人,這些客觀存在的事物必對身處其中的人產生影響,而人的言行正是這些客觀存在的反映。可想而知,久而久之,那個身處髒話包圍之中的人,必然也是髒話滿嘴。“近墨者黑”,有實可據,有理可依。

也許有人會說我認識太絕對,看法太偏激,可能吧。我不否認有“出淤泥而不染”的人,但有近墨卻沒黑的事,太少,太少了。尤其是我們中學生,尚未涉世,思想活躍,追求自我意識個性發展,世界觀沒形成,分辨能力不強,常常是衝動地做,缺少細細地想,就有可能跟什麼人學什麼樣,聽什麼話做什麼事。爲了寫好我們中學生活的歷史,爲了保持我們的天真純潔,還是盡力避開醜陋和陰暗,多尋找忠誠和光明好。

改革開放,西方文明從意識形態領域,從經濟領域滾滾而至。這其中不都是金玉良言,當然也不都是洪水猛獸。請記住“近墨者黑”的古訓吧,明辨黑白,才能做祖國的'棟樑。

點評:文題即本文的中心論點,但作者卻對可能出現的立論偏頗作出了修補。在例文第6節中,作者並未全盤否認“出淤泥而不染”這種現象,而只是強調這種概率出現機率太低,並且巧妙地聯繫中學生的實際來加以論述,使得文章的邏輯性大增。

《緣事析理-學習寫得深刻》導學案3

【學習目標】

1.學習運用以小見大的方法對事例進行分析,深入探求隱藏在事例表象後的本質特徵;

2.學習展開聯想,找出與事例相聯繫的其他現象,運用由此及彼、探究原因、預測未來(分析結果)等方法深入分析事例。

【教學設想】

1.溫故知新:從對經典課文的回顧重溫中,借鑑緣事析理的思維方法。

2.訓練思維:將思維訓練與作文訓練相結合課堂中大部分時間始終圍繞一件典型案例,對該案例進行深入探討,在分析的過程中滲透以小見大、由此及彼、探究原因、分析結果等方法,同時培養學生辨證地看問題的能力。

3.師生活動:採用討論的方式,激活課堂,增大課堂容量

【教學過程】

一、深刻含義

深刻,是指文章能透過現象深入本質,揭示問題產生的原因,觀點具有啓發作用。

二、文章深刻的表現

1.揭示自然、社會現象存在的背景和原因,展現事物的本質屬性。

2.揭示現象的特殊意義。特殊現象一定有其存在的特殊道理,特殊性一定有着一般意義, 文章可以揭示特殊現象與必然間的聯繫,揭示出事物的本質。

3.揭示現象產生的原因。任何事物產生、發展、消亡都要受其特定條件(原因)的支配。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本原因在於事物內部的矛盾性,而因果關係是事物發展的根本關係。行文中以問引論,追根求源,把隱藏在事物內部的本質揭示出來。

4.揭示觀點的啓發作用。關注現實、關注熱點,探討問題的時代感和現實性,把話題與當前的熱點問題和焦點問題聯繫起來。說別人未說之言,站在一定的高度看問題。

三、溫故知新,以讀導寫

寫作不僅僅是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考查,更重要的是對學生思維水平的考查,要學習寫得深刻,首先必須掌握正確的思維方法。那麼,怎樣才能從普通的事例中挖掘出深刻的道理呢?或許,我們課本上很多經典篇目能給我們以啓示。

思考:《鄒忌諷齊王納諫》《遊褒禪山記》《石鐘山記》《剃光頭髮微》等幾篇課文,在寫法技巧上有哪些可供我們借鑑的地方?

1.以小見大

所謂以小見大,就是通過細小的、人們熟悉的事物來闡明抽象、深刻的道理。這裏的“大”是大的話題、大的道理,它可能關係到自然社會、人生生命、天地宇宙等等。

2.比較鑑別

比較是人類認識事物的重要方法之一,通過比較就能很容易看出兩種事物的差別,差別即特點,抓住特點也就能認識事物的本質了。比較鑑別就是通過比較來辨析事物的差異。從邏輯思維的層面講,難度不大,如“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即君子和小人心態的比較。比較鑑別有三條路可走:其一是性質不同的兩種事物的比較;其二是某一事物的兩個對立面的比較辨析,如正反對比論證;其三是類比分析。

3.探究因果

追溯事物的根由,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或者推理事物發展的結果,得到反映事物本質的結論,就是探究因果。從思維過程看,探究因果有兩條路可走:其一是由結論追溯原因;其二是由原因探究結果。

4.由表及裏

四、剖析案例,訓練思維

1.出示典型案例

故宮裏的“星巴克”:在故宮一座古香古色的大殿一角,星巴克咖啡店——一家美國咖啡店——開門營業了六年

2.以小見大、揭示本質

提問:大家如何看待這件事情的性質?

3.由此及彼,橫向拓展

提問:同學們以小見大,由表及裏,從現象看到了本質,認爲這則事例反映的是文化問題但僅就此一個事件來談文化問題,顯然是單薄而沒有說服力的,現實生活中有沒有與之相關的同類事例呢?

4.縱向延伸,探究原因

提問:確實,近年來,外來文化對我們可以說是屢見不鮮,比如以上大家所說的外來飲食、服飾、節日、影視等。那麼,請大家思考一下,外國文化在我國爲什麼會如此風行?(討論並歸納)

5.辯證說理,預測結果

提問:外來文化的涌入,看來已不可避免,你覺得外來文化涌入會帶來怎樣的結果?我們對外來文化應持一種什麼態度?請大家來結合你熟悉的外來文化涌入的實例,談一談外來文化給我們生活帶來的影響,以及我們應該如何對待外來文化。

五、歸納探究:

對外來文化的進入,同學們的反應各異,那麼,外來文化進入我國,究竟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呢?下面請大家就此展開辨論。

六、拓展

文化領域中的“入侵”現象,其影響也許我們還無法預見,其利弊也很難判斷,那麼,在其它領域,比如生物界,有沒有這樣的“入侵”現象呢?生物入侵又會帶來怎樣的的影響呢?它能給我們怎樣的啓示?

(1)食人鯧入侵:原產於亞馬遜河中一種兇猛魚類食人鯧,被引入我國內陸河流後,瘋狂地捕食其他魚種,導致其他魚種大量減少甚至滅絕。

啓示:

(2)鮎魚效應:挪威漁民在裝沙丁魚的魚艙裏放入一條鮎魚,由於環境陌生,鮎魚四處遊動;而沙丁魚發現這一異己分子後,也會緊張起來,加速遊動,這樣,可以避免沙丁魚在運輸途中死去。